文/園園媽育兒日記
寶寶出生後,家人會自然會將他百般呵護。可由於經濟和其他原因,大多數現代父母把孩子託付給長輩。漸漸地,孩子們會更多的依賴負責照顧他們的長輩。
寶寶天性單純,態度差異很明顯,喜歡你一直纏著你,不喜歡離得很遠,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
如何與寶寶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成為現代父母十分關心的話題。
小白最近特別苦惱,寶寶白天跟她都挺好的,就是一到晚上不願意跟她,她一抱就哭。她是剖腹產,月子裡大部分時間都是她母親在照顧寶寶,現在50多天了,晚上還是只跟她母親,見不到人的話就會大哭著不願意睡覺,她母親一抱在懷中便立刻停止哭泣。
她是母乳,可晚上她寶就是不願意吃她的奶,得喝奶粉。每當這個時候她都特別難過。雖然家人都開玩笑說寶寶心疼她晚上才不跟她,可她寧願累也不願寶寶不親她。
孩子跟父母不親的原因有很多。很多家長面對這個問題很難過,但首先,家長要了解原因。
0-3歲是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黃金時期。0-1歲嬰兒需要陪護者能夠在身體接觸、情緒表現、行為表現和語言刺激等方面與嬰兒充分互動,嬰兒的情感依戀對象就會轉移到陪護者身上。
2-3歲的寶寶已經開始學會控制自己的生理功能及注意到身體的能力和局限性。在這期間,除了日常的陪伴還需要支持及尊重寶寶做的決定,這樣寶寶會充滿自主能力的感覺。
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黃金時期。不論你陪伴孩子多久時間,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到他身上。不要玩手機或看電視。即使你只能和他玩半個小時,也要關注他。
孩子們能感受到這種關注。你應該關注他,而不是控制他。你忍不住打斷他,逗他,這都是不可取的。孩子會感到心煩意亂,同時影響注意力的培養。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應該的情緒。當孩子有情緒時,要認可他。
例如,孩子想吃糖,但她已經吃了兩個,不能再吃了。你不給她吃的時候他哭了。你可以溫柔地擁抱他,對他說,我知道你很難過,媽媽也為你感到難過,但你繼續吃就會生病。來媽媽身邊抱你親親你。你感覺好些了嗎?
情緒被充分關注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通過哭鬧引起關注,不太會養成這樣的習慣。同時,被照顧的孩子神經發育更成熟,更容易形成自控力。他知道他母親理解他,他會信任她。
在原則之下的支持孩子。三歲以前,母親處處保護她的孩子。
只要它不違反大原則,支持你的孩子。比如,要你陪他玩,要你抱他,要你餵他,我不想吃東西,我不想和別人分享我的東西。所有這些都可以滿足他。
當他知道自己某些要求是合理的就會被滿足從而形成安全感。他知道他母親在支持她,他會依賴她。
父母要想與子女建立親密關係,首先要找出原因,然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得到高質量、高效率的教育。給予的原則不僅適用於工作場所,也適用於教育。
總之,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今日話題:寶媽們,你們有什麼促進親子關係的好方法嗎?歡迎留言評論!
希望我的分享對您的育兒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關注我!記得分享轉發哦~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