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培養娃這幾方面好習慣,寶寶今後更好帶,對娃成長也有利

2020-10-24 暖了時光育兒說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寶寶後,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觸,那就是家裡這個小祖宗真的是老天派來「收拾」自己的。養一個寶寶不僅費錢,夫妻倆的時間和精力基本也都花在他身上了,可即便如此,娃折騰起來,自己在去應對的時候還筋疲力盡,帶娃的過程那完全就是一部血淚史。

其實,寶寶難帶不聽話,未必都是娃的錯。作為父母,有些錯正是因為父母自己不注意才釀成了。為了讓寶寶今後更好帶,建議父母在寶寶3歲前重點培養娃這幾方面的好習慣,畢竟3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分水嶺,3歲前幫助寶寶把該養成的習慣都養成了,3歲後再照看寶寶時就會很省心。這樣父母帶娃時不僅不會太累,對娃成長也會更有利。

有關睡眠問題:培養寶寶相對固定的睡前「儀式」

帶娃難,帶娃累,說到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哄睡太難。也正因此,不少寶媽才在明知「奶睡」對娃不好的情況下還是會那樣做。

那麼如何才能讓寶寶養成自主入睡的好習慣呢,建議父母可以從寶寶記事起幾句培養其固定的睡前「儀式」。到了時間就帶寶寶上床,然後在床上陪寶寶玩一會兒,再看看繪本,給寶寶唱唱兒歌、講講故事。到了時間就關燈,然後告訴寶寶該睡覺了。寶寶養成了習慣,到時候他自己就會上床睡覺。

寶寶的睡眠不再是個難題,對父母而言照看起來就會省心不少,而他們的是睡覺時間和睡眠質量有保證,自然對其成長也會更有利。

培養寶寶專注力:寶寶在做一件事時不輕易去打斷

寶寶在玩積木的時候,即便是飯做好了,也別著急喊娃吃飯,等娃自己把積木搭好了再說;寶寶正在專心地翻看一本繪本,父母沒什麼關鍵事也別去打他們等等。這樣,父母不輕易打斷正在專注做一件事情的寶寶,對培養寶寶的專注力才會更有幫助。

有專注力的寶寶,不管是玩耍還是做其他事情,他們都能夠持續比較長的時間。正是因為父母的不輕易打斷,讓寶寶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更有耐心和恆心。這樣玩一款玩具他們就可以玩好久,做一件事情他們也會更有耐心。一般來說這樣的寶寶父母在照看的時候也會更省心。寶寶專注力比較高,自然娃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因此而更加受益。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儘可能讓娃養成自己做的好習慣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慢慢地他們可以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站在父母的立場,如果希望今後帶娃不那麼累,那麼就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一些娃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千萬不要總替他們做。不然寶寶養成了依賴心理,什麼事情他們都找大人幫忙,那大人在照顧寶寶的時候可不就是會很累。

「懶媽媽養出勤快娃」,其實未必就是媽媽懶,而是媽媽們懂得自己放手了孩子才可以成長的道理。3歲前可以說正是培養寶寶各方面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這時候父母能夠幫助寶寶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不僅寶寶可以成長的更快,大人也是可以省心很多的。

想讓寶寶今後更好帶,3歲前父母幫助寶寶養成上面提到的這幾方面好習慣可以說是很有必要的。這些你都做到了嗎?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難帶嗎?想讓寶寶帶起來省心省力,為此你做過哪些努力呢?】

90後寶媽一枚,因為有了孩子,開始關注並學習育兒知識。在這裡希望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寶媽寶爸,共同探討育兒心經。

未來亦暖,歲月如初。時光,總是暖暖的,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寶寶從1歲開始,家長就要培養娃這兩個好習慣,越晚越不容易養成
    最近媽媽群談到寶寶從1歲開始難帶的問題,群裡就好像炸了窩一樣:小鄧媽媽分享說自己的寶寶剛開始學習說話,會通過咿、呀、嗚、哈的方式表達,慢慢地會幾十個詞,此時的他很可愛。可隨著寶寶語言能力的提高,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喋喋不休的話癆,尤其是自己耐心為零時,忍不住會對孩子發脾氣。
  • 帶娃太費力?這3個帶娃妙招,能讓你輕鬆一半
    許多的新晉寶媽都為帶孩子而感到煩惱,首先就是沒有經驗,孩子哭鬧自己自束手無策,第二就是孩子的精力太旺盛了自己體力不支,第三孩子不會表達,對於寶媽而言這些都是具有十分嚴重困難的,所以在帶娃的時候也只能各顯神通。
  • 「三歲看大」,讓孩子3歲前就養成這些好習慣,娃將來能少走彎路
    文|西紅柿媽媽現在有許多父母沒有時間陪孩子,他們有很多理由:工作忙、沒有時間、出差、加班……把孩子送回老家,把爺爺奶奶接來帶娃,僱保姆看孩子,各種各樣的家長,大家各顯神通。孩子小的時候,選擇把孩子放在老家,讓爺爺奶奶來管。等到孩子3歲了,上幼兒園了,再接到自己的身邊。
  • 娃4歲前,家長要「逼」他學會這四種「能力」,日後帶起來更省心
    對於四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往往需要面對更加廣闊的世界以及更加複雜的人際關係。因此在這階段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培養這四種能力,在幼兒園裡也會更受歡迎。娃4歲前,家長要「逼」他學會這四種「能力」,日後帶起來更省心1、獨立吃飯的能力寶寶2歲的時候,手指已經相對比較靈活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培養他們獨立吃飯的能力,要是錯過了這個時期,家長以後可能就要追在孩子的屁股後面餵飯了。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少走彎路
    寶寶從出生起,就會對這個未知的世界進行積極地探索,父母應該在孩子這個過程當中,從小對寶寶進行教育。三歲前讓寶寶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很容易的,如果父母能夠在這個時間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那麼寶寶將來在面對很多事情時,都會感到更加容易。實際上,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在三歲前就有了一些簡單的習慣,並且他們養成一種習慣也非常快。
  • 孩子3歲前,這3個「習慣」父母要儘早培養,娃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
    父母們在面對孩子時,總是抱著很大的期望和盼望,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長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人,能受到世界上最多的喜愛。 父母們也會將自己最大的愛投注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們覺得3歲前的孩子是正值得寵愛的時期,所以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十分寵溺,捨不得讓他們受到一丁點兒傷害。
  • 奶爸帶娃有訣竅,3招勝過,寶媽帶娃
    寶寶在兩歲之前,大腦和身體處在飛速的生長發育階段。在這期間父母不僅要悉心照料,還要和進行寶寶互動。尤其是一家的頂梁柱,別說父親心不夠細,怕給寶寶帶來傷害了,實際上奶爸帶娃還是有不少優勢的。寶寶在七歲之前,大腦和身體處在飛速的生長發育階段。在這期間父母不僅要悉心照料,還要和進行寶寶互動。
  • 美國媽媽為什麼帶仨娃都不累?學會這四招你也能輕鬆帶娃
    作為美國媽媽,她們是如何做到既能輕鬆帶娃又能照常工作,並且還能每天打扮的光鮮亮麗去參加各種活動呢?她們都有哪些輕鬆帶娃的經驗呢?有一位在美國教中文的冀小鹽老師,發現美國寶媽帶娃大都比較輕鬆自如。她通過和學生家長的交談後得知,原來美國寶媽帶娃是有竅門的。她把美國寶媽帶娃的竅門總結成了以下四點。作為新手媽媽的我看了這四點後,感觸非常的大!也分享給有需要的寶媽。
  • 2歲後就可以跟娃「談錢」,智慧有遠見的父母這樣培養娃的金錢觀
    (在小月齡寶寶的世界裡可能錢就是可以用來買玩具和好吃的)雖然跟2歲多寶寶談錢很多情況娃是不明白的,但家長要明白從小培養娃的金錢觀是很重要的,記得羅伯特•清崎說過:「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會取代你,這個人是誰?是債主,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那讓娃越早學習和了解金錢,會有什麼好處?
  • 3歲前,你覺得哪個階段帶娃最累?
    就沒有不累的時候啊,尤其是三歲以前。每個階段都有「關卡」,一個一個慢慢通關,在育兒道路上初始的三年中,有過了關的,有沒過去的還在努力中的。1歲前吃喝拉撒睡是主要關注點,吃母乳,加輔食,換奶粉,防過敏,餵夜奶……養過娃的一定做過一件事,就是娃拉完便便後,仔細觀察便便的成色,以判斷寶寶現在的身體狀況吧。。。
  • 寶寶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
    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寶寶在0-3歲這個時間段的大腦發育速度最快。到了3歲的時候就,寶寶的大腦重量已經有成年人的80%了。這也說明在3歲以前,寶寶的思維很活躍,迫切地想要學習。而這個時候,父母適時地引導,可以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父母要狠心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別心軟是為了孩子好!
  • 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帶娃?以上兩人不是最佳人選,這個人帶娃更好
    有專家表明,媽媽和奶奶其實都不是最佳帶娃人選,爸爸帶娃更好,帶出的娃更聰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爸爸帶娃有幾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幾個優勢媽媽和奶奶也無法彌補。爸爸帶娃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奶媽帶娃的時候容易溺愛孩子,過度保護孩子。但是父親帶娃的時候就比較隨心意了,父親帶娃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爸爸帶娃的時候,孩子能夠受到更多的磨鍊,其實很多孩子很喜歡和爸爸接觸。因為爸爸帶娃的時候會願意帶孩子去嘗試新鮮事物,爸爸帶娃不會顧忌太多。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父母做好這4步,娃以後更好管
    有不少寶媽會抱怨,2歲之後寶寶開始變得不聽話、叛逆了,不管父母怎麼說,寶寶就一味地拒絕,「不、不、不」,說是家裡的「小魔王」也不為過。兩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父母做好這4步,娃以後更好管1.空間探索的敏感期最早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壘高高,鑽箱子,三維。
  • 為什麼別人家的寶寶好帶些?多半是一歲前培養好了這2個習慣
    為什麼別人家的寶寶好帶些?多半是一歲前培養好了這2個習慣自從當了媽媽,感覺時間不受自己控制,自由也離自己越來越遠了,寶寶一哭準能聽出來是餓了還是拉了,本以為等到寶寶一歲了可以自己走路了,就會好帶些,結果還是逃不出忙成陀螺的魔怔,吃一餐飯追著餵了半個小時,一點都不讓人省心,一會兒小話癆一會兒戲精,絲毫不給你留休息的時間,睡覺還得要人陪,剩下一堆事留給誰來做啊……總有人抱怨為什麼別人家的寶寶好帶些
  • 6歲前,再難也要「逼」娃養成這些好習慣
    俗話說得好:「3歲看大,7歲看老。」就像著名的教育家羅素認為的一樣:品格教育在孩子6歲前就已經基本完成,6歲以後只是在以前的基礎上加以鞏固。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就應該先努力的培養好孩子的習慣,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行為,這對於孩子來說也是成長的至關重要。
  • 百天是寶寶成長「分水嶺」,了解完這5個變化,讓媽媽帶娃更簡單
    我們之所以會在寶寶「百天」慶祝的習慣,是因為「百天」對於寶寶的成長發育來說,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有的地區會舉辦「滿月席」,宴請親朋好友;有的地區會給寶寶帶「長命鎖」,寓意長命百歲;還有的地區會吃雞蛋,寓意圓滿。 當然,這些都是家人們對寶寶美好的祝福,但是對於寶寶來說,百天的意義不僅是時間的概念更是寶寶成長變化的「分水嶺」。
  • 暑假老人帶娃,杭州媽媽很是焦慮:我培養的好習慣都要沒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對爸媽來說,暑假裡最大的挑戰,就是「誰來帶娃」。絕大多數爸媽白天要上班,孩子只能交給老人帶,而老人在家帶娃,又衍生出新問題——暑假過半,杭州有位媽媽發現假期裡讓老人帶娃,平時給孩子培養的好習慣都要沒了,因此很是焦慮。
  • 當爸爸開始帶娃,娃養的更好了!(媽媽們,你們只能好好工作了)
    雲南尚恩教育-一站式解決你的英語考試問題本文由尚恩「少一門」中考英語教研組整理編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似乎網上總是流傳著一些爸爸帶孩子的段子, 總之大意就是爸爸帶娃,娃或者就好! 類似這樣的照片也是在瘋傳!
  • 李玫瑾:別管家中誰帶娃,這4種行為要停止,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從小的行為習慣可以看出他們今後的成就,所以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為了教育好一個孩子,父母應該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如果孩子從小教育不好,父母再怎麼努力,孩子長大了也糾正不了他們的壞習慣。李玫瑾:別管家中誰帶娃,這4種行為要停止,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3歲前對娃再好,3歲後就忘了?別太天真,這兩件事可記得很清楚
    有天,看到兒媳在非常細心的照顧孩子,這位婆婆就走到她身邊,小聲的說:「三歲前不用這麼精細的照顧他,反正三歲前的事情他今後都不記得,白做無用功。」就這樣,孩子到了三歲,婆婆幾乎每天都來看孩子,還爭著搶著帶孩子。這就讓兒媳寶媽非常的疑惑,難道真的像婆婆說的,3歲前對娃再好也沒有,3歲後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