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老人帶娃,杭州媽媽很是焦慮:我培養的好習慣都要沒了

2020-08-10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對爸媽來說,暑假裡最大的挑戰,就是「誰來帶娃」。絕大多數爸媽白天要上班,孩子只能交給老人帶,而老人在家帶娃,又衍生出新問題——

暑假過半,杭州有位媽媽發現假期裡讓老人帶娃,平時給孩子培養的好習慣都要沒了,因此很是焦慮。近日,她在論壇發帖求解,引來不少網友的共鳴:

發帖網友 @heaven盾盾

最近很是焦慮。娃馬上要新二年級了。因為暑假,爺爺奶奶從老家過來住一段時間,也是很感激的,畢竟白天就不愁沒人帶了。孩子資質還不錯,記憶力、理解力都比較好,一年級成績也還可以,不過低年級成績確實看不出什麼,80%的孩子都差不多吧,除了特別差的。

我其實雞的不多,不希望孩子壓力過大。平時我帶的時候,各科也都有在學,英語在看牛津樹,語文在看繪本,數學也有學思維課。身體素質一般,從小身體很瘦弱,跑步不行,偶爾會去遊遊泳,但是現在還不放心,所以疫情以後就沒去線下遊過。

上面是前情,自我感覺對孩子要求並不高,學前過的開心、充實、有意義就好。但是因為假期,孩子在家跟著爺爺奶奶,兩人之前一直生活在農村,對孩子就是放養。

孩子經常給我說在家真的真的很無聊。我也能理解,老人的能力有限,三觀差距也大。老人認為養我老公就從來沒管過,怎麼到這裡來就要求這麼高。

每天我回到家,就是看到孩子在屋裡散落的一地玩具,問他白天做了什麼,除了上課,做暑假作業(暑假作業真的不多,而且很簡單),出去玩會兒,就是看手機。每次弄得我心情很是不好。

我所期望的,是孩子能做些家務活,能收拾一下自己的玩具養成好習慣,能拿出繪本來看會兒書,能出去跳跳繩健健身,這些事情他一件都不去做,也沒用人監督他做。他看到的,就只是做家務的奶奶,躺著看手機的爺爺,出去溜達的爺爺奶奶。毫無引導,孩子也沒有了主動性,每次看他一臉茫然。

現在下班了恨不得能早點回家,陪孩子看會書,騎行、運動、下棋,培養他的閱讀習慣。但是時間真的太少太少了。只靠晚上去陪伴,想到白天他的時間大部分都在散漫中度過了,真的很焦慮。跟老人溝通了多次,無效。一輩子的生活方式,怎麼會能說改就改。

8月,英語課進入了暑期,每天只需要複習,沒有了新授,其他語文、數學、每天只有40分鐘網課,所以想了很多辦法,安排了各種學習課、健身班,希望能填充他的時間,讓他不再那麼無聊。

不知道其他的家庭,都是怎麼安排的?有心想讓老人回去,請人來幫忙帶,但是和孩子爸還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以前總認為自己面對問題能去解決,現在卻頭一次感覺這麼無力、這麼無奈。發現一個家庭的環境、氛圍,真的太重要太重要,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也許以前養成的好習慣就會沒了,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有不少網友跟帖表示,自己家暑假也有類似煩惱,在教育觀念上的分歧,與老人溝通的確會比較困難:

也有網友認為,不應該對老人提太高的要求,培養孩子學習習慣主要還得靠父母——跟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晚上回家及時檢查,共同參與家務勞動等等。

還有家長覺得這位媽媽不必太焦慮,暑期安排的這些任務量已經足夠,要留一些時間給孩子自主安排,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當然,帖子底下也有不少家長表示,遇到這種情況,還是會選擇花點錢,把孩子送進暑期培訓班。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還專門就此事請教了幾位小學班主任。

杭州資深班主任餘老師坦言:「隔代教養的問題真是個解不開的結。我父母在家幫忙帶娃的時候,教育矛盾也很多,所以孩子入學後就都自己帶了。一般的家庭,這種情況,要和老人溝通是很難的,觀念不一樣,生活習慣也不一樣。如果對老人要求太多,老人不僅做不到,而且會反感,只能各退一步。」

她的個人建議是,除了適當報一些培訓班,爸媽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計劃,做好一樣打勾,下班回家給予一定的獎勵。

@我們1班王悅微則認為,暑假帶娃三條路,要麼送託管班,要麼家長全職自己帶,要麼交託給祖輩,每條路都各有得失,很難有完美方案。「老人帶娃,孩子缺少玩伴,確實會無聊,但後果未必像媽媽想得那麼嚴重。一、二年級的孩子趁假期能多看書,少做點題目也沒啥。」

「或者,小區裡的家長們組織個聯盟,互助一下。假如聯盟裡有10戶家庭輪流看孩子,每戶人家兩周才輪到一次。不知道行不行。」王老師建議。

錢塘實驗小學班主任老師金詩媛認為,隔代教育有較多問題出現,不排除是因為隔代寵,以及老人缺乏教育觀念等,按照老套路來肯定是不行的。作為家長,其實有三點可以考慮:

1. 從其自身而言,不要過多焦慮,暑假本身是讓孩子放鬆的時間,不需要給孩子強加過多的訓練、學習等,最好讓他們在假期進行一些平常沒辦法進行的事。這才是假期的意義。如果假期也和平常一樣,那麼孩子一定會疲乏。

所以家長不能太焦慮,可以安排周末親子時間,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博物館、周邊小景點,親近自然,也可以讓孩子跟著老一輩去老家待幾天。

2. 和老人得進行平和地溝通。第一要讓老人們意識到孩子的學習現狀,時代不同,對孩子的要求也不同,特別要培養孩子自主生活的能力。第二要向老人們表示,其實他們能來,對於孩子是非常珍貴的。

老人可以帶孩子做簡單家務,做一些傳統食品,比如粽子、水餃,孩子們對於動手活動其實非常感興趣。拿煮餃子來說,在這個活動中,家長可以在前一晚和孩子討論準備清單,然後第二天請孩子帶上記錄單,跟爺爺奶奶去市場,自己買菜,並進行記錄,回家後跟著爺爺奶奶做。做的過程中也要去了解要幹什麼,要注意什麼。等家長回家,先一個勁兒地表揚孩子,然後和孩子聊聊,今天買菜的過程中發生的事與感受;聊聊包餃子的步驟和感受,在聊的過程中,孩子就在對一天進行了總結。

3. 與孩子達成協議,協議可以是親子協議,孩子監督家長做一件事,家長監督孩子做好一件事,都能完成,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也可以制定一日計劃,一周計劃。但是計劃一定要有獎懲,孩子也一定要參與,參與感越足,計劃的執行力越強。

對於低段的孩子,可以用挑戰的形式進行,激發他們的興趣。每天安排學習、家務、閱讀、體育、音樂、美術等各方面。因為這個階段孩子體能較弱,體育鍛鍊也是一定要的。在家可進行的鍛鍊也不少,跳繩,坐位體前屈等等都可以安排。形式要多樣,各方面的活動安排下來,一天也就充實了。

注意在計劃執行過程中一定要落實到位,孩子靜不下心,可以讓他玩益智類的玩具,比如華容道、魔方、磨尺、拼圖、樂高等等。這些能讓孩子靜下心,同時提升思維邏輯能力。此外,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歡看電視,那麼電視內容一定要有選擇,科普之類為首選。

「其實我覺得暑假在家,我們要做的是幫他們保持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對自然的敏感度,加強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金老師說,「平和的心態,有趣的串聯式活動,有計劃地進行,孩子們的暑假就會是充實的。也不要太在意要讓孩子各方面做得完美,因為那是不可能的。」

當然,每個家庭情況不同,很多方法使用的時候效果也不一樣。老師們的建議僅供參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相關焦點

  • 暑假裡老人帶娃,杭州媽媽很焦慮:這道題看似無解,其實很簡單
    【1】 再有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要迎來新學期了,可是杭州有一位媽媽卻越來越焦慮,因為她發現,暑假裡讓老人來帶孩子,孩子平時培養的好習慣都不見了! 她還動過把爺爺奶奶送回老家的想法,但是老公不同意,現在她恨不得早點下班回家陪孩子,又覺得孩子的白天時間浪費了,越想越覺得焦慮。 導致她晚上都難以入眠了,既擔心孩子的好習慣都被爺爺奶奶嬌慣沒了,又沒有力量解決眼前的困境,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導致她越發陷入困境中難以自拔。 這就是典型的「媽媽式焦慮」啊!
  • 老人帶娃,引發兩代人的衝突,背後卻是中產階層的焦慮
    杭州一位老人因為帶娃給孫女「放水」,讓孩子睡懶覺睡到8∶00,導致媳婦不滿,老人覺得很委屈:一方面,天氣炎熱,自己接送孩子,很辛苦,卻不落好!另一方面,孩子上完這課,學那課,也是很辛苦,真心疼!我聽了聽也是因為帶娃「那點事」。暑假,同事表弟的兩個孩子,都讓同事的姑姑帶。一方面是,隔代親的原因,對孫子的要求不夠嚴格。另一方面姑姑覺得自己應當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有時想放鬆一下。結果導致兒子兒媳的不滿,兒媳是不跟姑姑說話,更別說叫一聲媽了。兒子是嚷姑姑,就像教訓孩子一樣,樣樣不滿意,說她讓孩子吃垃圾食品了,孩子作業不檢查了,非要帶手機去,導致孩子玩手機了等等。
  • 媽媽沒時間帶娃,又不放心給老人帶|學會接納,讓媽媽豁然開朗
    但是,擋不住家人的苦心操勞,他們還是在左左兩歲時,給左左媽媽找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工作。確實,工作機會難得,託人找工作越來越難。加之,我以前拒絕過一個工作機會,這次實在是沒有理由再次拒絕。這樣的話,我們的事先約定,便不能達成。我內心也有些不安,而左左媽媽也很不高興。沒辦法,我們都不得不接受這個結果。於是,我們給了左左奶奶幾個月的交接期。
  • 暑假帶娃累成狗!杭州爸爸睡倒在遊樂場的海洋球池中
    下午兩三點,正是困的時候,而且帶孩子有多累,大家都知道。理解理解!」「開心」說。  這位仰臥的爸爸沒說話,但網友們已經腦補出太多他的心聲:「我已處在崩潰的邊緣了……」「讓我靜靜」……  看到圖片,不少網友紛紛跟帖回復,看得出來,深有感觸的家長可不少,甚至還有人改編了一首歌詞——  「要帶孩子一天,我寧可上一星期的班。」
  • 摩兒媽媽|海澱媽媽:我的暑假「科學雞娃」攻略
    疫情期間,娃長期宅家,平常由奶奶和保姆帶著,生活上的照護沒問題,但沒人能教他,只會「傻玩」。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身體、大腦飛速發育,有大量社交、專業啟蒙,我是真的焦慮。海澱媽媽的暑假「科學雞娃」審核面試、核酸檢測,老師到家的保障很安心在摩爾媽媽APP上,第一步家長填寫需求單就讓我感覺很爽,我可以詳細地提出想找什麼樣的老師。
  • 媽媽帶和老人帶有啥差別?家有這幾類老人,媽媽最好自己帶娃!
    「那你為什麼不自己帶呢?」「上班哪有時間帶孩子,再說,現在不都是老人帶娃嘛!」當今社會,有一種理所當然叫「老人帶娃」,媽媽只管生,養的義務完全交給了老人,而往往受累不討好,帶著帶著就帶出了「婆媳矛盾」,原因無非是因為兩代人教育觀念的不同。媽媽帶孩子和老人帶孩子,到底有哪些差別呢?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呢?
  • 拒做焦慮的職場媽媽,培養孩子自主成長的好習慣
    都說中國孩子累,其實我們中國的媽媽們更累,最辛苦的當屬又要上班又要管娃的職場媽媽們。上班的時候,只要閒下來就得想幾秒娃:「娃在學校/家怎麼樣了?」,正想著,沒準就湊巧被老師騷擾一下,看著老師們的電話,這些媽媽們心裡就開始打鼓:「神啊,這又發生了啥?」;看到老師的微信發消息過來,恨不得多讀幾遍,不能漏掉一絲一毫的信息,內心還想著能否讀出點其它意味深長的東東來?!
  • 3歲前培養娃這幾方面好習慣,寶寶今後更好帶,對娃成長也有利
    有寶寶後,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觸,那就是家裡這個小祖宗真的是老天派來「收拾」自己的。養一個寶寶不僅費錢,夫妻倆的時間和精力基本也都花在他身上了,可即便如此,娃折騰起來,自己在去應對的時候還筋疲力盡,帶娃的過程那完全就是一部血淚史。其實,寶寶難帶不聽話,未必都是娃的錯。作為父母,有些錯正是因為父母自己不注意才釀成了。
  • 老人帶娃又愛又恨,沒這個輔助幫手的寶媽又是多麼的渴望
    前兩天看到一個微頭條,意思是到了老家,看到原本的小孩在自己家都是好好吃飯,養的好規矩,一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瞬間全反過來了。可是對於生活來說,又是沒辦法,老人幫忙帶娃我們又不能多說什麼。隔代育兒,中間發生的諸多理念衝突,或者倚老賣老等方式,確實讓我們兩頭為難。
  • 二胎媽媽曬出暑假日程表,網友:看了可以避孕!
    期末來臨,家長們總是分外焦慮,尤其是二胎家庭,焦慮翻倍。讓大家焦慮的不止期末考試,還有暑期安排。杭州有位媽媽,家有二寶,大寶下半年即將升入六年級,面臨小升初,小寶也上幼兒園了。這張暑期日程表,媽媽排了好幾天,因為兩個小朋友年紀不同,所以暑假計劃各有側重:周一到周五,給哈哈報了數學和科學兩門學科類培訓班,爭取六年級衝刺一把;雙休日,活動下筋骨,打打籃球,在小升初階段,身體素質也很重要。娃娃才讀幼兒園,暫時沒有升學壓力,但是素質類教育還是要儘早重視起來,輪滑、鋼琴和英語,暑假都得上。
  • 家長要上班、長輩年紀大,媒體調查稱杭州八成孩子在上暑假班
    截至當晚7點半,有1810位家長參與調查,近83%給孩子報了暑假班,2%還在糾結要不要報,僅15%明確表示不打算報。由此來看,杭州家長給孩子報培訓班的熱情,真是高啊。少年宮的興趣班每天都很熱鬧。沒辦法,老人不在杭州,我和他爸爸都要上班,能有個靠譜點的暑期班練練字、下下棋已經蠻好了。」下午4點,武林廣場附近的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大廳裡,站滿了來接娃的家長,有爸媽也有祖輩。來接孫子的鄒爺爺忍不住向錢報記者吐槽:「明明已經放暑假,天又這麼熱,還要天天來上培訓班,孩子真當遭罪哦。
  • 「聰明」奶奶帶娃火了,誰說老人不會帶娃?這樣帶娃媽媽都沒話說
    「聰明」奶奶帶娃火了,很多父母都自慚形穢近一段時間有一個視頻在網上火了,裡面就是一個奶奶的帶娃日常,尤其是讓大家熱議的是這個奶奶的帶娃方式,讓很多的網友讚嘆:「誰說老人就不會帶娃的,就憑這位奶奶的操作,很多父母都自慚形穢吧。」
  • 三種老人不適合帶娃,再不好意思也要學會拒絕
    當了媽媽之後才知道,原來生養一個孩子這麼難。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不管什麼樣的情況都只會哭。很多新手媽媽在面對寶寶哭鬧的時候,都會顯得手足無措,甚至可能瀕臨崩潰。尤其是剛剛生完孩子的時候,剛剛經歷了一場大考驗,體內激素還不平衡,這個時候碰巧遇見了寶寶哭鬧不止,媽媽很可能由於各種原因,產生產後抑鬱。所以有了寶寶之後,大部分家庭都會有老人過來幫忙。一方面照顧產婦,一方面則是照顧寶寶。
  • 媽媽帶娃坐公交沒給老人讓座,被說沒教養,娃的反擊讓乘客羞紅臉
    導讀:媽媽帶娃坐公交沒給老人讓座,被說沒教養,娃的反擊讓乘客羞紅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帶娃坐公交沒給老人讓座,被說沒教養,娃的反擊讓乘客羞紅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老人帶孩子也是有區別的,奶奶姥姥帶娃雖然很有爭議,但很真實
    關於帶娃就成了一個困難的話題,在近幾年被越來越受到更多的關注。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很多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後,媽媽都會面臨是否上班的問題。而媽媽去上班後,孩子由誰帶?有人調侃過寶媽和婆婆帶娃,帶出的孩子就是「王子和乞丐」的區別。在奶奶家裡,孩子換下帥氣的小馬甲小西裝,穿上厚實的大花襖,再加上臉頰兩朵高原紅,真的是小閏土既視感。
  • 杭州家長給還沒上小學的娃報了8個暑期培訓班,還有孩子天天泡少年...
    話說每到暑假,少年宮和各大培訓機構可以說是全杭州人氣最旺的地方了,小朋友們不是在培訓班,就是在去培訓班的路上,連著家長們也忙得停不下來。目前假期已過半,而一年中最熱的時刻才剛剛到來,穿梭在暑假班的娃和陪娃的家長們都還好嗎?
  • 老人帶娃的家庭和自己帶娃的家庭,有何不同?這些優缺點你要知道
    當今社會,很多人的生活壓力很大,所以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結婚有孩子之後依然還得工作賺錢,所以不能在家全職帶娃的人有很多。為了減輕家裡負擔,把帶娃這個重任交給家裡老人的也不少。很多老人看見孩子就很開心,心想孩子在自己身邊熱鬧,也可以緩解下一代的經濟壓力,所以便很爽快答應幫兒女帶娃。但是只有當雙方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家庭矛盾有多麼的大。那麼,有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和寶爸寶媽自己帶娃的家庭將會出現哪些不同呢?
  • 暑假帶娃太累了!一位爸爸睡倒在遊樂場的海洋球池中
    下午兩三點,正是困的時候,而且帶孩子有多累,大家都知道。理解理解!」「開心」說。  這位仰臥的爸爸沒說話,但網友們已經腦補出太多他的心聲:「我已處在崩潰的邊緣了……」「讓我靜靜」……  看到圖片,不少網友紛紛跟帖回復,看得出來,深有感觸的家長可不少,甚至還有人改編了一首歌詞——  「要帶孩子一天,我寧可上一星期的班。」
  • 暑假,在家帶孩子竟然還不是最難的,家長們都表示贊同
    都以為孩子放暑假了,就是解放了,可以好好玩耍了,其實不是有很多的孩子,放假才是開始。暑假有很多孩子每天生活都被安排的滿滿的。在杭州就有位爺爺一聽見孩子要放暑假了,就唉聲嘆氣:可不是這位爺爺不喜歡帶孫女,而是孫女的暑假班都快要了老人半條命。
  • 孫子來鄉下過暑假,十幾隻雞就不下蛋!杭州大伯一聽雞叫就心慌,竟然得了焦慮症!
    剛剛過去的暑假,老人成了「全職保姆」的並不在少數,由此引發的老年人心理問題也多了起來。70歲不到的孫大伯(化名)家住臨安農村,平日裡和老伴養養雞,種種菜,安享田園之樂。兒子一家在杭州城區,有時候周末會帶孩子回臨安看爺爺奶奶。在此之前,孫大伯一家和和睦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