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做焦慮的職場媽媽,培養孩子自主成長的好習慣

2020-08-28 陸陸老師

都說中國孩子累,其實我們中國的媽媽們更累,最辛苦的當屬又要上班又要管娃的職場媽媽們。上班的時候,只要閒下來就得想幾秒娃:「娃在學校/家怎麼樣了?」,正想著,沒準就湊巧被老師騷擾一下,看著老師們的電話,這些媽媽們心裡就開始打鼓:「神啊,這又發生了啥?」;看到老師的微信發消息過來,恨不得多讀幾遍,不能漏掉一絲一毫的信息,內心還想著能否讀出點其它意味深長的東東來?!……


媽媽們為了孩子的遠大前程也是拼了,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從孩子剛出生就不惜代價的為孩子花錢報班,上課陪學,操碎了心,可即便如此,孩子為何還是沒有變成內心期待的樣子?為何自己仍然難以疏解內心的著急和焦慮?


焦慮,是很正常的一種情緒狀態


焦慮本身不是問題,但如何對待焦慮、緩解焦慮就是我們每位職場媽媽必須面對和學會的問題。


孩子教育引發的焦慮,代表著媽媽們對教育的一種內心的積極渴望,她們期待孩子們可以做的更好,但自己又沒有方法,學而不得又求而未得。


社會上的某些教育機構也正是通過不斷的消費父母的這種焦慮,來深挖孩子們在學業上的表現,各種學習輔導班滿天飛。但如果問我們的媽媽,您是否因為孩子上了輔導班就因此而變得不再焦慮了呢?答案確又是那麼的不盡如人意。反而更多的媽媽因為孩子上了這麼多輔導班還沒有效果,而表現的更為焦慮。


媽媽們對於孩子的愛是偉大的,又是自私的


每一個媽媽都非常的愛她們的孩子,為了教育好孩子,她們拼命的賺錢,又為了孩子不惜代價的花錢,再說花點錢算什麼,媽媽們為了孩子,命都願意豁出去。


現在的媽媽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她們特別熱衷於各種育兒知識的學習,逢課必聽,逢書必看。我接觸過的一個小學2年級的媽媽,據說已經看了60多本教育相關的書了……你們說這母愛有多偉大?


不過很多媽媽對於孩子的愛又是自私的,很多媽媽們不太關注孩子的內心到底需要的是什麼。總之,我要讓你做到我想讓你做到的,我要讓你參與我想讓你參與的,你應該喜歡我所給你的一切,因為我真的都是為你好。不過,經常事與願違。最後,很多媽媽們會發出感嘆:我如此愛你,你確如此待我?


知識學習的成果,不應是我們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


對於學習,我們首先一起來界定下學習的概念,因為提到學習,我們習慣性的就默認是孩子學習學校知識,而且更會聚焦到學科知識。這樣的現狀,也就讓我們把更多的目光都關注到了我們孩子的學習成果上,忽視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校知識之外的學習與成長,比如孩子們的興趣開發,能力培養,習慣養成等的關注。


從前兩天我和一個朋友的對話聊起,當天她二年級的兒子放在了我家,下午2點鐘左右時蹦出了一條微信的消息:


她說:如果他有空的話就讓他錄一段唱歌的視頻,傳給我,我給老師發過去。

我回:寫完作業了,我讓他看加菲貓呢。(英文版)

她說:再讓他寫點解決問題,回家今晚語文課的作業還沒寫呢!

我回:他知道了

她說:知道容易做到難,需要做到

我回:我們說好了,2點半開始寫。

她說:OK

我回:不要著急,不要著急,專注的狀態和興趣培養和知識面也很重要,比多做幾道算術問題還要重要……


這個媽媽其實已經是學習大咖,培訓界的大拿,但是碰到自己的兒子教育問題仍是沒逃脫出同樣的問題,孩子只要是閒下來,內心就覺得各種不安和不舒服,是不是可以再做做這個,是不是還能再練練英語?


很多媽媽和我的這個朋友一樣,期待我們的孩子無時無刻都是充滿鬥志的樣子,都是熱愛學習的模樣……


很多家長們已經習慣了焦慮孩子當下的知識學習,我承認,學習真的很重要,重要到其實完全不需要再用具體語言描述它的重要性,已經根植到每一個媽媽的心裡,那是孩子通往夢想之路,是孩子未來精彩人生的保障,怎麼能允許我們的孩子在這件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上怠慢或厭煩?


但,我們對於孩子的評價,決不能只停留在學業表現這一件事情上,我們要擴展我們的評價維度,豐富我們的評價標準,來幫助我們的孩子成長。孩子們需要的知識應該是豐富的,這些知識的學習,目的是幫助孩子打開興趣的大門,讓孩子們形成內心的目標和動力,從而推動自己的自我學習與管理成長。父母的大格局,父母的偉大籌劃,才能給我們的孩子更多的未來可能。


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找到真正焦慮的原因很重要


我認為不外乎就兩大原因,內憂和外患:


第一個原因:內憂


1. 缺少做父母的知識和經驗,孩子成長的知識和經驗

我們孩子的成長是有其客觀規律的,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特定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0-3歲,我們應該關注孩子安全感的建立,3-6歲,我們需要通過遊戲去幫助孩子學習,小學階段我們的重要任務則是要培養孩子的習慣!

很多父母知識豐富,缺乏的是到底我該怎麼做的具體方法。


2. 對孩子的培養缺乏長遠目標,自己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希望孩子長成什麼樣?也就是我們的培養目標到底是什麼?這是我們當下心態的關鍵。,也是我們做什麼教育決定的關鍵。沒想清這一點,我們能做的,只會是走一步看一步,步步緊追他人步伐。於是產生了跟隨的焦慮,自己做不了主的事情,內心怎麼會安穩呢?


這個時代,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太殘酷了,面臨各種知識的信息爆炸,選擇什麼,怎麼做,很容易產生焦慮。


我們內心沒有主心骨兒,不篤定,不獨立思考,勢必會造成隨波逐流,被迫跟隨,追隨著這個社會大多數人的教育步伐向前走,但為什麼走,願不願意走,已經顧不上思考了,這期間,很可能跟不上大家的腳步,看到自己的前面還有那麼多人的背影需要追逐,實在心慌著急,何況有時手裡還領著一個總想往後退的娃,於是各種的心力憔悴,各種的追趕跟風,各種過程中對孩子發瘋。


媽媽們真的需要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到底希望我們的孩子未來是什麼樣子?我們的孩子又是什麼樣的特點和喜好?我們現在做的到底是不是在幫助孩子朝著那個未來目標努力?這個問題問下來,我想我們很可能就不會焦慮與眼前了。


第二個原因:外患


1. 知識太雜不系統,且具體方法太少

知識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大量的教育專家、教育書籍、教育節目、教育文章,將媽媽們淹沒在了如何教育孩子信息的海洋中,面對這些紛繁複雜的內容,我們很多人感覺到了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該使用哪一套教育理論?到底該嘗試哪一種方法?而這些專家所提供的方法應用場景和如何靈活運用也不夠具體。


於是,不斷嘗試,可當這些方法都嘗試後沒有效果,我們又開始迷茫,內心對於專家也產生了懷疑?


2. 周圍人的著急與焦慮

人最是環境的動物,我們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周圍人對於教育的選擇,不可避免的影響到我們,只是程度或大或小。當我們看到周圍的孩子都去上了奧數,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落後;當看到其他人都在學舞蹈,我們就讓我們的孩子也要學,看到其他人的孩子都在打羽毛球,我們的孩子也得去選項運動。別人說培養能力重要,我們又都跑去培養能力。完全已經忙碌在了隨波續流的過程中。


3. 孩子確實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很多媽媽會說,之所以我很難停止焦慮,是因為孩子確實不聽話,不愛學習,拖拖拉拉,沒事還總犯脾氣…..孩子的各種問題都不是問題,很多時候和他們的年齡特點是相關聯的,比如我們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本身就很難做到超棒的自我管理!


4. 只是在做救火父母

如果只是當孩子行為問題出現或者當他意識到孩子心理和能力發展受到障礙或者影響到他人才會想到解決問題,這樣的父母一定是會經常抓狂的, 誰也做不到每天都當救火隊員還能保持心態平靜。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時刻關注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需要,跑在孩子前面,引領孩子的行為和思考,根據孩子年齡和孩子成長中需要,來給孩子提供幫助和支持。


拒絕焦慮,職場的父母們應該知道與做到:


1、 幫助自己成長與改變,充分發揮我們自身對於孩子成長的正向影響力

2、 接受每一個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和個體的不同,讓您的孩子感覺到被理解與被支持

3、 放眼長遠,不只糾結於眼前孩子的成敗得失

4、 對孩子的教育要有自己篤定的長期規劃,以終為始的培養孩子

5、 孩子們的人生是由無數個習慣的像素組成,務必從小關注孩子們行為習慣的塑造與養成

6、 高質量的陪伴我們的孩子,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做好每一次的親子溝通


我們作為家長,慢下來,放輕鬆,把我們自已對孩子教育的私心、貪慾放下,才能真正和平、平等的和家庭中那個小生命好好相處。你們需要彼此相愛!作為媽媽的你,要給孩子方向、理解孩子、引領思考、幫助他們成長!


想真正的幫助孩子,最重要的是幫助自己成長,讓自己從此不再焦慮,教育從容。


想真正的幫助孩子,最重要的是幫助自己成長,讓自己從此不再焦慮,教育從容。

相關焦點

  • 暑假老人帶娃,杭州媽媽很是焦慮:我培養的好習慣都要沒了
    絕大多數爸媽白天要上班,孩子只能交給老人帶,而老人在家帶娃,又衍生出新問題——暑假過半,杭州有位媽媽發現假期裡讓老人帶娃,平時給孩子培養的好習慣都要沒了,因此很是焦慮。近日,她在論壇發帖求解,引來不少網友的共鳴:發帖網友 @heaven盾盾最近很是焦慮。娃馬上要新二年級了。因為暑假,爺爺奶奶從老家過來住一段時間,也是很感激的,畢竟白天就不愁沒人帶了。
  • 做不焦慮的媽媽,養快樂的孩子
    昨天迎來了《真實故事的力量》欄目的第五期,這期講述那些孕育生命的偉大媽媽們在各種育兒教育理念百花齊放的今天而不知所措,而焦慮不安,從而尋求更多自我的反思和成長。用我的視角帶你一起走進這些偉大媽媽的世界!聆聽她們的焦慮,聆聽她們的化解之道。
  • 本周四專家開講: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本周四給大家帶來的精彩活動是家長講座:《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的資本,且會不斷地增值,讓孩子一生都在享受著他的利息。良好的習慣,也是一個優秀的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本期講座王瑩老師將和您深度分享!
  • 【寫作課】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有這套繪本就夠了
    ,突然很焦慮,覺得妍妍比人家大好幾個月,怎麼還做不到呢,就也想讓妍妍學著穿衣服,但是她很排斥,一定要我幫她穿。小孩子很多時候做事情都做不好,還常常幫倒忙,但一定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比如小琪的爸爸媽媽,在小琪把家裡東西全收起來後,她們並沒有責怪小琪,看畫面,應該是爸爸媽媽在教小琪應該怎樣正確擺放。如果遇到類似的事情,你一頓吼或者不要孩子幫忙,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挫敗感,不利於培養他的習慣,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當然,也要注意誇的方式,要注重過程,而不是簡單的「你真棒」。
  •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要怎麼做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難以管教,培養孩子好習慣更是不容易。其實,事出有因,當家長們抱怨孩子不好管教,好習慣不好培養的時候,更應該做的是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看看自己是否將對孩子的關愛關注到了孩子生活的各個細節中,是否從細節出發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
  • 玩具總是滿地扔:培養孩子好習慣,從收拾玩具開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多孩子的生活質量也很高,吃的、穿的、玩的樣樣不少。尤其是玩具,家裡能放好幾筐,有些孩子爸爸媽媽還專門給他們建立了一個小小的玩具區。但讓一些媽媽惆悵的是,玩具太多,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扔的家裡到處都是,家長總是跟在屁股後邊撿玩具。
  • 好習慣影響孩子一生,抓住黃金時間段培養3個好習慣,錯過就晚了
    好的習慣不僅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還關係到對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那麼,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呢?培養孩子自主收拾玩具的好習慣記得在幼兒園家長會中有位媽媽一句話道出了不少家長的心聲:「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想做家務,而是我們不讓他們做。」我比較重視女兒做家務,這也是對責任心最好的培養。家庭是一個人所在的第一個團隊,要知道在家裡,不是所有人都圍著自己轉,而是大家都在為家庭服務。
  • 好習慣就是成功了一半,而「執行意圖」,可以培養孩子好習慣
    習慣左右著一個人的行為,掌控著一個人的性格,影響著一個人的未來,所以別看一些習慣非常普通,卻對人的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而壞的習慣也可以毀掉一個人,正如古話所說:「千裡之堤毀於蟻泬。」正是因為習慣的影響力量巨大,所以很多家長對孩子習慣的培養都是從娃娃抓起的。
  • 數十位媽媽的實戰經驗: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擺正心態,不要讓焦慮控制自己 在調研中,幾乎所有媽媽都提到,要想培養一個自信、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一定要控制情緒,不能讓焦慮控制自己。 所以小A媽媽特別焦慮,她覺得作為家長自己也付出了不少,但為什麼孩子就是沒有別人家孩子成績好。是家長做得不夠嗎?究竟還要怎麼做?在焦慮的環境下,小A媽媽發現,自家孩子的膽子變得越來越小,碰到不會做的題目也不敢問,甚至一度發展為不願意跟家長交流,成績也變得越來越不理想。
  • 3歲前培養娃這幾方面好習慣,寶寶今後更好帶,對娃成長也有利
    為了讓寶寶今後更好帶,建議父母在寶寶3歲前重點培養娃這幾方面的好習慣,畢竟3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分水嶺,3歲前幫助寶寶把該養成的習慣都養成了,3歲後再照看寶寶時就會很省心。這樣父母帶娃時不僅不會太累,對娃成長也會更有利。
  • 如何培養3-6歲孩子的好習慣?來看看這位清華媽媽的小妙招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成長,也渴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位有用的人,所以很多父母很早就為孩子制定了培養計劃,希望通過這些方式能夠到孩子。其實要想讓孩子變成一位優秀的人不僅僅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應該是讓孩子得到全方面的發展。那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 孩子從公辦學校轉到國際學校,職場媽媽的育兒焦慮緩解了嗎?
    >孩子在小學二年級時轉入國際學校必須要承認,在孩子成長和教育的過程中,我是一個容易焦慮的媽媽,心裡很清楚這種焦慮一方面來自自身,另一方面則「歸功」於外界。在孩子3歲的時候我選擇回歸職場,是因為內心的真實聲音,也意味著家庭和事業必須兼顧。身邊的朋友同事嘴上說要「快樂教育」,但實際他們更能影響你的是給孩子排得滿滿的時間表。原本打算讓Andrew讀完公立小學之後再轉軌國際學校,不過這個時間節點被我提前了。我們家孩子平時性格比較活潑也很好動,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好奇心。
  • 《媽媽別焦慮》:如何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媽媽別焦慮》:如何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實習生 塔娜 2020-12-02 14:41 來源:
  •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三)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三):把責任還給孩子(上)當今的中國,這樣的現象很普遍:一方面,爸爸媽媽常常會對孩子說:「好好學習就行了,別的都我們來幹。」另一方面,當孩子當真除了學習什麼都不幹——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為父母分擔和著想,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時,做父母的又很著急:「孩子這麼大了,連自主的能力都沒有,我們該怎麼辦?」
  • 如何培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
    一方面,孩子的文明禮儀需要從小培養,否則就會形成壞習慣,一旦形成壞習慣,長大後想要改變就會很難了;另一方面,越是懂得禮貌的孩子,長大後就越能獲得自由發展的機會,因為他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歡迎。那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呢?一、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禮貌問候。
  • 噠噠英語:職場媽媽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噠噠英語:職場媽媽們的焦慮從何而來?白天去公司上班生怕出什麼錯,最害怕的學校老師一個電話過來,又要看著領導的臭臉硬著頭皮請假」講述人:李欣欣,30歲,上海人,結婚早,生二胎以後做了全職媽媽。「哎,別說升初中了,我家老二明年要上小學,我們就想著讓他去民辦學校,教學條件好硬體好,還學外語。問了我老公公司領導,人家說學費不便宜,孩子得機靈,還給了我們一些入學題,你都不敢想現在這麼點兒大的孩子居然要求知道這麼多。
  • 職場媽媽的育兒焦慮 ,我可以寫一萬字!
    我這是活得有多焦慮!作為職場媽媽,最近我有很深的感受:管理好情緒真的是當下提升親子關係的首要任務,而如何化解焦慮則是關鍵。我發現,職場媽媽普遍有4大焦慮:餵養焦慮我產後第二個月就獨自出差了,期間狼狽的擠奶刻骨銘心。我曾經在出差旅途中,在一個37度高溫的農家樂廁所裡中擠了一個小時的奶。
  • 如何培養寶寶自主排便的好習慣!
    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我們可以培養他們一些習慣了,比如說自主排便,自己吃飯,自己洗手,自己穿鞋等等,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樣培養甜甜自主排便的習慣的。甜甜開始自主排便已經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了,起初她是不會主動去她的小尿盆裡排便的,通常玩著玩著就尿褲子了,然後用手指著溼的地方,嘴裡不停的「嗯嗯嗯嗯」她是再告訴我,她尿了!
  • 問糕媽:職場媽媽的焦慮,給孩子報多少班才能治?
    前兩周我回答了一個職場媽媽「沒時間陪孩子特別焦慮」的問題,後來,另一個職場媽媽 @SiSi 說:「糕媽,你的文章治癒了我一半的焦慮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還有養成好的習慣才會有益於將來的人生,但看到別人家的小孩兒,還是被焦慮了。我該怎麼做呢?要不要報個心算班?
  • 培養孩子逆商,從入園焦慮和上學問題談起,如何培養逆商好習慣?
    為什麼會有入園焦慮入園焦慮,實際上就是一種分離焦慮,孩子從小一直在父母身邊,突然需要離開,並且去與一群別人家的孩子呆在一起,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一切,都會讓孩子身心緊張,還是不願意上學和入園,這時候就不是簡單的入園焦慮了,而是孩子碰到了問題,但這些問題,他不知道怎麼面對,因此選擇了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