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多孩子的生活質量也很高,吃的、穿的、玩的樣樣不少。尤其是玩具,家裡能放好幾筐,有些孩子爸爸媽媽還專門給他們建立了一個小小的玩具區。
但讓一些媽媽惆悵的是,玩具太多,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扔的家裡到處都是,家長總是跟在屁股後邊撿玩具。
家長在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除了適合孩子的年齡之外,也可以挑選一些益智類的以及孩子喜歡的買一些。孩子的玩具在於精而不是多,孩子對很多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心,興趣也尤其的廣泛,或許一會兒看到這個想要,一會兒又想要另一個玩具。家裡如果擺放過多的玩具反而使孩子容易分心,不能專注。
玩具顧名思義是讓孩子玩的,但現在的很多玩具,如果孩子專注於其中,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創新力,還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好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玩具可以說是由孩子自己自由支配的首種物品,更早地讓孩子養成收拾自己玩具的好習慣,在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他們也會主動地去收拾自己的房間,以及自己所有的學習用品。
如果能讓孩子把玩具分類整理,那麼在慢慢形成的習慣中,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以後的行為習慣。分類整齊的整理、歸納自己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
這看似小小的舉動,卻能夠影響到孩子以後更多的行為習慣,因此培養孩子主動自覺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也是好習慣養成的一個起點。
1)收起孩子暫時不玩的玩具
玩具太多,孩子玩的迷茫,也收拾的迷茫。太多的玩具孩子在玩的時候一會兒想玩這個,一會兒又想玩那個,反而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尤其有些家長會把孩子的玩具全部放進一個大箱子裡,看似整齊,但是當孩子玩的時候會把所有的玩具全部倒出來。然後最後收拾的時候當孩子看到那一大堆玩具,就像大人看到一大堆事情一樣,心裡會犯怵,有壓力,覺得太多,反而不想收拾。
家長可以觀察一下,然後把孩子最近都不動的玩具先用另一個箱子收起來,留一些孩子正感興趣的玩具,這樣玩具少一些,在玩的時候孩子或許還不會把玩具全倒出,而只是找一些自己要玩的。
等到孩子玩玩具結束的時候,他們收拾起來也會更快,心裡不再有那麼大的壓力。
這樣的做法不僅能給孩子收拾玩具減輕壓力,也會讓孩子下次再看到那些玩具時重新愛上,就如獲得一批新的玩具一樣。
新的玩具能夠給孩子一些新的刺激,引起孩子的興趣,使孩子的思維一直保持活躍,增加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從而提高孩子的專注力,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
2)家長以身作則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家長把家裡收拾得整齊乾淨,孩子也會去模仿。
因此要培養孩子好的收納習慣,家長首先需要讓家裡的一切擺放整齊,才能引導孩子去做。
試想一下:當你把家裡收拾整齊後,孩子也跑過來說:「媽媽你看,我把我的玩具也收拾得整整齊齊了」。那是讓人多麼欣慰的場景。
3)用遊戲使孩子愛上收拾
當孩子玩完玩具後,家長需要及時引導孩子,剛開始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做,讓孩子不孤單。
遊戲:如果孩子玩的是積木,那麼結束後,家長可以說:「你和積木一起玩的開心嗎?玩得那麼開心,那麼現在,我們把積木安全的送回他們的家吧!」可以邊收拾邊和孩子互動,他們就會覺得收拾玩具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4)給孩子一定的鼓勵和誇獎
剛開始或許孩子做的並沒有家長想像的那麼好,但一定不要打擊孩子,而應該多鼓勵和誇獎他們,給他們更多的自信心。
讓孩子先把玩具收起來,然後再慢慢地培養他把玩具收起來的同時再放整齊,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每次結束後主動的收拾玩具。
5)一定要堅持,前後統一
當孩子養成這一良好習慣後,就不要輕易地去破壞,除了特殊情況,每次玩完玩具後,都應該讓他把自己的玩具先收起來,尤其是在吃飯前或者幹另一件事情之前。隨著孩子的成長,思想也在增多,或許你的幾次寬容就會激發他的懶惰性。
結語:自律的人都擁有著一身的好習慣,而學會自主地收拾自己的玩具,也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