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玩具亂扔?別急著幫他收拾,可以趁機培養孩子動手能力

2020-12-20 齊姐育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們出於益智或陪伴的目的會給孩子買各種玩具,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經常弄得到處都是,有些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會整理,總是親自去幫忙收拾「爛攤子」。這種做法會讓孩子養成不整理收拾的習慣,且把父母的勞動當成理所應當而不懂得尊重和感恩。

前幾天小紅到表姐家串門,被安排陪小外甥玩,他非常興奮地向我展示他的各種兒童「書法」「繪畫」作品,還有新玩具。不到半小時,客廳的沙發、地板、茶几上擺滿了他的畫紙、各種積木、恐龍模型、玩具車,還夾雜著零星散落的拼圖,以及被翻得亂七八糟的玩具整理箱。

表姐來叫我們吃飯時,看到了這一地狼藉,貌似兇狠的邊收拾邊對小外甥說:「怎麼又搞成這樣,下回再這樣就不給你玩了。」

小外甥滿不在乎地扮鬼臉,表姐又繼續教育:「你不會玩哪個拿哪個嗎?每次都翻這麼亂」。小外甥頗為有理的回嘴:「我不是找不到嗎?」小紅建議讓小外甥自己收拾,表姐說還是算了,小外甥收拾了也是亂放,最後還得她來整理,還不如她直接收拾。

其實這種情況真實地存在於當代的大多數家庭,但不能因為孩子年幼就成了縱容他們的理由。

那麼,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可以幫助培養孩子自己動手整理東西的習慣呢?

01改變溝通方式引導孩子主動整理

大多孩子都會有玩過玩具隨手亂放的情況,那麼此時家長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願意去整理物品,比如:「如果把這個積木放回盒子,你覺得怎樣呢?」

還可以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將玩具分類,並將整理以一種遊戲的方式引導其積極參與,既降低了勞動的枯燥又增強了趣味性。

久而久之,培養了孩子在思想與行為上主動整理的習慣。

02通過勞動換物的形式鼓勵孩子自己整理

家長可以用獎勵為前提,讓孩子提出想要的新玩具或者想實現的心願,再根據目標的價值,規定他需要主動完成多少次整理任務來等價交換,如:積分制。

這樣不僅鼓勵和激發孩子的勞動積極性,還可以灌輸多勞多得的思想,又可以讓他在勞動中思考如何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03家長要正面引導,做好榜樣

俗話說:言傳身教。指的就是家長教育子女,老師教育學生上,要從自身樹立標杆。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身教的作用要遠高於言傳。

試想這樣的場景,小明的父母非常愛乾淨,家裡的物品擺放井然有序,衛生清理乾淨及時,小明深受影響,總能自覺地收拾自己的玩具和衣服;

而壯壯的爸媽回到家就把衣物隨意扔到沙發上椅子上,吃過飯也不及時收拾碗筷而是堆在洗碗池中。拆過的快遞盒子也順手丟在茶几上,甚至放置幾天也不處理,也難怪壯壯玩過的玩具扔的家裡到處都是,成套的積木經常會缺幾塊。

顯而易見,家長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的行為。

04孩子主動整理玩具後,家長的評價很關鍵

當孩子第一次主動整理玩具時,家長的評價至關重要,因為這畢竟牽涉到以後撿玩具的積極性和習慣培養的關鍵。

所以家長的表揚既不能太敷衍,又要有針對性和層次感。首先家長肯定孩子的這一舉動,伸手撿玩具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了,家長要表現出不可思議。

主要誇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接下來給孩子示範。分類擺放,提問孩子分類後是不是看起來更加的清爽。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讓孩子有歸納的概念,有助於孩子的思維能力的發展。

【文章寄語】:

培養孩子自己動手整理的能力,不僅是能力的訓練,也是對獨立性的培養,更是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讓他從小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還要善始善終,這才是對孩子正在的寵愛。

相關焦點

  • 孩子玩具總是亂扔?簡單幾步教你培養孩子自主收納能力
    隨著我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養育孩子時,家長往往會買很多玩具,然而玩具越來越多,家裡放玩具的地方也越來越少。有時候孩子還會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收納起來又費時又費力。更讓人崩潰的是你花了半天才收納好的玩具,不到五分鐘就又滿屋亂飛了。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自主收納的能力呢?
  • 寶寶亂扔玩具不愛收拾,怎麼辦,你可能要試試這些方法
    如果你給孩子一個玩具,那麼他就會覺得興高採烈的,比較孩子都喜歡玩具。但是有些熊孩子確實很讓人頭疼,前一秒還拿著那個玩具感到沾沾自喜,後一秒就將那個玩具隨手亂扔。當然不只隊一個玩具是這樣,而是對所有玩具都是這樣,家裡常常也是亂糟糟的,到處都是寶寶隨手亂扔的玩具。
  • 玩具亂扔,不聽話,我該怎麼培養孩子的紀律性
    他們的心思只在好玩這件事上,根本不會考慮爸媽為什麼阻止我這麼做,為什麼讓我把玩具收起來等等。 能夠遵守紀律,就能培養出自己的自律。自律的人生最可怕,一個自律的人,每年可以看100本書,而沒有自律的人,一年定下的目標不小,但結果有可能只看了一本書。然後就會找各種理由原諒自己。
  • 收拾2小時,扔亂5分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訓練孩子主動收拾玩具
    想讓孩子主動收拾玩具而不是隨手亂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要以尊重和有尊嚴的方式培養責任感和義務感,讓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玩具。這種對孩子觀念的塑造,靠說教很難實現,需要靠「訓練」。若孩子對自己擁有的玩具不大懂得珍惜,就很難培養收拾玩具的好習慣。
  • 孩子一邊玩一邊扔,培養孩子收納好習慣,父母不用再做「跟屁蟲」
    這就導致了孩子的很多玩具七零八落地散落在房子裡的各個角落,每次父母收拾家裡的時候,光是幫孩子撿玩具就得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收拾。 不少父母因此叫苦不迭,後悔給孩子買這麼多的玩具。
  • 孩子玩具扔一地,從不主動收拾?教你如何讓孩子養成收拾的好習慣
    孩子玩具扔一地,從不主動收拾?教你如何讓孩子養成收拾的好習慣前不久,閨蜜跟我吐槽她家兒子:周末鄰居家孩子來我家玩,兩個孩子玩得不亦樂乎,我趁機偷個懶,刷了會兒手機。>玩具可以說是每個孩子的童年,小時候每個寶寶都非常喜歡玩玩具,但是好像每個寶寶都只是喜歡玩玩具,很少有寶寶自己玩了玩具還會主動收拾的。
  • 孩子玩具亂扔亂丟怎麼辦?父母以身作則,3招帶孩子學會整理玩具
    前幾天,朋友跟我說,你要不要玩具,家裡買的玩具多到無處安放,並且這孩子在玩耍的時候,還到處亂扔,導致玩具不僅不全還難以收拾,就考慮趁孩子不注意,把玩具給送出去,眼不見心不煩。 玩具應該是不管大孩子還是小孩子從小到大都會擁有的一件物品,它們既是孩子的玩伴,也對孩子的整體發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 孩子亂扔玩具還不愛整理!媽媽天天跟在孩子屁股撿玩具,令人抓狂
    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父母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和規律,培養日常習慣,建立他們對秩序的認知。但是,如果家長沒有好好抓住這個時期疏於培養,或者採取了錯誤的引導方式,那麼就會導致孩子無法建立正確的秩序感,亂扔東西還不主動收拾。
  • 玩具總是滿地扔:培養孩子好習慣,從收拾玩具開始
    孩子的玩具在於精而不是多,孩子對很多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心,興趣也尤其的廣泛,或許一會兒看到這個想要,一會兒又想要另一個玩具。家裡如果擺放過多的玩具反而使孩子容易分心,不能專注。玩具顧名思義是讓孩子玩的,但現在的很多玩具,如果孩子專注於其中,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創新力,還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 媽媽如何擺脫「收拾不完的地獄」?4種方法馬上搞定孩子亂扔東西
    孩子年齡不同,原因也不同,3歲以前,孩子亂扔東西是為了反覆訓練自己的肌肉,培養手眼協調的能力,探索空間,滿足好奇心;到了3-6歲,孩子自我覺醒,開始變得叛逆,會通過出格的行為試探大人的底線,吸引關注,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 如何培養寶寶收納整理好習慣?看以下這幾點
    自從有了孩子,尤其是寶寶學會走路以後,家裡經常一團糟,瞬間感覺自己收拾東西的速度還趕不上熊孩子破壞的速度,那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整理收納東西的好習慣呢?家長首先培養寶寶的收納整理的意識,然後再培養寶寶收納的好習慣。
  • 培養孩子收拾玩具的習慣
    培養孩子收拾玩具的習慣多讓孩子參與戶外活動和體育遊戲 現在,都市生活讓人們漸漸失去了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也逐漸取消了孩子與大自然的相處機會。取而代之的是電視、電子遊戲、電動玩具和網際網路。這樣會阻礙孩子探索自然界的興趣。所以家長和教師要多帶孩子到戶外的世界去遊戲和活動。在戶外,孩子可以無拘無束地玩,小夥伴們盡情嬉戲,創造性地多讓孩子接觸水、土、動植物等自然物質,擴大孩子的視野,陶冶孩子的情感,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家長和教師還應帶領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鍛鍊孩子的運動能力及動作協調能力。培養孩子反應的靈敏性。
  • 汕頭巧玩家星動玩具廠匯集大量創意玩具
    本網12月11日訊 汕頭巧玩家星動玩具廠匯集大量創意玩具。你是否想要在下班之後躺在乾淨舒適的沙發上,看著自己喜歡的電影?現實卻是回到家裡之後還要收拾熊孩子們的各式玩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有一天你發現家裡沒有地方可以擺放他的玩具了。於是你將心中壓抑很久的怒火爆發了,將一箱箱的玩具全部扔進了樓下的垃圾箱裡。
  • 孩子喜歡亂扔東西?爸媽先別急著阻止,試試讓"亂扔"有趣又有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扔東西也是孩子一種自我能力的成長。,因為,在扔的過程中對孩子也有諸多的益處,例如: 看到媽媽把自己扔的玩具撿了回來會很興奮,發現媽媽沒有生氣,他會接著扔,這樣也就增加了親子之間的親密接觸,讓孩子心裡得到很好的放鬆。
  • 汕頭澄海玩具廠巧玩家匯集大量創意玩具
    本網12月21日訊 汕頭澄海玩具廠巧玩家匯集大量創意玩具。你是否想要在下班之後躺在乾淨舒適的沙發上,看著自己喜歡的電影?現實卻是回到家裡之後還要收拾熊孩子們的各式玩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有一天你發現家裡沒有地方可以擺放他的玩具了。於是你將心中壓抑很久的怒火爆發了,將一箱箱的玩具全部扔進了樓下的垃圾箱裡。
  • 孩子亂扔東西,不收拾房間,屢教不改怎麼辦?這3招讓孩子愛勞動
    教育學家德雷克斯說:永遠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原因就在於如果家長總是替孩子做得太多,就剝奪了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處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從而逐漸變成一個依賴他人、缺乏獨立的人。如果孩子亂扔東西,根據邏輯後果法的十字方針,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如果總是把東西亂扔,我就會認為你不需要了。從現在開始,如果你不收拾,我就會幫你收拾,但是我會暫時替你保管起來,等到你學會收拾並保管好其他物品了,我再交還給你。」然後等到孩子再次亂扔東西時,先問他們:「你是願意自己把東西收起來,還是讓我來保管?」孩子聽完此話,一般會趕緊自己行動,不願意自己的東西被沒收。
  • 「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會自己收拾玩具?別著急,先把家裡規劃好
    很多家長非常頭疼,家有熊孩子一枚,玩完了玩具就到處亂扔,教育了好多次,不能把東西亂丟到床上地上,怎麼說都說不聽。經常帶孩子的媽媽往往收拾完家裡,回頭看看孩子,又發現滿地小玩具,身心俱疲。再看「別人家的孩子」,玩完了小玩具,自己乖乖收拾起來,不給爸爸媽媽添一點麻煩,無論是自己擁有一個兒童房,還是在客廳的一部分區域玩耍,都能做到玩具馬上收拾妥當。這樣的好習慣,到底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
  • 小人兒的"小心機",熊孩子也有兩幅臉譜,換臉術他們也很懂啊
    實際上這是熊孩子在耍賴。有的父母還會用補償的心理對待孩子的任性,如此一來更加是一發不可收拾。實際上幼兒園可以更加科學的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適應環境能力、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等等,可是一旦家庭教育銜接不上,就會象經過漫長暑假書不粘手的8歲孩子,班級都可以忘掉,就更不用提學的知識了。幼兒園的孩子則是養成的所有好習慣在放縱中全部丟失。
  • 孩子不愛收拾玩具怎麼辦?試試這2招
    但其實,孩子不愛收拾玩具,並不是孩子懶惰不願收拾,而是家長沒有做到這2點?1 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很多寶寶,在玩完了玩具以後都不愛收拾。有的媽媽寵溺孩子,便不要求寶寶一定養成收納的習慣,久而久之寶寶做什麼事情都有可能有頭沒尾、丟三納四,後果可想而知。負責任的家長,會引導寶寶收拾玩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寶寶在收拾玩具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動手能力的鍛鍊。
  •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針對孩子動手能力差,家長要改變觀念,除了注重對孩子心智的訓練,同樣也要重視對孩子實踐能力尤其是動手能力的培養,改變孩子「手、腦」發展嚴重失衡的狀態。那麼做為家長,我們應該應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呢?遵循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動手規律,選擇一些結構性強、操作性強,能引起孩子持久注意力的玩具。可以教孩子拼圖、搭積木、玩橡皮泥、摺紙、剪紙、穿珠子、繪畫、彈鋼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