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孩子,尤其是寶寶學會走路以後,家裡經常一團糟,瞬間感覺自己收拾東西的速度還趕不上熊孩子破壞的速度,那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整理收納東西的好習慣呢?
家長首先培養寶寶的收納整理的意識,然後再培養寶寶收納的好習慣。
寶寶為什麼喜歡破壞東西呢,或者喜歡把玩具亂扔一地?可能剛開始寶寶無意間的好行為沒有被認可鼓勵,反而寶寶無意間的壞行為卻得到默許。所以壞習慣也就慢慢形成了。因為孩子在做某一個行為時候,他會看看你的神情,若是你表現出無視的樣子,孩子就會認為你這是認可他的行為了,以後還會繼續這樣做。若是你表現出不可以的神情,他就知道,這是不可以的,下次就不會再這樣做了。
一兩歲左右的寶寶已經有收拾整理的能力了。當寶寶破壞東西或者亂扔東西時候,家長可以這樣做:
家長不能心急,不能大聲訓斥寶寶把東西放回原處。不能代替孩子收拾整理東西。也不能對孩子這種行為放任不管。應該給予及時的引導和鼓勵。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以身作則,把家裡東西收拾的整整齊齊,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秩序。孩子看到,慢慢也會學習到。因為身教大於言傳。家長有時候說多少遍,都不如自己親身給孩子試一次。好習慣要帶領孩子,慢慢培養。
第二,家長可以通過講繪本的形式,培養孩子收納整理的意識。告訴孩子,哦,寶寶長大了,也會自己收拾東西了。來我們一起把玩具放回箱子裡,好吧?寶寶都會樂意去嘗試做的。平時生活中,多鼓勵寶寶去嘗試整理自己的小玩具。
第三,當寶寶自己完成放好玩具時,家長要給予表揚和鼓勵,誇獎寶寶做的真好,寶寶會自己整理玩具了。增強寶寶的自信心,激發寶寶收拾東西的興趣。剛開始也許寶寶做的不太好,但是家長千萬不要嫌棄孩子笨手笨腳的,只要孩子有興趣去做就積極讓孩子去做。
第四,家長不要抱著「寶寶越收拾越亂」的心態,自己把東西都收拾整理了,不要代替寶寶做。時間久了,寶寶就會習以為常,也沒有收納整理的意識了,會認為媽媽會幫我收拾整理。一定要讓寶寶明白,自己能動手去做的事情就自己做。家長鼓勵寶寶多去嘗試幾次,即使寶寶整理的不好,事後家長還要再收拾,不要打擊寶寶動手做事情的積極性。
第五,平時吧寶寶的東西都整理好歸位,放在單獨的位置。比如:玩具放一處,書籍放一處,水杯奶瓶放一處。寶寶的東西要各有各的歸處。當寶寶去拿或者拿走玩的時候,家長告訴寶寶在哪裡拿的還放回哪裡。家長反覆幾次,每次寶寶這樣做的時候,都囑咐寶寶一次,時間久了,寶寶也會懂了記住了。,慢慢好習慣也就養成了。我家寶寶就是這樣,每次自己拿水杯喝水,我就告訴他,記得喝完水在哪裡拿的水杯還要放回哪裡。現在自己喝完水,習慣性的還把水杯放回哪裡去。好習慣需要堅持培養。
培養收納整理好習慣是個慢過程,家長不要報怨孩子,不要心急,應該對孩子有耐心。讓孩子慢慢養成收納整理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