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身邊很多親友都決定這學期不送孩子去幼兒園,但是對已經有了社交需求的孩子來說,他們很希望和小朋友一起玩,於是我家這段時間就成了一個小小的「周轉站」,經常會有三兩個娃過來做客。讓我苦惱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就是孩子們的玩具經常「蔓延」到整個房間:從書房、到客廳、臥室、陽臺,扔的哪哪都是……每天提醒孩子們玩具不要亂扔,都無濟於事。當懷著近7個月身孕的我,第N次彎腰從沙發底下掏玩具時,我知道這個問題需要認真思考,如何處理了。
1、情緒問題
觀察孩子們亂扔玩具是常態的行為,還是在有不滿情緒時,靠摔扔玩具來撒氣,吸引大人的關注。
我有一個鄰居家的小姑娘,就是每次想玩別的小朋友手裡的玩具,而其他小朋友不給時,就會把手裡的玩具怒氣衝衝的摔到地上。這時候無論大人給她什麼玩具,她都會不聽哄勸的扔,直到大人們妥協的把另一個小朋友手裡的玩具拿給她為止。
當小朋友習慣只是在發脾氣時,才會摔扔玩具時,這種情況就屬於情緒管理的問題,在教會孩子整理玩具之前,更需要做的就是花時間和耐心教會孩子合理表達情緒。
2、環境問題
一方面觀察是不是家庭環境不夠整潔。當家長的衣服、鞋帽、家用物品都擺放無序、不齊時,也很難培養不出一個懂得自覺收拾玩具的孩子。
另一方面觀察玩具的存儲、收納、取放,是否合理。之前我把一整面牆的書櫃下面四層,都用來擺放孩子的玩具。按照我的邏輯理解,一層是各種汽車、一層是可以變形的玩具、一層是可以拼裝組合的玩具、一層是各種動畫角色和恐龍、小動物模型。可是這帶來的問題就是,一是孩子們並不太能理解我的分類,讓他們分門別類放好,他們也往往不知所措;二是他們在拿取的時候,總是會不小心碰倒其他的玩具,散落到地面到處都是,玩具架上,看起來一直都是亂糟糟的。
3、行為習慣問題
據我的觀察,我的兒子和他的朋友,很多時候都是在玩玩具時,注意力被其他玩具或者小朋友吸引,就隨手把玩具一放,沒有送回原位的意識。
導致這種行為習慣的最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我把玩具多且雜的擺放在一起,孩子們的專注力不好,讓他們收拾整理的難度也比較大。二是玩具架上混放著「殘兵敗將」,比如卡口缺損的組裝玩具、接觸不良的電動玩具、缺胳膊少腿的動畫形象玩具…… 這些殘缺的玩具在玩具架上,會讓孩子們對玩具的珍視程度不夠,也沒有足夠的責任意識。
想讓孩子主動收拾玩具而不是隨手亂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要以尊重和有尊嚴的方式培養責任感和義務感,讓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玩具。
這種對孩子觀念的塑造,靠說教很難實現,需要靠「訓練」。
在嘗試過多次對孩子「威逼利誘」,都無法讓孩子主動收拾玩具時,我開始運用《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驕縱地有效管教孩子》一書中的一些理念,來解決這個問題。堅持了幾天,我彎腰撿玩具的頻率明顯降低,所以把這些方法也梳理一下分享給大家。
1、讓玩具架上展示出來的玩具少而精
若孩子對自己擁有的玩具不大懂得珍惜,就很難培養收拾玩具的好習慣。
先把那些「殘兵敗將」清理出孩子的玩具架。我曾經嘗試過問孩子這些壞了的玩具還玩不玩,他都會很篤定的跟我說玩啊,然後我往垃圾袋裡扔,他往玩具架上撿。所以清理殘缺、破損的玩具時,最好默默收拾、悄悄扔掉。孩子只問過我一次,那個少了一個翅膀的「酷飛」呢?我告訴他去旅行了,他就玩其他玩具了。
再把不符合孩子年齡階段的玩具,打包封存。像那些搖鈴、黑白卡、可以唱歌的電子玩具,都是一歲以內的孩子喜歡的,這些玩具對於三歲多的孩子,他可能幾個月都不會摸一次。
最後儘可能地把玩具分類放在盒子裡。多準備一些孩子拿取方便的盒子,可以採購、也可以利用好家裡的快遞箱或者鞋盒,DIY上不同的色彩和標誌。玩具架上,每層放兩三個盒子,比把玩具一次排開擺放在架子上更整潔,拿取時更不容易弄散亂,也更容易培養孩子分類整理的條理性。
2、用示範整理代替口頭提醒
決定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讓孩子做什麼。
回想一下,我們之前收拾玩具的時候,是不是一邊收拾,一邊抱怨,或者伴隨著說教和叱責:
「我早就告訴過你了,不要把玩具亂扔,為什麼不聽話,非得打才能長記性嗎?
再亂扔我就把你這些玩具都送給別人……」
其實想讓孩子主動收拾玩具,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覺得這件事情有趣,而不是覺得是個任務,最好不要把收拾玩具這行為附加在責難、威脅、羞辱或痛苦的體驗之上。「孩子之所以繼續他們的不良行為,是因為懲罰沒有嚴厲到使孩子從中吸取教訓的程度。」這是很多家長的一個認知誤區。
孩子會觀察我們的行為,我們要做的,就是示範給孩子看如何正確處理玩具,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東西負責。當我們在地上撿到一個變形玩具蛋時,可以一邊拿起玩具,一邊告訴孩子,「變形玩具蛋的家在哪裡呢?嗯,在這個綠色的盒子裡,我們把玩具蛋送回家吧。」不借題發揮地指責,孩子才能不會排斥整理玩具這件事情,之後會自然而然的模範我們的行為。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儘量不要等玩具散亂滿屋的時候,再著手整理。孩子的注意力切換很快,我們可以在他換了一個玩具的時候,隨手把之前的玩具放進盒子裡,或者把一盒同類玩具放回玩具架上。這樣環境整潔、孩子更不容易亂扔,整理起來也輕鬆的多。
3、用堅定和善的態度,循序漸進花時間訓練
能否有序整理和歸類玩具,關鍵要看孩子的成熟程度和承擔責任的願望,
還有行之有效的訓練,而不是懲罰或者打罵、威脅。
我的方法是和孩子協商,預先商定玩具的「自由區」(書房和陽臺)和「禁區」(先是床上、再是沙發上、還有客廳地板上)。當孩子把玩具遺忘在「禁區」時,用堅定的語氣告訴他們:「不可以,因為這些玩具出現在這裡,很可能被壓壞、踩壞、坐壞。」 再提醒他們這些玩具的「家」在哪裡,並把玩具隨手送回家。(堅定的意思不是懇求,也不是大聲或者責罵。)
相比較不要把玩具亂扔,簡單明確的「玩具不可以放在沙發上」,這樣的指令更容易獲得孩子的合作。
當孩子慢慢建立起保護玩具的意識,再一步步縮小和指定可以存放玩具的範圍。
幫助孩子對玩具責任意識,以此來調動孩子的內在能動性,讓孩子學會在成人的幫助下自己解決問題,這才是我們教會孩子整理玩具的意義所在。
感謝您的閱讀和分享,關注,
共同記錄育兒所思,做成長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