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路過鄰居家,看到老奶奶一邊整理玩具一邊訓斥5歲的孫子。原因是孩子已經5歲了,但是從來不收拾自己的玩具,玩具哪裡玩了就哪裡扔,一天下來整個房間全是玩具,走路連腳都踩不下。曾幾何時,這樣的畫面對我來說也是異常熟悉,慶幸的是就在一個月前三周歲女兒自己接手了這項偉大的工程。關於如何讓孩子學會收拾玩具這點,我也曾經苦惱過,後來我提倡不強迫,但是要有這個意識,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區域
我們家不寬敞,但是我給女兒劃了一個屬於她自己玩玩具的區域。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不至於滿大廳都是她的玩具,另一方面讓她有一種領地感,有利於培養她自立和獨立的性格,告訴她這個是屬於她自己的地方,要注意保持乾淨、整潔,不要隨便讓別人進去。
2.媽媽及時整理玩具區域以及整個屋子的整潔,並讓孩子感受整理前後的區別
媽媽如果平時就不注重整理屋子的話整個房屋就是亂糟糟的感覺,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地方後會覺得亂糟糟就是一種正常的狀態,根本不會有收拾和整理的概念。
因此作為媽媽應該要經常整理房屋,並且有意識地告訴孩子由於房間已經非常亂了,需要進行一次整理工作。
我經常會這樣跟我女兒說,並且還會帶她先觀察一下凌亂的房間,然後一起拍一張照片,等整理完後再拍一張照片,最後把兩張照片做一個對比,讓她感受整理前後的卻別。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切身感受整潔的房間是讓人覺得舒服的。
3.有意識引導孩子參與到整理的過程中
媽媽在整理玩具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參與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在參與中學會如何整理。孩子可能有時候並沒有辦法跟家長一起堅持到最後,並沒有關係,只要孩子參與進來了就是好事,他就知道了整理玩具是怎麼一回事。
4.媽媽偶爾不整理玩具區域,讓孩子產生整理的欲望
媽媽在平時都會及時整理房屋和玩具區域,讓孩子生活在比較乾淨整潔的環境中。但是,偶爾也要讓孩子切身感受一下凌亂的感覺。我有好幾次都故意沒有收拾女兒的玩具區域,我觀察到她玩玩具的時候連屁股都不敢坐下去,原因是她說太亂了,感覺沒地方可以坐。這個時候做媽媽的就可以順勢引導孩子進行收拾,剛開始可以一起,慢慢的就讓孩子自己收拾。
讓孩子學會主動收拾玩具時一件比較漫長的過程,類似「沒有做好以上幾點光是恐嚇孩子不收拾就扔掉」的這種強迫性的方式是不會有實際效果的。所以一定不要強迫,但是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