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蘭字關注我們吧!
問:1.兩歲半娃,想培養她自己收拾玩具,邊唱歌邊說玩具要回家,大多數時候都無效。2.她已經在玩別的玩具了,我幫她收之前的玩具她也不願意,怎麼辦?學會和學習是不同的概念,比如我們學習一門外語,或者是學習駕駛汽車,從開始學習,到能夠熟練掌握的這個過程,每個人所需要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對於兩歲半的娃也是如此,她才剛剛開始學習,需要花時間慢慢的學,並且要經過反覆的練習才能學會。而現在,正是處於學習和練習的階段中。
德拉瓦大學研究兒童發展的教授羅伯特·格林科夫說:制定收拾玩具的規則時,要注意孩子的年齡和能力,在3歲之前,孩子的能力有限。父母可以用行為影響孩子,比如把收拾玩具做出很好玩的樣子,他們會跟著效仿。
這是小米21個月時,爸爸收拾玩具,他看見了,也把小車一個個擺在柜子上,還必須調整成車臉衝外。
培養孩子的過程其實有點像淘金,抄起來的一大盤泥沙,大多數的泥沙都將被過濾掉,剩下的才是真金。大多數時候都無效,這個「無效」不是真的無效,它起到了練習的作用,本身是有價值的。
其次,我們需要轉換一下焦點。小米在兩歲多的時候偶爾會收拾玩具,大多數的時候不會,我們要把關注的焦點放到偶爾、少數的時候,少數的時候,為什麼會有效?它和大多數的時候有什麼不同?是做法上的不同嗎?是孩子的情緒狀態更好嗎?那麼下一次,可以繼續採用這些有效的方法。我們要從成功的經驗當中學習成功的方法,而不是輕易的把自己和孩子的經驗全盤否定掉。
這是小米2歲多時的紀錄,收拾玩具之前要徵求孩子的意見,否則可能會如下圖:
我以為他玩夠了,把樂高扔進桶裡,他在書房聽到了,跑出來哭……
從大人的角度來看,孩子似乎已經在玩別的玩具了,可能不需要這些玩具了。而對於孩子來說,並非如此,在他們看來,這往往是他們遊戲的一部分。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構建一個想像中的世界。所以,除非孩子結束了所有遊戲,在這之前,不要收拾孩子的玩具。
有很多媽媽問我,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我通常都會回答她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培養,而是不破壞。什麼是不破壞,就是在孩子玩耍的時候,不要打擾孩子,不要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去指導孩子應該怎麼玩,特別是孩子沒有發出邀請的時候。也不要在孩子玩耍的時候,把他們的玩具給收拾起來或者轉移位置。
把玩具收起來,每次只玩一種,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在收拾玩具時也減輕了工作量。
讓孩子收拾玩具,也並不是要給孩子劃定一些條條框框,讓他們去遵守,而是讓孩子學會有條理,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當孩子的玩具沒有影響家長的生活,他們自己也沒有覺得不妥,這個時候,可以由孩子自己決定是否要收拾。如果孩子的玩具影響到家長的生活,也可以給孩子劃定一個地方給孩子擺放玩具,在那裡,可以由孩子決定,是收拾好,還是隨意擺放。如果孩子不願意擺放到專門的地方,就是要放在客廳的地上,這個時候,是影響到了家長,我們可以主動把玩具放到指定的地方去。這樣做是為了幫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界線,自己的玩耍不能夠幹涉到他人的自由,同時,他也享有在特定範圍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