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寶媽有沒有這個煩惱,因為要去廚房做飯就讓孩子一個人在玩具房玩耍,過一會兒來看孩子時,玩具被扔的遍地都是、雜亂無章。孩子是玩得開心了,可看到這場面的媽媽血壓反倒是升高了不少,又得忙活了。
其實孩子2歲左右就可以開始學習自己整理東西了,只要父母引導教育的好,孩子慢慢就會養成自己收拾玩具的好習慣,讓父母省不少心。
1. 啟發孩子的整理意識
從孩子開始走路的時候就可以培養孩子的清潔意識了,家長平時可以讓寶寶幫忙扔個香蕉皮、尿不溼、零食袋等垃圾,或者外出時遇到要扔垃圾的時候讓孩子去扔,向孩子灌輸收納和整理的觀念。
2. 建立孩子的自我空間意識和責任感
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玩具房或者一個玩具區域,用來專門讓孩子玩遊戲。這裡存放著孩子的玩具、承載著孩子的快樂時光,慢慢的孩子就會認定這塊區域,想要保護好自己的地盤。
家長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給你買了這個玩具你要對它負責,要把它整理好,讓它在我們家快快樂樂的生活。」,讓孩子產生責任感,把玩具當成自己的小夥伴,願意好好照顧玩具。
3. 多創造整理機會,讓孩子參與進來
當孩子有整理意識後,家長就可以給孩子創造一些整理機會,讓孩子從實際行為中學會整理、體會整理的成就感。
家長可以在孩子玩完玩具後分配給孩子簡單的整理任務,比如把積木放到藍色的小盒子裡、小汽車放到紅色的箱子裡。家長自己先示範給孩子看,然後讓孩子自己動手整理,等孩子完成任務後好好誇獎孩子或者給孩子個小獎勵,讓孩子慢慢愛上整理。
4. 和孩子一起玩整理遊戲
家長可以跟寶寶說,我們一起玩個遊戲,看誰能最快最好的將這堆玩具整理好,先完成的人可以獎勵一個奶酪棒哦!或者還有「投籃」遊戲,比賽誰能把面前的積木投進箱子或者布袋裡。這樣不僅能讓孩子自己整理玩具,還可以陪孩子一起快樂度過親子時光,兩全其美。
5. 父母給孩子做榜樣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給孩子做好榜樣,比如整理乾淨房間、整理好鞋櫃衣櫃。孩子看到父母這樣做以後也會自己去整理自己的小鞋子、小包包和玩具。如果父母本身就不喜歡整理房間,還一直要求孩子去整理玩具,孩子也會不情不願的,也根本養不成愛整理的好習慣。
6. 編造故事讓孩子整理
平時可以通過給孩子玩手機整理遊戲、看繪本等方式向孩子灌輸整理意識,或者給孩子看《玩具總動員》,讓孩子相信玩具是有自己的世界的,也需要自己的家,學會愛惜玩具。如果孩子不願意整理玩具,就告訴孩子玩具想回家休息,想和他們的好朋友一起生活,不想孤零零的呆在地板上,這樣孩子就會自動整理玩具了。
注意:
1. 孩子收拾玩具動作比較慢,家長不要催促他們,這樣孩子會變得慌張,覺得自己無法完成任務,開始哭鬧崩潰,抗拒收拾玩具。
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先讓孩子從簡單的放玩具做起,再慢慢練習分類、擺放工整、放到指定區域等難度較大的工作,循序漸進的幫孩子學習整理。
2. 家長可以和孩子事先商量好具體的什麼玩具應該放到哪個箱子裡,做好標記,讓孩子有參與感,按照自己的意見規整的收拾玩具。
這樣也方便父母引導孩子收拾玩具,「把玩具收拾好」這樣的話對孩子來說是抽象的,家長只有告訴孩子「把這個汽車放到紅色貼紙的箱子裡」,孩子才明白收拾玩具的意思。
另外,家長也要遵守收納規則,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示範,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
3. 培養孩子收拾玩具時,無論孩子做得好不好都及時鼓勵,不要急於糾正和責怪孩子。家長應該耐心引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不要吝嗇鼓勵,鼓勵會讓孩子更好地完成整理任務。
讓孩子自己整理玩具好處很多,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律性,還可以增強孩子的物品記憶力,培養孩子做一個乾淨整潔的人。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艾兒寶貝,艾兒每天為您科普科學有用的新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