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夢中哭喊「我不要把玩具收起來!」整理玩具,竟成孩子的噩夢

2020-09-05 高興媽媽咪

文︱高興媽

「寶寶,怎麼又把玩具弄一地啊!」


「我兒子,哎……一玩玩具就好,一收玩具就跑。」


「哎呀,你把家裡搞得一團糟,還讓不讓人有下腳的地方了!」

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有一項艱巨的任務——收拾玩具!

因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不僅能有主動收拾玩具的意識,還能把玩具整理得井井有條

畢竟,這樣既能減輕父母的工作量,又能讓孩子開啟有條不紊的生活。

確實!「會整理」背後透露的其實是邏輯思考的能力和內在秩序的建立。


日本有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叫做鍵山秀三郎

鍵山秀三郎

從小顛沛流離,因為戰爭的緣故,家也被炸沒了,只能跟著家人居住在戰後疏散點。

但不論周遭環境多麼惡劣,他的父母始終堅持一件事,那就是家裡一定要整潔乾淨。

他的父親,就連種地,也要先用鋤頭把周圍弄得整整齊齊,才開始幹今天的農活。

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他也慢慢地變成了一個喜歡整潔的人。


後來,鍵山秀三郎開了一間汽車服務的公司。

但他並不擅長管理,很多年輕的員工也不聽他的話。

他想起了小的時候,媽媽從不跟他們講什麼道理,就是一天到晚地打掃衛生。

於是,他就開始在公司打掃衛生、整理環境。每天擦地、擦車、擦廁所,連員工都說,我們公司老闆特別無能,除了會掃地之外什麼都不會。

可鍵山秀三郎一掃就是六十年。

前十年,只有他一個人在打掃;十年後,有一兩個員工開始幫忙;二十年後,公司已然形成了打掃和整潔的文化氛圍。


為了更好的打掃、更方便的收取打掃工具,他們還想了很多小妙招,甚至製作出了許多方便打掃的專利產品。例如:

  • 每件工具都拴上繩子,繩子使用直徑三毫米的維尼綸繩,繩長保持在25釐米
  • 繩子如何穿孔,如何打結,怎樣防止繩結鬆開
  • 每件工具上都標註使用者的姓名
  • 採用能防雨彩色膠帶分門別類的整理,膠帶的顏色不足,就用不同的混色來進行分類

就連擦洗澡間的鏡子都有一套非常有趣的方法:

每個人拿一塊肥皂在鏡子前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把一張最近幾天剛剛出版的舊報紙團成團,去擦肥皂,只要這樣擦過去,整個鏡子就光潔如新。

因為剛剛出版的舊報紙,上面的油墨還沒有完全乾掉油墨和肥皂所起的反應恰恰能把鏡子上那些很難處理的水漬清洗的乾乾淨淨,而且不需要用水,一遍就能完成。

他們就這樣把打掃和整理這件事情,做到了極致。

後來,他們的合作夥伴、供貨商都跑來參觀公司、學習他們「掃除道」的課程

因為打掃得乾淨,公司還意外收到了33億日元的合同,就因為對方的董事長路過他們公司的大門時,覺得十分整潔莊嚴,指定要跟他們籤訂合同;

而這間公司也受「掃除道」的影響,打掃得十分乾淨整潔。有一次,竟然因為打掃得太過乾淨,有一種威嚴感,讓小偷都不敢去行竊

就連日本警察也開始用鍵山秀三郎這種打掃衛生的方法,對付暴走族、維護社會治安。


打掃這件事,徹底改變了這家公司的風氣,即使在公司經營狀況不佳的時候,員工仍能微笑面對一切。

大家在整理和收拾中,相互協作、和諧相處。以至於改變了很多人、很多家庭、很多公司,甚至對日本社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現如今,作為「掃除道」的創始人,鍵山秀三郎在日本是和稻盛和夫一樣家喻戶曉的存在。

細微之處見真章。

鍵山秀三郎讓我們知道,打掃和整理這樣的小事,可以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讓孩子收拾玩具,確實是學習整理的一個切入點。


但這條道路,往往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

前兩天朋友小晴跟我訴苦,說前陣子帶兒子去同事家玩。

看到同事的女兒雖然只比自己兒子大半歲,但很會收拾玩具,不禁心生羨慕。

想到自己家的玩具每天都是戰場模式,小晴下定決心開始訓練孩子收拾玩具。

可殊不知,幾天下來,不僅玩具的戰場模式沒有改變,小晴和孩子每晚都變成了戰鬥模式

不論小晴是苦口婆心的解釋還是威逼利誘的恐嚇,兒子就是油鹽不進,不肯收拾

周日的晚上,大戰終於爆發。

兒子玩完玩具之後,小晴又一次提醒孩子把玩具收拾好。

小晴:「寶寶,咱們玩好了就把玩具收拾起來好嗎?」

兒子:「不好!」孩子態度堅決地說道。

小晴:「那玩具晚上會害怕啊,他們想回家睡覺,你送他們回去吧。」

兒子:「不要,就要他們在外面呆著!」孩子顯然已經有些憤怒了。

小晴:「你這個孩子怎麼不聽勸呢,你自己晚上也要睡覺,為什麼不讓玩具睡覺。」

兒子:「我不睡覺,我還要玩!」

小晴氣不打一處來,「你看看這都幾點了,還不睡覺!也不收拾玩具,你到底想幹嘛!」

一想到明天周一還要早起上班,小晴的情緒也「蹭」的一下被點著了。

可兒子還在自顧自的玩著,小晴氣急敗壞地開始自己收拾玩具。

一看到媽媽開始收拾玩具,孩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邊哭還邊護著玩具不讓小晴收拾,嘴裡大喊:「不要收拾,媽媽你別收拾。」

爸爸在一旁被這一幕攪得心神不寧,說道:「你不收拾,還不讓媽媽收拾。都這麼晚了還在這裡鬧,再哭我把你的玩具全都扔了!」

結果,孩子哭得更兇了。

最後,小晴好不容易把娃弄上床睡了。

可睡到後半夜,孩子突然在睡夢中大哭起來,嘴裡還大喊著:「不要!我不要把玩具收起來!不要把玩具收起來……」

這突如其來的一嗓子,可把小晴兩口子給嚇得不輕。

原本只是想讓孩子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可沒想到給孩子造成了這麼大的心理壓力。

這件事,讓小晴心中既內疚又迷茫。

1.習慣沒有養成

很多家庭沒有從小給孩子建立收拾玩具的意識,導致習慣沒有及早養成,孩子也沒有整理的意識

父母過多代勞,也會讓孩子不覺得自己有責任收拾玩具,因為反正有人會收拾。

2.沒有良好的收納環境

父母本身沒有給孩子創造好收納玩具的環境,很多玩具都被胡亂的堆放,既沒有分類,也沒有固定的位置,同一個玩具,今天在盒子裡,明天在架子上。對於孩子而言,收納玩具就變成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3.聽不懂、不會做

「收拾玩具」這樣的指令,對於一些小孩子來說,太過於抽象。就像「你要聽話、懂事」這樣的詞語一樣,孩子是無法理解的

面對一地琳琅滿目的玩具,如果指令不夠清晰明確,孩子是根本無從下手,也不可能知道該怎麼收拾的。

4.還沒有玩盡興

很多時候,孩子不想收拾玩具,是因為他還想繼續玩

或者,有時候玩具被放置在孩子無法拿到的位置,每次想玩都需要求助於大人,而當他還興致未盡的時候,自然不願意收起來,畢竟下次再拿出來玩可能還要看大人的心情。

5.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謂言傳身教,如果父母平時也不注重收拾房間,衣服襪子隨手亂丟,孩子自然會習慣於凌亂的生活空間,會覺得玩具堆放在外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抓住敏感期

整理和收納的習慣,越早培養越好。家長還可以藉助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讓整理玩具這一習慣的養成變得事倍功半。

對秩序的敏感會出現在孩子一歲到四歲期間

這個階段的孩子,看起來十分固執。比如:刷牙一定要先刷,不能先漱口;姥姥的拖鞋,媽媽一定不可以穿;爸爸坐過的位置就只能爸爸坐;吃飯一定要用某個指定的碗……

這種堅持,一旦在你為孩子營造的規則範圍內,就會產生令人驚奇的效果。孩子可能會比你更堅持,玩具的擺放和歸類。

環境準備

蒙特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

所以,給孩子創建科學、合理的玩具收納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建立屬於孩子的玩耍區域和玩具收納空間時,高度應該方便兒童拿取

通過收納盒或分隔,將不同屬性的玩具進行分類放置。比如樂高類、拼圖類、顏料塗色類、磁力片類、毛絨玩具類、汽車模型類等等。家長可以自己先嘗試一次,分類是否合理可行,再清楚地講給孩子聽。

還可以在收納箱外貼上分類標籤,或是列印成照片貼在上面,讓孩子一目了然。

語言準備

首先,父母的指令要清晰。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並配合手勢,把收納工具和位置準確地指給孩子。

例如:「把這些積木裝到這個白色的布袋子裡」、「把這輛翻鬥車裝到這個藍色的盒子裡」、「把這個塑料箱子放到玩具架的最下面一層。」

其次,指令不要重疊。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讓他們收拾玩具時,要有耐心,一步步來,等孩子做完一步,再發出下一個指令,否則會讓孩子十分混亂。

再次,趣味化父母的語言。比如:「現在讓我們把小汽車停回車庫吧!」「謝謝你送熊貓回家,他們現在不哭啦。」讓孩子覺得收拾玩具是一件快樂且有意義的事情。

最後,當孩子實在無法完成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比如:「媽媽知道收拾這麼多玩具很難,如果你需要的話,我可以幫你。」讓孩子知道,可以尋求幫助,共同完成。

提前告知

家長希望孩子收拾玩具的時候,也要提前觀察孩子的狀態,並且適時提醒孩子玩耍時間快結束了,一會需要收拾玩具,或者直接加入遊戲,用行動或者語言,幫孩子完成他正在進行的遊戲。

比如:孩子正在用積木搭建一座高塔,這時候打斷孩子,讓他去收拾玩具,一定會爆發一場大戰,與其強迫,不如幫助孩子一起完成,再提議整理玩具。

適當示弱

當孩子對收拾玩具有逆反心理時,往往是他不願意被父母掌控的情緒在作祟。

這時候,父母可以適當示弱,例如:

「寶寶,你可以幫媽媽一起把這個大吊車放起來嗎?它實在太重了。」

「媽媽不記得這個皮球放在哪個盒子裡了,你能幫我找到嗎?」

反向激發孩子,化被動為主動。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僅可以幫助別人,還能被大人尊重,獲得掌控力後,自然就更有信心。

鼓勵和誇獎

鼓勵和誇獎往往更容易讓孩子學會正向的行為,因此鼓勵也是教育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手段。

當孩子願意嘗試收拾整理玩具的時候,父母及時的鼓勵和誇獎,能激發孩子心中收拾玩具的積極性。

鼓勵儘可能去描述孩子的行為和努力,而非簡單的誇獎「寶寶很棒哦!」。可以說:

「寶寶你剛剛自己把所有的小汽車都放進盒子裡了,沒有一輛放錯,真是太棒了!」

「現在可以幫助媽媽整理玩具了,越來越像個小男子漢了。」

規矩建立

等孩子已經可以獨立完成玩具的整理和收納時,可以給孩子建立玩玩具的規則:及時收拾,即玩完一樣就收起來,再玩另一樣。

這樣,可以強化孩子內在的秩序感,也不至於因為「戰場」過於狼狽,而讓孩子產生畏難情緒。

藉助繪本的力量

帶孩子讀一些有關收拾玩具的繪本,並讓孩子理解,他自己才是玩具的主人,收拾玩具是自己的工作

讓孩子明白,收拾玩具的目的,其實是讓他能更好的找到玩具,更順利的玩耍,也能防止玩具亂扔亂放,把人絆倒的情況出現。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收拾和整理不應該只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在鍵山秀三郎的人生軌跡中,我們可以看到,言傳身教有多麼巨大的力量。

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

如果父母也總是把家裡搞得一團亂,孩子自然會覺得混亂是一種常態。這時你再要求孩子收拾整理玩具,就很難有信服力。

而當你習慣於生活井井有條的時候,無需多言,孩子自然會在觀察中模仿你的樣子。

孩子能從收拾整理玩具開始,建立良好的習慣,形成內在的秩序感,自然是件好事。

但家長還是要尊重孩子的節奏,切莫盲目與身邊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畢竟每個孩子的發展階段、個性特點都不相同。

讓孩子遵循自己內心的規律成長,輔以科學合理的引導,基本上到四五歲,孩子都可以養成良好的收納習慣。

爸媽們,

不焦慮,不急躁,靜待花開吧。


高興媽:語言學碩士,專注兒童啟蒙教育與親子閱讀。用文字記錄時光,用愛陪伴成長。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別再給孩子買玩具啦!除非他學會自己整理玩具
    1、提供合適的收納工具及環境有時候寶寶怕把玩具收起來,自己會找不見,或者拿起來不順手,爸爸媽媽可以提供寬闊、便於展示的架子來陳列寶寶的玩具,引導孩子把玩具進行歸類,歸哪幾類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孩子在玩完玩具之後,提醒孩子歸納和放回,把玩具分類整理和定點擺放。家裡玩具太多,建議收一部分起來,近期不怎麼玩的那部分直接先收進房間隔段時間再拿出來,但又確保他最經常玩的那一部分能隨手可得。
  • 孩子上幼兒園了,玩具還是不收拾怎麼辦,佛系奶爸:不收就不收唄
    我覺得佛系點,不收就不收唄。養育孩子是一系列行為構成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可能性和機會,去改變一種行為,或者養成一種習慣。孩子不會收拾玩具,不收就不收唄5 歲以下的孩子,並不是有意不收拾玩具,而是不能完全理解,為什麼一定把玩具收起來。對於孩子來說,玩具放外面,更方便他拿來玩。
  • 孩子不會收玩具,來一場玩具「斷舍離」,在「取捨」中學習成長
    孩子們那麼喜歡建構區,但是,在玩的過程中,因為玩具太多,滿地丟,同伴間為了某些玩具,互相爭執,最令人頭疼的是,每一次區域活動結束後,孩子們幾乎都是把建構區的玩具推倒,「轟隆」的一聲後,伴隨的就是孩子們朗朗的笑聲,他們非常享受這種「破壞」帶來的「樂趣」,特別是男孩子們,不是你,就是我,總是有人「破壞」。
  • 孩子總是亂丟玩具不收拾怎麼辦?這兩招讓孩子愛上整理玩具
    孩子玩起來就沒有了規矩,喜歡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可以說經歷過的媽媽都知道,寶寶亂丟玩具之後,整個家裡的場面是非常混亂的。笑笑也經常面對這樣的情況,尤其是兩個寶貝在一起玩的時候,家裡的客廳經常到處都是玩具。有時候下笑笑會非常憤怒,斥責寶寶,讓孩子把玩具全部都收好但是兩個孩子絲毫不在意。
  • 如何讓孩子養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
    孩子們都喜歡玩具,尤其是學齡前的兒童,家長們也喜歡買玩具。當孩子的玩具越來越多,有了新玩具,舊玩具就堆積起來了,他們就會在一堆玩具中挑選,把玩具丟的到處都是。如果孩子沒有養成整理玩具的習慣,家長每天要幫孩子收拾玩具,即花費時間,又可能引發矛盾,如何讓孩子自己整理玩具呢?
  • 孩子玩具堆成山 玩具收納用品哪種好?
    核心提示:讓寶寶學會整理玩具是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習慣的表現之一,因為孩子從小最喜歡的,最愛接觸的東西就是玩具,所以,要從整理玩具入手。玩具收納用具,哪種好?經常聽媽媽們向小編抱怨,這頭才剛收拾,那裡又開始亂放;家裡到處都是玩具,大人走路時經常會踩到小玩具,而好奇的寶寶一抓到小零件就往嘴巴裡塞。
  • 幼教名師談育兒——整理玩具小妙招,讓孩子樂於整理,主動整理,愛上...
    乖乖,趕快把玩具收拾一下,我們要睡覺了!  玩具太多了我不想收拾,太累啦,我要睡覺,請媽媽幫我整理一下吧!父母布置任務時應說:「把娃娃放在柜子上,把小汽車放在書桌上……」而不要籠統地說:「把玩具放好.」這樣會使孩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到底怎樣放才能把玩具收好。
  • 薩瑪特兒童玩具:教會孩子分區整理玩具很重要
    有兩天問我怎麼存放和整理孩子的玩具,孩子在父母收拾的時候用。然而,每天仍然有很多「髒」玩具。寶寶一看到就一直想買,在人多的地方哭鬧很尷尬。事實上,只需要第一次整理整體方案,指導寶寶正確整理即可。聽起來不合理(難以置信)嗎?
  • 玩具總是滿地扔:培養孩子好習慣,從收拾玩具開始
    玩具可以說是由孩子自己自由支配的首種物品,更早地讓孩子養成收拾自己玩具的好習慣,在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他們也會主動地去收拾自己的房間,以及自己所有的學習用品。如果能讓孩子把玩具分類整理,那麼在慢慢形成的習慣中,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以後的行為習慣。分類整齊的整理、歸納自己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
  • 孩子收玩具也是種快樂歷程
    玩過玩具後,讓寶寶自己學著收拾整理,是培養寶寶獨立性和責任心的良好時機。  為什麼要讓寶寶自己收玩具?  家長們可別小看收拾玩具這個動作,能學到的東西還真不少,收拾玩具可以讓寶寶:1 學習歸類;2 培養責任心,會玩也會收;3 物歸原位,訓練寶寶的記憶能力;4 幫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5 培養寶寶的自信心、獨立性。
  • 在有限的空間整理好孩子的玩具
    如果房間被玩具弄得亂七八糟,而且柜子裡滿是玩具,還抱怨孩子沒有好好的收拾整理,可能需要重新審視一下收納空間了。在狹小的房間裡讓玩具收納很好地發揮作用,其實秘訣很簡單。只要保留孩子們實際使用和正在玩耍的玩具,最大限度地利用豎的空間(牆壁),並儘可能地保護隱藏的存儲空間。讓孩子自己挑選控制玩具的第一步是徹底的清理。整理的目的是為了準確了解需要收納什麼,有什麼需要有什麼不需要。而且,讓孩子參與挑選過程是很重要的。
  • 孩子的玩具弄亂千萬不要收拾,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的玩具弄亂千萬不要收拾,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破窗效應」!孩子的玩具弄亂千萬不要收拾,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讓孩子主動收玩具?家長有哪些經驗?
    孩子玩的玩具總是亂七八糟地,收拾起來很麻煩,您家中是否常出現一個畫面?孩子正在玩玩具,媽媽在旁一邊抱怨、一邊收拾剛剛玩過的玩具。其實並不是孩子不愛收拾,而是大人往往一開口就讓孩子討厭收東西,如何讓孩子主動收玩具?
  • 玩具越多,孩子越難專注,給孩子選玩具要遵守「可玩性原則」
    1、固定玩具擺放區域,利用收納袋分類整理家長可以在客廳給孩子固定一個區域來擺放玩具,可以是整理架,也可以是整理箱,然後買一些透明的收納袋將不同類型的玩具分類收納,這個收納袋非常實用,像積木、拼圖這種玩具,都是小零件,很容易丟失,用透明收納袋裝起來,既能避免丟失,還能讓孩子一眼就分辨出袋子裡裝的是什麼玩具。
  • 這一招就能讓孩子自己收玩具!媽媽們解放出來吧
    比如: 命令加威脅: 「趕緊把玩具收起來!不然下次不給你玩了!」 孩子沒收,可下一次依然可以玩。玩具買來就是讓孩子玩的,你以為嚇一嚇他,他就害怕了?就乖乖收起來了?太天真了。
  • 5技巧讓孩子自動自發收玩具
    孩子玩玩具老是不專心,是注意力不足嗎?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自動自發收玩具?孩子總喜歡搶別人的玩具,該怎麼辦?寶貝遊戲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壞習慣。想讓孩子改變行為、學會正確做法,專家教你這樣做。
  • 孩子玩具亂扔亂丟怎麼辦?父母以身作則,3招帶孩子學會整理玩具
    前幾天,朋友跟我說,你要不要玩具,家裡買的玩具多到無處安放,並且這孩子在玩耍的時候,還到處亂扔,導致玩具不僅不全還難以收拾,就考慮趁孩子不注意,把玩具給送出去,眼不見心不煩。 玩具應該是不管大孩子還是小孩子從小到大都會擁有的一件物品,它們既是孩子的玩伴,也對孩子的整體發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 「寶寶不要吃飯,不要收玩具哦!」——育兒途中的逆向思維
    正面管教中提出,凡事要正面跟孩子進行溝通,明確提出什麼事應該怎麼做,而避免強調什麼事不要做。比如說,吃飯時不要玩玩具,不要看電視……如果一直強調,反而更能強化孩子這個不好的習慣。道理可能都懂,但實施起來卻比較困難。我們聽到的大多數是:「不要這麼」,「不要那麼」,「你再怎麼怎麼樣就怎麼怎麼樣」等等,大人習慣說,小孩子習慣聽。
  •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親測有效
    孩子喜歡,買買買;媽媽喜歡,買買買。這樣一來,家裡的玩具就會越來越多。房間、客廳到處都是玩具,不收拾嘛,看著百爪撓心;收拾嘛,實在是一件大工程,令人頭疼。 有沒有辦法讓孩子乖乖主動整理玩具呢? 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個話題吧!
  • 孩子玩耍十分鐘,父母收納一小時,如何把收納玩具的事還給孩子
    等孩子大一些吧,想讓他自己學著手拿玩具,可連哄帶騙,孩子也不買帳,嘴裡還振振有詞。,最後還是家長鬧心地收拾,孩子反倒玩得不亦樂乎。學不會收玩具,更別提整理自己的物品了,做家長確實考驗耐心。孩子玩耍十分鐘,父母收納一小時,這就是殘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