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〡曉無涯
01
三歲多的二寶最近很有些叛逆,我們讓向東,她偏要向西,往往將「我就要」或「我就不要」掛在嘴邊。
正面管教中提出,凡事要正面跟孩子進行溝通,明確提出什麼事應該怎麼做,而避免強調什麼事不要做。比如說,吃飯時不要玩玩具,不要看電視……如果一直強調,反而更能強化孩子這個不好的習慣。
道理可能都懂,但實施起來卻比較困難。我們聽到的大多數是:「不要這麼」,「不要那麼」,「你再怎麼怎麼樣就怎麼怎麼樣」等等,大人習慣說,小孩子習慣聽。於是乎,孩子們反其道而行之,你讓我不要這麼,我偏要這麼;你要我那樣,我偏不那樣;直接針尖對麥芒,然後,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二寶目前基本就是這種狀態。以前很愛自己吃飯的她,不知從何時起,變成了吃飯困難戶,奶奶總是端著碗近乎哀求地哄著餵她,有時一頓飯吃下來,黃花菜都涼了。其它一些重複很多次,沒有新鮮感的動手項目(當然,一次沒嘗試過的新項目除外)比如:穿鞋、收拾玩具等,也變得很不積極,總要媽媽幫著做。當我喊她自己做時,她總是說:」寶寶還小,不會做,媽媽做!」;但當遇到新項目時,她會馬上改口:「寶寶長大了,我幫媽媽幹活吧!」
一次,中午休息時,跟同事們聊起育兒經。一個同事家的孩子剛剛兩歲多,叛逆小心思卻已初見端倪,也是體現在不好好吃飯上。於是,抱著求取真經的態度,我聽得格外認真。就吃飯的問題,她多次跟孩子正面溝通,發現沒有效果,便反轉了一下思想,對她的寶寶說:「寶寶,你不要吃飯哦!可千萬不能吃!」果然,她寶寶堅決上當:「不,我就要吃!」大家捧腹之餘,不禁讚嘆她的聰明和智慧。
02
昨天周末,經過一天的「艱苦奮鬥」,客廳裡隨處可見被肢解的玩具。我坐在餐桌上碼字,對面坐著二寶,她正在對一個描畫好的奇趣蛋搞破壞,我瞥見客廳裡的雜亂,於是將頭移開電腦屏幕,往左撇一撇,輕喚著二寶:「寶寶,去把玩具收拾一下吧!」 她沒有從奇趣蛋上挪開視線,嘟著小嘴回了一句:「媽媽收吧!「
」寶寶收吧!那些都是寶寶的玩具呢。「
「不要,我就不收!「
「那媽媽和你一起收,好嗎?」我妥協一半。
「好吧!」說著她放下手中的奇趣蛋,準備下椅和我一起收。正當我開始暗自慶幸時,剛向我跑來的二寶又折了回去,邊喊著」還是媽媽收吧!」
我立馬洩了氣。正當我蔫了腦袋有氣無力開始收拾時,我想到同事的逆向思維。
「哇,收拾玩具真太好玩啦!玩具們都愛媽媽了,寶寶,你可千萬不要來一起收哦!爸爸,你也不要來哦!」我邊高喊著,邊裝出特別興高採烈的樣子,還不忘將爸爸也拉入戲中。
「啊?這麼好玩啊?帶我一起收吧,帶我一起收吧!」爸爸孺子可教,一點就通。
「我就要收,我就要收……」聽著我們一唱一和,二寶立馬放下手中的奇趣蛋,迅速滑下椅子,一邊喊著,一邊呼嘯著向我奔來。
暗自竊喜的我表面上依然裝著不想給她收的樣子,努力地「搶」著將玩具擄到我的面前,卻不小心」漏「了好些在外面,給她」佔了便宜」,只見她非常開心地跟著我後面「撿漏」,搶著看誰收的多,那個場面真應該來一首歡快的勞動進行曲。
不一會兒,玩具全部收完了,真的又快又好。我故意嘟著嘴,蹙著眉說:「哎呀,怎麼都給你收走了呀!下次可不能跟媽媽搶了哦!」心裡卻早已笑得面目全非。
「耶,我就要搶,我還要收!嘻嘻嘻……」二寶笑得如春天裡最美的花靨,比著剪刀手,眼睛成一彎新月,一股勝利之情在眉梢跳躍。
「那明天不能跟媽媽搶飯吃哦!「
「不要,不要,我就要吃飯!」
我是曉無涯,寫有溫度的文字,講有能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