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焦慮的媽媽,養快樂的孩子

2020-09-14 Alin助力生涯美好發展

昨天迎來了《真實故事的力量》欄目的第五期,這期講述那些孕育生命的偉大媽媽們在各種育兒教育理念百花齊放的今天而不知所措,而焦慮不安,從而尋求更多自我的反思和成長。

用我的視角帶你一起走進這些偉大媽媽的世界!聆聽她們的焦慮,聆聽她們的化解之道。

只是有一點,我沒有想到,參加這期的活動,更多的是全職媽媽或者剛脫離工作沒做多久的全職的媽媽,也有一位是準備離職而即將成為全職媽媽。

為什麼一位位都很年輕的媽媽們,都選擇了全職媽媽這條路呢?是什麼「魔力」讓她們願意放棄自己的個人發展?


我聽到了一個對於我來說是新的思維:職場發展和家庭不是平衡的問題,而是取捨的問題。還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也有有意思的。

我一直做諮詢都是從平衡的角度出發,雖然發現真的只有很自律,超級硬核媽媽,才可以一方面獲得職場的成就,又沒有放棄孩子的陪伴教育。

而現場的這些職場媽媽們,放棄了職場,最長的有6年,大多數是1-2年左右,她們做過很多的職場和家庭平衡的努力,但是還是選擇成為全職媽媽,才能更好的解決家庭和職業的矛盾。

為什麼捨去職場而選擇了家庭呢?

一位剛離開職場沒有多久的媽媽,情感豐富,講到自己的女兒,眼圈不由自主的就紅了,有些激動。

作為上海蘇州兩地奔波上班的她來說,基本是沒有時間照顧家裡,孩子都是跟老人和老公的時間更久,而現在發現女兒讀到二年級以後,學習習慣越來越不好,喜歡摳手指,握筆姿勢不對,寫作業拖拉,被講過很多次都沒有改變,就很容易引爆自己的脾氣,而孩子也能很有事實的反應家長的不良習慣:抖腳了,字寫的潦草。為什麼你們可以寫的潦草,帶筆,而我們需要一筆筆的工整的寫呢?自己有時候覺得孩子說的挺對的,自己確實也有些不好。

話音未落,跟這位媽媽是朋友的另一位媽媽,以前是HR,特別理解她所說,因為她也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越來越差,而全職媽媽的。我們都特別認同:好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習慣一定要趁早養成。

這個話題被另一位散養,自由平等尊重孩子的家長得到共鳴。她講她家五年級的兒子就是沒大沒小,學習習慣也不好,且他有時候總會很不禮貌的呼叫我們,從小沒有立規矩,他總把我們當成了跟他一樣的朋友,父母缺乏了權威性。

我邀請的主分享嘉賓婷婷老師講到:你們知道正面管教嗎?這裡講究溫柔而堅定。溫柔是指「愛」,堅定是指「規則」,是你們想要孩子養成的良好習慣。如果我們沒有「愛」在前面,而都是堅定在前面,所以焦躁,情緒失控都隨之而來了。

接著被提出一個問題:你們為什麼要生孩子呢?

突然被提及這個問題,大家還是沒有想到,也沒有想好怎麼回答。

思考一陣子之後,媽媽們,陸續發言:

因為覺得該生了;因為年紀也這麼大了,需要計劃生孩子了。結婚,生孩子,很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因為夫妻兩個太孤單了,太無聊了,而生孩子出來,讓家才像家,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他帶給我們喜怒哀樂……

你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這個問題回答到你的內心的時候,也就可以解決你與孩子之間的衝突。每次多去想想,你為什麼要生這個孩子呢?

每個媽媽的真實家庭故事分享了出來,本身就是一種負能量的釋放,而大家在彼此聆聽時,又彼此傳達正向能量。

媽媽們發現:孩子們大多數都是有寫作業拖拉,學習習慣不好的狀況,這是這個階段孩子們的通常表現。所以這不是很大的問題,無須那麼焦慮

我們需要尊重孩子們的成長速度,成長規律。他們身上的問題是我們父母自己的問題的照妖鏡,我們要做到是修心,更好的自我覺察我們的情緒,多發出愛的語言給到孩子們,取代嘮叨,要求,責怪。我們都是跟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們。

媽媽們確實不容易!以前的爸爸媽媽只管掙錢,從不需要輔導孩子的作業,沒有時間,只能散養,也沒有父母課堂教他們怎麼做父母,而到了我們這一輩做孩子的時候不被關愛,做媽媽的時候又要給予自身原本就缺愛的我們,還要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愛和理解。

從而為什麼需要召集這些媽媽們,講講她們的故事,來這裡一起得到理解,互相學習,互相取經

最後總結:如何做不焦慮的媽媽,養快樂的孩子呢?

1,不要過度自責自己,你除了是媽媽,還是你自己,自己是需要被關愛的。找你喜歡的朋友,找你喜歡的運動,興趣愛好讓自己充實起來。

2,想想我們為什麼好生孩子,從這裡給予能量給到自己。

3,情緒管理,記得情緒要迸發的時候,給自己按暫停鍵,給自己觀情緒的時間。

4,多看一些個人成長類,思維開放類的書並與同道中人一起成長,與優秀快樂的媽媽們一起成長。抱團成長。

相關焦點

  • 你的焦慮正在毀了你的孩子!如何做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媽媽們為何如此焦慮中,我們講到了媽媽們的焦慮。這是一個廣泛販賣焦慮的時代,想做一個不焦慮的媽媽真的很難。那怎麼才能做一個不焦慮的媽媽呢?一、育兒先育己,不把自己跟孩子捆綁在一起。那些焦慮的媽媽們,實際上是把孩子當成了畫紙,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投射到了孩子身上。當孩子沒有辦法滿足她的要求時,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偏差帶給了媽媽強烈的焦慮感。媽媽要學會不再把孩子捏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真正享受陪伴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 焦慮的媽媽養出焦慮的孩子:給焦慮媽媽的3個心法
    正當我沉浸在思緒裡時,被一位媽媽的喊叫聲嚇得我差點從凳子上跳起來。你能想像當你全身心投入到思考某件事時,突然被一種聲音給意外炸開,讓你緩都緩不過來的那種害怕感吧。有人說,中國的家庭等於,缺席的父親加上焦慮的母親再加上失控的孩子。先不討論爸爸缺不缺席,但女性在育兒角色裡的「焦慮」,可以說過尤而不及。可以想像,當媽媽們知道懷孕的那刻起,焦慮就已經如影子一樣,時刻跟隨左右。
  • 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媽媽是這樣做的
    因為上學期經歷了還蠻嚴重的分離焦慮,所以這學期開學,我還是會有一些擔憂。弟弟表現出來的行為是,早上不讓我上班,或者要求我帶他去上班,總之就是不想去幼兒園。我會去共情他、向他表達愛、擁抱等等,像上學期一樣,打算陪他一起慢慢度過這個階段。
  • 拒做焦慮的職場媽媽,培養孩子自主成長的好習慣
    孩子教育引發的焦慮,代表著媽媽們對教育的一種內心的積極渴望,她們期待孩子們可以做的更好,但自己又沒有方法,學而不得又求而未得。社會上的某些教育機構也正是通過不斷的消費父母的這種焦慮,來深挖孩子們在學業上的表現,各種學習輔導班滿天飛。
  • 媽媽的焦慮,孩子的顧慮
    其實放在平時,這也不能算多大的事,但是今天,劉女士就一萬個受不了,她衝著萍萍大聲的喊道:&34;劉女士越說越生氣,也越說越傷心,說著說著,就放聲大哭起來,邊哭還邊繼續說:&34;萍萍看著媽媽泣不成聲的樣子,著實被嚇了一跳。她不理解為什麼媽媽這麼生氣和傷心,也不明白即將進入的初中學校究竟有多糟糕,她更不知道未來究竟會是怎樣,此時此刻她只覺得緊張、壓抑,喘不過氣來。
  • 「做不焦慮的父母」,你的「不焦慮」就是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教育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中,一歲半的大寶在幼兒園入學面後就被淘汰了,這讓寶媽Irene十分焦慮。因為在香港,上不了好的幼兒園,就可能上不了好的小學、中學甚至大學,沒有好的文憑,就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會被社會淘汰。她同時也困惑不解,面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不過是一堆一歲半的寶寶在一起做遊戲而已。
  • 有個不焦慮的媽媽,是孩子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快節奏的生活中,焦慮似乎成了每一位媽媽的通病,無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2017年有這麼一個大數據報告:80後媽媽以平均67.3的焦慮指數,擊敗了70、90後,成為最焦慮的一群媽媽。《媽媽是超人》裡馬雅舒家的客廳裡竟然完全沒有家具,每次全家人吃飯都是坐在地上吃,問其原因居然是:媽媽覺得家具會磕到她的孩子們!
  • 面對孩子的焦慮、擔心,媽媽是這樣做的
    ……感受到她不安的心情,我就共情她,「看得出來,你現在有些焦慮,你很擔心自己找不到教室。」「是呀,我超級擔心。」「如果是我的話,可能我也會有這樣的擔心。那我們一起想想看,如果真的找不到教室,可以做點什麼?」「問老師?」
  • 養出焦慮不自信的孩子,是父母做了這些
    那段時間我的寶寶也是經常哭鬧,後來我想他大概是感受到我的焦慮了。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我會因為他不願意吃飯擔心餓著,學走路時又擔心他摔跤,我變成了一個特別焦慮的媽媽,我寶寶也因此動不動就發脾氣,遇事也容易著急。或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還在學習語言的階段,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自己,所以著急了。
  • 《不急不吼做媽媽》:做一個孩子喜歡的媽媽
    《不急不吼做媽媽》是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超人氣暢銷書,洞悉育兒痛點,理解媽媽真正的難處,引導媽媽緩解焦慮、發現嘮叨易怒的深層動機、從根本上扭轉情緒失控的育兒局面。不急不吼做媽媽一、剖析媽媽焦慮易怒的深層原因
  • 世界上有沒有不焦慮的媽媽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不焦慮的媽媽?特別是孩子開始成為一名小學生時,那種無形的焦慮,如影相隨。倘若孩子是學霸,焦慮孩子會不會驕傲。毛澤東說過,驕傲使人落後。倘若孩子暫時是一個「學渣」,又焦慮孩子怎樣才能跟上大部隊,何時才能跟上大部隊。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給焦慮家長的行動指南
    每年春末夏初,大概是家長們最焦慮的時候。學區房、幼小銜接、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大學畢業後的就業,眾多關於教育的話題,連番「轟炸」家長,焦慮指數也不斷飆升。面對現有的教育資源分布和嚴酷的社會發展現狀,「焦慮」已經是家長們躲不開的話題。「焦慮的父母」並不是我們特有的問題。
  • 媽媽的情緒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怎樣排解?
    但伴隨著孩子出生的喜悅,新手爸爸媽媽,面對著這個軟糯的小人兒,一想到要開始對一個生命負責,深感為人父母的責任重大,就要考慮該如何才能承擔起父母的職責,更好地養育好孩子?養育孩子,對新手爸媽是個挑戰,剛開始會遇到很多問題,其中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麼,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 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輕鬆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
    ——有備無患,應對自如又是一年開學季,面對新的畫卷,不知孩子們和家長們是如何應對的呢?豆豆這兩天要開學了,所以在瘋狂的被媽媽喊著看書、寫字,希望在新的朋友、老師面前能有一個好印象,不落後於人,提前進入學習狀態,也可以讓孩子更早適應學校裡的生活。媽媽覺得這樣輕鬆了,可是孩子卻叫苦連天。
  • 全職媽媽,如何才能不焦慮?
    03全職媽媽們的出路在哪裡,如何才能不焦慮呢。我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可以幫助正在焦慮的你。一,調整自己的心態,忘掉以前和未來,先把握好當下,才能展望未來。想要愛別人,首先要愛自己。每天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千萬別忘了自己。孩子入睡時,不要總是忙家務。地一天不拖,桌子一天不擦也影響不了什麼。省出時間來為自己泡杯茶,敷個面膜,做做健身運動。
  • 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失控的孩子
    其中包括幼兒園的,陪讀群裡老師發的繪本,給孩子畫出繪本中最喜愛的畫面; 英語班的,陪孩子錄一段英文字母歌視頻,不能低於一分鐘; 舞蹈班的,複習當日舞蹈並拍照發到群裡,附加一段感受; 據中國媽媽焦慮指數數據顯示:健康和教育是讓媽媽焦慮的兩大殺手
  • 天底下有不焦慮的媽媽嗎?
    鉑金包》,不管做為媽媽的你,是曾經焦慮過、當下焦慮中,還是未來可能面臨著焦慮,都可以跟隨作者去感受下,一個耶魯人類學博士書寫的關於「上東區育兒戰爭」的故事。而物質的足夠富裕帶給小孩和媽媽的究竟是什麼呢?在作者的書中,我看到的是環環相扣的焦慮。物質的足夠富裕和母職的意識強化,貴婦們不需要有自己的工作,只需要養出「成功」的孩子,從丈夫那裡領取「年終獎」即可。沒有經濟來源的貴婦只能仰仗丈夫的寵愛和孩子的「成功」,才能讓她們在那個重視榮譽與恥辱的文化裡,不至於丟臉。
  • 焦慮的媽媽永遠培養不出淡定的孩子
    然而比產後憂鬱症更為令人沮喪的病痛,在生產後三年後才會悄然而至,那就是育兒焦慮。從醫學角度解釋, 如果出現以下幾種症狀, 那你可能就已經患有焦慮症。 一、強烈,過度和持續的擔心和恐懼。當寶寶第一天踏入幼兒園,媽媽們就開始焦慮起來了。 首先擔心幼兒園的老師人手不夠,怕寶寶不能被很好地照顧。擔心寶寶吃飯時沒有人喂, 吃不飽餓肚子;寶寶在班裡被別的孩子欺負, 受委屈。媽媽們很想跟老溝通,又怕被老師懟;想對老師美言幾句,又怕老師的反感。好不容易熬過了幼兒園的三年,進入小學, 媽媽們的焦慮不但沒有減輕,然而越發的嚴重。 進入小學, 新的環境,新的老師。
  • 《不急不吼做媽媽》:孩子的前途就在媽媽的嘴裡,你做對了嗎?
    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在多年來的教育經驗中發現媽媽焦慮易怒的深層原因,結合開辦「媽媽心理學講座」的授課心得結集成一本書——《不急不吼做媽媽》。在《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中,作者山崎房一引導媽媽緩解焦慮、發現嘮叨易怒的深層動機、從根本上扭轉情緒失控的育兒局面
  • 孩子就要上幼兒園了,媽媽做這些可以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
    眾所周知,每次九月開學孩子入幼兒園都是大型的」哭鬧「現場。孩子們的哭鬧的聲,家長嚇唬孩子聲,教師勸孩子的聲,讓媽媽們的心情瞬間低落下來。看著孩子們不舍的眼神,你是否猶豫了?怎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的走進幼兒園呢?怎樣才能緩解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