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迎來了《真實故事的力量》欄目的第五期,這期講述那些孕育生命的偉大媽媽們在各種育兒教育理念百花齊放的今天而不知所措,而焦慮不安,從而尋求更多自我的反思和成長。
用我的視角帶你一起走進這些偉大媽媽的世界!聆聽她們的焦慮,聆聽她們的化解之道。
只是有一點,我沒有想到,參加這期的活動,更多的是全職媽媽或者剛脫離工作沒做多久的全職的媽媽,也有一位是準備離職而即將成為全職媽媽。
我聽到了一個對於我來說是新的思維:職場發展和家庭不是平衡的問題,而是取捨的問題。還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也有有意思的。
我一直做諮詢都是從平衡的角度出發,雖然發現真的只有很自律,超級硬核媽媽,才可以一方面獲得職場的成就,又沒有放棄孩子的陪伴教育。
而現場的這些職場媽媽們,放棄了職場,最長的有6年,大多數是1-2年左右,她們做過很多的職場和家庭平衡的努力,但是還是選擇成為全職媽媽,才能更好的解決家庭和職業的矛盾。
一位剛離開職場沒有多久的媽媽,情感豐富,講到自己的女兒,眼圈不由自主的就紅了,有些激動。
作為上海蘇州兩地奔波上班的她來說,基本是沒有時間照顧家裡,孩子都是跟老人和老公的時間更久,而現在發現女兒讀到二年級以後,學習習慣越來越不好,喜歡摳手指,握筆姿勢不對,寫作業拖拉,被講過很多次都沒有改變,就很容易引爆自己的脾氣,而孩子也能很有事實的反應家長的不良習慣:抖腳了,字寫的潦草。為什麼你們可以寫的潦草,帶筆,而我們需要一筆筆的工整的寫呢?自己有時候覺得孩子說的挺對的,自己確實也有些不好。
話音未落,跟這位媽媽是朋友的另一位媽媽,以前是HR,特別理解她所說,因為她也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越來越差,而全職媽媽的。我們都特別認同:好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習慣一定要趁早養成。
這個話題被另一位散養,自由平等尊重孩子的家長得到共鳴。她講她家五年級的兒子就是沒大沒小,學習習慣也不好,且他有時候總會很不禮貌的呼叫我們,從小沒有立規矩,他總把我們當成了跟他一樣的朋友,父母缺乏了權威性。
我邀請的主分享嘉賓婷婷老師講到:你們知道正面管教嗎?這裡講究溫柔而堅定。溫柔是指「愛」,堅定是指「規則」,是你們想要孩子養成的良好習慣。如果我們沒有「愛」在前面,而都是堅定在前面,所以焦躁,情緒失控都隨之而來了。
突然被提及這個問題,大家還是沒有想到,也沒有想好怎麼回答。
思考一陣子之後,媽媽們,陸續發言:
因為覺得該生了;因為年紀也這麼大了,需要計劃生孩子了。結婚,生孩子,很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因為夫妻兩個太孤單了,太無聊了,而生孩子出來,讓家才像家,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他帶給我們喜怒哀樂……
你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這個問題回答到你的內心的時候,也就可以解決你與孩子之間的衝突。每次多去想想,你為什麼要生這個孩子呢?
每個媽媽的真實家庭故事分享了出來,本身就是一種負能量的釋放,而大家在彼此聆聽時,又彼此傳達正向能量。
媽媽們發現:孩子們大多數都是有寫作業拖拉,學習習慣不好的狀況,這是這個階段孩子們的通常表現。所以這不是很大的問題,無須那麼焦慮
我們需要尊重孩子們的成長速度,成長規律。他們身上的問題是我們父母自己的問題的照妖鏡,我們要做到是修心,更好的自我覺察我們的情緒,多發出愛的語言給到孩子們,取代嘮叨,要求,責怪。我們都是跟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們。
媽媽們確實不容易!以前的爸爸媽媽只管掙錢,從不需要輔導孩子的作業,沒有時間,只能散養,也沒有父母課堂教他們怎麼做父母,而到了我們這一輩做孩子的時候不被關愛,做媽媽的時候又要給予自身原本就缺愛的我們,還要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愛和理解。
從而為什麼需要召集這些媽媽們,講講她們的故事,來這裡一起得到理解,互相學習,互相取經。
1,不要過度自責自己,你除了是媽媽,還是你自己,自己是需要被關愛的。找你喜歡的朋友,找你喜歡的運動,興趣愛好讓自己充實起來。
2,想想我們為什麼好生孩子,從這裡給予能量給到自己。
3,情緒管理,記得情緒要迸發的時候,給自己按暫停鍵,給自己觀情緒的時間。
4,多看一些個人成長類,思維開放類的書並與同道中人一起成長,與優秀快樂的媽媽們一起成長。抱團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