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焦慮不自信的孩子,是父母做了這些

2020-09-09 心靈的專屬驛站

現在很多的父母都特別焦慮。焦慮孩子不吃飯餓肚子,焦慮孩子穿少了著涼,焦慮孩子的學習,正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還有不少父母常常處在這樣的焦慮中:「我要是教育不好我的孩子怎麼辦?」「我可不能耽誤了我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她接受最好的教育!」於是小小年紀就各種早教班,背誦古詩詞。朋友聚會父母經常就是拿孩子「開刀」,「寶貝,給大家背一首詩吧。」孩子正在玩得高興呢,明顯的不願意,可是又不敢違背父母的旨意,那就背吧,突然背到一半卡住了,這孩子焦急得直哭,還翻地,拳打腳踢。從這個畫面裡,我看到的不是孩子享受背詩的過程,而是一個特別焦慮的孩子,怕背不出來被嘲笑。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曾經也因為沒人幫忙帶孩子以及產後激素的影響等原因特別焦慮。那段時間我的寶寶也是經常哭鬧,後來我想他大概是感受到我的焦慮了。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我會因為他不願意吃飯擔心餓著,學走路時又擔心他摔跤,我變成了一個特別焦慮的媽媽,我寶寶也因此動不動就發脾氣,遇事也容易著急。或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還在學習語言的階段,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自己,所以著急了。其實不然,有一段時間我積極地努力看育兒書籍,在碰到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我提醒自己要淡定,不著急,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他真的可以感受到我的平和的心態,他自己也慢慢地變得不著急了,也更加地好溝通了。

  焦慮型父母總會不自覺關注孩子的不足,或者即使孩子表現很不錯,也總能找出存在問題認為孩子做得還不夠好。其結果往往是,高焦慮的父母導致了高焦慮的孩子,從而導致了不自信的孩子。要想讓孩子自信,父母要先調整好心態,科學引導,尤其避免打擊孩子自信的一些錯誤做法。

  焦慮性格的父母,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時,很容易動怒甚至打罵,讓孩子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挫折感、缺乏自信心甚至是畏縮;而過分保護孩子安全,則易導致孩子的過分依賴、能力低落。

  父母親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學習對象,身為父母如果沒有了解自己的個性,就很難避免一些問題的出現。父母愛焦慮,孩子就容易不自信,所以,父母不妨檢視一下自己情緒發展,避免影響孩子的學習及身心發展狀況。

  一、高焦慮的父母往往會導致焦慮不自信的孩子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在於,父母與孩子缺少有質量親子溝通和互動。在培養孩子自信的過程中,一些父母往往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或技藝,而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想要孩子不焦慮,首先父母就要做到心態平和,凡事不要去對比。孩子的成長有其內在的規律,不要「拔苗助長」。

  二、培養孩子的自信,需要父母的指導、鼓勵和認可

  平時假期選擇參加一些培訓班並沒有問題,問題是有些家長往往過分在乎「結果」不是過程,常把孩子的表現當成自己的「成績單」。即便孩子表現不錯,父母還是會很焦慮,總覺得孩子做得還不夠好。其結果往往是,高焦慮的父母導致了高焦慮的孩子,從而導致了不自信的孩子。所以,要想讓孩子自信,父母要先有好心態,別操之過急。

  三、以下行為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自信

  1、寄予孩子過高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給孩子不斷地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優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同時,在高強度的壓力之下成長的孩子,往往心裡都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2、代替孩子做選擇:父母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3、總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這是所有父母的通病。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往往你的孩子還會痛恨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4、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助和支持,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責罰孩子,只會讓你的孩子對父母感到失望,對這個社會感到失望,繼而痛恨父母及這個社會。

  5、數落孩子的不是:父母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父母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徵服的快感。數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讓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讓孩子喪失自尊。

  6、不相信孩子: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當孩子對媽媽說:沒事,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你去忙吧!媽媽一關上門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電腦呢!這樣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歡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毀滅了孩子的自尊。

  父母是將自己的焦慮轉嫁給了孩子。父母,尤其是媽媽,他們自己的成長停滯下來,他們對自己能否適應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焦慮,但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成長去解決問題,而是將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結果讓孩子承受了雙倍的壓力。父母只有給孩子留出充裕的個人空間,孩子才會發展出完整的獨立人格試著把一顆焦慮的心輕輕地放下,去體會那種只用眼光欣賞,不去動手改造,只提供鼓勵和支持,不強加壓迫和重負的父母之愛。

相關焦點

  • 孩子的不自信,都是來源於焦慮的父母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很容易去模仿和學習父母的習慣、脾氣及為人處世,以至於孩子會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能夠反應出父母的所有樣子。而如今,社會發展飛快,每個人都是忙碌著,忙碌著上班,忙碌著吃飯,忙碌著各式各樣的事。從而導致每個人都很焦慮,特別的父母。擔心孩子的生活、擔心孩子的學習……甚至擔心著孩子的未來。可往往是這些擔心,焦慮成為孩子不自信的根源。
  • 【心海無憂】焦慮的父母,正在「培養」不自信的孩子
    焦慮性格的父母,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時,很容易動怒甚至打罵,讓孩子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挫折感、缺乏自信心甚至是畏縮;而過分保護孩子安全,則易導致孩子的過分依賴、能力低落。父母親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學習對象,身為父母如果沒有了解自己的個性,就很難避免一些問題的出現。父母愛焦慮,孩子就容易不自信,所以,父母不妨檢視一下自己情緒發展,避免影響孩子的學習及身心發展狀況。
  • 班主任忠告:焦慮的父母,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01 焦慮的家庭,養不出心智健全的孩子我之前看過一個詞叫做但是這卻是他們掩飾自己焦慮的一種辦法:樂於給老師、同學、家長分享自己的目標,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但是卻什麼都不做或者什麼都做不好。家長們,同學們都要思考一下,你屬不屬於這種積極廢人?
  • 孩子不自信源於父母?記住這十句話,不懂教育也能養出自信孩子
    文/琉璃蘇比有一部日本劇,講兩個家庭的故事,被抱錯了孩子。一組是有錢家庭,父親事業成功;一組是貧困家庭,養了三個孩子。孩子到了六歲,上小學了要做體驗。檢查血液時才發現孩子的血型和父母有異。原來醫院有個護士因為自己的人生不幸,報復了有錢的家庭,6年前把他們的孩子掉換了。他們碰面商討,以及看看自己親生的孩子。
  • 挑剔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不管她做得多好,在父母眼裡好像總是不夠,總有值得數落的地方。喜歡挑剔孩子的父母,很難養出優秀而幸福的孩子。心理學家費爾貝恩說過:「兒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對待時,為了維持父母是好的這種意向,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挑剔的父母,不一定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卻非常容易養出一個低自尊的孩子。
  • 挑剔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不管她做得多好,在父母眼裡好像總是不夠,總有值得數落的地方。我很理解,家長本身對於教育的焦慮,對孩子寄予的高期望,導致家長看孩子總覺得不滿意,希望孩子好一點,再更完美一點。然而如果這種「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並幫助他完善自己」的初心逐漸發展成對孩子挑剔、苛刻,甚至是打擊的習慣,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兒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對待時,為了維持父母是好的這種意向,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不好的。」
  • 【黑幼龍】做不操心的父母 養出高情商更自信的孩子 華人卡內基訓練之父50年養育價值觀
    孩子難管教的背後,是父母的焦慮、著急、望子成龍。當孩子沒有達到期望時,我們依然能接納他;當孩子悲傷挫敗時,我們能夠接納這些情緒;當孩子闖禍犯錯時,我們能理解他,不是囉嗦地說教……聽上去容易,然而做了父母后,才知道:要做到不管孩子,是有多難!4個孩子曾偷竊、逃學、叛逆、早戀卻被他教進了耶魯、斯坦福等名校「不管不問」的黑幼龍是怎麼做到的?
  • 做不焦慮的父母,做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父母
    我們現在的父母為什麼越來越焦慮。我們的生活中為什麼直升機父母變得越來越多,直升機父母就是說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永遠懸停下孩子的頭頂,無論孩子做什麼,都要關注孩子。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注越來越密集。不同經濟背景的父母實施不同的教養方式。首先,一個社會的藍領階層的收入,將決定著家長是否足夠焦慮。第二父母的地位和社會關係,還有父母是否長期和孩子一起生活也會影響父母的焦慮程度。育兒的價值觀,是:想像力,獨立性,勤奮。而我們大多數父母比較看中的只是勤奮。
  • 過度焦慮的父母,如何養出優秀的孩子?
    孩子還有一年就高考了,爸爸和他做了一個賭注, 如果孩子明年考上一本,就獎勵他。如果考不上,孩子就要得聽爸爸的安排。孩子因為經常被打擊,心裡卯著勁兒,爭取博一年拿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很明顯,孩子的心理問題受到了爸爸的影響。爸爸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有沒有發現,自從有了孩子,做了父母后,感覺越來越焦慮,而且焦慮的原因總是源源不斷。
  • 有一種教育叫「張藝謀」,其實養出「自信」的孩子,真沒有那麼難
    而且他自己也說他媽媽經常說自己笨,而在後來要自我介紹的階段,這個能做無數卷子的小男孩,一問三不知,不知道自己叫什麼,也拒絕社交,並且還焦慮。這更是看得人心疼,現在中國大批這樣的孩子出現。養出「自信」孩子,其實真沒那麼難很多家長就說,自信這東西每個人都有啊,怎麼還要養出來啊?其實並不是,我看少年說中有一個小女孩就站在站臺上,崩潰的問媽媽:「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總是看不到?」
  • 這種家庭更容易養出自信的孩子,父母做到這幾點,不怕不成功
    自信的孩子身上總是閃耀著奪目的光彩,也許他們並不是表現最優秀的那個,但一定是亮眼的一顆星星。有的孩子喜歡主動表現自己,這和他們骨子裡的自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自信的孩子總是喜歡表現自己,他們並不會顯得愛炫耀,而是發自內心的閃爍著自信的光彩,這類孩子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喜愛,怎樣的家庭更容易養出自信的孩子呢?家長來看這幾點。
  • 什麼樣的家庭,容易養出自信的孩子?
    孩子的主動表現,其實和骨子裡的自信息息相關。究竟如何才能養出自信的孩子?很多父母迫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會壓縮陪孩子的時間,即使在家也可能只是所謂「在一個空間裡」的陪著,而不是真正的陪伴。長此以往,孩子會慢慢產生自我否定的負面心理暗示,會覺得自己不可愛、不受父母喜歡。
  • 什麼樣的父母,一看就能養出自信的孩子?
    你要相信自己,自信的孩子最美麗哦!」女兒在我的鼓勵下報名了舞蹈,昨天陪她去彩排,老師誇她跳得很棒,還讓她做了領舞。看著女兒在舞臺上信心滿滿地跳著舞蹈,我感到她渾身都散發著光芒。 你認為孩子能行,他就會給你一個大寫的「能行」的人生;你要是覺得孩子平庸無奇,他就會按照按部就班地往前走。 孩子的自信,藏在父母的態度中。 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
  • 這3件事情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自信,長大後更優秀
    那些強勢兇悍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可能會膽小懦弱。那些寬容溫柔的父母,叫出來的孩子可能會陽光積極。所以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面對以下3件事,只要父母越能&34;,養出的孩子也就越自信。,反而是不懂事的孩子,總是無緣無故地發小脾氣,但是實際上,根據某科學研究得出的結果,家長生氣的概率比孩子還要高出25%。
  • 做到這三點,普通父母也能養出自信滿滿的孩子
    我就談談普通父母怎樣培養普通娃自信。1,自信應該是一種信仰有的父母會說,「我家孩子普通的很,差不多就行了」,這想法不僅給了孩子不好的暗示,也讓父母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自尊自信是一個人成長金字塔的塔底,是一切的基礎。
  • 愛發脾氣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礙,不自信,甚至自卑、自閉父母傾向暴力,孩子也會用拳頭解決問題。而如果父母的情緒秩序混亂焦躁,孩子會感覺不到愛,於是就會有強烈的情緒焦慮。在爸爸溫柔的呵護下,樂觀開朗的尖尖讓人動容,根本看不出是一個從小失去母親的孩子,沒有自怨自艾,只有自信滿滿。
  • 如何做不焦慮的父母
    當我開始做媽媽時,我發現自己最常感受到的是:經常被焦慮感圍繞著。有時候覺得不應該讓孩子被補習班淹沒,讓她有個快樂的童年,玩玩泥巴,抓抓魚,但是看到身邊的朋友的孩子都在努力、上各種課外興趣班,學英語、學編程、學樂器,自己就會開始焦慮,我是否太不上心?我是否太放任孩子?我是否是個不稱職的媽媽?
  • 思維導圖丨越焦慮的父母,越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越來越多的父母已經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開始注重對孩子的教育,這是好事,但是北大心理學教授研究發現: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存在育兒焦慮的現象。什麼是家庭教育中的育兒焦慮呢?比如孩子早晨睡了個懶覺上學遲到了,父母就以為孩子故意不上學,有厭學情緒,從而大發雷霆;比如孩子哪天回到家不愛說話,父母就以為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感到心虛,在旁邊絮絮叨叨問個不停;比如孩子某一次考試成績稍微下降一點點,父母就以為孩子不認真學習,急著給孩子報輔導班、請家教……
  • 做不焦慮的父母,沒有完美的家庭教育,只有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封面低音·北京聯合出版社2020年5月份新出版的育兒書《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做不焦慮的父母,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後稱《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正好在這個階段給了我很多心理緩衝。
  • 孩子隱藏的焦慮障礙,父母能識別?適度的冒險利於培養持久的自信
    你會做什麼?父母可能會本能地安慰孩子,哄他們,保護他們,並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或許會打電話叫老師進行調解,約別的父母帶孩子一起玩,這些都是對付5歲小孩的辦法。患有焦慮症的孩子如果總是逃避這些狀況,或找他人替他們解決問題,他們只會越來越焦慮,同時失去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