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剔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2021-03-05 錢志亮工作室

醫院裡,一個患抑鬱症的孩子接受醫生檢查時在看書,醫生見了便表揚孩子:「真用功。」醫生著急又無奈:「又說了又說了!我在這你每天都說。」即便是面對已經確診抑鬱症的孩子,家長還是忍不住用嘲諷挖苦的語氣去揣測、否定孩子,不願意看見和承認孩子的優點、表現好的地方。那樣的語言和態度,如同一把把尖銳的刀,全部往孩子的心上扎。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普遍都有這麼一個共同的問題:總喜歡挑剔孩子身上的問題,卻對他的優點視而不見。這樣的父母,通常也很喜歡拿別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較,打擊貶低孩子。我有一個朋友,從小生活在父母的挑剔中,從外表到成績,從大學專業到工作,儘管她一直是一個很優秀的孩子,父母卻永遠都不滿意。「你選的什麼鬼專業,你表弟學的計算機,出來多賺錢。」「還是當老師好,你那個工作再好,它也不是鐵飯碗。」她的父母永遠看不見,或者不承認,其實他們的女兒已經足夠優秀了,從小學習不用操心,穩居階段前列,大學研究生都是985名校,情商高,人緣也好。不管她做得多好,在父母眼裡好像總是不夠,總有值得數落的地方。我很理解,家長本身對於教育的焦慮,對孩子寄予的高期望,導致家長看孩子總覺得不滿意,希望孩子好一點,再更完美一點。然而如果這種「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並幫助他完善自己」的初心逐漸發展成對孩子挑剔、苛刻,甚至是打擊的習慣,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兒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對待時,為了維持父母是好的這種意向,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挑剔的父母,不一定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卻非常容易養出一個低自尊的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的挑剔、否定中,缺少認可和鼓勵,孩子會覺得自己很差勁,好像不管做到什麼程度都是不行,覺得自己不配被愛、不配擁有美好的東西。這種低自尊,一方面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做事害怕犯錯、膽小怯懦、思慮過多,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錯失很多機會;在人際交往互動方面,謹小慎微、過度自省,對別人的情緒和感受過分敏感,看到別人生氣,會下意識地擔心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非常消耗心理能量;他們也缺乏自信,很在意別人的評價、依賴外界的認可,害怕被指責,心理比較脆弱,抗挫折能力差。這些性格和心理上的弱點,會讓孩子在成長中出現各種問題,長大了也難以收穫一個幸福的人生。我那個總被父母挑剔的朋友,常年生活在焦慮中,不敢停下來,不敢不努力,即便已經做得很好了還是覺得不夠,覺得自己很差勁,內心掙扎而痛苦。演戲和導演事業都發展地很成功的姜文,在節目中卻袒露自己平常是個不自信的人。究其原因,來自他的母親。說起母親,姜文臉上是藏不住的失落與沉重,直言人生中最大的失敗之一,就是跟母親一生也沒能把關係處好。

「我考上中戲她(媽媽)也不高興,我買了房她也不願意住,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高興。

有時候我覺得生活沒招,才拍電影假造一生活,我回到現實,面對的是十幾歲一樣的困境。」

從小,姜文的母親對他格外嚴厲,挨揍是常事。有時候,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就會突然被母親在半夜叫醒揍上一頓。他記得當自己興奮地把中戲的錄取通知書拿給母親看,告訴她:「媽我考上中戲了。」母親只是看了一下,把通知書往旁邊一扔,對他說:「你的髒衣服還沒洗呢,洗衣服去。」姜文出名後,曾給母親買了一套新房子,但母親不去住,就住在單位分的房子裡,一直到去世。姜文一直很困惑,為什麼無論他怎麼做,都得不到母親的肯定,不能讓她開心。他覺得自己很挫敗,也很無奈。即便自己的事業再成功,和母親的關係對他來說一直是一樁難以消解的心事。一個挑剔、不懂得肯定孩子的父母,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價值,在親子關係中缺少安全感,覺得自己不被愛。這些缺愛的孩子,可能一生都在努力成為父母所期待的完美的樣子,討好父母,卻失去了真正的自己,感受不到真實的快樂和幸福。有些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挑剔而和父母隔閡越來越深,親子關係越來越差,走上叛逆、反抗的道路。很多父母覺得,能夠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之處並指出,是為了鞭策、激勵孩子做得更好。可是生活中的許多真實案例告訴我們,挑剔、打擊和否定,是無法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的。即便孩子表面上的行為有所改善,那也是「被逼著」變得優秀,害怕不被愛而不得不變得優秀,這種「驅動力」是不長久的。最能激發孩子內在動力和成長潛力、讓孩子自發自願地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的,永遠是愛、信任和欣賞。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孩子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多;而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優點就會越來越多。

面對孩子的不足,父母可以指責孩子:「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但也可以選擇發掘孩子的優點:「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當孩子考試失誤了,父母可以埋怨孩子:「這題你不是練好幾遍,笨得喔。」但也可以再多一點耐心:「你不笨,是這題得練好幾遍喔。」同樣的字,只要簡單變換一下排列順序,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從扎心變得能鼓舞人心。誠然,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看到和讓孩子認識到自己不足並完善自我,但不應該演變成一味的挑剔和否定。比指出不足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用優點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在孩子犯錯或表現不好的時候,能夠給予真誠的鼓勵,讓孩子有自信、有勇氣重拾希望,繼續努力前行。

相關焦點

  • 挑剔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不管她做得多好,在父母眼裡好像總是不夠,總有值得數落的地方。喜歡挑剔孩子的父母,很難養出優秀而幸福的孩子。心理學家費爾貝恩說過:「兒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對待時,為了維持父母是好的這種意向,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挑剔的父母,不一定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卻非常容易養出一個低自尊的孩子。
  • 愛挑剔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同樣是孩子的一幅畫,被誇有想法的孩子,擁有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長大後,可能會有不凡的創作。而被挑剔的孩子,再也不敢隨意作畫,也無新意,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討厭畫畫。一念之間,兩種答案。認可還是挑剔,家長不同態度,孩子不同人生。
  •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多多用撿來的花瓣為姥姥製作禮物,母親節給媽媽畫畫,送爸爸筆記本,是一個多才多藝,幸福感很強的孩子。當主持人問她,最愛爸爸還是最愛媽媽,她溫和地回答:「媽媽生我時很難,爸爸養家也很不容易,爸爸媽媽我都愛。」體貼的話語讓黃磊跟孫莉當場落淚。
  • 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父母,就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孩子,背後的教育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如何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關鍵看這4點。包括她跟我爸,我沒見過他們吵架,我爸有時脾氣怪,說話不中聽,只要我在,我媽也不惱火。」媽媽對他影響至深,讓他明白了快樂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他也因此收穫了快樂的能力。快樂的媽媽很容易感染孩子,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明朗陽光,內心充滿了安全感。相反,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很難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
  • 這4種家庭,累死也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內向,沉默寡言,整天見不到笑臉。但是這些家長從沒有想過,孩子的所有表現與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下面將例舉出幾類「不合格」的家長類型,這幾類家長會很難養出幸福的孩子,尤其是第三種,趕緊改!
  •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孩子為大人的情緒買單
    導讀: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孩子為大人的情緒買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孩子為大人的情緒買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養出感恩的孩子遠比養出成功的孩子幸福!(轉)
    父母最大的幸福,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01不懂感恩的孩子,都是父母慣出來的。表姐從小生活在農村,憑著自己的努力在城裡安了家。她自己平時省吃儉用,但對孩子從不吝嗇,幾百塊錢的鞋子說買就買,上萬塊的補習班說上就上。
  • 愛發脾氣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可情緒失控的父母卻成了懸在孩子頭頂上的一把刀,隨時有手起刀落的危險,實在太可怕了。父母傾向暴力,孩子也會用拳頭解決問題。在爸爸溫柔的呵護下,樂觀開朗的尖尖讓人動容,根本看不出是一個從小失去母親的孩子,沒有自怨自艾,只有自信滿滿。
  • 情緒失控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你什麼脾氣,孩子就是什麼命運
    小王在爸爸的影響下,也變得陰晴不定,稍有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大動肝火。在小王的眼中,父母偶爾能夠靜下來說話已經是難得的幸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小王,性格比較陰鬱,脾氣也不太好。他們從來不會意識到,毀掉孩子幸福的「元兇」,從來不是手機和遊戲,而是情緒失控的自己。
  • 這幾種類型的父母,很難養出幸福的孩子,最後一種很多人中招
    文/歆小迪你要是問一對父母的最大願望是什麼?我想無一不是希望孩子過得幸福。可孩子幸福與否與他的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尤其父母一些不正確的言行會讓孩子變得敏感、焦慮、不自信等等,影響孩子的幸福感。以下這幾類家長很難養出幸福滿滿的孩子,最後一種是很多人都有,作為父母的你有嗎?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每到過節、過生日,父母都會精心準備生日禮物、帶孩子出去玩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總是笑嘻嘻的,看上去快樂無憂。而那些習慣把生日和節日當成普通日子過,很少準備禮物,父母還會時不時忘記孩子生日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嘴角習慣耷拉著,眼神裡總是少了些快樂的光彩。
  • 白茶清歡: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養出的孩子總是笑嘻嘻的,看上去快樂無憂,習慣把生日當成普通日子過很少準備禮物,父母呢時不時忘記孩子生日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嘴角習慣耷拉著眼神裡總是少了些快樂的光彩。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在孩子們的眼裡,生日是一年僅有一次的難得日子,這一天的儀式感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孩子的幸福感也絕大部分來自家庭的儀式感,生活充滿儀式感,孩子更幸福。
  • 這4種家庭,累死也養不出幸福滿滿的孩子!尤其是第二種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內向,沉默寡言,整天見不到笑臉。但是這些家長從沒有想過,孩子的所有表現與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將例舉出幾類「不合格」的家長類型,這幾類家長會很難養出幸福滿滿的孩子,尤其是第三種,趕緊改!1經常吵架的家庭你知道長期生活在爭吵中的孩子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嗎?父母吵架真的只是父母的事嗎?
  • 【親子】這4種家庭,累死也養不出幸福滿滿的孩子!尤其是第二種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內向,沉默寡言,整天見不到笑臉。但是這些家長從沒有想過,孩子的所有表現與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下面將例舉出幾類「不合格」的家長類型,這幾類家長會很難養出幸福滿滿的孩子,尤其是第二種,趕緊改!
  •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這句話放在父母身上也很適合。孩子一面天使,一面又是小惡魔。 有時候真的讓人煩透了,晚上磨磨蹭蹭不睡覺,睡覺得哄半天。 早上送去上學,你急得不行,回頭一看,小祖宗不慌不忙。 做作業的時候更別提,能把你氣得咬牙切齒。 遇上一個不配合的熊孩子,簡直是對脾氣最大的考驗。
  • 滿分的父母,養不出及格的孩子
    從生活到學習,所有一切都是父母一手包辦,徐青早已無法獨立行走,只剩下一副沒有靈魂的軀殼。父母每一次不經意向孩子伸出的援手,皆是「無情」之手。滿分的父母養不出及格的孩子教育專家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 什麼是富養孩子?最好的富養就是「家庭幸福,父母恩愛」
    給孩子蘋果三件套算富養,給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算富養,給孩子每年幾次出國遊夏令營算富養,或者是要星星不敢給月亮算是富養……關於富養的物質標準太多太多了,可是這些被富養的孩子們更需要的是什麼?怎樣才能讓富養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 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父母最大的幸福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習慣了索取的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的付出,更不知道感恩。是啊,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是辛辛苦苦卻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家長總是想著自己很苦了,不能再讓孩子吃苦了,所以都會儘量滿足孩子。苦自己、溺愛孩子的悲劇是養出了「白眼狼」。 兩年前有個名校碩士啃老的新聞曾顛覆人們三觀。
  • 心事重的父母,養不出輕鬆的孩子
    ,女兒不聽話,5歲的孩子,連20以內的加減法都不會。」01不快樂的父母,養出不快樂的孩子,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和地,父母的一言一行,決定著孩子內心的方向。不快樂的父母,是很難養出陽光積極、心有希望的孩子。>小說《剩下來的孩子》中,原來幸福的家庭中,媽媽美麗優雅,哥哥安迪聰明懂事,6歲的弟弟扎克乖巧溫和,爸爸與媽媽相愛。
  • 沒耐心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導讀:沒耐心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沒耐心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