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脾氣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2020-09-09 洞見

教育最大的死敵,就是父母的負能量和壞情緒。

——鹿媽


作者 | 羅雲霞

來源 | 女兒派(洞見旗下帳號)

昨天下班,路過甜品店時,無意間聽到了一對母女的對話。

「媽媽,今天我做完作業了,可以幫我買一個小蛋糕嗎?」

此時,媽媽剛掛掉一個電話,看了一眼孩子突然吼道:

「吃吃吃,就知道吃!你一門心思能不能不要放在吃上!」

小女孩見媽媽發脾氣,聲音立馬低了八度:

「可是你早上答應我,今天做完作業就買小蛋糕給我的......」

沒想到,聽了這話的媽媽徹底怒了,拿手指頭戳著女兒:

「那你答應我期末考試考90分以上,怎麼做不到呢?」

「這一天到晚的,要不是為了你,我能累得半死還受人氣嗎?」
「你就不能給我省點心!」

說完,這位媽媽撇下孩子快速走了,嚇得小女孩邊抹眼淚邊著急地追趕媽媽。

看著小女孩傷心委屈的樣子,我的心隱隱地刺痛了一下。

也許這位媽媽工作中遇到了煩心事,也許這位媽媽感情受挫,又或許她情緒已壓抑很久。

但是任何理由,都不該這樣對著無辜的孩子肆無忌憚地發脾氣。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情緒的力量是強大的,特別是憤怒的情緒尤為厲害。

如果父母的壞情緒都由孩子來買單,那將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亦是孩子一生悲劇的開始。

情緒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噩夢

前幾天,看到一條慘絕人寰的新聞。

一名男子,兩次用力把一個兩三歲的幼童從高處摔向沙發,孩子又從沙發上滾到地上,大聲啼哭,讓人揪心。

經調査,是因為該男子酒後與女友因小孩撫養問題發生爭執,於是洩憤到孩子身上。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當晚孩子送醫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一個僅有兩歲半的孩子,還未來得及感受愛和溫暖,就因為父親失控的情緒,匆匆告別了這個世界。

無法控制自己壞情緒的父母,真的比猛獸還可怕。

重慶的一位父親,因為離異後情緒不好,兒子一時惹惱了他。

他便將7歲的兒子直接從天橋扔了下去,孩子當場身亡。

父母本應是孩子對抗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可情緒失控的父母卻成了懸在孩子頭頂上的一把刀,隨時有手起刀落的危險,實在太可怕了。

或許,如此極端的案例,我們不常見。

但日常生活中因工作不如意、生活不順心而吼孩子卻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

「你是豬嗎?怎麼教都不會!」

「要不是因為你,我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步。」
「能不能別給我添麻煩?」

這些話,也許只是父母發洩情緒的氣話。

但父母那張帶著情緒的臉,猶如一根毒刺,直直地插入了孩子幼小的心田,成為孩子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記得女兒上小學時,班上的一名男同學被診斷出患了兒童躁動症。

經專家多方研究,發現孩子的病,竟是被他爸爸 「嚇」出來的。

孩子的爸爸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情緒總是很焦躁。

每次下班,爸爸都會把憤怒、暴躁的情緒帶回家。

只要孩子稍微犯點錯,他的壞情緒就會被瞬間引爆,劈頭蓋臉就對孩子一頓臭罵。

後來,孩子常常被惡夢驚喜。

他渴望與爸爸親近,又害怕靠近爸爸。

久而久之,在多重矛盾的心理壓力下,孩子就出現了問題。

家,原本應該是溫暖、安全感的代名詞。

但對那些被父母情緒暴力撕扯的孩子來說,卻是最大的傷害。

父母的脾氣越壞,親子關係越差

知乎上曾有個熱門話題:被父母壞脾氣傷害過的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子?

我看到這樣一條留言,滿是心酸。

我的童年可以用悲慘二字形容。

記事起父母的關係就很糟,兩人動不動就吵架,把氣全撒在我身上:考試沒考好挨揍、吃飯慢了挨罵、就連回來晚點也要挨打。

甚至不論何時,只要他們不滿意就直接兩巴掌,再來一陣拳打腳踢,還帶著難聽的粗口,以至於我非常恨他們。

長大後,我一直感覺很孤獨,很焦慮,不善與人溝通,甚至有些自閉。

可他們呢,還怪我冷漠與他們不親,其實,我早已盡了力、寒了心、遍體鱗傷。

有研究表明,父母長期情緒暴躁,對孩子責備打罵,會在情感上強行中斷和孩子的連結。

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礙,不自信,甚至自卑、自閉。

更可悲的是,孩子會從父母的處事態度中去捕捉信息:父母愛發脾氣,孩子必然效仿;父母傾向暴力,孩子也會用拳頭解決問題。

我身邊就有一位媽媽,平時特別喜歡發脾氣,可孩子愈加叛逆不聽管教。

最可怕的是,孩子也有樣學樣,經常能看到他們母子倆吵架:媽媽吼一句,孩子頂一句,親子關係劍拔弩張。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家庭中的連鎖病態。

意思是,任何家庭中單個成員的混亂或扭曲行為,都有可能引發其他家庭成員相對應的連鎖反應。

而如果父母的情緒秩序混亂焦躁,孩子會感覺不到愛,於是就會有強烈的情緒焦慮。

愛不僅是給予,更是克制。

克制自己的怒火,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生活環境,才是對他們最深沉的愛。

否則,糟糕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心靈受傷,慢慢變成核桃一樣堅硬,布滿深溝。

好的父母,懂得用愛滋養孩子

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很多人都說那個從小任性、跋扈的李尖尖,憑什麼活得最好命?

事實上,這一切得益於尖尖有個好脾氣的爸爸。

雖然,正值盛年的李爸遭遇了喪妻之痛,但他並沒有憎恨這個世界,更沒有把生活的磨難怪罪到孩子身上。

相反地,他對女兒特別溫柔寬容。

女兒在小區裡跟別人打架,弄得鼻青臉腫還遭投訴,他沒有先指責怪罪,而是果斷站隊女兒,還替女兒「喊冤」。

鄰居給他介紹女朋友,女兒不僅各種搗亂,還把對方的兒子當「仇敵」,他亦不發脾氣責怪女兒。

上了高中的尖尖,考了全班倒數第三,竟還哈哈大笑:「你知道麼,我之前一直穩居全班倒數第二啊!」

可即便面對這樣的學渣女兒,李爸依舊沒有惱羞成怒,而是讓她盡力就可以。

在爸爸溫柔的呵護下,樂觀開朗的尖尖讓人動容,根本看不出是一個從小失去母親的孩子,沒有自怨自艾,只有自信滿滿。

最後,長大了的李尖尖不僅事業有成,還收穫了美滿愛情。

優秀的孩子身後,都站著情緒穩定的父母。

一個心智成熟、人格健全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理性平和的教育態度。

因為,父母的好脾氣可以滋養孩子的心靈,會給孩子強大的安全感和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

胡適在《我的母親》中曾寫道:「我十四歲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裡闖蕩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教育,有時並不需要父母多麼「優秀」,心態平和、情緒穩定,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因為,只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也才能給孩子獨行於世的底氣。

曾經陪孩子看過一本繪本,名叫《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

一天早上,媽媽衝著小企鵝大聲吼叫,小企鵝被嚇得魂飛魄散。

媽媽怎麼也找不到小企鵝了。

後來,企鵝媽媽才發現,孩子早已經被自己震得四分五裂。

父母的壞情緒就像一個劊子手,可以把孩子傷害得體無完膚。

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愛的教育。

充滿愛的環境和情緒平和的父母,才是家庭最寶貴的風水,也是孩子一生的好福氣。

就如《以家人之名裡》的臺詞所說:

「通往大人的世界的鑰匙,叫做忍耐。

辛姆洛克說,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終會結出甘甜而柔軟的果實。」

願天下的父母都能學會忍耐,懂得控制情緒。

隨著時光的啟承轉合,父母的愛,會凝結成孩子人生溫暖的底色,伴隨孩子一生迎著光、向前走。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關注洞見旗下,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相關焦點

  •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孩子為大人的情緒買單
    導讀: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孩子為大人的情緒買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孩子為大人的情緒買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挑剔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不管她做得多好,在父母眼裡好像總是不夠,總有值得數落的地方。喜歡挑剔孩子的父母,很難養出優秀而幸福的孩子。心理學家費爾貝恩說過:「兒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對待時,為了維持父母是好的這種意向,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挑剔的父母,不一定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卻非常容易養出一個低自尊的孩子。
  • 挑剔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挑剔的父母,不一定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卻非常容易養出一個低自尊的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的挑剔、否定中,缺少認可和鼓勵,孩子會覺得自己很差勁,好像不管做到什麼程度都是不行,覺得自己不配被愛、不配擁有美好的東西。
  •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愛笑的孩子
    但是任何理由,都不該這樣對著無辜的孩子肆無忌憚地發脾氣。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情緒的力量是強大的,特別是憤怒的情緒尤為厲害。 如果父母的壞情緒都由孩子來買單,那將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亦是孩子一生悲劇的開始。
  •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多多用撿來的花瓣為姥姥製作禮物,母親節給媽媽畫畫,送爸爸筆記本,是一個多才多藝,幸福感很強的孩子。當主持人問她,最愛爸爸還是最愛媽媽,她溫和地回答:「媽媽生我時很難,爸爸養家也很不容易,爸爸媽媽我都愛。」體貼的話語讓黃磊跟孫莉當場落淚。
  •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這句話放在父母身上也很適合。孩子一面天使,一面又是小惡魔。 有時候真的讓人煩透了,晚上磨磨蹭蹭不睡覺,睡覺得哄半天。 早上送去上學,你急得不行,回頭一看,小祖宗不慌不忙。 做作業的時候更別提,能把你氣得咬牙切齒。 遇上一個不配合的熊孩子,簡直是對脾氣最大的考驗。
  • 情緒失控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你什麼脾氣,孩子就是什麼命運
    和人交往過程中脾氣暴躁易怒的孩子,他的父母肯定也是同一類型的人。再這種情緒容易失控,喜歡衝孩子發脾氣的父母的教育之下,孩子很難能夠擺脫父母的負面影響,成為一個與父母截然不同的人。小王在爸爸的影響下,也變得陰晴不定,稍有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大動肝火。在小王的眼中,父母偶爾能夠靜下來說話已經是難得的幸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小王,性格比較陰鬱,脾氣也不太好。
  • 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父母,就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孩子,背後的教育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如何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關鍵看這4點。包括她跟我爸,我沒見過他們吵架,我爸有時脾氣怪,說話不中聽,只要我在,我媽也不惱火。」媽媽對他影響至深,讓他明白了快樂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他也因此收穫了快樂的能力。快樂的媽媽很容易感染孩子,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明朗陽光,內心充滿了安全感。相反,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很難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鄰居也和我抱怨過:孩子越大越不聽話,動不動就發脾氣;每次說好幾遍都不聽,說多了還生氣;孩子都六歲了,再這樣下去,管不住了怎麼辦.鄰居經常邊說邊嘆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每天家裡像住著仇人一樣,真怕哪天控制不住自己,扇他兩巴掌。」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愛發脾氣,就是不聽話、叛逆的表現,應該及時制止,以免以後闖下大禍。
  • 愛發脾氣的父母,不可能教育好孩子
    有的家長,總愛對孩子發脾氣,好像孩子就是他的出氣筒。有的家長說:「你不知道他(她)有多氣人!」在給出觀點之前,先給朋友們講兩個故事。一怒之下,他走出醫院的大門,打上一輛計程車返回了家中,掂起錘子要把汽車砸了,這個時候,他看見了兒子在車門上刻劃的字跡:我愛爸爸!我愛媽媽!我愛我家!這是兒子在幼兒園剛剛學會的。
  • 養出感恩的孩子遠比養出成功的孩子幸福!(轉)
    父母最大的幸福,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01不懂感恩的孩子,都是父母慣出來的。表姐從小生活在農村,憑著自己的努力在城裡安了家。她自己平時省吃儉用,但對孩子從不吝嗇,幾百塊錢的鞋子說買就買,上萬塊的補習班說上就上。
  • 不自律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必讀)
    有父母的影子我認識兩個媽媽,同樣是家庭主婦,教出的孩子卻天差地別。一個媽媽很愛賭,從早到晚都家裡都傳出麻將聲,有時深夜了還很熱鬧。她家孩子上初中了,在家從不做作業,因為父母不管,成績一塌糊塗,老師都拿他沒辦法。聽說老師做過幾次家訪了,勸他父母多管管孩子,不然連高中都上不了。
  • 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這是一個父親教孩子不發脾氣的故事。生活中,父母發脾氣是常有的事,當孩子把房間弄得一團糟時,當孩子作業錯誤百出時,當考試分數很低時……總是忍不住火冒三丈。有沒有想過,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 愛挑剔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於是他們會認為:「我做得不好」等同於「我不配被愛」,因為缺乏被肯定的感受,他們很可能會面臨一些心理困境。同樣是孩子的一幅畫,被誇有想法的孩子,擁有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長大後,可能會有不凡的創作。而被挑剔的孩子,再也不敢隨意作畫,也無新意,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討厭畫畫。一念之間,兩種答案。
  •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快樂的孩子
    於是我們衝孩子發脾氣、吼,甚至是動手打,直到孩子老實為止。然而發火一時爽,事後悔斷腸。在怒完之後,更多的是愧疚,想到剛剛憤怒而扭曲的臉留在了孩子心裡,又止不住地心疼。為什麼對孩子容易發怒?一個易怒的父母,不是孩子太調皮太難教,而是父母本身出了問題。有些父母衝孩子發火,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孩子做了多大的壞事。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背後的小秘密,父母要了解
    文|原創,歡迎評論轉發都說孩子是上天賜給父母的小天使,身上充滿了歡樂和幸福。這句話自然不假,孩子作為父母愛情的結晶,自然是給成年人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快樂。最近,鄰居家的姐姐和我抱怨,孩子十分不聽話,總是和家裡的大人頂嘴,甚至還摔東西。想著孩子已經5歲了,應該也懂事了,為什麼就這麼愛發脾氣呢?每次面對這樣的情況我都忍耐自己的情緒,生怕哪次忍不住揍他一頓。
  • 孩子愛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01孩子愛發脾氣的3個原因孩子愛發脾氣,我們會從三個部分進行分析,首先,我們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年齡段,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他的其實背後的原因也都是不盡相同的。作為家長是不需要知道的這麼專業,到底是T基因還是C基因,其實只要知道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就可以了。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就更容易產生憤怒的情緒,更容易產生這種愛發脾氣的情況。
  • 會對孩子發脾氣的家長,才能養出有出息的孩子,遇上的娃有福氣
    文|文兒關於教育孩子,現在普遍的觀點就是:不吼不罵,不衝孩子發脾氣,才是合格的父母。因為,衝孩子發完脾氣,孩子受委屈不說,父母也會很自責。但是,如果忍著不發脾氣,父母又是什麼感受呢?但是,因為要做個好脾氣的媽媽,她總是在心裡告訴自己要忍耐,不斷提醒自己孩子是「我生的」。可是,忍到最後她才發現,孩子不會自動變乖,反而會仗著媽媽不會發脾氣而變本加厲,越大越難管。其實,很多父母都被這種「不吼不罵,不發脾氣」的育兒寶典給騙了。相反,那些會對孩子發脾氣的家長,才能養出有出息的孩子,遇上的娃有福氣。
  • 愛發脾氣的孩子都是慣的嗎?不見得!這些原因父母千萬別忽視了
    有網友求助,孩子小小年紀愛發脾氣,該怎樣教育?孩子大概有兩三歲的樣子,是個男孩。也不知什麼原因,孩子把地上的玩具拿起來又狠狠摔下,一次兩次,一點也是不怕累呀。14秒的視頻中各種玩具被他來來回回摔了4次。估計這位小朋友是經常這樣耍了,父母沒辦法才來尋求網友幫助的吧!評論區的留言也很誠懇:「都是被父母慣的」!
  • 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父母該不該發脾氣?應站在孩子角度耐心溝通
    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有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對孩子表達自己所謂的愛。但實際情況卻告訴我們,家庭教育無論是在方式上還是做法上,很多家長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並不清楚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