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死敵,就是父母的負能量和壞情緒。
——鹿媽
作者 | 羅雲霞
來源 | 女兒派(洞見旗下帳號)
昨天下班,路過甜品店時,無意間聽到了一對母女的對話。
「媽媽,今天我做完作業了,可以幫我買一個小蛋糕嗎?」
此時,媽媽剛掛掉一個電話,看了一眼孩子突然吼道:
「吃吃吃,就知道吃!你一門心思能不能不要放在吃上!」
小女孩見媽媽發脾氣,聲音立馬低了八度:
「可是你早上答應我,今天做完作業就買小蛋糕給我的......」
沒想到,聽了這話的媽媽徹底怒了,拿手指頭戳著女兒:
「那你答應我期末考試考90分以上,怎麼做不到呢?」
「這一天到晚的,要不是為了你,我能累得半死還受人氣嗎?」
「你就不能給我省點心!」
說完,這位媽媽撇下孩子快速走了,嚇得小女孩邊抹眼淚邊著急地追趕媽媽。
看著小女孩傷心委屈的樣子,我的心隱隱地刺痛了一下。
也許這位媽媽工作中遇到了煩心事,也許這位媽媽感情受挫,又或許她情緒已壓抑很久。
但是任何理由,都不該這樣對著無辜的孩子肆無忌憚地發脾氣。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情緒的力量是強大的,特別是憤怒的情緒尤為厲害。
如果父母的壞情緒都由孩子來買單,那將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亦是孩子一生悲劇的開始。
情緒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噩夢
前幾天,看到一條慘絕人寰的新聞。
一名男子,兩次用力把一個兩三歲的幼童從高處摔向沙發,孩子又從沙發上滾到地上,大聲啼哭,讓人揪心。
經調査,是因為該男子酒後與女友因小孩撫養問題發生爭執,於是洩憤到孩子身上。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當晚孩子送醫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一個僅有兩歲半的孩子,還未來得及感受愛和溫暖,就因為父親失控的情緒,匆匆告別了這個世界。
無法控制自己壞情緒的父母,真的比猛獸還可怕。
重慶的一位父親,因為離異後情緒不好,兒子一時惹惱了他。
他便將7歲的兒子直接從天橋扔了下去,孩子當場身亡。
父母本應是孩子對抗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可情緒失控的父母卻成了懸在孩子頭頂上的一把刀,隨時有手起刀落的危險,實在太可怕了。
或許,如此極端的案例,我們不常見。
但日常生活中因工作不如意、生活不順心而吼孩子卻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
「你是豬嗎?怎麼教都不會!」
「要不是因為你,我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步。」
「能不能別給我添麻煩?」
這些話,也許只是父母發洩情緒的氣話。
但父母那張帶著情緒的臉,猶如一根毒刺,直直地插入了孩子幼小的心田,成為孩子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記得女兒上小學時,班上的一名男同學被診斷出患了兒童躁動症。
經專家多方研究,發現孩子的病,竟是被他爸爸 「嚇」出來的。
孩子的爸爸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情緒總是很焦躁。
每次下班,爸爸都會把憤怒、暴躁的情緒帶回家。
只要孩子稍微犯點錯,他的壞情緒就會被瞬間引爆,劈頭蓋臉就對孩子一頓臭罵。
後來,孩子常常被惡夢驚喜。
他渴望與爸爸親近,又害怕靠近爸爸。
久而久之,在多重矛盾的心理壓力下,孩子就出現了問題。
家,原本應該是溫暖、安全感的代名詞。
但對那些被父母情緒暴力撕扯的孩子來說,卻是最大的傷害。
父母的脾氣越壞,親子關係越差
知乎上曾有個熱門話題:被父母壞脾氣傷害過的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子?
我看到這樣一條留言,滿是心酸。
我的童年可以用悲慘二字形容。
記事起父母的關係就很糟,兩人動不動就吵架,把氣全撒在我身上:考試沒考好挨揍、吃飯慢了挨罵、就連回來晚點也要挨打。
甚至不論何時,只要他們不滿意就直接兩巴掌,再來一陣拳打腳踢,還帶著難聽的粗口,以至於我非常恨他們。
長大後,我一直感覺很孤獨,很焦慮,不善與人溝通,甚至有些自閉。
可他們呢,還怪我冷漠與他們不親,其實,我早已盡了力、寒了心、遍體鱗傷。
有研究表明,父母長期情緒暴躁,對孩子責備打罵,會在情感上強行中斷和孩子的連結。
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礙,不自信,甚至自卑、自閉。
更可悲的是,孩子會從父母的處事態度中去捕捉信息:父母愛發脾氣,孩子必然效仿;父母傾向暴力,孩子也會用拳頭解決問題。
我身邊就有一位媽媽,平時特別喜歡發脾氣,可孩子愈加叛逆不聽管教。
最可怕的是,孩子也有樣學樣,經常能看到他們母子倆吵架:媽媽吼一句,孩子頂一句,親子關係劍拔弩張。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家庭中的連鎖病態。
意思是,任何家庭中單個成員的混亂或扭曲行為,都有可能引發其他家庭成員相對應的連鎖反應。
而如果父母的情緒秩序混亂焦躁,孩子會感覺不到愛,於是就會有強烈的情緒焦慮。
愛不僅是給予,更是克制。
克制自己的怒火,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生活環境,才是對他們最深沉的愛。
否則,糟糕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心靈受傷,慢慢變成核桃一樣堅硬,布滿深溝。
好的父母,懂得用愛滋養孩子
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很多人都說那個從小任性、跋扈的李尖尖,憑什麼活得最好命?
事實上,這一切得益於尖尖有個好脾氣的爸爸。
雖然,正值盛年的李爸遭遇了喪妻之痛,但他並沒有憎恨這個世界,更沒有把生活的磨難怪罪到孩子身上。
相反地,他對女兒特別溫柔寬容。
女兒在小區裡跟別人打架,弄得鼻青臉腫還遭投訴,他沒有先指責怪罪,而是果斷站隊女兒,還替女兒「喊冤」。
鄰居給他介紹女朋友,女兒不僅各種搗亂,還把對方的兒子當「仇敵」,他亦不發脾氣責怪女兒。
上了高中的尖尖,考了全班倒數第三,竟還哈哈大笑:「你知道麼,我之前一直穩居全班倒數第二啊!」
可即便面對這樣的學渣女兒,李爸依舊沒有惱羞成怒,而是讓她盡力就可以。
在爸爸溫柔的呵護下,樂觀開朗的尖尖讓人動容,根本看不出是一個從小失去母親的孩子,沒有自怨自艾,只有自信滿滿。
最後,長大了的李尖尖不僅事業有成,還收穫了美滿愛情。
優秀的孩子身後,都站著情緒穩定的父母。
一個心智成熟、人格健全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理性平和的教育態度。
因為,父母的好脾氣可以滋養孩子的心靈,會給孩子強大的安全感和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
胡適在《我的母親》中曾寫道:「我十四歲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裡闖蕩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教育,有時並不需要父母多麼「優秀」,心態平和、情緒穩定,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因為,只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也才能給孩子獨行於世的底氣。
曾經陪孩子看過一本繪本,名叫《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
一天早上,媽媽衝著小企鵝大聲吼叫,小企鵝被嚇得魂飛魄散。
媽媽怎麼也找不到小企鵝了。
後來,企鵝媽媽才發現,孩子早已經被自己震得四分五裂。
父母的壞情緒就像一個劊子手,可以把孩子傷害得體無完膚。
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愛的教育。
充滿愛的環境和情緒平和的父母,才是家庭最寶貴的風水,也是孩子一生的好福氣。
就如《以家人之名裡》的臺詞所說:
「通往大人的世界的鑰匙,叫做忍耐。
辛姆洛克說,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終會結出甘甜而柔軟的果實。」
願天下的父母都能學會忍耐,懂得控制情緒。
隨著時光的啟承轉合,父母的愛,會凝結成孩子人生溫暖的底色,伴隨孩子一生迎著光、向前走。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關注洞見旗下,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