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件事情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自信,長大後更優秀

2020-08-12 學霸的筆記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關心,有愛心,但是就是缺少了最關鍵的寬容心,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需要的對孩子具有一定的寬容態度。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難免都會犯錯,小到喝水的時候把水杯打翻,大到打架翹課,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可能會遇到且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雖然這些問題都會出現,但是面對孩子的錯誤,每個家長處理的態度和解決的方式不同,也就導致了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的性格和處事方法等的方面的不同。

正如教育家楊詠梅所說:&34;。

每一個父母的處事態度和方法,都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起著決定的作用。

舉個例子:

在之間的一則報導中,有一位成都的網友分享了自己接女兒回家的時候,女兒說的一段話:

在視頻中,一個小女孩一手拿著書包,一手拿著糖果,開心的跟媽媽匯報自己的這次&34;。原來,這個小女孩從班級的倒數第一進步到了班級的倒數第二,但是這次的考試小女孩並沒有及格。

看著女孩勇敢又開心的說出了自己的進步,媽媽都被孩子的表現給逗笑了,也沒有對孩子的成績進行批評,牽著孩子的手就回家了。

許多網友在看過了視頻之後感慨:

&34;

&34;

面對孩子的這種糟糕成績,恐怕有許多家長還沒有等孩子把話說完,一個巴掌就已經甩到孩子臉上了,孩子晚上還不知道用不用挨到,能有幾個家長還能像這個家長一樣笑著牽著孩子的手回家呢?

光是面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這一樣,不同心態的家長就會對孩子有著千種不同的態度,教出來的孩子也就各有不同。

那些強勢兇悍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可能會膽小懦弱。

那些寬容溫柔的父母,叫出來的孩子可能會陽光積極。

所以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面對以下3件事,只要父母越能&34;,養出的孩子也就越自信。

第一件事:對親子間的界限寬容,忍住不越界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34;如果家庭缺乏界限感,等待這個家的多半是一場悲劇。在這裡說的&34;的存在並不是說劃清彼此的界限,而是更好的尊重對方的空間和想法,給對方一些自由。據倫敦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幹涉隱私的人,長大後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幸福指數更低。

那些沒有界限感的父母,打著為了孩子著想的幌子,卻一點一點入侵孩子的私人空間,霸佔掉孩子自由思考的能力,使孩子失去對真實內在自我的想法,也失去了自己的邊界意識,這樣的被霸佔掉空間的孩子在長大後很難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因為在他們成長的路途中並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所以父母要努力成為一個有界限感的爸爸媽媽,尊重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權利,孩子雖然還不是一個成熟的人,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隱私。

當父母學會在自己和孩子之間空出一些距離來的時候,孩子才能夠擁有自己的生活節奏和方式,也才會學著去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有許多孩子在成年,擁有獨立能力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著要逃離父母的掌控,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管得太多,讓孩子沒有了自由生長的空間,在家裡感到窒息,才會想要趕緊逃離。

第二件事:對孩子的錯誤寬容,忍住不生氣

許多家長認為自己能夠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良好的掌握,所以自己平時並不經常生氣,反而是不懂事的孩子,總是無緣無故地發小脾氣,但是實際上,根據某科學研究得出的結果,家長生氣的概率比孩子還要高出25%。

也就是說家長對自己情緒掌控的高度自信,其實是盲目的,那些看似成熟穩重的大人比孩子更加容易生氣,而一個愛生氣愛發脾氣的家長能夠養出一個好脾氣、高情商的孩子嗎?答案是不的。

那些愛發火的家長會在生氣的時候破壞掉孩子的安全感,當孩子長期處於一種沒有安全感,擔心、焦慮的狀態中時,孩子是很難擁有一個好脾氣的。孩子總是怕自己不知道哪句話哪個行為又要激怒家長、讓家長生氣,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最後要麼變得敏感自卑,要麼就是也像父母一樣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變得衝動易怒。

所以說,父母忍住自己的發火,才能夠養出一個更加優秀的孩子。

第三件事:對孩子的缺點寬容,忍住不打擊

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每個孩子平均一天會得到超過400條的負面評論,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的、充滿鼓勵的。

許多父母為了孩子的進步,都對孩子實行的是打擊教育,然後這種打擊只會讓孩子陷入消沉的情緒中,那些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打擊的孩子,自尊容易被父母摧毀,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也就不敢面對困難,更別說迎接挑戰了。

所以說父母面對孩子的缺點要寬容一些,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能夠讓孩子活的更加積極燦爛。

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誇美紐斯

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會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孩子只有在受過了恰當的教育之後,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所以說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個自信優秀的孩子,面對孩子,父母就要學會&34;,父母越&34;,孩子反而越優秀。

相關焦點

  • 這6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自信,長大更優秀
    而以下6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優秀。據倫敦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幹涉隱私的人,長大後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幸福指數更低。那些沒有界限「為你好」的行為,只會慢慢削弱孩子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失去邊界意識,難以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人。
  • 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
    導讀: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越有出息
    這3件事上,父母越能「忍」,孩子長大會更自律,更優秀。中國人大程方平教授說:「生活自理能力差已成當下中國孩子的短板。」比養不出優秀的孩子更可怕的是,養了一個長不大的孩子。2.逆商低逆商低,也就是抗挫能力差。
  • 這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優秀
    父母若強勢衝動,孩子就容易膽小自卑;父母若耐心寬容,孩子就會更加陽光快樂……而以下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忍住不越界,才會有界限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好的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沒有界限感的父母,既用力量託起了孩子,也用力量徹底毀了孩子。據倫敦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幹涉隱私的人,長大後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幸福指數更低。那些沒有界限「為你好」的行為,只會慢慢削弱孩子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失去邊界意識,難以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人。
  • 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越有出息!
    這3件事上,父母越能「忍」,孩子長大會更自律,更優秀。生活中,有些孩子,總是顯得慢慢吞吞,磨磨蹭蹭。比如:孩子早上賴床,家長每次都要費半天勁,才能把孩子叫起來;晚上寫作業,本來晚上八點就可以寫完的,結果磨磨蹭蹭,拖到10點;有媽媽曾說:「每到晚上寫作業的時候,我就要跟孩子展開一場耐心大戰。
  • 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李嘉誠說:父母事業再大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子女教育上的失敗。教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絕對是我們這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事。作為父母,最可貴的就是時常反思,不以錯誤的方式埋沒了孩子的成長成才。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不同心態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天差地別。
  • 這3件事情,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了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不惜花重金投入,從小送孩子參加早教班,參加各種補習班,希望孩子能領先同齡人。其實,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既要重視物質投入,更要關注精神層面的培育。有3件事情,父母越捨得,孩子就越優秀,你是否做到了呢?
  • 媽媽在這3件事上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自律,將來更容易成才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父母都想教育好孩子,對自家孩子的要求也會更高一些,也經常會批評、指責孩子。但是過於關心孩子,有時也會對孩子帶來不利的影響,一直跟在孩子身邊嘮叨也不能幫他學會自律,甚至影響親子關係。所以媽媽要學會在這3件事上「忍」,才能養出自律的孩子。
  • 致家長:這4件事情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方式,其教育方式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其實,想要讓孩子真正成長起來,父母應該要學會「忍」。做父母的只要「忍」住這四件事,孩子未來將會很優秀。負責任的父母,應該要學會放手,捨得用孩子,教會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自己長出強健的翅膀,而不是事事包辦。美國作家鄧肯曾說:「我們給子女最好的遺產就是放手讓他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的兩條腿走自己的路。」為了孩子好,父母要忍住不包辦,放手讓孩子獨立。
  • 媽媽越能「忍」這4件事,養出的孩子越自信,長大更優秀
    都說養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是靠父母一點一滴的用心教育。因為「收」要比「放」更重要。要參透這個收放自如的育兒過程,成為「完美」媽媽,可能要踩很多坑,經歷很長的時間,爆發很多矛盾,其中這4件事,請你一定要忍住!
  • 想讓孩子自律,這3件事父母要「忍」住,忍的時間越長孩子越優秀
    ,並且無論是心理還是生活都非常的獨立,而國內的孩子們卻非常的依賴父母,沒有獨立的能力,更缺少獨自生活的勇氣。,那麼父母就要學會「忍」這3件事一、忍住自己的嘴,停止嘮叨「嘮叨」是父母們的通病,並且不管是年輕的父母還是年長的父母,只要是看見孩子,就會嘮叨起來個沒完,而且父母對自己的嘮叨行為一點也不自知,完全是下意識的行為,只要看見孩子做了什麼自己看不順眼的事情,就會開始跟孩子嘮叨,雖然家長不自知,但是這樣不停的嘮叨
  • 父母在這4件事上越能忍,孩子長大後越有出息 「悅寶園分享」
    但也要知道的是,但凡那些孩子成才的父母,一般都有一顆很大很大的心,他們很多時候都很能「忍」。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過度幹預,而是適時放手。一隻風箏能不能飛向高處,全看放風箏的人願不願意松線。事實也證明,父母在下面這4個方面越能忍,孩子長大越優秀。
  • 父母越能「忍」,孩子越優秀
    大家都說,養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多的是父母一點一滴地用心雕琢。在這個漫長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切忌用力過猛。因為很多時候,「收」要比「放」更重要。,家長越能忍,越能給到孩子更好的成長助力!
  • 李玫瑾教授:養育男孩,父母越捨得3件事,兒子長大後越優秀
    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年紀較小的時候對孩子情商和性格的培養進行重視,並且給予對應的培養,那麼會使孩子在未來的發展更加順利。所以針對家庭對男孩的教育,李玫瑾教授提出了一套&34;的教育概念,並且建議廣大有男孩的家長們:養育男孩,父母越捨得3件事,兒子長大後越優秀。
  • 養育男孩,李玫瑾建議:父母越「捨得」3件事,孩子長大越有本事
    文/小語談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是小天使,為一個家庭帶來了歡樂與希望,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直也是十分的盡心盡力,為的就是讓孩子能成長的更加優秀,長大了也更有出息。尤其是對於男孩子來說,將來幹出一番成就比什麼都重要,男孩未來身上的擔子也會重的多,所以父母在養育男孩子時,需要操的心就更多了。
  • 李玫瑾提醒:養兒的家庭,這3件事父母越「捨得」,兒子越有本事
    >養兒的家庭,這3件事父母越「捨得」,兒子越有本事。因為我自己就有一個兒子,我也希望孩子長大能更有出息,以後還指望兒子給我養老呢,但是孩子是否能有出息李玫瑾教授說,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那麼下面這三件事上,父母要捨得不要一味的寵溺孩子,溫室當中肯定養不出大樹來
  • 媽媽在這3件事上越「敗家」,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長大會感謝你
    文丨福林媽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現如今媽媽們的期望,並且希望能幫助孩子跑得更快更遠。因此,在這三件事情上媽媽就要「敗家」了,沒有投入哪有回報?雖然當父母從沒想著要孩子們的回報,都是一心希望孩子能過得越來越好,但是該投入的還是要投入的。
  • 要想孩子自律,這3件事寶媽要忍住,忍的時間越長父母將來越省心
    尤其下面這3件事,忍的時間越長父母將來越省心。不隨便插手孩子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長都會存在這樣一種心理上的誤區,他們通常會覺得自己照顧孩子天經地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插手代勞。但其實這是不對的,如果孩子的所有事情都由父母代勞,那麼他們本身根本無法得到鍛鍊,很多需要親身體會才能獲得的經驗和知識,也會因為家長的代勞而無法得到。
  • 媽媽越能「忍」3件事,養出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更容易成功
    在家裡,孩子的事情一般都是由父母負責的。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父母很樂於為孩子提供更好地生活環境,讓孩子輕鬆快樂的生活。但,父母畢竟不是孩子的保姆,不能事事都替孩子做。在這3件事情上,父母如果能忍得住,將會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 這4件事情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想要把風箏放起來,放風箏的人就必須能做到把握「有風」的時機,更好的助力起飛,起飛後還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如此風箏才能飛得高飛得遠。拽得過緊,風箏就飛不起來,放得過松,風箏也飛不起來。有時候,我們可能也會不經意的犯一些教育錯誤,《人民日報》曾經總結了一份不合格父母行為自查表,請一一對照:1.給孩子特殊待遇2.孩子犯錯當面袒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