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的父母為什麼越來越焦慮。我們的生活中為什麼直升機父母變得越來越多,直升機父母就是說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永遠懸停下孩子的頭頂,無論孩子做什麼,都要關注孩子。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注越來越密集。父母越來越焦慮,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據專家研究,其實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經濟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原由解析:
為什麼我們會使勁的去教孩子,而在父母那一代,他們對於教育沒有這麼關注,而且,那時的父母也不會像現在父母這麼焦慮,大家的教育方式都比較鬆散,不會像現在挑什麼學區房,老師也沒這麼大壓力,當時的工人和工程師的工資差不了多少,都是按級別來的。社會收入差距不大。上一代人還沒有準備好,孩子就長大了,
而現在,社會收入差距拉大,一個人會賺錢可以賺上百萬,幾十萬,一個人不會賺錢,一個月賺三四千生活費而已,這樣的生活就差距太大了,而人們慢慢觀察到,教育的投資回報很大,上大學,和沒上大學收穫是完全不同的,這個時候,家長和學校就開始較勁,這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化傳統問題,它和我們的經濟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我們的教育方式也取決於經濟問題。不同經濟背景的父母實施不同的教養方式。
首先,一個社會的藍領階層的收入,將決定著家長是否足夠焦慮。第二父母的地位和社會關係,還有父母是否長期和孩子一起生活也會影響父母的焦慮程度。
育兒的價值觀,是:想像力,獨立性,勤奮。而我們大多數父母比較看中的只是勤奮。
父母的眼界決定了他的教養方式,第一個觀念,第二個是錢,當父母每天要為生計奔波的時候,是沒有那麼多時間去陪孩子。在育兒戰爭中受損最大的就是中產階級。有點錢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
不管是什麼階層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怎樣減少父母的焦慮,不要陷入育兒的陷阱中,所有的職業都要執業證或進行培訓上崗,都要有準入的資格,只有父母這份職業就這樣上崗了。不管什麼階層的父母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了解教育的一些知識,學習一些必備的兒童心理學,了解孩子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學習一些心理學,學會一些溝通技巧,我們才能從容淡定的面對孩子的各種不同問題而不是盲目的跟風和焦慮。成長性思維模式,幫助孩子在面對社會中不良定性或偏見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首先了解孩子的不同階段的發展情況
第一階段:0-6歲,溫柔歲月,種下親密基因。
0-3歲 安全感,是否被愛,是否安全。生命的早期是大腦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大腦每一秒都會產生700-1000條不等的神經連接。父母的語言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先天潛能的發揮,對孩子數學能力,空間推理,自身行為約束和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語言,微笑,唱歌,各種有趣的互動幫助孩子為日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很少人知道父母的語言是資源,會直接影響孩子智商,情商等。沉默的父母難以爆發孩子響亮的人生。意識到語言的巨大力量,它能幫助孩子們消除成績的差距,發掘潛力,笑迎人生。孩子的大腦有多強大,就看你怎麼「說」了。《父母的語言》這本書做了詳細的解答。
這個時期一定要父母親自撫養,建立足夠的安全感,歸宿感,施恩於孩子。
3-6歲 學習探索,世界是否有趣快樂
培養良好的社會習慣,性格習慣父母要做到溫柔有邊界,愛而不寵,定而不讓,要立威於孩子。學會傾聽共情孩子,交給孩子大量的情感詞彙,比如:傷心,沮喪,生氣,擔心,開心,憤怒,不安,煩躁等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溝通。情感引導式教育讓父母輕鬆面對孩子的問題。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孩子的哭鬧,吵嚷,冷暴力,等主要原因是他從小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感,準確的教會孩子認識這種情緒是什麼,我們可以怎麼做。
尊重,道歉,不專橫,同情,耐心,誠實等。
訓練延遲滿足,讓慢慢學會孩子克制衝動,抵制誘惑,學會分享。練就意志,每天要保證孩子大量的運動,有助於孩子協調能力,大腦發育等很多方面的好處。
性格的教育比能力的教育更重要,性格是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是心理撫養出來的。而能力有天賦的成分。
敏感期,觸覺,次序感,完整完美要求,尊嚴感,語言,動作,處於建立內部模式。閱讀與書寫 ,身體的發展 孩子們都具有天然的探索之心,我們不要幹預,抓住孩子的各種敏感期進行科學的早期啟蒙教育,將收到超過這個時期,幾倍甚至10倍的學習成效。
比如,進行第二語言的啟蒙,比如英語。這個時期進行了科學的啟蒙教育,孩子會像母語一樣習得這門語言,而不是學得,在以後的學習中會輕鬆自如應對。同時,對孩子規則意識,習慣等的培養也是最好的建立時期。
六歲以下孩子的任何行為能力的偏差,都是大人對孩子的愛或關注有缺失!安全感不足!
對孩子足夠真正的愛,讓孩子自信陽光!接納孩子的特質,幫助他成為最好的自己!
第二階段:6-13歲 他們嘗試著成為大人
6-10歲,與人交往,我跟他人是否能好好相處。孩子們慢慢更願意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這個時候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尤為重要。
培養孩子社會能力。就是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教會孩子怎麼做,而不是替孩子做,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大人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替人解決問題的慣性,交而不教,帶而不代,相信孩子,他們具有解決問題的潛力。
情關注,充分交流,輪流談話,關掉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的使用過多會影響孩子專注力的發育。培養數學能力的對話。生活中很多與數字有關的和孩子一起參與。培養自制力與獨立思考的對話。
10-13歲 了解內心,發現自我,發現真正的快樂
男孩正向男人轉變,他們必須從身邊的男人身上學習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個時候的父愛顯得尤為重要。在小學階段,孩子需要你的幫助和指導,安全問題,敬畏邊界意識,感恩教育,等是很重要的。
讓孩子在細節的行為中吸取教訓,承擔自然結果。讓孩子知道他是家裡的一員,有義務和責任做家務,並一起和孩子享受勞動成果。從小培養孩子各方面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常常說教育不是裝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讓孩子在天賦,性格,責任中得到巨大的快樂,父母的任務是發現和強化孩子的火花,這些火花能讓他們表現得更快樂,自信和健康。
第三階段:14歲-18歲,為成年做準備,向成人進軍。
孩子進入快速發育期,他們不再依戀父母,熱衷於自己的想法和興趣。很容易忽視他人的感受和社會的約束,他們有了自己的朋友圈,與家庭生活越離越遠。這就是所謂青春期,讓很多父母陷入了焦慮.
這個時候,父母要有意識的擔任「導師」。得到孩子的喜歡善於溝通,贏得孩子的信任,陪伴孩子,要不斷調整你的教育方式,這個時候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注和陪伴。
這個時期,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性的觀念。教會孩子區分喜歡,愛和色慾的不同。進行科學的性知識教育。
正確的價值觀的教育也很重要,青少年的天性是崇拜自己的偶像,正確認識追求物質和攀比心理。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路清晰,情感強大,處理好和別人的關係,做事有目的性。
當社會飛速發展,我們要培養人工智慧取代不了的能力,是未來社會取代不了的能力。
培養機器人做不到的事。
1.陪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發散型思維力
2.溝通的優勢,人類說活有特別神奇的魅力,會說話,會表達,會溝通,會感染,會宣傳,會召喚,不能只滿足於做事情,要做領袖,會說話召喚領導一些人。
3. 情商,同理心,察言觀色的能力,自控能力,道德之心,感恩教育。重要的決策還是要人來做,機器是替代不了的,
孩子的情商很大程度來自母親的穩定程度。大人要認識到,我們的教養方式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但你建立的家庭比你出生的家庭更重要,你有能力改變慣性,真知能改變獨行。
生活在快樂中,永遠選擇無限遊戲,相信自己相信。
堅持,熱情,尋找,試錯,刻意練習,培養習慣,面對失敗,成長性心態,富足性心態,建設內驅力,激發興趣,讓孩子找到純粹求知的樂趣,不要浪費生為人的權利獲得更多知識的天賦。喜歡的自己去學,利用翻轉式學習,越學越厲害,這是正確的教育理念。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科技的進步人們對網際網路的依賴與日俱增。反而會像達克效應那樣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保持認知謙遜,多去學習不同類型的知識,讓自己變得更加睿智,更加謙遜,更加強大,以達到終身成長的目的。做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父母。
當你的意識沒有進入潛意識這就是命運。
為未知而學,為未來而學!做不焦慮的父母,做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