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父母就嚇唬 不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聰明父母都這樣做!

2020-12-22 福林媽咪

文丨福林麻麻

昨天在公園散步,走的時候看到一個小男孩坐在電動車上一直哭個不停,這時候,他媽媽說:「你再哭就不帶你回家了!」果然,孩子立馬哭聲變小了,慢慢的停住了哭泣。

對於這種父母嚇唬孩子的伎倆,都是大人來說都是瞭然於心的,知道只是騙騙孩子,怎麼可能捨得孩子一個人留在公園呢?可是每次孩子都會當真,真的以為父母就會丟下自己。父母知道孩子害怕,可是父母仍然這麼做了。

那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會害怕父母的嚇唬呢?

1、對父母充滿信任

孩子會覺得父母是真的嚇唬自己的年齡段一般在3-6歲,這時候的孩子是很相信父母的,你誇他的也好,說他是垃圾桶裡撿來的也好,他統統信以為真。

不僅僅是因為這時候的孩子是白紙,比較好哄騙,還因為在他的身邊,你是一直陪在他身邊的,他對父母除了信任還是信任。

2、缺乏安全感

不要以為小孩子小就什麼都不知道,他在這段時期正是建立安全感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孩子感覺父母不夠愛他,他就會內心產生不安感。就像父母說不帶他一起回家一樣,他會信以為真,認為父母不愛他,然後做出懂事的舉動—停止哭泣。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時期、對父母充滿信任的時期,而父母的做法缺是嚇唬孩子,可能這個方法對付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非常好用,甚至百試百靈,但是有沒有想過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心理學家說:孩子生活在父母對自己的嚇唬之中,會使得親子關係疏遠,接受成人的不良示範、造成孩子內心的恐懼和焦慮等。

對於孩子鬧脾氣,嚇唬孩子可能是很快捷也很有效的方式,但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實在是不建議這樣做。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妨試試下面兩種做法。

1、和孩子溝通

有因才有果,孩子不可能無緣無故的鬧脾氣,只有找到源頭,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父母從來都是不問緣由的以為孩子是鬧脾氣,說一頓或者嚇唬嚇唬就好了,這樣下去孩子跟你親才怪呢。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小孩子之所以小就是因為他心思很單純,而且注意力很短暫,今天哭一頓,明天可能就忘了是為什麼哭的了。抓住這一點,當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就給他玩遊戲或者拿好吃的來轉移他的注意力,這個方式也是百試百靈哦。

——今日話題——

孩子鬧脾氣的時候,你都是怎麼做的?

相關焦點

  • 孩子哭鬧著要買新玩具,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不買就坐在地上打滾哭鬧耍賴皮,惹得一群人圍觀,還只能保持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很多的媽媽每次都會在這個回合敗陣下來,只能滿足孩子的要求。給孩子買了TA想要的玩具,雖然解決了孩子哭鬧現象,但長期這樣沒有原則地向孩子妥協,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無理取鬧」。
  • 孩子第一次說「不」的時候,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孩子第一次說「不」的時候,聰明的父母這樣做「寶貝,過來吃飯了。」「不吃!」「寶貝,別玩了,我們要回家了」「不回!」「寶貝,叫阿姨」「不叫!」 孩子兩歲左右時,總是喜歡在父母說的話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不管做什麼事也都喜歡以「不」字開頭,這令父母著實頭疼。為什麼會這樣呢?
  • 孩子總是用哭鬧「威脅」父母,父母這樣做比妥協、發脾氣更有效
    當孩子的一些要求父母沒有及時滿足時,孩子的就會產生不愉快的心理,也正是這種心理,孩子就會出現哭鬧的行為表現。孩子想向媽媽要一個玩具,想多玩一會兒手機,便採取哭鬧這種形式,但家長應該引起注意,當孩子們試圖用哭鬧滿足自己時也正是他們開始用哭鬧「威脅」父母時。家長不應該因為孩子的一時哭鬧就妥協縱容孩子,這樣會使得孩子在之後提出更過分的要求。
  •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會變得任性妄為,專家:聰明父母知道這樣做
    可是沒過幾分鐘畫風突變,女寶寶大哭不止,還一直揮手捶打媽媽,年輕媽媽束手無策,怎麼哄都哄不好哭鬧的孩子,場面似乎控制不住了。後來乾脆抱著孩子一直說著對不起。路過的人看到這一幕都議論紛紛。問清楚原因才知道,原來是這個女寶寶想要帶卡通畫的裙子,可是賣家說賣斷貨了,孩子得不到心儀的衣服,就乾脆把氣撒在了媽媽身上。
  • 90後父母抱臂觀望孩子趴地上哭鬧,孩子耍脾氣家長該怎麼辦?
    當90後的父母遇上10後的孩子,誰會讓著誰呢?我們都知道很多90後從小都是被父母寵到大的,輪到他們做父母了,會怎樣處理自己跟孩子的關係呢?近日,一位網友拍的視頻非常有趣,視頻中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大哭,而他的爸爸媽媽就不遠處淡定地站著。
  • 2歲孩子得不到滿足就哭鬧,聰明父母這樣解決
    2歲的孩子步入第一個「叛逆期」,正式開啟「熊孩子」模式。稍有不順心、得不到滿足就會哭鬧。孩子非常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當不被滿足時會想辦法得逞,來證明自己是對的和自己非常重要。孩子剛開始學會反抗,聰明的父母這樣解決。
  • 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導讀: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幼兒園開學季,如何幫助孩子快速適應,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幼兒園開學季,如何幫助孩子快速適應,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幼兒園開園日子已經來臨,大部分父母都是誠惶誠恐的期待這一天到來,既希望孩子們可以健康長大並能獨立生活。上學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從家庭-集體-社會,從依賴-互助-獨立,這是充滿挑戰的過渡,就是要在哭鬧笑罵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學會並蓄滿向前進的能量。但我們也儘可能地幫助孩子們早點適應新生活。
  • 孩子做事太依賴父母?聰明的家長這樣教孩子學會自立
    我們希望孩子走一條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沿著父母的成長軌跡再來一遍。那麼,培養孩子自立究竟有哪些好處呢?1.自立的孩子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父母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這樣的孩子往往打小就很有主見。有時候他表現的不夠&34;,然而當他長大後,他更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不會&34;。
  • 孩子入園哭鬧、抗拒?父母這樣做,讓您的孩子順利入園
    憂心的是寶寶們經過一個假期的放鬆,開學難免不適應,一場「哭鬧大劇」又要上演了......這可怎麼辦呢?為使孩子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小編特意為寶爸寶媽總結了幾個好辦法,讓孩子告別哭鬧焦慮,快樂入園!
  • 孩子蛋殼心理,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逆商」,父母這樣做很關鍵
    導讀:孩子蛋殼心理,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逆商」,父母這樣做很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蛋殼心理,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逆商」,父母這樣做很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心理成長六大階段,面對兩大叛逆期,聰明父母這樣做! - 兜媽愛...
    父母理不理解孩子的心理真的很重要嗎?前些天,兜媽看到一本書叫《全腦教養法》,裡面就有這樣的情節:一位4歲小男孩在睡覺前突然對媽媽發脾氣,緣由就是媽媽從來不給他晚安吻,他認為媽媽不愛自己了。所以,聰明的父母就要學會探究孩子的心理,幫助其完美過渡各個階段,在心理進化之路上打怪升級通關。從「幼兒期」到「究極體」,孩子心路變化歷程大揭秘都已經0202年了,相信大部分80後、90後的寶媽、奶爸都看過或聽說過這部動漫《數碼寶貝》,劇中數碼獸進化的設定非常有趣,耐人尋味。
  • 孩子哭鬧發脾氣,允許孩子哭,是做父母的一種智慧
    對於孩子的突然發脾氣,家長都會採取以暴制暴的態度。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下,家長為了面子,總是想方設法對孩子說狠話,不惜大聲斥責、謾罵,有的甚至採取恐嚇:「不準哭,再哭就把你丟掉!」其目的只有一個想讓孩子儘快偃旗息鼓。其實家長這樣做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 孩子上幼兒園哭天抹淚,聰明父母抓住3點,助孩子「愛上」幼兒園
    導語: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上幼兒園成了父母心中的頭等大事,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和幼師質量的觀察,還有幼兒園是否方便接送等等問題,對於家長來說都是必須要安排的妥妥噹噹,畢竟這是孩子邁入社會開始學習的第一步。
  • 孩子利用「哭鬧」要挾時,父母妥協孩子變本加厲,要堅持4個原則
    一、為什麼孩子喜歡用「哭鬧」達到目的1、恃寵而驕嬰幼兒時期,孩子還不會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所以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都會儘量滿足其生理或心理需求,孩子心裡非常清楚,自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爸媽會對自己言聽計從,因為在此之前,父母都是這樣做的,在父母猶豫、沒有滿足自己的時候
  • 給足孩子安全感,父母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孩子並沒有完全認識這個世界,對周圍環境有陌生感,另一方面,孩子自身能力不足無法保護自己。安全感會讓孩子感到安心,而父母就是孩子的首要選擇對象。如何給孩子帶來安全感首先家長儘量在孩子的視線之內,尤其是當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的時候。
  • 孩子愛哭鬧,父母怎樣做才正確
    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遇上孩子哭鬧難纏的階段。這個時候,沒有經驗的父母,往往都是束手無策,或大聲呼喝,或連抱帶哄,或放任不管。隨著孩子長大,雖然哭鬧的行為會減少,但是成長中父母對孩子的方式,會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痕跡,甚至一生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 父母教育孩子的8個壞習慣,本想孩子變聰明,卻讓孩子越來越笨
    作為父母,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聰明?可是很多家長的一些行為,本來是想讓孩子變聰明,卻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變笨了。這條魚不正和我們的孩子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面臨著種種困難。這時候如果家長不是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是數落孩子笨,就等於給孩子的生活罩上了一個玻璃瓶,自然就會越來越笨,落得被餓死的下場。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為什麼許多父母不會拒絕孩子?
    孩子一哭,就無條件的滿足,所以很多父母變得不會拒絕孩子。 所以,用哭鬧「要挾」父母,成了許多孩子的致勝「法寶」,只要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哭就可以了。 可是,這樣的方式雖然贏了孩子,卻也輸了孩子。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為什麼許多父母不會拒絕孩子?
    「只要孩子一哭鬧,就妥協」,這是很多父母的常態。當孩子被慣上「凡事都要滿足我」的心理,胃口會越來越大。最好的方式是在孩子哭鬧時,不要走開,也不要打罵,而是靜靜的陪著他,並告訴他:「你這樣做不對,哭鬧也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