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不焦慮的父母

2020-08-19 亦乎者也

當我開始做媽媽時,我發現自己最常感受到的是:經常被焦慮感圍繞著。

有時候覺得不應該讓孩子被補習班淹沒,讓她有個快樂的童年,玩玩泥巴,抓抓魚,但是看到身邊的朋友的孩子都在努力、上各種課外興趣班,學英語、學編程、學樂器,自己就會開始焦慮,我是否太不上心?我是否太放任孩子?我是否是個不稱職的媽媽?


最近因為疫情,孩子待在家裡不能上學,天天不是電視iPad就是玩手機,搞得我整個人焦慮到不行,看著朋友圈裡其他父母不是教畫畫就是讓孩子學英語,回頭看看我家孩子,整個人都不淡定起來了。


在科學育兒的時代,書是看了不少,但是越看越迷茫,不同的專家不同的理論,到底哪種方式才是符合我家孩子的模式,有時候明明覺得只要她健康快樂的長大我就很滿足了,有的時候又在不停的擔心,萬一我現在太放任,本來孩子擁有天份卻被我埋沒怎麼辦?怎樣對待孩子,我都明白,但就是改不了;你說的道理我全懂,但我做不到。


這些焦慮感一步步的積累,讓整個人的狀態都變得不好,同時使身邊的人壓力也變得很大。

如何緩解焦慮

1.人如果想戰勝另外一個人,首先要做到了解他,同樣,我們想要戰勝焦慮,首先要了解焦慮,羅洛梅的《焦慮的意義》一書對焦慮有很好的闡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個人焦慮的部分包括內在困惑、疏離、心理混亂,以及價值和行為標準的不確定性。

克爾凱郭爾曾說過:「焦慮是人類在面對他的自由時所呈現的狀態。個人創造力越高,他潛在的焦慮也就越高。」我們要有一個認知,焦慮本身並不是一個不好的東西,反而可以成為動力,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恐懼焦慮,而是如何讓焦慮為我所用。

2.我們要想緩解因為孩子產生的焦慮,作為父母,首先要明白孩子並不是你的所有物,每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有人說生孩子最大的好處就是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自己的死亡焦慮,因為基因的延續使得我們象徵性的獲得永生。我們往往想要在孩子身上實現我們未成就的事。


就像我在小時候因為家裡窮,看到別的小朋友能夠有新玩具新衣服都非常羨慕,導致現在我也成為了父母,不斷地給孩子購買新玩具來滿足孩童時的我的願望,並不是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而是曾經的「我」的需要。

我們是否能「看見」,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不要一味的把曾經的自己加載到孩子身上,通過養育孩子,進行一種自我療愈的旅程,通過不斷「看見」,讓自己變得更加坦然,不那麼焦慮。

3. 我們目前很多的不安全感,最早來自於害怕無法獲得父母的愛,而這些不安全刺激,很容易在想像層面轉嫁成自己孩子未來所要面對的恐怖世界,我們要做的,是戰勝你的不安全感。


「如果你不夠優秀,你就無法獲得優越的生活」「如果你現在不努力,你就無法過你想過的人生」,我們必須要堅信,孩子在人格健康的情況下,哪怕沒人管,他們也會自動向著社會期待的方向發展。


一切想要迴避焦慮的嘗試,不僅註定要失敗,而且在逃離焦慮的過程中,個人會喪失讓自我浮現最珍貴的機會,而且也會失去為人的教育。

我們也曾經是孩子,在我們心中,都會不自覺留下在孩童時期的創傷痕跡,我們要直視它剖開它,雖然會很痛,但是疼痛過後,會是療愈過後的坦然。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自信的父母,快樂健康,人格健全,為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自由舒適的成長環境。

相關焦點

  • 不做焦慮的父母,先從自己學會如何做人開始
    為人父母,培育孩子,首先要自己能夠心理健康,放下對孩子過多的期待,先去學會如何做人。否則,自己時常焦慮、時常反覆,並且不思進取,心理狀態紊亂,怎麼能夠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孩子說:「與同學踢球時,同學不小心踢到了鋼筋尖兒上。」我問孩子:「這怎麼辦啊?」孩子說:「同學答應了要分幾次賠償,因為同學家庭困難。」面對這個情況,我會與孩子從心理層面進行交流溝通,一方面要求他今後要珍惜物品,另一方面,告訴孩子不要讓同學賠償了,因為同學家庭困難。
  • 做不焦慮的父母,做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父母
    我們現在的父母為什麼越來越焦慮。我們的生活中為什麼直升機父母變得越來越多,直升機父母就是說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永遠懸停下孩子的頭頂,無論孩子做什麼,都要關注孩子。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注越來越密集。不同經濟背景的父母實施不同的教養方式。首先,一個社會的藍領階層的收入,將決定著家長是否足夠焦慮。第二父母的地位和社會關係,還有父母是否長期和孩子一起生活也會影響父母的焦慮程度。育兒的價值觀,是:想像力,獨立性,勤奮。而我們大多數父母比較看中的只是勤奮。
  • 想要父母不焦慮、孩子不叛逆?試試做顧問型父母
    這周,我們將繼續和大家分享一個提升孩子控制感的方法,讓父母不焦慮,孩子不叛逆,那就是做顧問型父母。我們將圍繞下面幾個問題展開:什麼是顧問型父母?為什麼要做顧問型父母?如何做顧問型父母?以及做顧問型父母我們可能面臨哪些挑戰?
  • 家庭教育|5~8歲育兒避坑指南,如何做不焦慮的父母?
    寶寶一天天長大,進入幼兒園,要3年,進入小學,要7年……有人說,當父母是終身焦慮的職業。小到給孩子選什麼奶粉、尿不溼,大到孩子上什麼幼兒園,小學,性格如何培養等等。養育孩子的過程,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多不勝數的問題。
  • 搞定育兒三要素,做一個不焦慮的父母
    中國家長心情的主旋律就是兩個字:焦慮! 對家長不友好的環境,必然對孩子也不友好;家長承擔的壓力,也必然會通過各種方式轉嫁到孩子身上;只要看一下那些遍地開花的興趣班、補習班,那些流傳甚廣的搞定孩子的招數,甚至關於怎麼打孩子才是「愛」的懲罰等等變態理論,就明白這個環境對孩子是多麼的不友好了;其實即便家長只是內在有壓力,表面還沒有說什麼做什麼,孩子已經可以感受到這種壓力了。
  • 「做不焦慮的父母」,你的「不焦慮」就是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教育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中,一歲半的大寶在幼兒園入學面後就被淘汰了,這讓寶媽Irene十分焦慮。因為在香港,上不了好的幼兒園,就可能上不了好的小學、中學甚至大學,沒有好的文憑,就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會被社會淘汰。她同時也困惑不解,面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不過是一堆一歲半的寶寶在一起做遊戲而已。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面對焦慮,我們該如何「自救」?
    中國式家長普遍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之中,他們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和未來感到焦慮,為孩子的教育"未雨綢繆"。特別是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剛出生時,便為其做高考倒計時。《小歡喜》裡的宋倩父母的期望太高,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成為他們的驕傲。之前,在某培訓機構偶遇兩個媽媽在聊天。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給焦慮家長的行動指南
    每年春末夏初,大概是家長們最焦慮的時候。學區房、幼小銜接、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大學畢業後的就業,眾多關於教育的話題,連番「轟炸」家長,焦慮指數也不斷飆升。面對現有的教育資源分布和嚴酷的社會發展現狀,「焦慮」已經是家長們躲不開的話題。「焦慮的父母」並不是我們特有的問題。
  • 養出焦慮不自信的孩子,是父母做了這些
    現在很多的父母都特別焦慮。焦慮孩子不吃飯餓肚子,焦慮孩子穿少了著涼,焦慮孩子的學習,正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還有不少父母常常處在這樣的焦慮中:「我要是教育不好我的孩子怎麼辦?」「我可不能耽誤了我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她接受最好的教育!」於是小小年紀就各種早教班,背誦古詩詞。朋友聚會父母經常就是拿孩子「開刀」,「寶貝,給大家背一首詩吧。」
  • 致家長:父母如何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不給孩子帶來壓力?
    由於生活環境等方面的不同,父母或許無法知道,也無法理解大洋彼岸的孩子需要什麼,是怎麼想的。這種家長或許並不願意承認的不知道與不確定性,也是焦慮情緒的來源之一。有些時候,父母的決定與孩子的決定正相反,從而出現雙方都不想看到的情緒對抗,反而加深了焦慮與無助的情緒。
  • 父母的焦慮,孩子的焦慮
    孩子的生活態度的養成,與父母如何教導有莫大的關係。「我很笨,沒有別人做的好,也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當孩子的內心出現逆反的情緒,焦慮就會產生,關係也會有所淡化。但,做父母的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為藉口,繼續行控制之事。
  • 父母對自閉症孩子的成長焦慮是如何毀掉他們的?做到這5點不焦慮
    由此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父母對自閉症孩子的成長和康復焦慮已經根深蒂固,家長很容易被孩子刻板化的行為打擊,不知不覺中放大了孩子的不足卻忽略了發展的潛力,進而對他們的成長失去了信心,如果焦慮不停止,甚至越來越深,就有極大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毀了自閉症孩子。
  • 青春期父母焦慮大盤點,如何解除焦慮,順利度過青春期?
    導讀:青春期父母焦慮大盤點,如何解除焦慮,順利度過青春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如何做不焦慮的家長?
    建立合作育兒的模式育兒責任並不是父母任意一方的,重新梳理家庭成員的角色分工和配合,甚至我們要重新認識學校和家庭教育之間的差異。為什麼說在家裡不要過多的陪伴孩子學習?因為這是學校的責任,你做的越多,可能關係越糟糕,孩子感覺還不太好。如果老師說孩子上課走神,背後可能有很多原因。
  • 做成長型新手父母,養孩子借鑑經驗也相信自己直覺,不焦慮不將就
    >每年中國有593萬人要成為新手父母,而這些父母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會面臨各種不同的焦慮。其實,做父母也需要有成長型心態。但焦慮與不安的通常源於未知。對某件事的了解得越多,就越有掌控感,而學習有利於形成掌控感。
  • 當父母焦慮孩子的學習和不良習慣的時候,父母又如何做的呢?
    ,不過又沒有辦法克服內心深處那些強烈的信念和渴求,不管如何,哪怕被打,我就要去喝,那是最乾淨的水,那麼貓的這些信念從哪裡來的呢?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問這些父母:當你要求自己孩子聽話、學習和不玩遊戲的時候你會做什麼?他們說:我會管教他們。我說:我指的不是說教,是行動!你們是否聽自己父母的話,尊重他們,你的父母要求你們少喝酒、早點回家、不要熬夜,多做家務、陪伴和愛家人,你們是否聽話了並且做到了?你要求孩子學習的時候,你們是否每天還堅持學習、讀書?
  • 李連杰女兒六個月請家教:全民焦慮下,如何避免做「直升機父母」
    但凡事過猶不及,在全民焦慮的環境下,更要擁有一顆平穩的心,尋找適合自己孩子適合的節奏,不要拔苗助長,操之過急。讓孩子在保證心理健康的同時,努力學業,同時有所選擇的培養個人興趣愛好,這樣才能收穫一個身心兩健的孩子。三、那麼在全民焦慮下,如何避免做一個「直升機父母」?那些是我們可以共同遵循的點呢?
  • 過度焦慮的父母,如何養出優秀的孩子?
    帶孩子去醫院做了各種檢查,都沒發現什麼問題。第二次又帶著孩子去醫院,醫生說這孩子身體沒毛病,是心理問題。原來孩子爸爸經常一回家,就挑三揀四,有時還大發雷霆,把自己在工作和家庭負擔上的焦慮情緒發洩在老婆孩子身上。孩子還有一年就高考了,爸爸和他做了一個賭注, 如果孩子明年考上一本,就獎勵他。如果考不上,孩子就要得聽爸爸的安排。
  •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下一代:面對焦慮,我們該如何"自救"
    這種焦慮來自他們對孩子有太高的期望,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在將來競爭激烈的社會出人頭地,成為讓人羨慕的佼佼者。這對父母而言,也許是他們一生最大的驕傲。說到底,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成為社會中有身份的人,但是他們又不確定孩子是否真的能成為這樣的人,所以身份焦慮也就自然而然的萌發。
  • 【心海無憂】焦慮的父母,正在「培養」不自信的孩子
    焦慮性格的父母,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時,很容易動怒甚至打罵,讓孩子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挫折感、缺乏自信心甚至是畏縮;而過分保護孩子安全,則易導致孩子的過分依賴、能力低落。父母親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學習對象,身為父母如果沒有了解自己的個性,就很難避免一些問題的出現。父母愛焦慮,孩子就容易不自信,所以,父母不妨檢視一下自己情緒發展,避免影響孩子的學習及身心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