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焦慮,孩子的焦慮

2020-09-11 十九日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充滿了太多的焦慮,明明可以很開心的事情,卻往往有焦慮為伴,焦慮不再是一種偶爾的情緒,而是生活的伴生品。


成人世界的焦慮,表現在失眠、脫髮,而焦慮本身已經通過各種途徑蔓延到孩子的身上,原本無憂無慮的年齡也已經備受焦慮的摧殘。


焦慮本身是一種情緒,是面對棘手的問題或者壓力很大的時候產生的情緒,孩子成為焦慮的影響者,對孩子而言並不是太好的事情。


快樂的童年和少年時光,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回憶,也是精神世界的富足,被焦慮掩蓋的生活缺少應該有的色彩。


(二)


成人的世界有自己的規則,是屬於成年人可以而且應該接受的,焦慮本身對成人來說也是有益處的,它可以讓人時刻保持向上的動力,也因此提供了很多的機會。


然而,孩子和成年人不同,心智並沒有完全成熟,在經受了過多焦慮之後,會讓情緒鬱結於心。


心智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這是屬於孩子的特定階段,也會影響孩子性格的養成。


家長把孩子當做大人,傳遞與轉移焦慮,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孩子本身的接受能力。


孩子的世界,應該有更多的憧憬和嚮往,而不是陰暗的天空,灰色的色調。


父母要給孩子撐起一片天,也要給孩子創造適合生長的環境氛圍。


孩子的生活態度的養成,與父母如何教導有莫大的關係。


(三)


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即使現實生活中並無交集,也會在父母的信息傳遞中形成清晰的形象。


考上名牌大學、賺取不菲的收入、結婚、生子,都是父母口頭常常掛著的話題,以此來引導自己的孩子要上進、進取。


初衷沒有錯,但錯在引導的方式,從孩子內心接收到的信息顯示:父母在乎的是更好,而不是我自己。


「我很笨,沒有別人做的好,也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當孩子的內心出現逆反的情緒,焦慮就會產生,關係也會有所淡化。


但,做父母的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為藉口,繼續行控制之事。


不可否認的是,父母的焦慮會在無形中傳遞給孩子。


(四)


從另一個維度來講,父母逼迫孩子儘快成長,是自身焦慮的體現。


面對告高速發展的社會,自己停止了前進的步伐,把所有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以愛的名義,轉嫁自身的焦慮。


孩子還沒出生時,希望他是健康的;孩子出生以後,希望他是快樂的,及至上學之後,就希望他是優秀的,這是大多數父母的心理變遷過程,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的焦慮感越來越強。


其實,並不是要求孩子優秀,只是將「理想自我」強加給孩子。


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希望孩子替自己去達成目標,這是愛的控制,而不是愛的自由。


(五)


父母分三種:第一種,無論孩子做什麼,他們都會批評;第二種,無論孩子做什麼,他們都會忽視;第三種,無論孩子做什麼,他們都會鼓勵。


忘記是在哪裡看到的這段話,但覺得很有道理。


在被忽視與被批評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無論性格還是創新的能力都會有所欠缺,而受鼓勵的孩子有更好的主見、更自信的力量,也有更強的創造性。


愛的力量用的好,會形成支撐,用的不好,就會變成羈絆。


作為家長,別把自身的焦慮轉嫁給孩子;作為孩子,也沒有必要將父母的焦慮全盤接納。


孩子終會長大,會有自己的人身軌跡,不是做父母的可以直接或間接控制的。


愛,需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多一點理性,多一點溝通,愛不會變成羈絆,而會形成強力的牽引。


36.5°的我,想給你100°的沸點。

文章首發微信公眾號:十九日記(shijiuriji),我在那裡等你。

相關焦點

  • 考試焦慮,焦慮的究竟是父母還是孩子?
    這種對於考試的焦慮情緒到底是什麼?家長和孩子,到底是誰在焦慮?焦慮了又該怎麼辦呢?個人認知孩子面對考試的焦慮,很多是個人認知導致,比如一遇考試就反覆不停的擔心,萬一題太難不會做怎麼辦?萬一考砸了怎麼辦?「考不好」可能意味著讓父母生氣失望、挨打受訓,意味著讓父母蒙羞抬不起頭、意味著自己不是個好學生沒有價值、意味著同學不喜歡老師不喜歡...
  • 《讓孩子遠離焦慮》讓孩子走出焦慮,唯有父母引導
    讓孩子遠離焦慮!現在父母越來越不懂孩子了,為什麼孩子的生活那麼好,可孩子身上卻出現了很多毛病?不愛說話、情緒差、膽小怕事、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這項表現是由於焦慮引起的,孩子可能在成長道路上受其困擾,身心無比疲憊。如果父母了解了焦慮形成的原理及相應的解決措施,幫助孩子怎麼面對焦慮,從而孩子憑自身能力成功應對,走出焦慮泥潭。
  • 孩子考試,我更焦慮,怎麼辦?|中高考父母焦慮怎麼辦
    只不過,他們的表現令老師和家長覺得,他們看上去沒心沒肺,一點都不焦慮。每到考試,尤其是大型考試之前,空氣中就會瀰漫著焦慮,讓人無所遁形。疫情影響,這份焦慮比往年更甚。然而,比學生本人更焦慮的,往往是他們的父母,特別是母親。若問她們想要什麼樣的母親節禮物,或許答案是:我什麼都不要,只需要孩子聽話,好好學習,考出理想的成績!可憐天下父母心!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走出焦慮?
    1當兒童的焦慮加劇時,父母自然會進入保護狀態。父母可能會盡力解決孩子的問題,幫助孩子避免引起焦慮,或嘗試開啟無憂慮的生活方式。放慢日常生活節奏以減輕焦慮症孩子的整體壓力是一個好方法,不過父母不能保護自己的孩子免受焦慮症的困擾,他們能做的是幫助自己的孩子學會控制焦慮感。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都說孩子依賴父母,其實時間久了,父母也會依賴孩子,儘管照顧孩子很辛苦,但是當自己要離開孩子的時候,會感到特別不舍,尤其是看到孩子哭著鬧著不讓父母離開,父母會感到很心疼。孩子不讓父母出門,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會產生這種焦慮,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時,要妥善處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都說孩子依賴父母,其實時間久了,父母也會依賴孩子,儘管照顧孩子很辛苦,但是當自己要離開孩子的時候,會感到特別不舍,尤其是看到孩子哭著鬧著不讓父母離開,父母會感到很心疼。孩子不讓父母出門,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會產生這種焦慮,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時,要妥善處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分離焦慮」焦慮的是孩子?其實還有比孩子還焦慮的
    分離焦慮往往焦慮的都是父母通過幾次實驗我發現孩子在離開家長得十幾分鐘會用盡各種辦法哭鬧、撒嬌,試圖利用家長得焦慮來達到不和家長分開的目的,當家長狠心離開,孩子也就哭鬧十多分鐘、最多半個小時就好了。當孩子被其他小朋友、玩具吸引的時候完全可以忘記父母不在,也可玩的相當的好。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給焦慮家長的行動指南
    每年春末夏初,大概是家長們最焦慮的時候。學區房、幼小銜接、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大學畢業後的就業,眾多關於教育的話題,連番「轟炸」家長,焦慮指數也不斷飆升。面對現有的教育資源分布和嚴酷的社會發展現狀,「焦慮」已經是家長們躲不開的話題。「焦慮的父母」並不是我們特有的問題。
  • 蔣佩蓉:父母越焦慮 孩子越學不好
    焦慮是一種包含恐懼、不安、擔憂的感覺,父母的焦慮很容易傳導給孩子,給孩子帶來壓力。在居家學習的特殊時期,孩子對上網課有個適應過程,父母的焦慮不僅幫不了忙,反而可能成為幹擾。但研究證明,僅僅對成績有興趣的父母會給下一代帶來抑鬱和焦慮,父母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正視和解決自身的焦慮問題,就會陷入父母越焦慮、孩子越學不好的惡性循環。焦慮的產生與父母自身缺乏安全感有關。
  • 多少孩子,活在父母的焦慮中
    導致這個可怕的結局就是父母對英才失敗的教育,兒子英才憎恨他的父母,不願意再做他們的孩子而離家出走,母親傾其所有教育兒子,最終發現兒子對他們的恨,在不能承受的心理壓力下開槍自殺了。這部韓劇不僅反應了韓國甚至中國乃至整個世界教育子女的普遍現象,考上重點名牌大學是所有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成了現階段家長強烈的焦慮心情,這種焦慮心情導致子女對父母的不滿,更嚴重的導致一個家庭的破裂。2演員沙溢曾自爆給兒子安吉報了十多個興趣班,最初的目的也是為了孩子能多學一門藝術。
  • 焦慮的父母 只能看見「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對子女教育的焦慮同樣源於比較。「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對比,也是產生焦慮的常見原因。孩子有孩子的福氣,不要看著新媒體產生焦慮,承認自己孩子的優點和弱點,切勿亂給孩子進補。焦慮後的拔苗助長就把福氣拔沒了!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教育專家研究發現,注意力不集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事實上,孩子的專注力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因為後天我們不注意保護和改善,反而可能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其中殺傷力最大的就是父母的自我焦慮。
  • 為什麼父母焦慮,孩子也會跟著焦慮?「參照效應」或許能給你答案
    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其實,孩子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多半來自於父母的影響。作為父母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這其實和參照效應有關。
  • 「做不焦慮的父母」,你的「不焦慮」就是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然而在二胎的孕期中,越做功課,越發焦慮。她得知很多有名的幼兒園,只招一月生的寶寶,並且一年只招10個。二寶還沒出生,已經沒有機會入這樣的名校了,這不是輸在了起跑線,而是已經沒有了起跑線。現如今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對子女的撫養和教育,時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焦慮。就像寶媽Irene一樣,因為自己焦慮,二寶就要超前做訓練,她的焦慮會促使孩子也跟著焦慮起來,讓整個家庭亂成了一鍋粥。
  • 孩子學習的路上,作為父母如何減少焦慮?
    教育的環境和以前不同的,誘惑變得更多了,孩子們不愛學習的變多了。教育的競爭比以前變強了,幾乎全員參加輔導班,有的孩子甚至參加三四門。面對學霸,中等生或者下等生的父母無比焦慮。焦慮之下壓力變大,最後混亂了自己培養孩子的思路,盲目的跟風,或者揠苗助長,孩子變得比以前學習時間更長,而學校效果卻不見得有多好,家長們變得更焦慮了。 那麼優等生的父母就不焦慮嗎?
  •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什麼是「過度教養」?所謂「過度教養」,就是指父母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關係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所以,父母教養要包含「回應」和「要求」的兩個維度。「回應」指:養育孩子過程中,父母對來自孩子需求和要求的覺察、支持和滿足。「要求」指:為促進孩子成長和發展,父母提出的供孩子遵守或達到的規則和條件。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多少孩子
    孩子稍不如自己的意,就會讓父母陷入無限焦慮之中。,就是焦慮的父母。」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優秀的父母,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幫助孩子成長,但父母的愛卻太過於焦慮,就會是以愛的名義,毀掉了孩子。
  • 過度焦慮的父母,如何養出優秀的孩子?
    孩子還有一年就高考了,爸爸和他做了一個賭注, 如果孩子明年考上一本,就獎勵他。如果考不上,孩子就要得聽爸爸的安排。孩子因為經常被打擊,心裡卯著勁兒,爭取博一年拿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很明顯,孩子的心理問題受到了爸爸的影響。爸爸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有沒有發現,自從有了孩子,做了父母后,感覺越來越焦慮,而且焦慮的原因總是源源不斷。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面對焦慮,我們該如何「自救」?
    中國式家長普遍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之中,他們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和未來感到焦慮,為孩子的教育"未雨綢繆"。特別是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剛出生時,便為其做高考倒計時。《小歡喜》裡的宋倩父母的期望太高,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成為他們的驕傲。之前,在某培訓機構偶遇兩個媽媽在聊天。
  • 孩子也會焦慮?孩子的幾個表現,父母千萬不能忽視
    一、為什麼孩子會產生焦慮心理?1、 環境因素對於孩子來說,外在環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平時情緒不穩定,遇到事情容易慌張,那他的孩子也極易被影響。父母將自身的焦慮的情緒通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傳遞給孩子,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