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多少孩子

2020-08-20 李中瑩

說起輔導作業的痛苦,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

這不,前段時間,湖南一父親就因輔導兒子寫作業突發腦溢血。

好不容易在醫生、家人的細心照料下勉強康復,可最近又恰逢女兒高考失利,出人意料的是,夏先生又被診斷患有抑鬱症。

連醫生都說,夏先生接二連三的病情,都是由於家裡面孩子的學習問題。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屆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真是用力過猛!

01

可能從孩子剛出生那一會,父母就開始操心,替孩子規劃一切。

孩子幾歲認字?要學哪些特長?上什麼課外班?考什麼樣的好大學?

孩子稍不如自己的意,就會讓父母陷入無限焦慮之中。

電影《起跑線》裡,就有這樣被焦慮附體的媽媽,計劃著女兒要上什麼樣的幼兒園,如果女兒進不了好的幼兒園,對她來說就意味著女兒的一輩子就完蛋了:

「如果孩子沒能進好的幼兒園,她就學不好英文,她就不適應社會,然後被孤立,感到沮喪,甚至吸毒……」

之前在朋友圈還看過一篇題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的文章。

文中提到某名校幼升小8000人只錄取60人,不少家長精心撰寫了「牛娃簡歷」,簡歷顯示這些孩子懂核反應堆、學過微積分……頻現「高學歷」父母、超前能力。

「牛娃簡歷」是否有誇大嫌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不難看出,「牛蛙」的背後是一群焦慮的父母。

《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報告也顯示,2018年,68%的受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僅有6%不焦慮。

這些家長的焦慮來自於對孩子的不滿,總認為別人家孩子優秀,自家的孩子一事無成。

而過度焦慮對身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嚴重的話,還會影響身心健康。

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曾說:

「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父母,就是焦慮的父母。」

面對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是無法做到冷靜、淡定。

而不知,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一味的焦慮教育,不僅會傷了自己,甚至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02

在《愛情保衛戰》的一期看到一個特別焦慮的媽媽:

說出來連主持人都不敢相信:給3歲的孩子,報了5個培訓班,還覺得自己報的班是少的了,同時最多報十幾個……

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小朋友,還沒到上幼兒園的年紀,焦慮的父母就開始教寫字、背詩、做數學題。

可這樣的教育,真的會讓孩子更優秀嗎?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一年級的神童,到了三年級成了落後生」。

主人公是一個叫伊伊的小女孩。

重視教育的伊伊媽,從小就愛培養她的各種興趣,從寫字認字、到英語學習,統統不落下。

聰明的伊伊,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都非常強,沒上幼兒園就能認識六七百的漢字和英語單詞,熟練運用簡單的加減法。

很快,伊伊上了小學,有了媽媽教育的基礎,上了一年級的伊伊得心應手。

但讓媽媽想不到的是,伊伊上了二年級後,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還經常被老師說「學習方法比較死板,不會靈活變通」。

勉強升到三年級,伊伊徹底成了「落後生」。

學習跟不上,媽媽的不滿,同學異樣的眼光,這些都讓伊伊性格變得內向,脾氣也開始暴躁,最終得了抑鬱症。

愛因斯坦曾說過:

&34;

伊伊的媽媽為了讓她成為人們口中稱讚的「神童」,過早地對女兒進行強壓教育,一旦「神童」的身份隕落,孩子幼小的心靈深處,滿滿都是陰影。

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伊伊的媽媽做夢也沒有想到,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如今卻變成女兒成長的毒藥。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弗羅姆曾經告誡父母:

「愛」孩子同我們掌握其他藝術一樣,它是需要不斷學習掌握的,一定要努力防止一不留神由「愛孩子」變成「害孩子」。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優秀的父母,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幫助孩子成長,但父母的愛卻太過於焦慮,就會是以愛的名義,毀掉了孩子。

03

去年高考成績出爐時,上海的高中家長群因一張圖片炸開了鍋。

上海高考前十名,有一名是來自盲童學校的王蘊,獲623高分的他,與最高分僅差3分。

從四歲就開始失明的王蘊,取得這樣的出色成績,已讓人吃驚,更讓人吃驚的是,王蘊全家的「淡定」。

一些父母在焦急萬分守著電腦想第一時間得知分數時,而王蘊的父母是從同事的口中得知兒子的成績。

一些父母在得知孩子取得好成績後歡呼雀躍、迫不及待想與親朋好友分享喜訊,而王蘊的父母在接到校長報喜電話後依舊不驚不喜。

淡定的他們甚至都沒有叫醒已經入睡的兒子,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平淡地告訴他。

兒子得知成績後,也是出人意料地「淡定」。

很多人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造就如此優秀且榮辱不驚的孩子?

從媒體報導的細節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全部源於父母的淡定教育:

從不在意孩子考試的排名、從不問起孩子的考試分數,只想著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

從不給孩子思想包袱,告訴王蘊「只要有大學上就很好了,實在沒大學上,現在學習途徑很多,就在家裡學也可以……」

在父母這樣的自由開明的淡定教育下,王蘊不慌不忙、不緊不慢,按照自己的步伐,閃耀出自己的光芒。

有人說,這是個全民焦慮的時代,最焦慮的,莫過於父母了。

可往往父母越淡定,孩子越優秀。

之前有個特別火的演講視頻:

有的人21歲畢業,27歲才找到工作;而有的人25歲畢業,但馬上就找到了工作;有的人沒上過大學,卻在18歲就找到了熱愛的事;

有的人一畢業就找到好工作,賺很多錢,卻過的不開心……

演講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按自己的節奏走。不要讓任何人打亂我們的節奏。」

教育到最後,拼的都是父母的心態 。

如果每個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教育時,都能做到不焦慮、不浮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永遠保持一個穩定的狀態,一顆安靜的內心,孩子就會自帶發動機,等時機成熟,他們欣然發動。

04

在媽媽交流群裡,經常有媽媽吐露自己的煩惱:

「我的孩子是怎麼了?他怎麼會這樣?」

「愁死了,他怎麼一點都不聽話?」

「這孩子不正常,別人家的孩子都很聽話,就他不行。」

隔著屏幕,我都能感覺到媽媽們愁眉不展的背後,有著的一顆焦躁不安的心。

焦慮的父母,如何學會淡定自若,不妨收藏以下幾種方法。

  • 做到不盲從、不攀比

知名兒童心理學家李辛說:

不管是教育還是健康問題,最重要的在於父母,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心態和清晰的判斷力,而不是一個盲從、攀比的人。

因為盲從,愛比較,容易陷入焦慮、浮躁,而這些都是為人父母的大忌。

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而真正的人生功底,不是父母擁有多少錢,擁有多高的社會地位,而是在教育孩子時,永遠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

  • 接受孩子的平凡,學會鼓勵孩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都有的期待,但不幸的是,不是所有孩子都想成為龍鳳。

只有父母放下這種期待,接納孩子的平凡,才會不那麼焦慮。

還要記住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請學會鼓勵他。

當你無條件接納你眼中滿是缺點的孩子,並學會鼓勵他時,你會發現你用心找出孩子生命裡的鑽石,他就會想盡辦法琢磨自己,發出閃亮耀眼的光芒。

  • 無條件地愛孩子

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先生每次回憶父母都充滿感激,他說父母從不對他寄予什麼希望。

但會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告訴他:

只要你是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一句「你都是我的好孩子」,讓柳傳志無比溫暖,給予了他最需要的安全感和自信,也讓他在任何困境面前都能輕鬆應對。

  • 慢養孩子,尊重孩子成長規律

黑幼龍在《慢養》中說:將一顆種子埋進花園裡,提供豐沃的土壤、溫暖的陽光和充足的水分,讓這顆種子慢慢長成它真正的樣子。

這個過程需要時間,也需要耐性,不要急著看到成果,一切慢慢來,不是大人的催促,就能讓孩子做好一切的。

《聖經》中也有言,世間萬物皆有定時:播種有時,成長有時,花開有時,凋零有時。

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父母需要靜下心來,在哪個階段就應該讓孩子做這個階段的事情。

孩子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父母只能陪跑前面一小段,與其焦慮,不如擺正心態,心平氣和,靜待花開。

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如此這般,等孩子開始上學了,父母的焦慮只會有增無減。TA在一旁寫作業,你在一旁嘮叨個沒完;TA一點事兒沒做好,你就氣不打一出來;TA正在彈鋼琴,你會忍不住點評;TA報的一堆興趣班,你未必知道哪個是TA真心喜歡和擅長的?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
    因此,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應運而生,而他們的孩子成了這些父母的「希望」。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第一條是過分關注學習。中國式父母在孩子上學階段過度注重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高考是一個學生改變命運的最好機會,但絕不是唯一機會。許多家長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自己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報了許多補習班,這對一個天真孩子真的很好嗎?從孩子幼兒園就培養各種知識,無異於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 「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
    導讀:「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式父母的「瞎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多數媽媽不知深淺
    雖然說「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一些中國式父母的「瞎節儉」卻是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孩子的個人成長往往都會受到父母們日常的言行舉止所影響大,而多數媽媽在這一方面往往都是不知深淺,沒有覺悟。
  • 「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孩子,父母不但視而不見,還沾沾自喜
    講文明懂禮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有很多家長會非常注重孩子的禮儀教育,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也許大家並不知道,如今的中國式禮貌,正在一點點的毀掉孩子,父母千萬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沾沾自喜,一定要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 孩子學習的路上,作為父母如何減少焦慮?
    一個情緒不穩定的父母難以教育出優秀的子女。所以,作為父母,首先要緩解自己的焦慮。 有專家表示,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毀掉一代人,聽起來有些駭人,但是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對孩子沒有耐心,很容易失控,也很容易將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
  • 中國家長式的焦慮,正把孩子逼向絕境,別親手「毀掉」孩子
    生怕一不小心孩子沒有得到良好教育,輸在了起跑線上,也在未來丟失了很多可能,所以父母對待孩子的學業和生活格外的焦慮,家長也長期處於緊繃的狀態中,這樣也給孩子帶去了很大的精神壓力。中國家長式的焦慮形成的原因:1.對孩子的期待過高很多父母在培養的過程中,曾不斷的幻想孩子以後的未來,對於孩子抱有的未來充滿了很美好的幻想。
  • 這「中國式禮貌」看似在培育孩子的品行,卻正在悄悄毀掉孩子
    這5種常見的「中國式禮貌」,看起來是在培育孩子的品行,其實正在悄悄毀掉你的孩子,家長沒必要教,如果你也有,請一定要注意起來。,在父母諸多的否定之下,孩子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當哥哥姐姐的一定要多讓著弟弟妹妹,這是我們中國式的兄弟姐妹之間的相處模式
  • 中國父母的教育焦慮,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
    ,描述了親子關係的一種良性狀態,那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恰如其分的界限感,但很多中國父母卻置若罔聞,直到悲劇一次又一次重演。無論是「月薪3萬,養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孩子考了99分,我很焦慮!「,還是「我家孩子4歲,詞彙量1500夠嗎?」折射出的都是中國父母的教育焦慮。
  • 中國式父母,正在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無獨有偶,最近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瘋傳。一位當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可因為孩子一個暑假就花了三萬五,她連新衣服都不敢買。於是,當人們問為什麼中國人都不願意生孩子,答案無一例外:貴和累。傾家蕩產幾乎成了中國式教育的代名詞。
  • "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孩子,父母不但視而不見,還引以為豪
    讓孩子講禮貌,是幾乎所有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畢竟我國是個禮儀之邦,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優良習俗不能改變。講禮貌的孩子會更受歡迎,當聽到他人的稱讚時,不僅孩子會自信,家長也會很開心。但是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講禮貌漸漸演變為中國式禮貌,很顯然這是中國才會有的形式。
  • 中國式父母的自私才是毀掉孩子的第一步
    當父母這麼跟你說話時,你真的感動過麼?事實上這樣的話根本感動不了孩子,孩子只會覺得自己給父母造成負擔而產生愧疚感,甚至在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出現焦慮,自我否定,覺得對不起父母!這種愛看似無私,實際太過沉重,從孩子的角度看卻是一種負擔,承受不了的孩子只會更焦慮!
  • 這些中國式節約看似勤儉,實則正在「毀掉」孩子,不少家長都在做
    父母教孩子存錢其實很多家長的想法是非常好的,可是卻沒有把握好「度」,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很可能會造成一個反作用。尤其是下面這些所謂的「中國式節約」,看似勤儉,實則正在慢慢「毀掉」孩子,然後很多家長都在做,各位父母快來一起了解下吧!無論大錢小錢都限制孩子大部分家長都喜歡限制孩子消費,一來認為寶寶年齡小,沒有正確的消費觀,很容易浪費錢;二來覺得有些東西沒必要買。
  • 直升機式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不忍心看到孩子遭遇困難。但為什麼父母們給孩子製造了這麼大的壓力?新加坡教育局出了一個「直升機式父母」的小冊子,讓我們看到亞裔文化裡,父母總是過度付出,而這些付出常常反而成為孩子成長和親子關係的障礙……
  • 你的焦慮,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為人父母,我們的內心有著太多對孩子無處安放的愛,所以我們總是焦慮擔憂,花費巨大精力為孩子做著自以為「正確的事」,可到頭來,不但自己受累,還給孩子的未來埋下了未知的隱患。,正在給孩子播下「失敗」的種子知名心理學家李雪的一位朋友因為極度擔心孩子眼睛會近視,整日焦慮不安。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孩子的未來,家長還在暗自竊喜麼?
    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非常講禮儀的國家,見面問好寒暄這已經成為了禮儀的基礎,所以現在的父母都會要求孩子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當然這樣的教育方法我們是沒有任何爭議的,但是這種中國式的禮貌如果被父母強加於孩子身上,那麼就顯得有些強人所難了。
  • "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你家孩子,不少家長卻還在沾沾自喜
    "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你家孩子欣欣一直以來都是眾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她不僅長的好看,從小還特別懂事,見到比自己年長的人都會打招呼。從這一刻開始她終於意識到,"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摧毀孩子!好在欣欣媽及時感知到了孩子的變化,並且開始糾正自己,但是還有不少的家長卻還在沾沾自喜。
  • "直升機父母"如何毀掉孩子:高壓環境引發焦慮抑鬱
    (原標題:「直升機父母」是如何毀掉孩子的?)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7日報導,美國密西西比大學調查了335名離家入學的新生,結果發現,那些認為父母過於幹涉,沒有給自己太多獨立空間的學生,對大學生活的過渡更焦慮,心理負荷、金錢以及他人是否喜歡自己的擔憂更強烈。儘管很多美國孩子在18歲早早獨立,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在美國社會,為孩子大包大攬的「直升機父母」也越來越多了。什麼是直升機父母?
  • 多數父母深信不疑的「教育雞湯」,正在毀掉孩子,不少家長中了
    文/山爸爸育兒記現在孩子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多數家長怨聲載道,倍感焦慮,引起重視後,教育部發出了《中學生減負措施》,目的就是讓學生減少學業上的壓力,利用課餘時間發展孩子的其他能力,不過這一措施,也存在很多爭議。
  •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卻都在做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一直以來中國人都非常的注重禮節,即使到了現代,父母依舊會利用古時候的故事和案例去教育孩子,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孔融讓梨,這更是登上了小學的教材上。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懂事、聽話,還有的父母會強制讓孩子學會懂禮貌的思想,而這就是「中國式禮貌」,這樣的禮貌不僅沒有讓孩子養成好品質,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甚至三觀都出現扭曲的情況,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卻都在做!有哪些行為是屬於「中國式禮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