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一直以來中國人都非常的注重禮節,即使到了現代,父母依舊會利用古時候的故事和案例去教育孩子,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孔融讓梨,這更是登上了小學的教材上。
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懂事、聽話,還有的父母會強制讓孩子學會懂禮貌的思想,而這就是「中國式禮貌」,這樣的禮貌不僅沒有讓孩子養成好品質,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甚至三觀都出現扭曲的情況,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卻都在做!
有哪些行為是屬於「中國式禮貌」的呢?
1、強迫孩子稱呼他人
強迫孩子去稱呼別人,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家長帶著孩子遇到不熟悉的人或者親戚時,家長就會強迫的孩子去稱呼對方,但有的孩子性格是比較內向的,他們不希望多出聲音,每次都躲在父母的後面,但這樣依舊沒用,出於面子父母還會強制的要求孩子。
由於家長的要求,孩子只能小聲地去稱呼對方,象徵性地問好,若孩子一直不說話,或者選擇逃避的話,家長很有可能會訓斥孩子不聽話,這樣做是不對的,這些家長完全不考慮孩子感受。
2、大孩子讓小孩子
這種行為通常在二胎家庭中發生,舉個簡單的例子,5歲的哥哥正在歡快地玩玩具,3歲的弟弟也來玩,兩個人爭吵哭鬧起來之後,很多的家長都會將玩具給弟弟,然後安慰哥哥說:「弟弟還小,你要讓著點他!」家長這麼做看似解決了問題,但是會傷害到孩子,他會認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
大孩子讓著小孩子,可能這是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但是如果家長還在這樣的教育孩子,真的太苛刻了,而且對孩子是極為不公平的,所以,家長們一定糾正自己的教育理念。
3、面對他人表揚,父母謙虛否認
欣欣是一個很優秀的小女孩,她在學校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有一次在月考中,欣欣3科成績都考到了95分以上,當時周圍的鄰居都誇獎孩子真厲害,但是她的媽媽卻非常「謙虛」,我家孩子也就一般吧,在說小學成績而已,中學還不知道什麼樣呢!欣欣聽到媽媽的話後,情緒會慢慢變得低落了。
「低調」算是中國傳統式的禮貌的,家長謙虛也害怕孩子驕傲,所以,當別人誇獎自己孩子時,總是習慣性地擋下來,雖然家長的心意是好的,但長時間的否認,可能會干擾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讓孩子覺得無論自己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可,慢慢性格也會變得自卑。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好品格?
在我們正常思想觀念中,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相對於品質來說,品質才是孩子未來成功的基礎。因為良好的品行會陪著孩子一生,所以,家長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學習,養成好品格更加的重要。
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的話,與其每天大吼大叫地去糾正孩子身上的壞毛病,不如陪好好利用好這套《好孩子,好品質系列》繪本。
書籍共分為12冊,內容包含了很多的主題,全部都關於孩子的性格培養和習慣養成,比如《我是自信的小孩》、《做最好的自己》、《我是能幹的小孩》、《我不怕困難》、《幼兒園裡我最棒》。
關於孩子規則方面的有《我有生活好習慣》、《我們都要守規則》。還有非常實用的《我愛交朋友》、《上小學,我不怕》、《我會保護我自己》。每個小故事都有音頻配置,可以讓繪本既能看又能聽!
兒童心理學教授研究:「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家長需要從小培養孩子情商,這樣孩子未來的路才更好走,我推薦給大家一套專門的繪本叫做《歪歪兔情商繪本》
這套繪本被很多的幼兒園當教材,書中不同的故事等著孩子去學習,每冊都能教會不同的能力,《歪歪兔情商繪本》共有8冊,分別教給孩子:品格、逆商、情緒管理、性教育、行為習慣、財商、社會交往、性格故事。
這套書能助家長一臂之力,比起你的嘮叨說教,要管用百倍,適合2-8歲的孩子
好看的繪本故事 + 專業育兒指南 + 高情商養成 + 好習慣培養 + 免費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