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會逼孩子講禮貌,於是就出現了「中國式禮貌」,這種「中國式禮貌」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很多傷害。下面這4種就是很好的詮釋,家長要趕快來停止這樣做,不然後果很嚴重。
逼孩子打招呼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逼迫孩子打招呼,即使是孩子從來沒見過的陌生人,甚至一些孩子不願意開口時,還會被家長貼上膽小、害羞的標籤。
雖說家長這樣做也許是無心之舉,但卻傷害了孩子的自尊,所以家長不要逼迫孩子去打招呼,更不要在孩子不願意的時候給他貼上這種標籤,這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從而影響孩子長大以後的正常社交。
家長過度謙虛
很多家長都存在過度謙虛的現象,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很優秀,當別人誇獎孩子的時候,家長總是會替孩子謙虛,開始否定別人的誇獎。
而如果孩子在場的情況下,這些否定會讓孩子變得膽怯、越來越不自信,所以在面對別人的誇獎時,要學會肯定孩子的優點,並且感謝別人的誇獎。
家長也可以這樣教孩子,用感謝去回應別人的誇獎,才是最好的方式。
要大的讓小的
這是很多非獨生子女家庭的通病,比如在玩玩具的時候,如果弟弟或妹妹喜歡哥哥或姐姐手裡的玩具時,那麼家長就會要求哥哥或姐姐把玩具讓給小的玩。
這好像看著是一直禮貌的謙讓,但是它是在家長的幹預情況下發生的,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物權觀和自我認識。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有先來後到的意識,因為有一天到了社會上,不會有人因為你年齡小而讓著你。
無限原諒他人的過錯
很多時候出於禮貌,我們都會用一句「沒關係」來回應他人的道歉。但是,生活中不是所有對不起,都應該換來一個沒關係,不要讓孩子陷入這個誤區。
要知道的是,並不是所有錯都能被原諒,要讓孩子有自己的底線,當別人觸碰到自己的底線時,就不是能禮貌原諒的事情。
孩子的教育問題非常重要,而家長在教育孩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這將深深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所以做家長的不要因為這些「中國式禮貌」,而傷害到孩子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