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的教育焦慮,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

2020-08-27 哲哥量化英語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插畫 / 選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這是著名詩人紀伯倫的詩歌,描述了親子關係的一種良性狀態,那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恰如其分的界限感,但很多中國父母卻置若罔聞,直到悲劇一次又一次重演。


多地發生學生跳樓事件


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3月24日,河北邯鄲,一名9歲學生,因未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3月3日,河北石家莊,一名12歲學生,因上網課不積極,被家長嚴厲訓斥了幾句後,一時想不開,從樓上跳下,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


「不就是說了她幾句嗎?要是知道她會這麼想不開,我一定不會說她。」

「我家孩子平時很開朗的啊,不像是會幹出這種傻事的孩子。」

「我這是為她好,誰家的孩子不學習,不考試?」



這樣的事件不是個例,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對「高分」、「名校」、「升學」的迫切渴望長時間桎梏著孩子們本就脆弱的內心,也許只是一次小小的訓斥,就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無論是「月薪3萬,養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孩子考了99分,我很焦慮!「,還是「我家孩子4歲,詞彙量1500夠嗎?」折射出的都是中國父母的教育焦慮。



據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親子教育調查現狀》顯示:

87%左右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焦慮情緒,其中近20%有中度焦慮,近7%有嚴重焦慮。


新榜數據也顯示,2019年微信公眾號內容中提到「教育」和「焦慮」兩個關鍵詞的文章,有3470篇閱讀量超過了10W+,平均每天將近10篇,我們這代父母真的很焦慮。


為什麼中國父母普遍都有教育焦慮?


教育焦慮或許是在轉嫁中年焦慮

很多人活到三四十歲,就是為了孩子活著,他們每天加班加點工作,背著幾十年的學區房房貸,時刻關注著孩子,這次月考考了第幾名,為什麼還下降了?

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全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自己的生活不盡人意,不能讓孩子也重蹈覆轍,考上好大學,就意味著有了光明的前途,不用深陷生活的泥淖。


焦慮是中國社會的通病,但在中年人身上,這焦慮好像尤其更甚。要努力工作,要還月供,要贍養老人,要教育子女,這樣的壓力最終轉變成了,想在孩子身上得到安慰:只要孩子有出息,我再辛苦都值得。抱著這種想法,對孩子成績的過分關注也就能窺見一二了。


高考仍是最公平的賽道

儘管忍受著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先天不足,但對於很多普通家庭來說,高考仍然是通往名校最公平的途徑。

70、80後這一代父母中,有很多人就是通過高考改變了命運,所以他們篤信,下一代也能通過高考過上更加優渥的生活。因為有了相對公平的高考,才有了和不同出身起點不同教育資源的孩子們一拼高下的入場券,也讓人相信:知識改變命運,高考實現夢想是行得通的。



一條無比清晰的道路就放在眼前,即使是萬人過獨木橋,中國家長也相信,可以通過自己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成功進入名校,改變命運。

在這種「不要問,只管信」的孤注一擲下,讓孩子杜絕所有娛樂活動,犧牲一切休息時間,見縫插針安排得滿滿當當,近乎瘋狂的學習也只是孩子們最習以為常的生活罷了。


不滿足是攀比心理作祟

孩子回家告訴媽媽這次語文考試得了99分,數學考試得了100分,媽媽非常開心地誇獎了孩子,晚上在班級群裡看見班主任發的成績單,班上一共56個學生,有33個都得了雙滿分,媽媽頓時心口堵得飯也吃不下了。

回想一下,父母們的焦慮從何而來?孩子在嬰兒時期,大家互相比較誰家的孩子說話早;當上幼兒園的時候,互相比較誰家的孩子識字多;等到了小學的年紀,則又開始分數成績的攀比。



家長們的眼睛總是不由自主地瞄著別人家的小孩,生怕自己的小孩就落後於人,一邊糾結著要讓孩子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一邊又畏懼於輸在起跑線,但沒有人願意退出,退出就意味著掉隊,就意味著落後。


這樣的焦慮換來的是什麼?

無數家長和孩子都處於連軸轉的水深火熱之中,有的孩子頂住了壓力,有的孩子則不堪重負,不遺餘力地揠苗助長,但也只是填補了父母自己的焦慮,無論問哪一個孩子,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會說:「我最愛上補習班了,我很期待每次考試公布成績。」

沒有家長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普通,儘管他們已經接受自己的普通。



真正好的養育方式,從來都不會充滿壓迫、讓人窒息,它應該是放鬆的、從容的,潤物細無聲般挖掘孩子內在的潛能,引導他們自己去認識世界,去感悟生活。

教育的本質不是贏得競爭,焦慮也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與其去期盼不確定的未來,不如從容地過好當下,尊重並且相信孩子,去發現孩子的天賦與優點,不是讓孩子成為下一個高考狀元,而是成為他自己。


相關焦點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告誡我們: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聚精會神學習的方法。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教育專家研究發現,注意力不集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事實上,孩子的專注力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因為後天我們不注意保護和改善,反而可能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其中殺傷力最大的就是父母的自我焦慮。
  • 中國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下一代!每年都有2億家長在犯這個錯…
    對於孩子的成長,你焦慮過嗎?去年,噹噹聯合艾瑞諮詢發布了《孩子的成長,父母的焦慮—2019成長焦慮白皮書》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真相:91.5%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充滿了焦慮。為了孩子的成長,中國的父母究竟有多焦慮
  •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下一代:面對焦慮,我們該如何"自救"
    據《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家長整體上處於比較焦慮的狀態。超半數家長因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和未來感到焦慮;75%的家長已開始為孩子的教育&34;。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小歡喜》裡面的宋倩一樣,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總是非常的焦慮。
  • 高考自主招生論文造假:教育功利主義正在毀掉下一代
    它既是對高考這個社會公平底線的踐踏,更是對正常教育的極度扭曲。教育功利主義,造成誠信和底線的缺失,正在無情地毀掉我們的下一代!正如北大教授錢理群所言,我們的教育正在培養「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教育功利主義,造成誠信和底線的缺失,正在無情地毀掉我們的下一代! 04 教育的功利主義首先體現在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家庭教育缺失的首要原因,就是父母的自我教育不足,或者說是父母的行為失範。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多少孩子
    牛蛙」的背後是一群焦慮的父母。《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報告也顯示,2018年,68%的受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僅有6%不焦慮。這些家長的焦慮來自於對孩子的不滿,總認為別人家孩子優秀,自家的孩子一事無成。
  • 你的「窮人思維」正在毀掉下一代,別讓父母的格局限制孩子的未來
    很多人究其一生都只能困在狹隘的窮人思維裡,這和家庭環境、父母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你的「窮人思維」,正在毀掉下一代在一檔電視節目當中,有人對一群高三的孩子做過一個小實驗。100個孩子共同站在操場的起跑線上,等待廣播發令:父母曾經讀過大學的,向前邁出6步;父母有能力和意願支持你學特長班的,向前邁出6步;曾有出國留學經歷的,向前邁出6步……最後一項是父母把你當做驕傲,經常對親朋好友誇你的,向前六步。實驗結束之後,原本一同站在起點的同學們,前前後後拉長了遙遠的距離。
  • 它會「毀掉」下一代嗎?
    ;十年前,人們驚呼電腦及網際網路應用會毀掉下一代;現在,人們開始驚呼手機會毀掉下一代……人類發展的歷史證明:沒有任何力量能毀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智慧型手機會毀掉我們的下一代?實際上,社交網絡極大程度提高了青少年的社交能力。 為啥家長擔心手機正毀掉自己的孩子?
  • 中國式父母,正在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最近,看到滙豐銀行發布的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調查報告。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花費上,中國香港以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三倍的13.2萬美元高居榜首,新加坡、臺灣和大陸分別以7萬、5.6萬、4.3萬美金位列第三、第五和第六。
  • 這3種「窮人思維」,正在毀掉下一代,別讓你的格局限制孩子發展
    為人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青出於藍,能夠超越自己,擁有燦爛的人生。然而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很多人悲觀的發現階級正在逐漸的固化。窮人思維所帶來的狹隘格局,正在不知不覺的毀掉下一代,限制了孩子今後的發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什麼是窮人思維,以及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吧。
  • 你的「窮人思維」正在毀掉下一代,別讓父母的格局限制孩子的未來
    很多人究其一生都只能困在狹隘的窮人思維裡,這和家庭環境、父母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你的「窮人思維」,正在毀掉下一代在一檔電視節目當中,有人對一群高三的孩子做過一個小實驗。100個孩子共同站在操場的起跑線上,等待廣播發令:父母曾經讀過大學的,向前邁出6步;父母有能力和意願支持你學特長班的,向前邁出6步;曾有出國留學經歷的,向前邁出6步……最後一項是父母把你當做驕傲,經常對親朋好友誇你的,向前六步。實驗結束之後,原本一同站在起點的同學們,前前後後拉長了遙遠的距離。
  • 多數父母深信不疑的「教育雞湯」,正在毀掉孩子,不少家長中了
    文/山爸爸育兒記現在孩子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多數家長怨聲載道,倍感焦慮,引起重視後,教育部發出了《中學生減負措施》,目的就是讓學生減少學業上的壓力,利用課餘時間發展孩子的其他能力,不過這一措施,也存在很多爭議。
  • 直升機式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新加坡教育局出了一個「直升機式父母」的小冊子,讓我們看到亞裔文化裡,父母總是過度付出,而這些付出常常反而成為孩子成長和親子關係的障礙……有這麼幾個關鍵點,值得我們思考:害怕孩子受傷害,是父母最大的焦慮。但父母的敏感卻會讓孩子變得無比脆弱。
  • 年入百萬資產千萬,卻有很深的挫敗感:父母焦慮,正在毀掉下一代
    前段時間,一本以新中產父母為代表的《上岸》出版後,迅速引發熱議。  書中,曝光了三位媽媽的育兒記錄。  她們中,很多是高知分子,年入百萬、資產水平超千萬,卻在子女教育上體會到強烈的挫敗感。  其中,來自杭州的布丁媽媽,令我印象深刻。
  • 過度養育,正在毀了我們下一代
    導讀:過度養育,正在毀了我們下一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過度養育,正在毀了我們下一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前幾天我的朋友告訴我,她患有中度抑鬱症。
  • 母愛如果變成了溺愛,你正在毀掉你的下一代
    很多父母把「放養」捧上了天,並找到了一條很好的理由:「釋放孩子的天性」,他們以為這樣的愛很偉大,但其實很廉價,這種廉價的愛,正在一步一步廢掉我們的下一代。一位教授憤慨: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孩子的成長。
  • 過度的教育正在毀掉中國家庭的幸福?你了解什麼是過度教育麼?
    今天我在易林上面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過度教育,正在毀掉中國家庭的幸福。它的作者叫艾小羊,覺得非常好,於是就拿出來分享給大家。文章裡面說,香港記者群言他寫了一本名為怪獸家長的書。在成為全職太太之前,他是壹周刊的副總編。辭職後,他就感嘆管好三個孩子,並做好一本雜誌難一百倍。更重要的是,個人幸福感的缺失。為了孩子的學業啊,親子關係越來越差,沒有時間經營夫妻關係。
  • 「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
    導讀:「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式父母的「瞎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多數媽媽不知深淺
    important}導讀:對於有孩子的父母們來說,我們都知道想要養大一個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的到來就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經濟支出。因此,有些家長們為了省錢供養孩子,往往有時候就表現得非常的節省,生怕在生活裡浪費掉一分一毫。
  • 你的焦慮,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為人父母,我們的內心有著太多對孩子無處安放的愛,所以我們總是焦慮擔憂,花費巨大精力為孩子做著自以為「正確的事」,可到頭來,不但自己受累,還給孩子的未來埋下了未知的隱患。堂哥懊惱地說:「我擔心他不夠努力,從小就經常對他說像我們這種沒有背景的孩子只有好好讀書、努力爭第一才有出路,沒想到卻害了他。」長大後的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種種看法和理解,其實都來自於父母在童年時期給我們心中播下的「潛意識」種子。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
    一個社會發展迅速,我們通常認為這是一件好的事情。的確,這對一個國家來說發展迅速是強國理念,但是這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樣有利也有弊。社會發展迅速意味著新興產業對舊產業的衝擊,意味著人們的貧富差距會在社會迅速發展的這個階段拉大。因此,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應運而生,而他們的孩子成了這些父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