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的自私才是毀掉孩子的第一步

2020-09-05 楷媽談育兒

人類家長過於無私了,是地球上唯一容許子女回家的動物!人類家長又過於自私,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指望子女養老的動物——施冬健《塑造精英二代》


我們常常喜歡用各種語言來歌頌父母之愛的無私,卻不曾想恰似這樣無私的愛無形中卻漸漸地轉換成自私的愛,以至於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傷害孩子的同時也傷害自己!

1、造成孩子焦慮

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

我為你花了這麼多錢,你要好好讀書!

我犧牲那麼多,還不是為了你!


這些話你是不是很熟悉?當父母這麼跟你說話時,你真的感動過麼?事實上這樣的話根本感動不了孩子,孩子只會覺得自己給父母造成負擔而產生愧疚感,甚至在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出現焦慮,自我否定,覺得對不起父母!

這種愛看似無私,實際太過沉重,從孩子的角度看卻是一種負擔,承受不了的孩子只會更焦慮!

2、父母自身焦慮

人都如此,你把一切精力花在一個人身上時,你會期待對方的回饋,否則就會有失望、憤怒等情緒產生

當父母所有的付出可能付諸東流的時候,父母同樣會焦慮!就像現在社會,為什麼會有很多父母教孩子寫作業時,教到心肌梗塞?除了怕孩子學不會外,還有一點是怕自己的孩子太笨,不是讀書的料!將來的他可能毫無作為,也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

有人說焦慮的背後其實是無處安放的「愛」和「擔憂」。這點在父母之愛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3、引起孩子超限反應

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讓一所小學的孩子寫出他們最不喜歡的家長的行為。結果,有80%的孩子都寫到了「嘮叨」這個詞。這就是典型的「超限效應」的反應。

我身邊就有這樣例子,我一同學,她的爸爸自她讀書以來就有個專門的筆記本,裡面記錄的是她讀書的所有費用,小到買鉛筆,大到繳納學費,都會一一記錄在冊!而且據她描述,每天,她爸爸都要跟她說當天花了多少錢,然後特別跟她強調要好好讀書,才不枉他花的這些錢!她卻因此非常討厭讀書,初中時期經常逃課,最後以輟學告終!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是被迫接受我們所謂的愛,他們沒有權利選擇接受與否,最終只能揭竿起義!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苦口婆心的父母,換來的只是與自己期望完全相反的孩子!



怎樣避免把無私的愛轉換成自私的愛?

1、培養孩子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推動學習的自覺動機,是調動人們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

只有孩子自己有興趣,他才有自主學習的動力,而不是父母拼命催促,才趕鴨子上架的去寫作業,那樣的他們只有痛苦!


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其實培養孩子的興趣很簡單,孩子很容易被有趣、好玩的事物吸引,父母要做的是把你想讓他學習的事物,變成他喜歡的樣子,有趣好玩即可!

2、教會孩子技能,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從為人父母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應該控制住強大的父母心,明確父母對成年子女沒有無限的責任!

就像龍應臺說過的,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漸行漸逝,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然後,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終究是要離開你的懷抱,去追逐他們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幫助孩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教會孩子相應的技能,比直接給予孩子富足無憂的條件更重要,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獨立成長、生活。父母也有自己的時間做自己的事,而不是為了孩子失去自我,最後把這種缺失歸咎在孩子身上!


3、留點時間給自己

中國式父母最無私的莫過於把所有的時間留給了孩子,除了上班,就是陪孩子!其實這樣並不是什麼好現象,父母沒有自己的學習空間、放鬆時間,所有的負面情緒容易積壓,最後釋放的對象還是你的孩子!

相反,假如你自己生活足夠豐富,自己足夠愉悅,無需你的教導,你的孩子也會被你的快樂感染!

就如《先斟滿自己的杯子》一書中寫到:「不要再等待別人來斟滿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無私奉獻。如果我們能先將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滿,心滿意足地快樂了,自然就能將滿溢的福杯分享給周圍的人,也能快樂地接受別人的給與。」


父母哪怕留點時間看本書、唱首歌甚至是放空自己都無所謂,你的孩子並差這點時間,而父母差這點時間!

最後借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一首詩詞: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可以給他們的愛,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要向他們學習,而不是使他們像你!

相關焦點

  • 「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
    導讀:「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讓孩子學會「自私」,才是父母成功的教育體現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自私了,因為他們的父母本身就很自私。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年輕一代的父母,本身就是獨生子女,自私被他們刻進了骨子裡,然後又傳承給了下一代。也有人認為,孩子不該被「狼性」教育,應該從小就讓他們知道無私奉獻與分享的快樂。可是,讓一個年幼的孩子,從小就去克服人性的弱點,活得自抑且高尚,才是最好的麼?
  • 中國式父母的「瞎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多數媽媽不知深淺
    雖然說「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一些中國式父母的「瞎節儉」卻是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孩子的個人成長往往都會受到父母們日常的言行舉止所影響大,而多數媽媽在這一方面往往都是不知深淺,沒有覺悟。
  • 「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孩子,父母不但視而不見,還沾沾自喜
    講文明懂禮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有很多家長會非常注重孩子的禮儀教育,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也許大家並不知道,如今的中國式禮貌,正在一點點的毀掉孩子,父母千萬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沾沾自喜,一定要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 心理學家:父母的這3種行為,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
    但批判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減少和杜絕這種環境的存在,因為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會毀掉了一個孩子。今天我們要論述的三種行為,也屬於這個類型。1、總讓孩子聽話的行為,其實是父母在彰顯自己控制的權力有兩種父母會充滿控制,一是沒有安全感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為虛弱、沒有安全感的自己增加了力量。
  • "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孩子,父母不但視而不見,還引以為豪
    讓孩子講禮貌,是幾乎所有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畢竟我國是個禮儀之邦,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優良習俗不能改變。講禮貌的孩子會更受歡迎,當聽到他人的稱讚時,不僅孩子會自信,家長也會很開心。但是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講禮貌漸漸演變為中國式禮貌,很顯然這是中國才會有的形式。
  • 中國家庭普遍的育兒誤區:「直升機式」育兒,毀掉的只能是孩子
    下面評論的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認為家長很辛苦,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卻不體諒做父母的心;另外一部分是認為作為家長應該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適當的給予孩子自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其實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少見的了,我認為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會更有負擔,父母也會因此失去了他們的自由。這樣不但犧牲了許多寶貴的時間,而且也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壓力。作為家長應該反思一下,我們這樣對孩子,真的是孩子心裡所想要的嗎?"直升機式"育兒,毀掉的只能是孩子。
  • 27歲名校生在家待業,背後原因扎心:毀掉孩子的,是父母的自私
    如果他父母說話不那麼刻薄,如果他父母支持他的第一份工作,不強求所謂的「高工資」,他就不可能出現「長時間在家待業」的情況。很多時候,毀掉孩子的,恰恰是父母的自私。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培養成名校大學生,獲得了別人的關注和誇讚,人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是掙大錢的料」。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最近一直在關注一個話題,那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很多孩子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說實話,我以為這個話題下面會有很多教育專家出來說一大通大道理,類似於:怎樣教育孩子不自私、怎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我沒想到的是,大部分回答都是孩子在控訴自己的父母,描述自己小時候不被尊重的經歷。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多少孩子
    孩子稍不如自己的意,就會讓父母陷入無限焦慮之中。《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報告也顯示,2018年,68%的受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僅有6%不焦慮。這些家長的焦慮來自於對孩子的不滿,總認為別人家孩子優秀,自家的孩子一事無成。
  • 這「中國式禮貌」看似在培育孩子的品行,卻正在悄悄毀掉孩子
    這5種常見的「中國式禮貌」,看起來是在培育孩子的品行,其實正在悄悄毀掉你的孩子,家長沒必要教,如果你也有,請一定要注意起來。,在父母諸多的否定之下,孩子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當哥哥姐姐的一定要多讓著弟弟妹妹,這是我們中國式的兄弟姐妹之間的相處模式
  • 「自私」的父母,孩子將會更優秀?
    文:金剛飛天編程-每日育兒資訊常人總說,中國父母是世上最無私他們為了子女,幾乎可以奉獻自己的所有,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然而,太無私的父母,往往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有時候,父母帶點「自私」,孩子反而走得越遠越好。
  • 「中國式的禮貌」逐步毀掉孩子,家長別視而不見,還在誇孩子懂事
    現在很多家長都在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禮儀之邦,所以也禮貌也成為了家長教育孩子必備的品德。中國式的禮貌確實傷透了人心,尤其是孩子,實際上很多中國式的禮貌,成為了成年人之間的客套,給娃帶來的傷害太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中國式的禮貌,正逐步的毀掉孩子。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其實像這樣的現象在我們周圍還有不少,出於禮貌,家長總會對小孩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這些&34;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哪些「中國式禮貌」會毀掉孩子?1、主動要求孩子打招呼。小朋友在外面如果碰到親朋好友的話,大人一般都會主動把小孩推到面前,讓他們打招呼。有時候小孩連這些人是誰,應該怎麼叫都不知道,記不住別人的稱呼其實也很正常。
  • 拒絕"中國式禮貌",別讓孩子慢慢被毀掉,家長仍不自知
    "中國式禮貌">正在逐漸毀掉孩子,不少孩子從小便會報藝術班、興趣班,他們的一技之長成為了家長向眾人展示的資本。中國式禮貌體現於何處?父母身上的"謙讓"表現為,無論孩子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他們最多說一句,"還可以,繼續努力",或是"這算什麼,不要驕傲"。此種情況下,孩子得不到鼓勵,無法樹立起自信心,甚至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他們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優秀,才未能獲得父母的認可。
  • 愚蠢的父母給娃灌輸這三種思想,就像「三把刀」,毀掉孩子的未來
    父母對於子女的影響,從來都不可小覷,不管家長願不願意承認,孩子的成長乃至未來,其實都和父母息息相關。 將來有出息、混得好的孩子,父母功不可沒;同樣的,將來碌碌無為,甚至犯下大錯,毀掉自己一生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責無旁貸!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李女士一下子就發現了孩子的不對勁,主動詢問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女兒氣呼呼地說:&34;。其實像這樣的現象在我們周圍還有不少,出於禮貌,家長總會對小孩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這些&34;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多數家長卻都還不自知
    中國的「禮儀之邦」可以說是聞名舉世,中國在教育上自然也離不開對於禮貌的教導,還記得「孔融讓梨」嗎?孔融七歲的時候,將大的梨子讓給了哥哥,給自己留下了最小的那個梨子,這個故事流傳千史,甚至成為我們小時候課本上的一個典範。
  • 「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家長要警惕,別再引以為傲了
    這種做法聽起來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但是,有一些「中國式禮貌」確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傷害,這讓小曼很長一段時間都悶悶不樂,她非常受打擊,也開始疏遠父母了。分析: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們生活中還是非常常見的,不僅是小曼的父母會喜歡這樣做,還有很多家長也很願意這樣做。而這種做法,其實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中國式禮貌」。這種禮貌行為,其實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可有的家長卻毫無意識,依然引以為傲。
  • 寶寶不分享就是自私?父母要明白,孩子只有「自私」過才懂得分享
    幾乎所有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不明白自己的寶寶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烈的佔有欲,不僅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而且有時還會搶奪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有的父母不禁發愁:「寶寶這麼小就這麼自私,長大了該怎麼辦呢?」但是這僅僅是父母的一面之詞,寶寶可不這麼認為,關於「自私」,寶寶有話要說:1、「我的東西不許你們碰!」只要是寶寶喜歡的玩具,別人都不許碰,即使是寶寶不喜歡的東西,有時也不許別人碰,碰了就哭鼻子,父母覺得這樣的寶寶很自私。可是一訓斥寶寶,他反而哭得更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