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焦慮,焦慮的究竟是父母還是孩子?

2020-08-28 知育心理知小魚

考試焦慮症,其實並不是醫學上的病症,而是一種針對考試的焦慮狀態。


原本考試就會讓人感到壓力,而今年的疫情,無疑在壓力之上又多了幾分人心惶惶和焦慮。每年一到考試月,不論家長還是學生,都會明顯感覺到了各種糟糕的情緒,不停的擔心,容易心慌手心冒冷汗,甚至還會睡不著吃不好...


這種對於考試的焦慮情緒到底是什麼?家長和孩子,到底是誰在焦慮?焦慮了又該怎麼辦呢?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為什麼會考試焦慮?


1. 個人認知


孩子面對考試的焦慮,很多是個人認知導致,比如一遇考試就反覆不停的擔心,萬一題太難不會做怎麼辦?萬一考砸了怎麼辦?


「考不好」可能意味著讓父母生氣失望、挨打受訓,意味著讓父母蒙羞抬不起頭、意味著自己不是個好學生沒有價值、意味著同學不喜歡老師不喜歡...


尤其當考試臨近或者考試時遇到難題時,這樣的想法會不停的在腦海裡閃現,並無限放大糟糕的結果,也就會產生焦慮的情緒。身體處於高壓之下,會導致腎上腺素增多,而這種應急激素,會讓我們感到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等,以至於緊張、慌亂、難以集中注意力不能進行正常的記憶提取和臨場發揮,最終心態崩潰,很難再去安心進行與考試相關的任何事情。


而孩子的這些擔心的來源,大部分是因為父母和社會的期待,讓孩子自我建構出了一種自我評價的價值體系:好的好才能讓爸媽高興,成績好才證明我是值得被愛和有價值的。


2. 父母的期待


我們很多人似乎都會覺得,一個孩子,只要成績好,其他問題都不是大問題。


於是自從上學以後,父母的關心很大一部分,被轉移到了學業成績上。考的好時爸媽眉開眼笑,考的不好會受到批判指責甚至打罵。當父母看到孩子不努力、貪玩時,也會常常嘮叨:不好好學習以後找不到好工作!你就不能替我爭氣啊!......慢慢的,孩子發現,原來只有成績才是最重要的!和成績相比,自己是次要的。


正是這樣的價值輸入,讓孩子們面對自己的成績「失敗」時,很容易將一切錯誤全部歸因於自己,認為自己是個失敗的人,對不起父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少因為考試失誤而走向死亡的孩子,正是因為這種單一的價值觀,看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最終選擇了輕生。


3. 老師期待


不少學校裡都有這種習慣:按照考試成績排座位。這種做法意圖是激勵孩子,但也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完全是由成績決定的。似乎考的好理應坐在前排,好的不好就活該坐最後。這種過分強調成績的競爭關係,也很容易形成「成績鄙視鏈」。


看過鍾美美視頻後,很多人一定對他模仿的老師印象深刻:希望學生認真學習考出好成績,卻也表示差生不配坐在教室裡聽課。


這種隱形的鄙視鏈,會讓成績不好的孩子覺得低人一等。而學習不好就不值得被尊重,似乎也成了大家默許遵守的法則。


考試,似乎不僅僅是成績,而是人生成與敗的唯一標準。毫無疑問,這真的是太讓人焦慮和恐慌了...



考試焦慮,究竟是父母焦慮,還是孩子焦慮?


某種程度上來說,考試焦慮和父母關係最大


對於孩子而言,考試只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而這項任務的結果,卻關係到自己最在乎的父母的態度和評價。


很多父母會覺得,自己並沒有總是問成績問學習,但生活的潛移默化中,也在傳遞著焦慮。


比如臨近考試特意額外加餐,不斷囑咐孩子多吃點有營養;為了備戰考試,替孩子取消了所有娛樂活動;不讓孩子做這做那,還不停嘮叨「你專心負責學習就好」;不斷的告訴家中的弟弟或妹妹,小聲點,姐姐要學習......所有這些,都在無形中傳遞著考試很重要性,也傳遞出對於考試的在乎和擔心。


父母對孩子有期待,孩子對自己也有期待


孩子們,很容易受父母情緒的影響,他們會覺得,爸媽這麼重視,我就一定要考好。而這種期待,也是一種壓力。如果孩子感到的壓力過大,就會不斷的想,萬一考不好怎麼辦...會內化父母的情緒,會覺得很焦慮很緊張。


當然,適當的期待和壓力對學習是有利的,但是不能有過高的期待。比如只和孩子談論學習、成績,而不關心孩子在學習過的快樂不快樂。



遇到考試焦慮,該怎麼辦


單一的精英主義價值觀,很容易讓家長和孩子們認為,成績好就可以找到好工作,然後獲得完美人生。相反,考不好就會一事無成。


或許面對考試焦慮,最該做知道的就是,考試成績並不代表全部。


面對考試的焦慮,大部分是因為負性認知。比如遇到不會做的題,瞬間覺得「糟糕我怎麼都不做做!」、「完了完了,太難了我死定了」、「又沒考好,我真是沒用」......而父母作為孩子最重要的資源,需要告訴孩子:你盡力就好


作為備考的學生,也需要有策略的應對自己的焦慮:


· 臨考前,大腦就會挺不住的產生很多負性思維。此時需要告訴自己:一步一步來,先複習重點,按部就班、作息規律,按計劃就好。

· 考試時,接納自己的緊張情緒,深呼吸,告訴自己適當的緊張是正常的,有會做和不會做的都正常,先做會做後做不會的,盡力考完就好。

· 當考場焦慮爆發時,先深呼吸調整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恐慌,有策略的將不會做的題目先作記號,有時間再回來做,然後盡力做好自己會做的部分。


每一種情緒都是真實的自我感受,我們也是並不完美卻真實的自己。


作為家長,面對考試,請放下自己的焦慮。

作為孩子,請接納並不完美的自己,努力但不苛求,盡力就好。


我是知育心理知小魚,歡迎留言或者關注我吧~


(備註:以上內容綜合整理自黃政昌教授《如何應對考試焦慮》公開課)

相關焦點

  • 孩子考試,我更焦慮,怎麼辦?|中高考父母焦慮怎麼辦
    復學之後,很多家長反映:老師,離考試只有2個月左右的時間了,我們家孩子一點都不著急,吃喝玩樂一樣不落,只有學習,不主動不用心!孩子們真的一點都不焦慮,一點都不關心自己的學習嗎?不是!只不過,他們的表現令老師和家長覺得,他們看上去沒心沒肺,一點都不焦慮。每到考試,尤其是大型考試之前,空氣中就會瀰漫著焦慮,讓人無所遁形。疫情影響,這份焦慮比往年更甚。然而,比學生本人更焦慮的,往往是他們的父母,特別是母親。若問她們想要什麼樣的母親節禮物,或許答案是:我什麼都不要,只需要孩子聽話,好好學習,考出理想的成績!可憐天下父母心!
  • 父母的焦慮,孩子的焦慮
    成人世界的焦慮,表現在失眠、脫髮,而焦慮本身已經通過各種途徑蔓延到孩子的身上,原本無憂無慮的年齡也已經備受焦慮的摧殘。「我很笨,沒有別人做的好,也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當孩子的內心出現逆反的情緒,焦慮就會產生,關係也會有所淡化。
  • 孩子考試壓力大太焦慮?教孩子「反焦慮思維」,消除不必要的焦慮
    &34;這一句話常常會出自很多家長的嘴裡,但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其實孩子壓力也很大。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過就是在學校裡面學習,比起我們工作簡直太輕鬆了,但其實孩子每一次考試都會有考試焦慮,像中考、高考這些決定孩子未來就業方向的重大考試,孩子往往都會因為考試的壓力而產生過大的焦慮,從而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
  • 考試焦慮應對攻略:3招搞定孩子們的考試焦慮
    小A覺得非常痛苦,但為了即將到來的考試,還是打算咬咬牙,讓自己撐過去。各位讀者也知道,小A這是緊張了。孩子考試緊張,我們作為家長,其實是感同身受的,甚至有些時候比他們還緊張。我們總會安慰TA們,不要緊張,放輕鬆,深呼吸,一次考試而已,不能代表什麼,也不能決定什麼。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安慰似乎一點作用都沒有,反而會讓備考的TA們更加難受、更加焦慮。
  • 《讓孩子遠離焦慮》讓孩子走出焦慮,唯有父母引導
    不愛說話、情緒差、膽小怕事、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這項表現是由於焦慮引起的,孩子可能在成長道路上受其困擾,身心無比疲憊。如果父母了解了焦慮形成的原理及相應的解決措施,幫助孩子怎麼面對焦慮,從而孩子憑自身能力成功應對,走出焦慮泥潭。
  • 孩子的期末考試,你焦慮了嗎
    孩子的期末考試,誰焦慮? 有人說,當然是家長焦慮啊,孩子要是焦慮就認真複習了,你看他,就一沒事人,該幹嘛幹嘛。有人說,我不敢焦慮呀,在家大氣都不敢出。如果我焦慮,影響孩子情緒呀。還有人說,我的孩子真的有點考前焦慮,會不會影響發揮啊?也有人說,有啥好焦慮的,不就一個期末考嗎?
  • 孩子考試緊張怎麼辦?可以這樣幫孩子緩解考試焦慮
    其實這就是比較典型的考試焦慮,很多孩子在考試的時候,頭腦一片空白。甚至有些孩子還會出現像頭疼、胸悶、手腳冰涼、肚子疼或者是嘔吐之類的症狀,就會比較影響考試的成績,等到以後像中考、高考這樣的大考,要是因為考試焦慮,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吃虧的。所以我們肯定不希望這種狀況出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但實際上很多的孩子都有考試焦慮。
  • 蔣佩蓉:父母越焦慮 孩子越學不好
    焦慮是一種包含恐懼、不安、擔憂的感覺,父母的焦慮很容易傳導給孩子,給孩子帶來壓力。在居家學習的特殊時期,孩子對上網課有個適應過程,父母的焦慮不僅幫不了忙,反而可能成為幹擾。但研究證明,僅僅對成績有興趣的父母會給下一代帶來抑鬱和焦慮,父母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正視和解決自身的焦慮問題,就會陷入父母越焦慮、孩子越學不好的惡性循環。焦慮的產生與父母自身缺乏安全感有關。
  • 如何緩解孩子的考試焦慮?心理專家提出實用方法,應對焦慮與壓力
    孩子上小學後,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有的孩子應付自如,有的卻將考試視同洪水猛獸,憂心忡忡,父母百般安慰,也無濟於事。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緩解考試焦慮呢?臺北臨床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陳品皓先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解析,並提出了許多切實有效的方法。
  • 多少孩子,活在父母的焦慮中
    導致這個可怕的結局就是父母對英才失敗的教育,兒子英才憎恨他的父母,不願意再做他們的孩子而離家出走,母親傾其所有教育兒子,最終發現兒子對他們的恨,在不能承受的心理壓力下開槍自殺了。這部韓劇不僅反應了韓國甚至中國乃至整個世界教育子女的普遍現象,考上重點名牌大學是所有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成了現階段家長強烈的焦慮心情,這種焦慮心情導致子女對父母的不滿,更嚴重的導致一個家庭的破裂。2演員沙溢曾自爆給兒子安吉報了十多個興趣班,最初的目的也是為了孩子能多學一門藝術。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多少孩子
    孩子稍不如自己的意,就會讓父母陷入無限焦慮之中。,就是焦慮的父母。」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優秀的父母,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幫助孩子成長,但父母的愛卻太過於焦慮,就會是以愛的名義,毀掉了孩子。
  • 父母的育兒焦慮,正在摧毀孩子
    尚恩教育-一站式解決你的英語考試問題自打孩子出生,父母的焦慮就沒有停過!一開始擔心身體健康不健康,然後會不會走路,說話是不是太晚了……等等,數不勝數!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上學,學習好不好,在學校跟同學關係處的好不好等一堆焦慮再次來襲! 甚至小到一次考試的失利都可以讓家長聯想到上沒辦法考上大學!
  • 孩子也會焦慮?孩子的幾個表現,父母千萬不能忽視
    一、為什麼孩子會產生焦慮心理?1、 環境因素對於孩子來說,外在環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平時情緒不穩定,遇到事情容易慌張,那他的孩子也極易被影響。父母將自身的焦慮的情緒通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傳遞給孩子,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
  • 孩子學習的路上,作為父母如何減少焦慮?
    教育的環境和以前不同的,誘惑變得更多了,孩子們不愛學習的變多了。教育的競爭比以前變強了,幾乎全員參加輔導班,有的孩子甚至參加三四門。面對學霸,中等生或者下等生的父母無比焦慮。焦慮之下壓力變大,最後混亂了自己培養孩子的思路,盲目的跟風,或者揠苗助長,孩子變得比以前學習時間更長,而學校效果卻不見得有多好,家長們變得更焦慮了。 那麼優等生的父母就不焦慮嗎?
  • 「分離焦慮」焦慮的是孩子?其實還有比孩子還焦慮的
    分離焦慮往往焦慮的都是父母通過幾次實驗我發現孩子在離開家長得十幾分鐘會用盡各種辦法哭鬧、撒嬌,試圖利用家長得焦慮來達到不和家長分開的目的,當家長狠心離開,孩子也就哭鬧十多分鐘、最多半個小時就好了。當孩子被其他小朋友、玩具吸引的時候完全可以忘記父母不在,也可玩的相當的好。
  • 臨近期末,如何緩解考試焦慮?心理學博士為父母孩子提供備考妙方
    有的孩子是考前緊張(考試還沒發生,但想到就焦慮),稱為預期性考試焦慮,持續時間一般是從感受到考試的壓力開始,直到考試前結束;有的則是臨場性考試焦慮,即在考試當天或考場上感到緊張。對此,心理學博士賀嶺峰教授表示:如果家長能幫孩子穩定他們的情緒腦,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助力!考試焦慮,是孩子情感腦中的杏仁核被喚起,導致他們的理性腦受到抑制。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給焦慮家長的行動指南
    每年春末夏初,大概是家長們最焦慮的時候。學區房、幼小銜接、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大學畢業後的就業,眾多關於教育的話題,連番「轟炸」家長,焦慮指數也不斷飆升。面對現有的教育資源分布和嚴酷的社會發展現狀,「焦慮」已經是家長們躲不開的話題。「焦慮的父母」並不是我們特有的問題。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都說孩子依賴父母,其實時間久了,父母也會依賴孩子,儘管照顧孩子很辛苦,但是當自己要離開孩子的時候,會感到特別不舍,尤其是看到孩子哭著鬧著不讓父母離開,父母會感到很心疼。孩子不讓父母出門,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會產生這種焦慮,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時,要妥善處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都說孩子依賴父母,其實時間久了,父母也會依賴孩子,儘管照顧孩子很辛苦,但是當自己要離開孩子的時候,會感到特別不舍,尤其是看到孩子哭著鬧著不讓父母離開,父母會感到很心疼。孩子不讓父母出門,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會產生這種焦慮,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時,要妥善處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走出焦慮?
    1當兒童的焦慮加劇時,父母自然會進入保護狀態。父母可能會盡力解決孩子的問題,幫助孩子避免引起焦慮,或嘗試開啟無憂慮的生活方式。放慢日常生活節奏以減輕焦慮症孩子的整體壓力是一個好方法,不過父母不能保護自己的孩子免受焦慮症的困擾,他們能做的是幫助自己的孩子學會控制焦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