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育兒焦慮,正在摧毀孩子

2020-08-17 尚恩教育

尚恩教育-一站式解決你的英語考試問題

自打孩子出生,父母的焦慮就沒有停過!一開始擔心身體健康不健康,然後會不會走路,說話是不是太晚了……等等,數不勝數!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上學,學習好不好,在學校跟同學關係處的好不好等一堆焦慮再次來襲! 甚至小到一次考試的失利都可以讓家長聯想到上沒辦法考上大學!

在最近尚恩「少一門」中考英語提分班裡就有一位小朋友,學習習慣很好,其它科都不錯,就是英語略差了一點,而當我們在跟家長溝通的時候發現家長無比的焦慮!但其實我們很想跟家長說孩子真的已經很棒了, 她性格好, 班上的同學都喜歡她,她也很有自己的計劃!

曾經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 一位在國外留學的女孩給爸媽發的一個信息:

「爸爸媽媽,我在美國一切都好,最近還交了男朋友。他雖然只是初中畢業,沒有工作,但是沒關係,我向同學借錢給他用,因為真愛是無價的。

他比我大19歲,對我就像對女兒一樣疼愛,我很喜歡這種感覺。他有時候不開心了會打我,但我不會怪他的,因為總是我先惹他生氣的。他有很多愛好,比如滑雪。我們上周一起去滑雪,他把我拉上了黑道,我把兩條腿都摔斷了。所以,我現在是躺在醫院裡給你們寫這封信……

好了,其實前面說的都沒有發生,我在美國一切都好,沒有交男朋友,身體也很好,只是這學期有一門功課沒有及格。」

看到這個故事,作為父母是不是覺得掛科什麼的真的都不是個事, 孩子健康成長最重要! 當然,這裡不是說就不管孩子的學習,而是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的好與壞真的是有解決辦法的!大可不必整夜整夜的焦慮! 這個不僅會損害自己的身體健康,同時你的焦慮情緒孩子也會有明顯的感知,孩子自身是比較難去消化這些情緒的,這不就導致孩子更加無措了嗎?

無限報班只會讓孩子失去更多

英語、識字、數學,哪個不重要?還有手工(鍛鍊動手能力)、鋼琴(接受音樂薰陶,還順便提升數學能力)、少兒編程(那可是未來最重要的技能)……這麼多課,全部都要學嗎?

當父母在孩子成長階段一旦碰到問題,便是速速報個班!孩子成長的時間就那麼多,該如何度過才是最有價值的呢?

目前有的一些課程都是可量化的課程,比如數學,英語單詞, 識字量等,但是其實孩子除了這些還需要更多的是社交能力,創造想像力! 這些能力可以說貫穿了人的一生,且如果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對於孩子來說受益無窮!

另外,其實每天被安排的滿滿的,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不是一件好事,讓孩子留有自己的時間,才可以慢慢帶領他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讓他對自己的生活有一種參與感!

而如果家長長期陷入這樣的焦慮,可能就無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等回歸頭來才發現,孩子之前的一些興趣班對於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小!

」別人家的孩子」有千千萬,每天看著朋友圈裡各家媽媽曬娃,自己心裡是不是痒痒的! 但是如果總是把別人的優點拿來跟自己的孩子比較,大概家長眼裡不會有一個滿意的孩子! 就好比自己找老公,要吳彥祖的顏值, 馬爸爸的財富,愛因斯坦的智商!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家長應該抓住自己孩子的優勢, 這樣當孩子發現自己可以做的很好時,自信心也增強了! 那麼就算其它科差一點,也不會對孩子打擊太大!

正因為是孩子才會有這些缺點

可能一部分家長說我真的沒有拿他跟其他家的孩子比,可就是單看孩子都覺得怎麼會有這麼不聽話的孩子,鬧不出什麼大事,但是也確實問題一堆! 不愛學習,注意力不集中, 讓他去學習各種磨蹭,但是一旦讓他去抱著手機,可以一天不吃不喝 ! 真的是恨鐵不成鋼啊!

面對這些問題,還真的沒有一個班可以解決,那是因為這個確實是人類的一大天性,你想想讓你不上班,你是不是也可以抱著手機玩一天?

還有家長抱怨孩子性格不夠開朗,越大越不愛說話!這要是將來工作了該怎麼辦呢,還不得吃虧! 但我們必須承認就是有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 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只要孩子有自己的交際圈,跟父母溝通沒有問題,那就大可不必不斷在孩子和外人面前,強調孩子不愛說話,久而久之反而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是有問題!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任性

人類的大腦發育只有階段性的,主管情緒的部分在幼兒時期就開始發展了,而主管理智的部分的可能要到20歲才算發育成熟!

這也是為什麼家長在跟孩子講道理時,似乎效果沒有那麼明顯!就好比你跟一個小朋友拼命講英語, 她之前完全沒接觸過,她肯定是聽不懂的,而如果你重複的多了,她開始理解你的意思了,你再跟她說她就會很清楚了 !

另外讓孩子自律,實話一些成年人都未必能做到! 而且孩子頑劣, 調皮,情緒化,這些就是孩子的標籤,等長到一定的階段,自然就會開始有所改變了!

我們不必改正孩子所有的缺點

每個人都是從孩子長到成年人的!

你是否從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當時是不是也覺得爸媽讓你做的事情難於上青天?所以請不要再以一個成年人的視角來看來孩子的學習,蹲下來,陪著他帶領他一步步攻克這些問題!也就是把焦慮化作一次次的陪伴!

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這是個未知數!

孩子在上了大學,專業是調劑過去的, 大學畢業後也就順利從事了專業相關的工作,但是工作了兩年發現還是很喜歡另外一個跨專業的工作,於是辭職出國讀了2年的研究生,回國後重新開啟新的事業!而這個孩子原來的計劃是考到某師範類院校,學習數學,將來當語文老師! 這是萬千孩子中一個非常普通的例子!

而在網上刷屏的還有日本拍的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 電視臺花費7年時間跟蹤了14位中層家庭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不斷猜測這些孩子會有著怎麼怎樣的未來,但是最後發現,結果都是不確定的!

所以無數的孩子會因為各種原因或者非常不一樣的人生!時代不同,機遇不同,每個人的人生真的是不確定的! 所以家長不要再焦慮孩子不確定的未來,保持好的心態, 好好享受現在陪伴孩子的每一刻,做好每一刻該做的事, 未來就由未來來決定吧!

更多一手資訊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尚恩留學」,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給您推送專業、即時的信息哦!

相關焦點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
    因此,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應運而生,而他們的孩子成了這些父母的「希望」。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第一條是過分關注學習。一個人是否可以取得成功不僅受自身能力的影響,父母的鼓勵也很重要,但是絕大多數父母用的是相反的那種。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第二條是關注婚姻。家裡的孩子是女孩可能問題就不大了,要是男孩子就是大問題,父母通常整天給你聊婚姻。現在甚至零零後的孩子都開始被催婚了,婚姻速成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嗎?現在不要考慮整個國家的因素,畢竟自由和平等是大多數人的共識。
  • 「喪偶式育兒」危害重重,除了傷害孩子,也正在摧毀家庭幸福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如今社會,絕大多數家庭都存在「喪偶式育兒」的現象,所謂的喪偶式育兒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缺失,如父母其中一方長期外出,或者待在孩子身邊,父母其中一方與孩子並無溝通交流,毫無情感輸出
  • 父母這4大做法,摧毀孩子安全感
    父母這4大做法,摧毀孩子安全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粘人怕生?父母這4大做法,摧毀孩子安全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最近有一群新孩子準備入幼兒園嗎?這場戰鬥可以說是激烈的。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教育專家研究發現,注意力不集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事實上,孩子的專注力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因為後天我們不注意保護和改善,反而可能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其中殺傷力最大的就是父母的自我焦慮。
  • 如果父母不能解讀孩子「苦惱的語言」,家長的育兒焦慮就消除不了
    在育兒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遇到過比如孩子厭食、嘔吐、尿褲子、尿床、纏人、極度害羞、甚至咬人等問題。面對育兒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每一對父母會有不同的反應和對待問題的方式。不過,我們確實發現,兒童和少年會對父母一方或雙方懷著強烈、微妙和複雜的感情。當這些孩子面臨難以承受的焦慮時,他們不只是想要解決問題,還希望父母能夠理解他們正在經歷什麼。這種針對父母一方或雙方,結合了身體問題和情感連結的症狀,可以用「苦惱的語言」來進行定義。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焦慮父母育兒路上的修行指南
    人家的孩子不只是贏在了起跑線上,連奔跑的過程都是以光速前進的。沒錯,焦慮是這屆父母身上烙印最深的標籤。無論孩子處於什麼狀態,總能讓父母找到焦慮的點。五歲的孩子300以內的加減法需要思考才能算出,六歲的孩子奧數才刷到四年級,七歲的孩子只會幾百首詩詞,這些在普通人看來已經非常牛的成長,卻還是讓他們的父母們夜不能寐,焦慮不安。如何才能在育兒的道路上不那麼焦慮?如何才能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和陪伴孩子的成長?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育兒並非一帆風順,父母不焦慮才是正解
    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確實是有些過了,我們之間的導火索就是學英語事件,因為我很焦慮,怕他落後,所以要求過多。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變得越來越焦慮。這種焦慮感甚至有時影響了我和孩子的溝通,相信很多家長和我一樣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美國一位知名專欄的作家、波士頓環球報暢銷書作者麗莎·舒格曼,以十幾年從事兒童教育的實踐經驗,出版了《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這本書。
  • 育兒的焦慮大多源於父母自己
    和大多數普通職場媽媽一樣,在育兒的路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焦慮和煩惱。相信很多媽媽都和我一樣,從懷著寶寶的那一刻起,就對這個即將到來的小生命充滿了期待,我們希望他健康,快樂,幸福。我去學習各種養育知識,看了大量的育兒書籍,關注各種育兒大咖公號。囤下各種繪本、玩具,了解各種早教班,興趣班。在育兒的道路上,總是跟緊時代的步伐,生怕自己的孩子會真的輸在起跑線上。
  • 「拿著,你是小孩沒人說」:父母的「另類節儉」,正在摧毀孩子
    分析:父母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出於兩種心理。一是疼愛孩子,在家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如果數量不多會毫不猶豫地留給孩子,這種心理很可能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延續到外面。雖然宴會是公共場合,但父母依然想把好吃的東西留給孩子,又礙於成年人的面子,這件事只能讓孩子來做。二是不想浪費食物,我們知道有些酒店在客人走後,會把剩餘的食物當垃圾處理,因此想著讓孩子帶回家,能避免浪費。
  • 哭是每個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別哭的家長,只是不斷摧毀孩子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尚且有七情六慾,會以各種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孩子也有七情六慾,表達方式卻只有哭和笑。
  • 孩子沉迷手機和父母把尿有關 孩子的自制力被你這樣一步步摧毀的
    導讀:孩子沉迷手機和父母把尿有關 孩子的自制力被你這樣一步步摧毀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沉迷手機和父母把尿有關 孩子的自制力被你這樣一步步摧毀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育兒焦慮是父母提升教育能力的機會,把握好了,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不要讓家長的焦慮,變成孩子攀比的理由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喜歡用「你看班上的×××」這樣的句子來試圖激勵孩子的上進心,但有的時候這種別人家的小孩,不僅不會讓孩子奮起直追,反而變得破罐破摔,甚至是嫉妒,不願意努力。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家長有自己的育兒焦慮,孩子同樣也會因為父母的情緒傳染,而變得壓抑甚至焦慮起來。
  • 搞定育兒三要素,做一個不焦慮的父母
    如果父母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沒有持續學習的習慣,很容易在各種知識碎片中被焦慮吞沒。但即使看了很多的育兒書籍,上了很多的育兒課程,但到用的時候依然用不出來,於是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還不夠努力,然後就看更多的書,報更多的課,就這樣進入了 焦慮的惡性循環。我想很多的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 這三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自信,家長還這樣做嗎?
    導讀:這三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自信,家長還這樣做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三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自信,家長還這樣做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緩解新生代父母育兒焦慮,自然養育專家來支招
    其中,迎來新生命的父母們焦慮問題尤其突出。近些年來,激烈的社會競爭催生出越來越多的「焦慮緊張型」父母,嬰幼兒養育逐漸開上快車道,甚至出現了以攀比心態養育孩子的現象。 新生代父母普遍具有較高的學歷,也因此對孩子抱持著高期望值,變為大量的育兒壓力。
  • 這種「新型把尿」方式,正在摧毀孩子排便系統,父母卻渾然不知
    導語孩子尿褲子是令每個家長都頭疼的事,家長會認為尿褲子的孩子都是壞孩子。但是呢,老一輩的就喜歡應用把尿的方式來控制孩子尿褲子,把尿對孩子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同時也會摧毀孩子的排便系統,可有些家長卻對此果然不知情,著實令人頭疼。
  • 打破育兒認知誤區,給孩子不焦慮的愛
    當了父母之後是開心的,但是很多父母也開始焦慮,隨著孩子的長大,當父母的變得越來越焦慮。而這日復一日的焦慮情緒會傳染給孩子,也讓孩子變得敏感焦慮,那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掌握育兒的尺度,如何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讓我們不再焦慮呢?
  • 父母靠女兒日進鬥金,女孩卻逐漸抑鬱,新型「啃小」正在摧毀孩子
    但彤彤的父母卻覺得這種賺錢方式很迅速,簡直日進鬥金,就直接給女兒辦了休學,讓孩子整天在外面進行演出,以此賺錢養家。由此看來,這類「啃小族」給孩子帶來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可以說是正在摧毀孩子。孩子從父母那感受不到溫暖,長久下來,就會造成親情淡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離。
  •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下一代:面對焦慮,我們該如何"自救"
    這種焦慮來自他們對孩子有太高的期望,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在將來競爭激烈的社會出人頭地,成為讓人羨慕的佼佼者。這對父母而言,也許是他們一生最大的驕傲。說到底,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成為社會中有身份的人,但是他們又不確定孩子是否真的能成為這樣的人,所以身份焦慮也就自然而然的萌發。
  • 父母育兒的這4大「神邏輯」,正在無形中摧毀孩子
    小時候被父母奇葩的教育方式折磨時,你是否暗下決心,將來一定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但當我們真的為人父母后,總是不自覺地走向了父母的「老路」。以下幾種育兒「神邏輯」,看你是否中招,趕緊有則改之吧!這部講述3個家庭「問題孩子改造記」的片子,卻藉由孩子之口說出了其實需要改造的是父母自己,引發無數家長深思——「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相似。」孩子生下來就是張白紙,童年時的好奇心、學習欲望最為強烈,父母的行為、習慣、思想、性格總會被孩子有意無意地模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