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長型新手父母,養孩子借鑑經驗也相信自己直覺,不焦慮不將就

2020-08-26 艾羊育兒

明星劉璇,最近曾在微博上發了一段小視頻,在視頻中她談到自己感覺現在懷著二胎寶寶,就好像又回到了當年在運動場上每天面臨比賽的歲月,感覺每天都在戰鬥狀態,偶爾還會有些不安和焦慮。

圖片來源:劉璇微博

她都是一個有經驗的二胎媽媽了,並且是明星,在心理、經濟和人力方面可謂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面對新生命的到來,依然會感覺充滿挑戰,何況是那些沒有經驗的普通新手父母?

我弟媳10多天前剛生完寶寶,她和我弟弟是未婚先孕,並且兩人都是20來歲,沒多少存款,孩子黃疸住院部分花銷還得爺爺奶奶墊付,經濟壓力和照顧新生兒的壓力,有點吃不消,時常感覺焦慮。

其實,現實生活中,像我弟弟弟媳這樣面對新生命的到來,充滿焦慮和不安的還有很多。

新手父母,育兒焦慮多

有關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年中國有593萬人要成為新手父母,而這些父母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會面臨各種不同的焦慮。

我要WhatYouNeed曾對10多位年齡跨度在20歲-31歲之間的年輕新手爸媽進行採訪,讓他們談談自己面對新生命的到來,都有哪些焦慮,結果發現他們的焦慮來自方方面面?

23歲的媽媽藍冰說,大學未畢業就懷孕,生完孩子後,有點糾結是出去工作還是帶孩子;

26歲的雙胞胎奶爸阿思說自己感覺經濟壓力比較大,曾試過卡裡只剩下0.46元,老婆生孩子出院時,網貸了5萬塊把帳結了;

26歲的奶爸莊莊,因為女兒長溼疹整天哭鬧而苦惱;

26歲的媽媽ICY,害怕減少社交而失去朋友,也害怕無法工作而失去自我價值;

29歲的媽媽SILVIA則曾因生孩子後身材走樣而發愁……

此外,還有人因為與長輩之間的育兒分歧而糾結,因擔心對孩子的陪伴不夠而焦慮……

其實總結起來,這些新手父母的焦慮,不外乎來自以下這些方面:

*因心理準備不足;

*因經濟狀況不好;

*因照料新生兒經驗不足;

*因家庭成員之間對孩子不同的教育理念,引發分歧和衝突;

*因擔心自己無法平衡家庭和工作,無法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因擔心在育兒過程中,會減少社交和失去自我。

一方面是新手父母們在角色身份轉換中充滿焦慮,另一方面,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建議和聲音說,要在經濟和心理等各個方面做好準備再要孩子,可現實就是現實,哪裡會有那麼完美?

就像上面採訪中的這些新手父母一樣,很多時候,總是在自己感覺還沒有準備好時,幼小的新生命就已經不約而至,總是自己在措手不及中感覺很焦慮。

做成長型父母,減少必要焦慮

心理學上,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曾提出成長型思維。其實,做父母也需要有成長型心態。

但焦慮與不安的通常源於未知。對某件事的了解得越多,就越有掌控感,而學習有利於形成掌控感。

電視劇《請回答1998》中說,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但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那我們也沒有必要要求自己一開始就能做完美的父母,而是要樹立「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一邊各種育兒知識,一邊調整自己焦慮的心態,獲得成長。

比如,我們都知道,對於新手父母,最讓人崩潰的情況之一,大概就是帶孩子不能睡整覺了。

我記得自己的女兒剛出生時就是如此,剛出院回家那幾天,她晚上老是每隔兩小時左右就醒來,老是要抱著入睡,折騰得我和孩子的外婆都無法好好休息,剛開始特別崩潰。

後來,只好向身邊的有經驗的寶媽請教,然後自己再到網上查資料,翻育兒書,看達人分享。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看過一個西瓜視頻創作人關於」如何讓寶寶自主入睡」的視頻。

我把裡面說到的具體方法,再跟自己看到的育兒理論和遇到的實際情況結合,逐漸讓寶寶養成規律睡眠的習慣,再逐漸培養她的自主睡眠,慢慢她的睡眠變規律了,我們大人的睡眠也就能保證了。

現在,女兒3歲了,睡眠習慣依然很好,現在偶爾翻翻自己一路以來所記的一本厚厚的育兒筆記,再看看自己身邊快活潑可愛的小丫頭,真的感慨良多,也特別感謝當初那麼堅強和努力的自己。

現在想來,帶女兒的那段時間是很苦很累,但快樂也翻倍,有時她的一個笑容就能消除我眼下的煩惱,而看著她在自己臂彎中睡熟睡的臉龐,就能讓自己沉醉。

新手父母減少育兒焦慮,在借鑑中也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其實,想要把孩子帶好,父母的心態特別重要,父母心態好,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無壓力的成長環境。

而為了讓父母不焦慮,在《西爾思親密育兒法》一書中,西爾斯博士曾勸慰各位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他認為,

你不知道寶寶能對你產生什麼影響,也不知道他將多大程度上改變你的外在形象,你應該開發適合你的獨特育兒方式,既適合寶寶的性情、也適合你個性的方式。

一句「相信自己的直覺」,就可以讓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照料人很多底氣,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因為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沒有任何的育兒經驗,可以直接拿來套用,父母只能自己在與寶寶互動的過程中,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尋找最適合他的養育方式。

記得我當初帶女兒,也是一路摸索著走過來的,每天等孩子睡著以後,就開始反思今天帶寶寶時遇到什麼問題,從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到孩子的性格習慣養成,再到興趣的培養等等。然後自己當時的想法和做法是什麼?然後再對比一些嬰兒達人和權威專家的建議,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不斷地調整。

但無論我們作為父母要堅持何種養育方式,首先要考慮的是,先跟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其次才是考慮如何養育、管教。因為親密關係,是孩子愉快服從父母管教的基礎。

親密關係需要在日常點滴陪伴中逐漸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在於你給孩子買了多少玩具,買了多大的房子。

所以,當你也有上文採訪中的父母一樣的焦慮時,請記得,其實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陪伴。

當我們盡力給予孩子最好的陪伴,用心去參與他們的成長過程,就是給他們最好的愛,不焦慮不將就就好。

您還是焦慮新手父母中的一員嗎?更多的育兒技巧,在西瓜視頻。您可以在西瓜視頻搜索:「給爸媽的禮物」,即可獲得新手爸媽技能包!」六一節,西瓜視頻把這些內容整合成了一個「新手爸媽的新手禮物」。

相關焦點

  • 想要父母不焦慮、孩子不叛逆?試試做顧問型父母
    這周,我們將繼續和大家分享一個提升孩子控制感的方法,讓父母不焦慮,孩子不叛逆,那就是做顧問型父母。我們將圍繞下面幾個問題展開:什麼是顧問型父母?為什麼要做顧問型父母?如何做顧問型父母?以及做顧問型父母我們可能面臨哪些挑戰?
  • 做不焦慮的父母,做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父母
    不管是什麼階層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怎樣減少父母的焦慮,不要陷入育兒的陷阱中,所有的職業都要執業證或進行培訓上崗,都要有準入的資格,只有父母這份職業就這樣上崗了。不管什麼階層的父母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了解教育的一些知識,學習一些必備的兒童心理學,了解孩子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學習一些心理學,學會一些溝通技巧,我們才能從容淡定的面對孩子的各種不同問題而不是盲目的跟風和焦慮。
  • 「做不焦慮的父母」,你的「不焦慮」就是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然而在二胎的孕期中,越做功課,越發焦慮。她得知很多有名的幼兒園,只招一月生的寶寶,並且一年只招10個。二寶還沒出生,已經沒有機會入這樣的名校了,這不是輸在了起跑線,而是已經沒有了起跑線。現如今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對子女的撫養和教育,時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焦慮。就像寶媽Irene一樣,因為自己焦慮,二寶就要超前做訓練,她的焦慮會促使孩子也跟著焦慮起來,讓整個家庭亂成了一鍋粥。
  • 陪伴孩子時,父母情緒焦慮怎麼辦?別著急,做成長型父母可以解決
    寶寶出生後,新手媽媽面臨的問題更多,首先是精神上的壓力和熬夜造成的焦慮,有一些新生兒剛出生的前幾個月睡眠會顛倒,常常半夜了還精神亢奮,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只能陪著熬夜,但是大多數家庭都是新手媽媽在陪著熬夜,照顧孩子,這樣下來,媽媽一直休息不好,必然會產生焦慮和不滿情緒,處理不好,甚至會產後抑鬱。
  • 養娃不焦慮,送給新手父母的一份育兒避坑指南
    當得知自己即將成為父母,很多新手爸媽從最開始的喜悅漸漸地就會變得忐忑。從備孕到育兒,毫無經驗的你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難免掉進坑裡。俗話說「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為了避免新手父母走入育兒誤區,有哪些知識是一定需要了解的呢?
  • 搞定育兒三要素,做一個不焦慮的父母
    ,我們身處的養育文化環境對新手媽媽們非常不友好。第三種,自我焦慮:在這種不友好、缺乏支持和鼓勵、壓力山大的環境當中,媽媽們很難對自己做好母親懷有信心、很難相信自己的直覺、思考和判斷,很難遵從自己的內心,很難不從眾,很難不焦慮。現在的教育專家很多,而且眾說紛紜,今天這個教育專家說紙尿褲不能用太久,明天那個教育專家說紙尿褲要用到孩子有了自主排尿功能為止。
  • 為什麼要做成長型父母,又該如何做一個成長型父母呢?
    哈嘍大家好,我是澤寶媽媽,相信能點開看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是足夠重視家庭教育的,想必你平時也會在家和寶寶親子遊戲吧!那麼,恭喜你,你距離成為「成長型父母」只差那麼一丟丟了,為什麼要努力成為「成長型父母」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成長型父母」,一直以來,我把「做成長型媽媽」做為我自己的flag。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我們要做成長型父母,以及如何做一個成長型父母。
  •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不做「完美父母」,只做會成長的父母
    很多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在學習了心理學知識之後,生怕自己被貼上「不盡責」的標籤,所以在養育孩子時特別緊張,生怕自己將從原生家庭帶過來的「不好」的性格特質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在社交媒體發達的年代,「養育孩子」已經成為一個不斷被眾人拿來檢視與討論的議題。每當網上出現引發爭議的育兒方式時,網絡上許多人就會開始討論為什麼這些方法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有的網友還會分享自己童年遭受過的類似傷痛。
  • 告別焦慮,新手父母的必讀之物
    答案是:難,而且會心煩意亂,很多新手寶媽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剛懷孕時,滿懷期待。對於孩子到來後的情景,在腦海裡想像過無數次。可等到孩子真的到來時,各種問題也隨之而至。弄得新手寶媽措手不及,這個時候,我們的寶媽都希望能夠有養育孩子經驗的人來教教自己。呂蘭秋主編的《懂方法的父母不焦慮》這本書,便可以解決新手寶媽的問題。呂蘭秋,是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兒保科主任。
  • 被育兒焦慮折磨的新手媽媽,這5個方法幫你搞定
    有位媽媽曾這樣說:「自從有了小孩,我眼睛時時刻刻就盯在他身上,只要有一點點不對馬上就開始焦慮,要帶他去醫院,去做檢查。家裡人都覺得我疑神疑鬼,大驚小怪。我自己感覺自己已經快瘋了。」被育兒焦慮折磨的媽媽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獲得解脫?
  • 97年王一博玩轉帶娃,新手爸媽可以借鑑哪些有效經驗?
    節目中,王一博和卷卷玩遊戲、鼓勵卷卷騎摩託車、教卷卷玩滑板三個環節都表現的可圈可點,新手父母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有哪些可以借鑑和吸取經驗的地方呢?多給孩子正面、積極的體驗「遊戲王」王一博在帶卷卷玩遊戲的過程中非常認真,陀螺、五子棋、飛鏢等項目全都完勝,最後還不忘補刀「我贏了,你輸了」,因此卷卷的遊戲體驗並不好。
  • 97年王一博玩轉帶娃,新手爸媽可以借鑑哪些有效經驗?
    節目中,王一博和卷卷玩遊戲、鼓勵卷卷騎摩託車、教卷卷玩滑板三個環節都表現的可圈可點,新手父母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有哪些可以借鑑和吸取經驗的地方呢?擅長親子教育、兒童教育領域的臨床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遊戲力》系列書籍中強調,要讓孩子在遊戲中示弱,這樣做的好處是幫助孩子獲得力量感與自信、戰勝焦慮。讓親子遊戲發揮最大效力的方式:家長扮演弱小無助的角色,孩子扮演強大、勇敢、無所不能的角色。
  • 《終身成長》:想不焦慮,就要學會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接下來我會從三個方面闡述從成長型思維中得到的幾點啟發。與之相反的是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這樣的人最看重的是自己在做事過程中學到的東西,相比超越別人,看到自己的進步才是他們最有成就感的事。
  • 做不焦慮的新手爸媽,需要三個必備育兒技巧,看看你少了哪一個?
    有些問題讓你變得更加焦慮,有些問題幫助你成長,幫助你成為了更好的父母。有許多父母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但他們依然每天都讓自己忙得焦頭爛額,不給自己喘氣的機會。你說這樣能不焦慮嗎?但有些媽媽心態不同,養育孩子過程中的體會也不同。
  • 養出焦慮不自信的孩子,是父母做了這些
    想要孩子不焦慮,首先父母就要做到心態平和,凡事不要去對比。孩子的成長有其內在的規律,不要「拔苗助長」。即便孩子表現不錯,父母還是會很焦慮,總覺得孩子做得還不夠好。其結果往往是,高焦慮的父母導致了高焦慮的孩子,從而導致了不自信的孩子。所以,要想讓孩子自信,父母要先有好心態,別操之過急。
  • 不做焦慮的父母,先從自己學會如何做人開始
    為人父母,培育孩子,首先要自己能夠心理健康,放下對孩子過多的期待,先去學會如何做人。否則,自己時常焦慮、時常反覆,並且不思進取,心理狀態紊亂,怎麼能夠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通過生活中許多類似的事情,使孩子能夠從這些基本的品行品格方面得到培養,進而帶動他健康成長,形成各類積極、包容等的良好品行和行為。 所以,要做不焦慮的父母,父母要能夠不斷的學習和完善自己,從基本的待人處事上下足功夫。
  • 如何做不焦慮的父母
    當我開始做媽媽時,我發現自己最常感受到的是:經常被焦慮感圍繞著。有時候覺得不應該讓孩子被補習班淹沒,讓她有個快樂的童年,玩玩泥巴,抓抓魚,但是看到身邊的朋友的孩子都在努力、上各種課外興趣班,學英語、學編程、學樂器,自己就會開始焦慮,我是否太不上心?我是否太放任孩子?我是否是個不稱職的媽媽?
  • 媽媽的情緒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怎樣排解?
    但伴隨著孩子出生的喜悅,新手爸爸媽媽,面對著這個軟糯的小人兒,一想到要開始對一個生命負責,深感為人父母的責任重大,就要考慮該如何才能承擔起父母的職責,更好地養育好孩子?養育孩子,對新手爸媽是個挑戰,剛開始會遇到很多問題,其中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麼,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 大多數新手父母都在體驗著焦慮,生孩子難,養孩子更難
    先不去探討這樣對孩子的影響,從新手父母的角度來講,在養孩子上有很大的焦慮。而且這個焦慮,從準父母就開始了,只不過在孩子出生前後對比上,準父母時期的焦慮比較小,更多的是激動、喜悅,對小生命的期待。可以說父母的焦慮貫穿孩子的一生,從孩子沒出生一直到孩子結婚成家。我們知道在女性懷孕的時候,是非常的艱辛的,但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生完就好了。
  • 經驗分享、新手爸媽建議收藏,寶寶哭鬧如何面對不焦慮!
    我的寶寶特別愛哭,每次哭都特別難哄,不哭的時候,可愛得像天使寶寶,一哭起來,我整個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我的好姐妹最近喜得千金,當上了新手媽媽,寶寶現在快兩個月了,發信息和我訴苦,生了孩子以後發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