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劉璇,最近曾在微博上發了一段小視頻,在視頻中她談到自己感覺現在懷著二胎寶寶,就好像又回到了當年在運動場上每天面臨比賽的歲月,感覺每天都在戰鬥狀態,偶爾還會有些不安和焦慮。
圖片來源:劉璇微博
她都是一個有經驗的二胎媽媽了,並且是明星,在心理、經濟和人力方面可謂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面對新生命的到來,依然會感覺充滿挑戰,何況是那些沒有經驗的普通新手父母?
我弟媳10多天前剛生完寶寶,她和我弟弟是未婚先孕,並且兩人都是20來歲,沒多少存款,孩子黃疸住院部分花銷還得爺爺奶奶墊付,經濟壓力和照顧新生兒的壓力,有點吃不消,時常感覺焦慮。
其實,現實生活中,像我弟弟弟媳這樣面對新生命的到來,充滿焦慮和不安的還有很多。
有關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年中國有593萬人要成為新手父母,而這些父母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會面臨各種不同的焦慮。
我要WhatYouNeed曾對10多位年齡跨度在20歲-31歲之間的年輕新手爸媽進行採訪,讓他們談談自己面對新生命的到來,都有哪些焦慮,結果發現他們的焦慮來自方方面面?
23歲的媽媽藍冰說,大學未畢業就懷孕,生完孩子後,有點糾結是出去工作還是帶孩子;
26歲的雙胞胎奶爸阿思說自己感覺經濟壓力比較大,曾試過卡裡只剩下0.46元,老婆生孩子出院時,網貸了5萬塊把帳結了;
26歲的奶爸莊莊,因為女兒長溼疹整天哭鬧而苦惱;
26歲的媽媽ICY,害怕減少社交而失去朋友,也害怕無法工作而失去自我價值;
29歲的媽媽SILVIA則曾因生孩子後身材走樣而發愁……
此外,還有人因為與長輩之間的育兒分歧而糾結,因擔心對孩子的陪伴不夠而焦慮……
其實總結起來,這些新手父母的焦慮,不外乎來自以下這些方面:
*因心理準備不足;
*因經濟狀況不好;
*因照料新生兒經驗不足;
*因家庭成員之間對孩子不同的教育理念,引發分歧和衝突;
*因擔心自己無法平衡家庭和工作,無法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因擔心在育兒過程中,會減少社交和失去自我。
一方面是新手父母們在角色身份轉換中充滿焦慮,另一方面,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建議和聲音說,要在經濟和心理等各個方面做好準備再要孩子,可現實就是現實,哪裡會有那麼完美?
就像上面採訪中的這些新手父母一樣,很多時候,總是在自己感覺還沒有準備好時,幼小的新生命就已經不約而至,總是自己在措手不及中感覺很焦慮。
心理學上,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曾提出成長型思維。其實,做父母也需要有成長型心態。
但焦慮與不安的通常源於未知。對某件事的了解得越多,就越有掌控感,而學習有利於形成掌控感。
電視劇《請回答1998》中說,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但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那我們也沒有必要要求自己一開始就能做完美的父母,而是要樹立「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一邊各種育兒知識,一邊調整自己焦慮的心態,獲得成長。
比如,我們都知道,對於新手父母,最讓人崩潰的情況之一,大概就是帶孩子不能睡整覺了。
我記得自己的女兒剛出生時就是如此,剛出院回家那幾天,她晚上老是每隔兩小時左右就醒來,老是要抱著入睡,折騰得我和孩子的外婆都無法好好休息,剛開始特別崩潰。
後來,只好向身邊的有經驗的寶媽請教,然後自己再到網上查資料,翻育兒書,看達人分享。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看過一個西瓜視頻創作人關於」如何讓寶寶自主入睡」的視頻。
我把裡面說到的具體方法,再跟自己看到的育兒理論和遇到的實際情況結合,逐漸讓寶寶養成規律睡眠的習慣,再逐漸培養她的自主睡眠,慢慢她的睡眠變規律了,我們大人的睡眠也就能保證了。
現在,女兒3歲了,睡眠習慣依然很好,現在偶爾翻翻自己一路以來所記的一本厚厚的育兒筆記,再看看自己身邊快活潑可愛的小丫頭,真的感慨良多,也特別感謝當初那麼堅強和努力的自己。
現在想來,帶女兒的那段時間是很苦很累,但快樂也翻倍,有時她的一個笑容就能消除我眼下的煩惱,而看著她在自己臂彎中睡熟睡的臉龐,就能讓自己沉醉。
其實,想要把孩子帶好,父母的心態特別重要,父母心態好,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無壓力的成長環境。
而為了讓父母不焦慮,在《西爾思親密育兒法》一書中,西爾斯博士曾勸慰各位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他認為,
你不知道寶寶能對你產生什麼影響,也不知道他將多大程度上改變你的外在形象,你應該開發適合你的獨特育兒方式,既適合寶寶的性情、也適合你個性的方式。
一句「相信自己的直覺」,就可以讓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照料人很多底氣,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因為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沒有任何的育兒經驗,可以直接拿來套用,父母只能自己在與寶寶互動的過程中,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尋找最適合他的養育方式。
記得我當初帶女兒,也是一路摸索著走過來的,每天等孩子睡著以後,就開始反思今天帶寶寶時遇到什麼問題,從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到孩子的性格習慣養成,再到興趣的培養等等。然後自己當時的想法和做法是什麼?然後再對比一些嬰兒達人和權威專家的建議,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不斷地調整。
但無論我們作為父母要堅持何種養育方式,首先要考慮的是,先跟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其次才是考慮如何養育、管教。因為親密關係,是孩子愉快服從父母管教的基礎。
而親密關係需要在日常點滴陪伴中逐漸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在於你給孩子買了多少玩具,買了多大的房子。
所以,當你也有上文採訪中的父母一樣的焦慮時,請記得,其實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陪伴。
當我們盡力給予孩子最好的陪伴,用心去參與他們的成長過程,就是給他們最好的愛,不焦慮不將就就好。
您還是焦慮新手父母中的一員嗎?更多的育兒技巧,在西瓜視頻。您可以在西瓜視頻搜索:「給爸媽的禮物」,即可獲得新手爸媽技能包!」六一節,西瓜視頻把這些內容整合成了一個「新手爸媽的新手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