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無憂】焦慮的父母,正在「培養」不自信的孩子

2020-09-03 心海無憂島

焦慮性格的父母,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時,很容易動怒甚至打罵,讓孩子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挫折感、缺乏自信心甚至是畏縮;而過分保護孩子安全,則易導致孩子的過分依賴、能力低落。

父母親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學習對象,身為父母如果沒有了解自己的個性,就很難避免一些問題的出現。父母愛焦慮,孩子就容易不自信,所以,父母不妨檢視一下自己情緒發展,避免影響孩子的學習及身心發展狀況。

高焦慮的父母往往會導致不自信的孩子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在於,父母與孩子缺少有質量親子溝通和互動。在培養孩子自信的過程中,一些父母往往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或技藝,而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指導、鼓勵和認可

平時假期選擇參加一些培訓班並沒有問題,問題是有些家長往往過分在乎孩子,常把孩子的表現當成自己的「成績單」。即便孩子表現不錯,父母還是會很焦慮,總覺得孩子做得還不夠好。其結果往往是,高焦慮的父母導致了高焦慮的孩子,從而導致了不自信的孩子。所以,要想讓孩子自信,父母要先有好心態,別操之過急。

以下行為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自信

⒈寄予孩子過高的期望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給孩子不斷地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優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⒉總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父母的通病。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⒊數落孩子的不是

父母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父母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徵服的快感。數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讓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讓孩子喪失自尊。

⒋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助和支持。

⒌代替孩子做選擇

父母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⒍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當孩子對媽媽說:沒事,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你去忙吧!媽媽一關上門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電腦呢!這樣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歡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毀滅了孩子的自尊。

這一課,收心入腦提升動力;

這一刻,讓愛彼此溝通碰撞升華。

8月21日晚間,「心海無憂島」俱樂部線下「新學期新徵程--從心起航吧後浪」沙龍如約而至。家長和孩子們20餘名參與活動。

十月懷胎前,你對人生有著怎樣的期盼?一朝分娩後,你對人生是否有著同樣的期許?優秀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長的根源。這是是一群努力學習成長的父母,讓我們的孩子,在愛與教的家庭氛圍中茁壯成長!我們一直在用心培育最適合父母成長的土壤;我們一直在用心尋找最適合的父母課堂、親子溝通的模式。讓參與的家長受到更深的感知和思考。

在當今社會,教育的實施者不僅是老師,更是家庭的基礎和延伸,老師和父母需要家園共育,提升家長的教育商是家長在教育路上的重要一關。那麼,如何提升家長的教育商呢?

「成人對待孩子的行為是因,孩子最終呈現出的狀態是果。」孩子就像大人的一面鏡子,時刻反應出家長的教育行為。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障礙。

活動中「影視啟迪」、「個人敘述」、「思維碰撞」、「凝縮升華」讓活動更好地詮釋了,這個暑假是如何塑造的心智模式,面對新學期新徵程該如何積極應對的思想碰撞。 因此,本次活動讓家長見證了「看見孩子的世界、積累精神財富、永葆孩子的純真、感受生命溫暖。

我們一直在路上,有你,有我還有很多像我們一樣愛學習的人。

來吧,讓我們一路前行!

相關焦點

  • 養出焦慮不自信的孩子,是父母做了這些
    孩子正在玩得高興呢,明顯的不願意,可是又不敢違背父母的旨意,那就背吧,突然背到一半卡住了,這孩子焦急得直哭,還翻地,拳打腳踢。從這個畫面裡,我看到的不是孩子享受背詩的過程,而是一個特別焦慮的孩子,怕背不出來被嘲笑。
  • 孩子的不自信,都是來源於焦慮的父母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很容易去模仿和學習父母的習慣、脾氣及為人處世,以至於孩子會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能夠反應出父母的所有樣子。而如今,社會發展飛快,每個人都是忙碌著,忙碌著上班,忙碌著吃飯,忙碌著各式各樣的事。從而導致每個人都很焦慮,特別的父母。擔心孩子的生活、擔心孩子的學習……甚至擔心著孩子的未來。可往往是這些擔心,焦慮成為孩子不自信的根源。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
    因此,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應運而生,而他們的孩子成了這些父母的「希望」。中國式父母在孩子上學階段過度注重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高考是一個學生改變命運的最好機會,但絕不是唯一機會。許多家長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自己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報了許多補習班,這對一個天真孩子真的很好嗎?從孩子幼兒園就培養各種知識,無異於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教育專家研究發現,注意力不集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事實上,孩子的專注力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因為後天我們不注意保護和改善,反而可能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其中殺傷力最大的就是父母的自我焦慮。
  • 思維導圖丨越焦慮的父母,越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越來越多的父母已經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開始注重對孩子的教育,這是好事,但是北大心理學教授研究發現: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存在育兒焦慮的現象。什麼是家庭教育中的育兒焦慮呢?比如孩子早晨睡了個懶覺上學遲到了,父母就以為孩子故意不上學,有厭學情緒,從而大發雷霆;比如孩子哪天回到家不愛說話,父母就以為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感到心虛,在旁邊絮絮叨叨問個不停;比如孩子某一次考試成績稍微下降一點點,父母就以為孩子不認真學習,急著給孩子報輔導班、請家教……
  • 孩子隱藏的焦慮障礙,父母能識別?適度的冒險利於培養持久的自信
    面對孩子的焦慮,他們會讓步,遷就他們的孩子,允許自己的孩子逃避那些困難的情況。假設:你的孩子哭著跑回家,他們才5歲或者6歲:「學校的小朋友都不喜歡我!他們很壞,他們都不跟我玩」。,未被父母識別時,孩子該怎樣適應焦慮狀態?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多少孩子
    《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報告也顯示,2018年,68%的受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僅有6%不焦慮。這些家長的焦慮來自於對孩子的不滿,總認為別人家孩子優秀,自家的孩子一事無成。
  • 讓自信伴著孩子起航人生,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自信?
    而隨之出現的膽怯、退縮等不良個性,則會與孩子形影不離。與之相反的是自信,自信使孩子能掌握或駕馭自己的行為。」有自信的孩子更願意學習新的技能,面對新的挑戰。有自信的孩子看待他人都是有愛的、願意合作的,因此他們的人際關係通常都會表現得更好。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寶寶的自信是主要由養育者形成和培養。為人父母,自信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落實在日常育兒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的。
  • 做不焦慮的父母,做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父母
    我們現在的父母為什麼越來越焦慮。我們的生活中為什麼直升機父母變得越來越多,直升機父母就是說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永遠懸停下孩子的頭頂,無論孩子做什麼,都要關注孩子。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注越來越密集。孩子們慢慢更願意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這個時候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尤為重要。培養孩子社會能力。就是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教會孩子怎麼做,而不是替孩子做,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大人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替人解決問題的慣性,交而不教,帶而不代,相信孩子,他們具有解決問題的潛力。
  • 自信的孩子,明智的父母都是這樣培養的
    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總覺得孩子做不好事情,但是我們越不放手,孩子越不動手,就確實越做不好事情,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反過來,你越信任孩子,孩子越在做事中得到成就感與自信,結果越愛做事情,最終做得越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 母親越焦慮、孩子就越抑鬱,什麼樣的父母,就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孩子就會感到焦慮。孩子是否能擁有積極健全的人格,堅持學習的生活態度和適合自己的工作職位,關鍵在於從幼兒、童年和青春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難想像,中國家庭的主要教育者,是孩子的母親。如果母親的情緒總是焦慮、煩躁,對撫養孩子缺乏耐心,疏於和孩子溝通交流,遇到棘手的教育問題動輒大吼大叫,甚至抄起棍棒對孩子打罵責罰。在這種家庭環境和焦慮母親教育下的孩子,往往會自卑怯懦、不善交流或抑鬱脆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 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的,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小朋友都缺乏自信。自信對於孩子是有很多好處,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出自信的孩子呢?我們先來看看自信對孩子有哪些好處呢?在不斷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孩子會學習到更多為人處世的方法,人際關係也會得到擴展。能夠促進自己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3、自信的孩子勇於面對困難  很多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做事的時候會猶豫不決,不敢去做。而有自信的孩子做事的時候表現的更加勇敢,面對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不畏懼。能夠更好的將自己展示出來。
  • 致焦慮的父母:如何培養出內驅力強的自律型孩子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決斷、為自己負責,充分釋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內驅力,身體力行,體驗成長的困惑與獲得成長的勇氣。家長的終點不是孩子過上了你想讓他過的生活,而是你幫孩子過上他自己想過的生活。
  • 父母的育兒焦慮,正在摧毀孩子
    尚恩教育-一站式解決你的英語考試問題自打孩子出生,父母的焦慮就沒有停過!一開始擔心身體健康不健康,然後會不會走路,說話是不是太晚了……等等,數不勝數!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上學,學習好不好,在學校跟同學關係處的好不好等一堆焦慮再次來襲! 甚至小到一次考試的失利都可以讓家長聯想到上沒辦法考上大學!
  •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暗示效應」讓孩子更自信
    「暗示效應」讓孩子更自信。所謂「暗示效應」,即是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覺地按照暗示者的意願行動,此稱之為「暗示效應」。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培養他們的安全感,作為父母,我們不是教會孩子學習說話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會表達內心的情感和憂慮。
  • 性格內向的父母,怎樣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本身性格內向,這也就導致了孩子也是孤僻、不自信。那麼,應該怎樣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呢?老任給廣大父母支幾招。>一個充滿開朗的生活環境,孩子也會具備陽光的心態,不僅僅是源自父母的培養。
  • 父母如何培養女兒的自信
    其實,女生感到自卑,這與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第一,父母要改變女兒對外貌的誤區。女生容易對自己的長相感到自卑,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改變女兒因為長相不如他人就感到自卑,要改變孩子用外貌評定自己,用長相的條條框框將自己劃分等級的情況。
  • 如何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一位媽媽說,「我家孩子8歲了,膽小內向,遇到困難不會想辦法解決,只會哭,與同學交往不好,不願意和人交流,對自己非常不自信,不願意嘗試新事物……」以上這些表現,是不是就是沒有自信呢?三、能力不足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優勢和亮點,但也存在自身的不足,比如有些孩子天生邏輯思維能力強,但語言發展水平就相對遲緩,如果父母過分要求孩子與其他同齡人能力平齊,可能也會給發展較緩的孩子造成過大心理壓力。
  • 父母的焦慮,孩子的焦慮
    成人世界的焦慮,表現在失眠、脫髮,而焦慮本身已經通過各種途徑蔓延到孩子的身上,原本無憂無慮的年齡也已經備受焦慮的摧殘。「我很笨,沒有別人做的好,也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當孩子的內心出現逆反的情緒,焦慮就會產生,關係也會有所淡化。
  • 父母的焦慮,是培養孩子的絆腳石
    在教育的路上,很多家長都擔憂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給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孩子也逐漸失去了原本該探索和追逐的童年。在這個拼爹拼娃的時代,也是家長和孩子焦慮叢生的時代。我也逃不過焦慮的這個魔咒,直到最近準備生二寶了,不巧也病了,人在生病的時候,看問題好像會更加客觀和清晰,很多事情好像也變得豁然開朗了,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究竟適不適合女兒。女兒今年7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