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性格的父母,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時,很容易動怒甚至打罵,讓孩子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挫折感、缺乏自信心甚至是畏縮;而過分保護孩子安全,則易導致孩子的過分依賴、能力低落。
父母親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學習對象,身為父母如果沒有了解自己的個性,就很難避免一些問題的出現。父母愛焦慮,孩子就容易不自信,所以,父母不妨檢視一下自己情緒發展,避免影響孩子的學習及身心發展狀況。
高焦慮的父母往往會導致不自信的孩子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在於,父母與孩子缺少有質量親子溝通和互動。在培養孩子自信的過程中,一些父母往往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或技藝,而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指導、鼓勵和認可
平時假期選擇參加一些培訓班並沒有問題,問題是有些家長往往過分在乎孩子,常把孩子的表現當成自己的「成績單」。即便孩子表現不錯,父母還是會很焦慮,總覺得孩子做得還不夠好。其結果往往是,高焦慮的父母導致了高焦慮的孩子,從而導致了不自信的孩子。所以,要想讓孩子自信,父母要先有好心態,別操之過急。
以下行為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自信
⒈寄予孩子過高的期望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給孩子不斷地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優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⒉總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父母的通病。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⒊數落孩子的不是
父母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父母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徵服的快感。數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讓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讓孩子喪失自尊。
⒋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助和支持。
⒌代替孩子做選擇
父母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⒍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當孩子對媽媽說:沒事,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你去忙吧!媽媽一關上門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電腦呢!這樣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歡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毀滅了孩子的自尊。
這一課,收心入腦提升動力;
這一刻,讓愛彼此溝通碰撞升華。
8月21日晚間,「心海無憂島」俱樂部線下「新學期新徵程--從心起航吧後浪」沙龍如約而至。家長和孩子們20餘名參與活動。
十月懷胎前,你對人生有著怎樣的期盼?一朝分娩後,你對人生是否有著同樣的期許?優秀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長的根源。這是是一群努力學習成長的父母,讓我們的孩子,在愛與教的家庭氛圍中茁壯成長!我們一直在用心培育最適合父母成長的土壤;我們一直在用心尋找最適合的父母課堂、親子溝通的模式。讓參與的家長受到更深的感知和思考。
在當今社會,教育的實施者不僅是老師,更是家庭的基礎和延伸,老師和父母需要家園共育,提升家長的教育商是家長在教育路上的重要一關。那麼,如何提升家長的教育商呢?
「成人對待孩子的行為是因,孩子最終呈現出的狀態是果。」孩子就像大人的一面鏡子,時刻反應出家長的教育行為。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障礙。
活動中「影視啟迪」、「個人敘述」、「思維碰撞」、「凝縮升華」讓活動更好地詮釋了,這個暑假是如何塑造的心智模式,面對新學期新徵程該如何積極應對的思想碰撞。 因此,本次活動讓家長見證了「看見孩子的世界、積累精神財富、永葆孩子的純真、感受生命溫暖。
我們一直在路上,有你,有我還有很多像我們一樣愛學習的人。
來吧,讓我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