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焦慮,是培養孩子的絆腳石

2020-08-23 喬媽育兒

在教育的路上,很多家長都擔憂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給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孩子也逐漸失去了原本該探索和追逐的童年。


在這個拼爹拼娃的時代,也是家長和孩子焦慮叢生的時代。


我也逃不過焦慮的這個魔咒,直到最近準備生二寶了,不巧也病了,人在生病的時候,看問題好像會更加客觀和清晰,很多事情好像也變得豁然開朗了,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究竟適不適合女兒。


女兒今年7歲了。這是我在病中對她的告白……



女兒,這兩年裡,你長大了,懂事了,有自己的堅持和想法,也喜歡跟我們說「不」了。有時候作為你的親媽,我也搞不懂小小的你,為何脾氣如此倔強,不服輸不認錯。


我最近常常因為你的倔強和對抗懊惱不已,是不是哪裡不對了?是我們過於追求人格的培養而忽略了你原本善良、好奇、喜歡探索的這些發光點嗎?


今天,躺在病床上意識到自己有多想你以後,我發現那些所謂的規則、對抗、不聽話,一切都變得無所謂,我只想在你身邊陪你過一個簡單的兒童節。


昨晚半夜突發性腸胃炎,強忍到天亮。早上,爸爸給你準備好簡單的早餐,跟你交代了要送媽媽去醫院的事情。


我們出門前,你對我說:「我會在家練字的,不用擔心。」然後一副擔憂的神情目送著我們出門。


來到醫院,醫生檢查後向我告知,腸胃炎可能會引起宮縮而早產,但胎兒在34周後的成活率還是挺高的,叫我儘量放鬆心情。


但此時此刻,又如何能坦然處之呢?可我和你爸除了努力讓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其他什麼都做不了,不過無論事態怎麼樣,都得做好心理準備!


可幸的是,在醫院住下來後,我的疼痛和宮縮總算有所減緩了,繃緊的神經終於放鬆下來,而這一刻更多的是感恩。


感恩每一次遇到問題,你爸爸都會在身邊陪我樂觀面對;感恩你的體諒和不吵不鬧;感恩爺爺第一時間從其他城市趕過來照顧你……



隨後,爸爸打電話給你,在電話那頭你的聲音還是這麼稚嫩,你說已經練完字了,我忽然鼻子一酸,淚水奪眶而出;


我知道,你為了不讓我失望,主動做好了我安排給你的練字任務,你的這份懂事,讓我內疚。


那一刻,媽媽只想好好地擁抱你,告訴你:不練字也沒關係的。


你還告訴爸爸你看到彩虹了,是通過自己做的冰在窗戶對著太陽看見的,那時我發現背對著我的爸爸也哽咽了……


我想起網上的一句話:孩子,總是能觸動父母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所以,女兒,雖然爸媽會兇你,批評你,但你永遠是我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自去年9月份你上一年級以來,我對你的要求嚴格了,因為在你漫長的求知路上,我希望你能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而大多數的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於是乎,我把越來越多的條條框框放在你的身上,希望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希望你懂得分配時間,希望你對自己有要求,希望你養成自覺收拾的習慣……


我們總是希望你這樣那樣,漸漸忽略了你自己想怎麼樣;


也許你也發現了,我和爸爸越來越少問「你想怎麼做」,我們問得更多的是「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很多時候還夾帶著責備的語氣,也許這讓你產生了抵抗情緒而喜歡跟我們對著幹。


你越對著幹,我們的脾氣就越大,大家僵持對峙,誰也不讓步。最後,當然是大人在氣勢上獲勝,但實際的結果其實是兩敗俱傷,大家都不愉快。


我最近常常在想,我是不是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你的快樂成長上,而不是去糾結如何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你?


在醫院的這兩天,我翻看了你的照片,雖然動作和表情越來越像小大人了,但眼神分明還是個天真的孩子。


你才7歲,還喜歡睡覺前跟我擁抱後說:「媽媽,晚安,我愛你。」


你才7歲,還喜歡抱著小娃娃要當它們的媽媽。


你才7歲,犯錯、愛發小脾氣、鬧鬧情緒是何等正常。


是啊,你才7歲,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你終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時間自會給出答案,本該無需過分焦慮。


-END-

相關焦點

  • 父母與孩子溝通的12種絆腳石讓親子關係陷入困境
    在P.E.T 父母效能的書中戈登博士強調,要成為能夠給孩子支持的父母,父母的說話方式非常重要。父母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親子間的每一次交流,就好像正拿著一塊塊的磚建築這他們之間的「關係宮殿」,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了解自己在父母眼中的模樣。在親子溝通中有12種絆腳石溝通往往被大家所忽視。
  • 【心海無憂】焦慮的父母,正在「培養」不自信的孩子
    焦慮性格的父母,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時,很容易動怒甚至打罵,讓孩子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挫折感、缺乏自信心甚至是畏縮;而過分保護孩子安全,則易導致孩子的過分依賴、能力低落。父母親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學習對象,身為父母如果沒有了解自己的個性,就很難避免一些問題的出現。父母愛焦慮,孩子就容易不自信,所以,父母不妨檢視一下自己情緒發展,避免影響孩子的學習及身心發展狀況。
  • 致焦慮的父母:如何培養出內驅力強的自律型孩子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決斷、為自己負責,充分釋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內驅力,身體力行,體驗成長的困惑與獲得成長的勇氣。家長的終點不是孩子過上了你想讓他過的生活,而是你幫孩子過上他自己想過的生活。
  • 父母必知,你正在做的10個行為,隱藏著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看了《少年說》節目,覺得終於有個節目,能讓孩子們,說出她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了解孩子們身上背負的壓力和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她們渴望被父母認可、信任和激勵。有機會聽到她們心裡的話,才會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才會反思做為父母,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一 位女孩,哭訴著對媽媽說:「你們老是在這裡打擊我,我說了我不適合激將法。但你們從來沒有改過。」
  • 母親越焦慮、孩子就越抑鬱,什麼樣的父母,就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孩子就會感到焦慮。如果母親的情緒總是焦慮、煩躁,對撫養孩子缺乏耐心,疏於和孩子溝通交流,遇到棘手的教育問題動輒大吼大叫,甚至抄起棍棒對孩子打罵責罰。在這種家庭環境和焦慮母親教育下的孩子,往往會自卑怯懦、不善交流或抑鬱脆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 思維導圖丨越焦慮的父母,越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越來越多的父母已經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開始注重對孩子的教育,這是好事,但是北大心理學教授研究發現: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存在育兒焦慮的現象。什麼是家庭教育中的育兒焦慮呢?這些現象相信很多家庭中都曾經出現過,看似普通,實則是父母焦慮的表現,雖然每個家長出發點都是關心孩子,但是北大心理學教授指出:這樣的焦慮行為對孩子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越是這樣焦慮的家長,越是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 父母的焦慮,孩子的焦慮
    成人世界的焦慮,表現在失眠、脫髮,而焦慮本身已經通過各種途徑蔓延到孩子的身上,原本無憂無慮的年齡也已經備受焦慮的摧殘。父母要給孩子撐起一片天,也要給孩子創造適合生長的環境氛圍。「我很笨,沒有別人做的好,也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當孩子的內心出現逆反的情緒,焦慮就會產生,關係也會有所淡化。
  • 焦慮的父母,無動於衷的孩子:怎麼培養孩子的上進心?
    孩子有上進心,遇事能獨立自主思考,想辦法解決,父母是不是覺得特別地舒心。是的,家裡有一個有上進心的孩子,父母會覺得這是一件很令人欣慰的事情,就像能看到孩子未來一樣。其實,孩子的上進心也是父母幫助提升和培養起來的,而不是天生就有。
  • 做不焦慮的父母,做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父母
    我們現在的父母為什麼越來越焦慮。我們的生活中為什麼直升機父母變得越來越多,直升機父母就是說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永遠懸停下孩子的頭頂,無論孩子做什麼,都要關注孩子。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注越來越密集。父母越來越焦慮,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據專家研究,其實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經濟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原由解析:為什麼我們會使勁的去教孩子,而在父母那一代,他們對於教育沒有這麼關注,而且,那時的父母也不會像現在父母這麼焦慮,大家的教育方式都比較鬆散,不會像現在挑什麼學區房,老師也沒這麼大壓力,當時的工人和工程師的工資差不了多少,都是按級別來的。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教育專家研究發現,注意力不集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事實上,孩子的專注力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因為後天我們不注意保護和改善,反而可能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其中殺傷力最大的就是父母的自我焦慮。
  • 孩子隱藏的焦慮障礙,父母能識別?適度的冒險利於培養持久的自信
    ,未被父母識別時,孩子該怎樣適應焦慮狀態?因為這是隨著時間累積的能力,在反覆面對這些日常狀況時,孩子才能逐漸培養出這些能力:1-自我安慰,或控制情緒,解決問題,包括解決與同學之間的矛盾;2-延遲滿足,就是在等待的時候,還能堅持的毅力,
  • 多少孩子,活在父母的焦慮中
    這部韓劇不僅反應了韓國甚至中國乃至整個世界教育子女的普遍現象,考上重點名牌大學是所有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成了現階段家長強烈的焦慮心情,這種焦慮心情導致子女對父母的不滿,更嚴重的導致一個家庭的破裂。2演員沙溢曾自爆給兒子安吉報了十多個興趣班,最初的目的也是為了孩子能多學一門藝術。
  • 孩子學習的路上,作為父母如何減少焦慮?
    教育的環境和以前不同的,誘惑變得更多了,孩子們不愛學習的變多了。教育的競爭比以前變強了,幾乎全員參加輔導班,有的孩子甚至參加三四門。面對學霸,中等生或者下等生的父母無比焦慮。焦慮之下壓力變大,最後混亂了自己培養孩子的思路,盲目的跟風,或者揠苗助長,孩子變得比以前學習時間更長,而學校效果卻不見得有多好,家長們變得更焦慮了。 那麼優等生的父母就不焦慮嗎?
  • 焦慮的父母 只能看見「別人家的孩子」
    各種圈、app、論壇、網站、心靈雞湯、教育培訓商業廣告都告訴你,你家孩子這裡不成,那裡欠缺,要補補補!要把孩子按照他們的思維,培養成萬能的四有新人。人不完美都靠補!圈子裡充滿了補好的案例,人們都是把最好的一面,另加修飾地放在圈子裡曬,讓人眼紅,讓人焦慮。看的圈子多了,焦慮也就多了。
  • 親子溝通技巧5 12個絆腳石
    孩子沒有問題時,這些絆腳石有可能就不是絆腳石,而當孩子處在問題區時,這12種反應方式就會被稱為親子溝通的12個絆腳石,阻礙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這也是父母常用的和困惑的,這樣做有錯嗎?這種回應方式不相信孩子能解決他自己的問題,使孩子更加依賴父母而不去獨立思考。 提出忠告有時也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感覺。(我以前就常常犯這樣的錯誤,導致孩子有段時間沒有自信,現在偶爾還會犯,但少多了。)同時阻礙孩子自己去面對問題,想出解決方法並且採取實際的行動;無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做的好,是父母讓我這樣做的;做的不好,都是父母的錯。
  • 考試焦慮,焦慮的究竟是父母還是孩子?
    這種對於考試的焦慮情緒到底是什麼?家長和孩子,到底是誰在焦慮?焦慮了又該怎麼辦呢?個人認知孩子面對考試的焦慮,很多是個人認知導致,比如一遇考試就反覆不停的擔心,萬一題太難不會做怎麼辦?萬一考砸了怎麼辦?「考不好」可能意味著讓父母生氣失望、挨打受訓,意味著讓父母蒙羞抬不起頭、意味著自己不是個好學生沒有價值、意味著同學不喜歡老師不喜歡...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多少孩子
    孩子稍不如自己的意,就會讓父母陷入無限焦慮之中。,就是焦慮的父母。」面對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是無法做到冷靜、淡定。而不知,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一味的焦慮教育,不僅會傷了自己,甚至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 《讓孩子遠離焦慮》讓孩子走出焦慮,唯有父母引導
    讓孩子遠離焦慮!現在父母越來越不懂孩子了,為什麼孩子的生活那麼好,可孩子身上卻出現了很多毛病?不愛說話、情緒差、膽小怕事、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這項表現是由於焦慮引起的,孩子可能在成長道路上受其困擾,身心無比疲憊。如果父母了解了焦慮形成的原理及相應的解決措施,幫助孩子怎麼面對焦慮,從而孩子憑自身能力成功應對,走出焦慮泥潭。
  • 養出焦慮不自信的孩子,是父母做了這些
    現在很多的父母都特別焦慮。焦慮孩子不吃飯餓肚子,焦慮孩子穿少了著涼,焦慮孩子的學習,正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還有不少父母常常處在這樣的焦慮中:「我要是教育不好我的孩子怎麼辦?」「我可不能耽誤了我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她接受最好的教育!」於是小小年紀就各種早教班,背誦古詩詞。朋友聚會父母經常就是拿孩子「開刀」,「寶貝,給大家背一首詩吧。」
  • 孩子考試,我更焦慮,怎麼辦?|中高考父母焦慮怎麼辦
    只不過,他們的表現令老師和家長覺得,他們看上去沒心沒肺,一點都不焦慮。每到考試,尤其是大型考試之前,空氣中就會瀰漫著焦慮,讓人無所遁形。疫情影響,這份焦慮比往年更甚。然而,比學生本人更焦慮的,往往是他們的父母,特別是母親。若問她們想要什麼樣的母親節禮物,或許答案是:我什麼都不要,只需要孩子聽話,好好學習,考出理想的成績!可憐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