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父母,無動於衷的孩子:怎麼培養孩子的上進心?

2020-08-22 仙人掌教育筆記

孩子有上進心,遇事能獨立自主思考,想辦法解決,父母是不是覺得特別地舒心。是的,家裡有一個有上進心的孩子,父母會覺得這是一件很令人欣慰的事情,就像能看到孩子未來一樣。其實,孩子的上進心也是父母幫助提升和培養起來的,而不是天生就有。

具體怎麼培養呢?接著往下看

1.幫孩子建立目標

有比較才有精進,同樣的道理,孩子的上進心如何才能培養出來呢?那就先要幫孩子建一個目標,每次都朝目標邁進一小步,這就是上進心。比如,今天學了兩個英語單詞,明天學三個,日積月累超越自己就是上進心。有上進心的孩子大多陽光,健康,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在父母的引導之下能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和生活目標,並循序漸進,最終達到目標。

2.父母應引導孩子學會跟他人比。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對現狀不滿意的時候,內心的激情往往會被激發出來,從而引導自己投入到有效的行動中,去改變現狀。但在行動的過程中,往往又是痛苦的,因為它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很多人容易滿足,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試想一下,成人都這樣想,更何況那些10~18歲的青春期孩子了。他們容易滿足,不思進取也就不難理解了。

學習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你追我趕的過程,有些孩子之所以跟不上前進的腳步而後退,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他們缺少了一個追趕的競爭對手,沒有激發出內心的進取心。所以,當父母還在為孩子容易滿足的心態而頭疼時,不妨採用這樣的辦法——為他找一個競爭對手。

3.家長做個好榜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但是如果這個老師要求孩子看書,自己卻一直在刷手機;要求孩子認真做作業,自己卻在看電視;要求孩子要提高成績、進入年級前幾名,自己卻一直止步不前......又怎能培養出有上進心、懂得進取的孩子呢?

現在的網絡發達,我們到處可以看到拼命上進的媽媽。她們把自己的工作做得非常好,回到家裡,對長輩也是非常孝順,還能做得一手好飯菜,收拾得一手好房間,處理得一手好的家庭關係.....

這樣的媽媽,在孩子眼裡,就是最好的榜樣。讓孩子努力上進,先要不斷地提升自已,讓孩子們看到一個優秀的父母。

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的孩子,任何成績,都不會隨隨便便取得,每一份榮耀的背後,都是數不清的努力與奮鬥。成功離不開進取與拼搏。孩子上進心的培養,永遠都在路上!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上進心?父母要激勵孩子自信心,不要語言打擊孩子
    曉明父親覺得曉明沒有上進心,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有上進心。 那麼上進心是什麼呢?就是指進取心,奮發向上、積極進取之心,其實是對人的發展需求,只要始終保持一種發展的意願和努力,就是有上進心。
  • 缺乏上進心的孩子會失去鬥志,想激發孩子上進心,從這3方面入手
    但是對於孩子來講,父母的不認可也會讓孩子很難正確的認識自己,總是一味地否定自己的能力。3、對自己的未來沒有目標事實上,現在的孩子,很少擁有自己的目標,總是被父母控制著前進,父母覺得這個有前途,孩子就隨著父母學習這個,孩子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目標是什麼,應該怎麼去生活。
  • 父母做好這3點,培養孩子上進心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有著充足的探險精神和足夠的冒險的勇氣的,但是因為有些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太過盡心盡力,導致孩子覺得自己現在所處的高度和環境非常舒適,很難願意自己走出這個父母為他們打造的&34;。上進心是孩子不斷進行自我提升的原動力,當孩子不再願意努力,就願意處於當下的階段不再往前時,孩子就很難擁有不斷提高自己的信念,也就失去了對於新知識、新技能的渴望。沒有上進心的孩子在面對未來的時候也就很難再勇敢的面對前進路上遇到的挫折和阻礙,有可能會發生只要碰到一點挫折,孩子就從前進道路退回到舒適圈的情況。
  • 孩子總愛和表現差的同學比,別輕視,孩子認知和上進心培養欠缺
    就如有一位媽媽總是有意無意提及自己同事的女兒這好那好,有一天惹怒了女兒,女兒對媽媽發火道:既然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那你把送人吧,我不做你女兒還不行,反正我怎麼做都不如別人。瞧,當孩子敏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他們的內心會對父母產生敵意,你說教育還好實施嗎?
  • 【心海無憂】焦慮的父母,正在「培養」不自信的孩子
    焦慮性格的父母,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時,很容易動怒甚至打罵,讓孩子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挫折感、缺乏自信心甚至是畏縮;而過分保護孩子安全,則易導致孩子的過分依賴、能力低落。父母親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學習對象,身為父母如果沒有了解自己的個性,就很難避免一些問題的出現。父母愛焦慮,孩子就容易不自信,所以,父母不妨檢視一下自己情緒發展,避免影響孩子的學習及身心發展狀況。
  • 父母的焦慮,是培養孩子的絆腳石
    在教育的路上,很多家長都擔憂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給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孩子也逐漸失去了原本該探索和追逐的童年。在這個拼爹拼娃的時代,也是家長和孩子焦慮叢生的時代。是我們過於追求人格的培養而忽略了你原本善良、好奇、喜歡探索的這些發光點嗎?今天,躺在病床上意識到自己有多想你以後,我發現那些所謂的規則、對抗、不聽話,一切都變得無所謂,我只想在你身邊陪你過一個簡單的兒童節。
  • 孩子自尊的權力是培養責任心、上進心、 榮辱感的前提
    幾乎每個頭腦清醒的人都承認,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孩子文明、自治的必要條件,也是培養孩子有責任心、上進心、 榮辱感的前提,還是孩子自我認識中最重要的一環。當一個孩子興高採烈地說: 「我要趕上某某某」時,些教育者會說:「你?
  • 如何引導缺乏學習動力與上進心的孩子愛上學習
    前言孩子缺乏學習上進心,是什麼原因?該怎麼培養?我們做為教育工做者如果能深度了解其中的原理,來真正的幫助孩子們和父母們,將是孩子一生的大幸:孩子為什麼缺乏學習動力與上進心1、錯誤認知: 認為學習是為了完成父母和老師的任務;在小學還能應付家長的期望,但到了小學高年級和中學,由於學習內容的複雜化,學習競爭的加劇,學生依靠自身能力無法達到各方面及自己期待的目標後
  • 致焦慮的父母:如何培養出內驅力強的自律型孩子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決斷、為自己負責,充分釋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內驅力,身體力行,體驗成長的困惑與獲得成長的勇氣。家長的終點不是孩子過上了你想讓他過的生活,而是你幫孩子過上他自己想過的生活。
  • 孩子為什麼沒有責任感、上進心
    現在很多孩子學習懶散、只對遊戲、電視、美食感興趣,從不體諒父母的艱辛,更不懂得尊老愛幼。反觀現在,孩子成為了家中的老大,全家的中心。而這份寵愛,變成了理所當然,半點感恩之心都沒有。這是孩子沒有責任感、上進心的原因。
  • 孩子的不自信,都是來源於焦慮的父母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很容易去模仿和學習父母的習慣、脾氣及為人處世,以至於孩子會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能夠反應出父母的所有樣子。而如今,社會發展飛快,每個人都是忙碌著,忙碌著上班,忙碌著吃飯,忙碌著各式各樣的事。從而導致每個人都很焦慮,特別的父母。擔心孩子的生活、擔心孩子的學習……甚至擔心著孩子的未來。可往往是這些擔心,焦慮成為孩子不自信的根源。
  • 保護孩子的上進心,是家長最大的責任
    自己的教育577粉絲關注保護孩子的上進心,是家長最大的責任實際上不管孩子是在學校學習還是將來在社會上打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要有上進心,有內在的驅動力。而這不是學校教育所能教出來的,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接受父母薰陶,觀察父母的所作所為,受到這種潛移默化影響的。一般來說,父母過強,孩子必然是勢弱。父母的強勢在於,發現孩子的所作所為與自己的期望差距太大,心慌焦慮,為急於改變現狀,而採取了一些魯莽而錯誤的行為。
  • ​孩子的核心能力之四:上進心轉變為內驅力,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嚴格來說所有孩子都有上進心的,只不過一些孩子的因為環境的影響,一部分孩子選擇加強上進心,一部分孩子選擇降低上進心。孩子為什麼會降低了上進心呢?究其原因無外乎這麼幾個原因:一、家長的過度保護家長過多的溺愛和嬌慣孩子,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養成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孩子依賴性增強,缺乏了鍛鍊的機會,當離開父母過集體生活時就會因為掌握的技巧太少,事事落後於其他孩子而導致缺乏自信,自然降低了上進心。
  • 母親越焦慮、孩子就越抑鬱,什麼樣的父母,就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孩子就會感到焦慮。如果母親的情緒總是焦慮、煩躁,對撫養孩子缺乏耐心,疏於和孩子溝通交流,遇到棘手的教育問題動輒大吼大叫,甚至抄起棍棒對孩子打罵責罰。在這種家庭環境和焦慮母親教育下的孩子,往往會自卑怯懦、不善交流或抑鬱脆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 孩子沒有上進心,棍棒教育不可取,「馬蠅效應」讓孩子積極學習
    文/小焦媽媽其實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候最不願意看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沒有上進心。在生活當中,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總是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的,而且有許多父母在面臨著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時,都會顯得比較被動。難道說棍棒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一點沒有用的?孩子還是會像如此以往那樣沒有上進心?其實現如今這樣的案例存在很多,有很多孩子在別人的生活當中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沒有上進心的,有許多父母都表示懷疑,明明我們該做的都做了,為什麼孩子還會沒有上進心呢?
  • 孩子考試作弊被抓跳樓:培養孩子的抗挫力,是父母的必修課
    她又趕緊打電話給班主任,對方答覆「孩子去考試了,走時情緒穩定」。 結果半小時後,噩耗傳來:孩子出事了。一個20歲的大男生,就這樣離開了世界。 他的家人很接受不了,責怪監考老師冷漠,看著孩子哭泣卻無動於衷,沒有及時教導和安慰,認為學校應該承擔責任。
  • 怎樣調動孩子的上進心
    孩子們不是不求上進,只不過是天真活潑、不諳人情世故罷了。有時,他們也爭強好勝,乃至為此大動幹戈,其劇烈程度超出大人們的想像。所以,家長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沒有上進心」的標籤,而是要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怎麼激發?因此提出要在方法、愛好和習慣三方面做文章。首先,就是要有方法。
  • 父母的焦慮,孩子的焦慮
    成人世界的焦慮,表現在失眠、脫髮,而焦慮本身已經通過各種途徑蔓延到孩子的身上,原本無憂無慮的年齡也已經備受焦慮的摧殘。父母要給孩子撐起一片天,也要給孩子創造適合生長的環境氛圍。「我很笨,沒有別人做的好,也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當孩子的內心出現逆反的情緒,焦慮就會產生,關係也會有所淡化。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情緒是會傳遞的,等孩子大一些,你的焦慮會不自主的,通過言行傳遞和感染,孩子的焦慮也會與日俱增,隨之進入排斥反應和專注力下降的惡性循環。父母對孩子的焦慮,來自於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全感,缺少的不是愛,而是包容。解鈴還須繫鈴人,父母怎麼辦才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第一,創造環境。
  • 評「孩子為什麼沒有上進心?……」
    評「孩子為什麼沒有上進心?……」2020年9月16日我想對這位老師說,你對「上進心」的理解與家長一樣,是有問題的。如果把「上進心」僅僅理解為喜歡學單一知識,那就真的錯了。如果以孩子是不是喜歡單一知識學習來判斷孩子有沒有「上進心」,那真沒有幾個孩子是有「上進心」的。因為在只教知道就行了的知識的應試教育中,沒有幾個孩子是不厭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