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溝通的12種絆腳石讓親子關係陷入困境

2020-08-28 二胎雙胞胎

在P.E.T 父母效能的書中戈登博士強調,要成為能夠給孩子支持的父母,父母的說話方式非常重要。父母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親子間的每一次交流,就好像正拿著一塊塊的磚建築這他們之間的「關係宮殿」,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了解自己在父母眼中的模樣。在親子溝通中有12種絆腳石溝通往往被大家所忽視。


溝通絆腳石

12種溝通絆腳石:

1、命令、指揮、控制:給孩子一個指示命令,規定他們該怎麼做。

2、警告、威脅:警告孩子,如果敢做什麼事情的話將會招致什麼後果。

3、規勸、說教: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才對。

4、提建議、給解決方案:給孩子建議或者忠告、告訴他們如何解決問題。

5、說服、教育:試著用一些事實、見聞或個人意見來影響孩子。

6、批評、責備:否定孩子。

7、讚揚、贊同:肯定孩子,並加以讚許。

8、嘲笑、羞辱:讓孩子覺得自己非常愚蠢。

9、分析、解釋:分析孩子的動機。

10、安慰、安撫:同情支持,企圖使孩子心情好些而不再沮喪。

11、調查、質問:問一些問題,企圖找出原因。

12、轉移注意力:轉移話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溝通絆腳石


一般人若被他人以上面12種「絆腳石」回應的話,通常會有以下的感受或反映。

1、我會防衛、保護自己,並加以反抗。

2、我會覺得沮喪。

3、這樣會讓我覺得自己不行、差勁。

4、我局的對方不相信我有辦法解決困難。

5、我會和對方辯論、並反駁他的話。

6、我會有罪惡感、並認為自己壞透了。

7、我覺得對方不了解我的真正想法。

8、我覺得對方像個父親、而我則是個不懂事的孩子。

9、我覺得被幹涉。

10、我似乎在接受審判。


如果不這麼說,還有那些更好的談話方式呢?P.E.T建議父母採用「敞開心胸」的談話方式,以便使孩子更願意對家長吐露心聲。比如:

1.沒有價值判斷的簡單回答

原來如此

嗯哼

很有意思

真的

2、清楚滴表達「接納」的回答

告訴我吧

我對你的看法很感興趣

你願意說嗎?

我們談談這件事好嗎?

積極有效溝通


使用這種敞開心胸式的說法,大部分的人會感到被尊重和被接納。在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不應加入個人意見或者感受,孩子這回因為父母敞開心胸而與之親近,並有可能將心聲吐露出來。

當確定了問題歸屬與孩子時,就是父母使用「積極傾聽」的最佳時機了。運用積極傾聽技巧時,聽著必須試著了解對方的感受,然後用自己的話向對方求證,聽者不可以加入自己的意見、評價或勸告等任何一種溝通「絆腳石」。促使孩子能表達更多自己的想法,進而讓孩子自己尋求解決之道、關鍵是把解決問題的責任留給了孩子。例如

兒子:小華今天不和我玩了!我以後再也不和他玩了。

母親:小華不跟你玩,所以你很生氣。

兒子:對呀!我要跟他一刀兩斷!

母親:你氣的不想再見到他。

兒子:對,但是我失去了這個朋友就沒人和我玩了。

母親:你討厭自己一個人玩。

兒子:對的,我想我必須用別的方式來和小華相處。

這種敞開心胸的積極傾聽溝通效果對親子關係的改善和對促進孩子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和責任心培養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日常生活中的親子溝通中善於運用敞開心胸的積極傾聽溝通法,避開12種絆腳石,讓親子關係更加順暢舒服。

相關焦點

  • 【親子溝通藝術】邁過12種「絆腳石」,與孩子溝通沒煩惱
    在P.E.T.的整個架構中,當孩子處於問題區時,父母需要給到給到孩子支持,也就是P.E.T.中提到的支持技巧,戈登博士甚至強調:要成為能夠給到孩子支持的父母父母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每一次交流,就好像正拿著一塊塊的磚堆砌著他們之間的關係之牆,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了解自己在父母眼中的模樣。
  • 親子溝通技巧5 12個絆腳石
    孩子沒有問題時,這些絆腳石有可能就不是絆腳石,而當孩子處在問題區時,這12種反應方式就會被稱為親子溝通的12個絆腳石,阻礙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當親子關係的雙方都沒有問題時,父母使用讚美贊同的方式確實是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的,當孩子處在問題之中時,特別是和父母,有對立情緒時,父母的讚美、贊同,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有目的的,孩子就會抗拒父母的讚美,所以當孩子處在問題之中時,父母的讚美贊同也會成為溝通障礙。孩子會認為,父母既然能有肯定的評判,就有可能做否定的評判。孩子甚至會認為父母讚揚自己是為了操縱自己,是要引誘他做父母喜歡的事情。
  • 【親子溝通培訓師】上線,讓你成為親子教育專家!
    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解決好親子問題!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第7課  問題的判斷標準和6種狀態第8課  孩子有問題,父母的反應方式第9課  阻礙溝通的12種絆腳石第10課  溝通中12種絆腳石的了解模式第11課  絆腳石的了解與體驗第12課  絆腳石的前提與後果第13課  12個絆腳石的練習與新見解第14課  情緒與情緒的特點第15課
  • 親子關係緊張?避開4大禁忌,運用2種有效溝通讓孩子願意親近父母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將一部分孩子和父母困在家中。面對孩子「加長版」的假期,父母們一致抱怨:「孩子起居沒有規律,不愛學習,整天玩手機遊戲、網絡、看電視;雖然有『線上課程』,但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效果差,孩子說不得,罵不得,說了也白說,不但不聽還頂撞。」隨著親子相處時間越長,親子關係的相處矛盾越多,保持親子關係的「母慈子孝」,面臨很多新挑戰。
  • 親子溝通技巧2
    心晴計劃#您好,今天我們繼續我們的家長課堂,親子溝通技巧第二講。上次我簡單的跟大家介紹了親子溝通需要技巧,那到底有什麼技巧呢?這門技巧是一套工具性的溝通方法,不但可以用在親子關係上,同時還可以用在師生關係,夫妻關係以及朋友同事之間。在親子之間根據年齡不同,可能出現的衝突也不一樣。
  • 【11.27-29完形親子溝通培訓(師)班 人保部證書班】適用於父母及親子培訓師
    ,只有在關係和諧的狀態下,孩子才會尊重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親子關係不和諧,孩子逆反、不聽話,父母再多的知識、經驗、智慧都無法傳遞給孩子,可以說,沒有良好的關係,就沒有教育。良好的親子關係來自於良好的溝通,溝通不僅要用心,還需要技巧,有效的溝通技巧不僅具有針對性,更包含著平等、理解、信任、尊重等人本理念,並且是具體的、明確的、可實際操作的。父母要想更好地教育孩子,就需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就需要學習有效的溝通方法,有效的溝通方法是一門藝術,是每一個為人父母都需要學習的。
  • 讓你和孩子關係更加親密,文尊第50期「親子溝通培訓師」課程
    親子溝通對於現在的家長和老師來說,都是常常掛在嘴邊的,而什麼是親子溝通?親子溝通是來解決什麼問題的?這顯然成為了每一個為人父母的必修。2020年12月5--8日,文尊教育第50期【親子溝通培訓師】課程在南京成功舉辦,寒冷的天氣未能阻擋學員們學習與成長的熱情。本次課程,共有23位學員參加,其中不乏一些文尊的老學員,他們有的是第二次走進文尊親子溝通的課程進行復訓,有的已經跟隨主講人郭瑞立導師學習過文尊多門的師資課程。
  • 《零零後》:孩子拒絕溝通?父母巧用「名片效應」,建立親子關係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溝通的前提女孩談雨萌在小時候特別喜歡和父母在一起《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顯示,在親子溝通方面,家長表現有待提升。兩成多家庭幾乎沒有親子溝通,近十成家庭親子溝通不暢。還有很多家長在親子溝通中,不講究方式方法,對孩子缺乏尊重。
  • 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溝通?父母這樣做,有效緩和親子關係
    所以父母若想要更好的與叛逆期的孩子溝通,應該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少一點指責,多一點理解與耐心溝通過程中,家長切記要留給孩子權利去表達,去支配自己的時間,去決定自己的事情,去擁有自己的隱私。
  • 溝通不暢是損害親子關係融洽的元兇,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這個角色就是父母。由於溝通的不暢,很多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陷入了僵局。孩子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父母感覺孩子不懂良苦用心。雙方都有道理,可又無法真正說服對方。親子關係不斷惡化,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那麼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呢?建立良好溝通三部曲如果問家長,良好溝通的基礎是什麼,相信大家都會說是「尊重」!是的,就是相互間的尊重,親子間良好溝通的基礎也是尊重。
  • 想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要避免這3種行為,容易讓孩子更疏遠
    親子關係從字面上理解,那就是孩子和父母的關係,親子關係的質量高低,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效果,良好的親子關係,非常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是親子關係的主導者,影響親子關係的最大因素,是父母的言行。
  • 《親子關係的重建》:解決親子衝突的關鍵是父母的不斷修行
    為什麼家長和孩子總是衝突不斷?應該如何解決?著名心理學家趙玉萍在《親子關係的重建: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心》一書中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大多數的親子衝突由親子關係不良引起。作者通過20多年沙盤遊戲心理諮詢案例,總結出親子衝突主要表現在如下五個方面: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為、人格成長和人際關係。本文主要從認知和情緒情感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 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和孩子溝通 |親子關係|溝通方式|家庭教育_網易親子
    想要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父母們要多講究方法和技巧,我們一起來看看四種不當溝通方式,請一定要避免。指責埋怨型溝通「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髒了!孩子在這種遷就討好型溝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遷就自己,自己卻很少遷就父母。但是,這種溝通所造成的孩子的任性卻主要表現為眼前的、家庭內部的,孩子在家庭以外往往是一個遷就型的人;孩子成人後,很可能又不自覺地組建起一個遷就討好型的小家庭,在一種缺乏真摯愛情的家庭情感氛圍中生活。
  • ...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父母孩子缺乏溝通?聽聽北師大專家怎麼說
    近年來,親子關係、同伴關係緊張、自我管理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焦慮、抑鬱、網絡成癮都是青少年較為突出的心理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青少年心理建設是基礎教育、高中教育中需要特別關注的部分。家長對孩子缺乏合理關注與支持,家長與孩子缺乏有效交流溝通,親子關係緊張,孩子無法真正體會到父母的關愛等,都與這些不良情緒和問題的產生有關。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健康順利成長非常重要。很多父母焦慮孩子未來發展,過度關注孩子學習成績,長此以往就給孩子帶來一種「爸爸媽媽只看重我考試分數」的印象,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 父母和孩子溝通難?是「親子聯結」斷裂,用這一點修復親子關係!
    其實不要擔心,用專業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媽媽和安安之間的親子聯結斷裂,溝通困難,又重新聯結和好如初的過程。和孩子溝通難?了解關於親子聯結的斷裂和循環!一旦孩子達不到我們的期望值,我們就會忍不住的想要批評孩子。
  • 孩子情緒爆發,父母感到棘手,8個溝通技巧,恢復親子溝通與和解
    估計這種話從孩子嘴裡冒出來之後,他自己也會感到不可思議:我怎麼會說出這種可怕的話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只是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拒絕和教訓孩子,只會加劇親子關係之間的緊張感,這是因為孩子在氣頭上,考慮到面子上的問題,他們一般是不會輕易「鳴鑼收兵」,甚至出於某種對抗心理,他們會進一步讓事情變得不可控。
  • 家庭教育陷困境,可能源於家長的壞脾氣,親子溝通需學會情緒控制
    父母就算明白這個道理,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來來回回幾次,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就會僵硬,家長再想要教育孩子,孩子也未必會聽勸了。之後父母與孩子需要溝通的時候,就會回想起發脾氣的畫面,情緒上又會受到影響,親子溝通就變得愈發艱難。
  • 這四種溝通模式會破壞親子關係
    [摘要]現在大多數的爸爸媽媽不懂得怎麼跟寶寶溝通,在親子溝通中,常常存在著一些問題,要警惕那些會破壞親子關係的溝通模式
  • 這4種親子溝通方式,你付出越多,孩子離你越遠,你中槍了嗎?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自己明明為孩子付出很多,孩子就是不理解,越來越難以溝通,越來越「生疏」,這就是一個不斷走向陌路的過程。我母親同事的女兒985高校畢業,某研究所研究生,華麗學歷的背後,其實是支離破碎的親子關係。她與她媽媽好像水火不容,只要一見面就會爭吵,大學放寒暑假總是找各種藉口不回家,研究生階段以做搞課題為由沒有回過家。
  • 幸福溝通3步驟,別讓孩子成為夫妻的絆腳石?
    夫妻感情的真正考驗,大多是從有孩子開始的。明明是開心的迎接新生命,怎麼兩人甜蜜的關係會改變?其實只要把握溝通技巧,夫妻一樣能一起幸福照顧孩子。新生兒階段,夫妻容易因養育工作繁重與初期的不熟悉,陷入時間不夠、睡眠不足的身心疲勞,另外因孩子而增加的支出,經濟的改變容易陷入家庭分工與財務分配的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