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納蘭明心
大家好,我是納蘭明心,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帶孩子的事情。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有了這樣一個概念:和孩子一起成長,是父母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而且孩子的成長,不僅僅需要父母的陪伴,還需要父母的養育。
養育可不只是把孩子拉扯大,那只是養而已,還有育呢?育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教育。父母雖然也是從孩子成長過來的,但是父母不能代替下一代的成長。
因此,當我們的身份開始了轉變,我們自己成為父母之後,也是從零學起。有了孩子的那一刻,我們也是小白。
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長,我們父母又怎麼甘心落後呢?最好的方式便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這裡衍生出一個重要的觀點,父母其實也需要學習,甚至父母更應該學習。既然是初為人父人母,你不學習,又怎麼能保證做好父母呢?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茁壯成長,將來成才。我們先要保證自己是一名合格的父母。
做父母不是沒有門檻,尤其是做一名合格的父母,門檻不可謂不高。
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方式。
沒有時間等你學會了做父母之後,才生孩子養孩子。我們幾乎所有的父母,在孩子生下的那一刻,才感覺到做父母的快樂與責任。
身份的變化,帶來的不僅是幸福和快樂。養育孩子,也是做父母的義務和使命。
我們先不要說對孩子負責,先要對自己的身份負責。一個角色下,相應的就有一份責任,一份擔當。
十年前,妻子懷孕了,當我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妻子懷孕已經一個多月。聽到這個消息,我是又興奮又忐忑。興奮的是,我終於要當爸爸了。忐忑的是,我似乎還沒做好準備,無論是心理上的準備,還是其它方面的準備。
我一下子覺得,自己對於做父親這個事情,完全是門外漢,一竅不通。
妻子懷孕的時候,身邊沒有別人,就只有我們倆,我們當時還不知道怎麼和家人說這個事情,我們那時還沒有結婚。
一切都得靠自己才行。
我當時買了很多育兒書籍。我和妻子一起閱讀學習。
我學著如何照顧孕婦,妻子學習如何養胎。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的樣子真是又搞笑又可愛。
妻子吃個什麼東西,都要查閱書籍,查閱網絡,看能不能吃,能吃多少。不能吃的,即使很想吃也要忌口,能吃的也不敢吃多。我們倆,在孩子還未生之前,充滿了焦慮,為了消除焦慮,我們拼命的學習育兒知識。
學習是有效果的,因為我們充分的學習,孩子生下來之後,我們的知識儲備基本夠用,也沒有像初為父母的人一樣手忙腳亂。
一切竟然如我們所願,孩子出生之後,健康成長,真是一件讓人欣慰的事情。
孩子出生之後,妻子在家帶娃,我上班養家。一家三口其樂融融,我感受到了新生家庭的那種又驚喜又幸福的感覺。我上班的時候,儘可能地在上班時間內完成工作。
下班之後,我做飯做家務,儘可能的多陪伴妻兒。那時候很辛苦,但是很快樂。
我還為孩子開始寫童話,觀察孩子的點點滴滴,將孩子的想法和表現融入到我的童話小說中去。
現在已經創作了幾篇中篇童話小說,正在寫一部《夢世界之雪湖封印》的童話小說,已經寫了六萬多字了,我希望在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可以收到我為孩子寫的這部長篇小說。
兒子今年已經九歲了,九年的陪伴時光裡,我一直堅持著這個理念,和孩子一起成長,陪伴孩子長大。作為父親,這是我的心願,也是我的育兒信仰。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動交流,孩子都會給我神奇的力量。
我甚至發現,做父母的,除了設定安全邊際,保護孩子的安全,呵護孩子的成長,其餘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行勝於言,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你做好了,孩子才會做好。孩子不需要你說什麼大道理,他在看著你,觀察你,模仿你。
我發現,孩子本身就充滿力量,和孩子在一起成長,我也重獲新生。
生了兒女,當了父母,並不是我們成就了孩子,而是孩子成就了我們。
「養育男孩」公眾號的創始人魚爸這樣說道:
優秀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是優秀的父母,這些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完成了自我的提升,這樣的提升也為孩子的成長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
說的真好啊,可不是嗎?
父母的身份是伴隨著孩子的出生而來的,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成長是同一個過程。父母的成長應該跟上孩子的成長節奏才是。
作為父親,我十分願意,與孩子一起成長,一同經歷這美妙的人生。
納蘭明心於廣州
2020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