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優秀父母,從自我成長開始

2021-01-08 寶寶知道

  我是許小美,育有一女小溫馨。《搜狐母嬰》《今日頭條》自媒體。《心理育兒》《城市商報》《 幼教365》 撰稿人。小溫馨是13年10月10日出生,當媽以後,我可以辛苦可以奉獻,但絕不失去自我。我的育兒理念:孩子,我會和你一起成長。

   愛,首先是陪伴,然後是教育。入駐寶寶知道也是一場意外的邂逅,16年3月份入駐至今,已經創立原創文章八十餘篇。

  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七歲定終生。在陪伴小溫馨成長的路程中,我們是她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

  對漫長的人生而言,陪伴孩子成長是一件最有意義的事。而做優秀父母,必須從自我成長開始。我一直堅信: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優化孩子靈的催化劑。

  做優秀父母,從自我成長開始

  文/許小美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自己總是髒話連篇,還要求孩子尊重文明,那也不切實際。很多父母總習慣把孩子身上的壞習慣推脫到學校或孩子自己身上,唯獨卻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要知道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孩子就是父母的希望,每一位家長也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優秀的父母,成為孩子的榜樣。這是不容置疑的。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哪怕過程中仍然會事與願違,做的不開心,會比較煎熬,但也得硬著頭皮上。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優秀的父母,很多優秀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的結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

優秀的父母應該怎麼做?

第一、言傳身教,一切先從自己做起

有人說,從一個孩子身上就能看出這個家庭教育的情況。很多父母提到教育孩子都說頭大,孩子不聽話,難教育。就比如,有的家長總是要求孩子少看電視,不要迷戀網路遊戲,可自己一到家就坐在沙發上拿著手機做個低頭黨;還有的家長遇到事情就在孩子面前各種抱怨嘮叨,在背後說身邊的朋友或者同事的壞話。如果父母總是起不到很好的示範作用,又怎麼用言語教育孩子呢?只有父母言行一致,一切先從自己做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第二、教育孩子,不僅要愛更要有智慧

從孩子呱呱墜地,我們已經變成了另一個身份,孩子的父母。我們將愛全身心注入在孩子身上。我們希望能夠用這份愛滋潤孩子成長,培養她成為一個自信、陽光、幸福、成功的人。而這些不光需要父母的愛,還得要有智慧。比如,在孩子剛起步的時候,我們可以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和照顧;在她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時,我們給予更多的肯定和讚美;父母要主動配合孩子的學習任務,積極帶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融入到孩子的世界裡。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孩子最久的人。多點時間、關愛和智慧的投入,才能培養一個幸福快樂的孩子。

第三、學會尊重,別用權威壓迫孩子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需要我們的尊重。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時,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覺得我們是孩子的父母,就應該有權利為孩子做任何決定。可孩子不是我們的私人物品,她也有情緒,有思想,有選擇。在小溫馨的成長過程中,她也會犯錯,有時也會忍不住對她生氣發火。但事後總是會後悔,人生在世,誰還沒犯點錯呢?孩子也有犯錯誤的權利,與其和她大發雷霆,倒不如多點耐心和尊重,讓她知道自己的錯,避免以後再犯。只有把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的個體對待,她也才能學會尊重別人。

第四、學會放手,才能讓孩子真正長大

因為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在小溫馨慢慢長大的時候,她總是會不願意我把她再當做小孩子,總是囔囔著說:我是大孩子了,我長大了。遇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她表現的非常積極主動。所以當孩子有一定能力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使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索未知的奧妙。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孩子成長,也是父母在成長

莫言說過:沒有天生優秀的孩子,也沒有天生稱職的父母。大多數優秀的孩子都是優質教育的結果,而越是優秀的父母也是不斷努力學習而形成。每個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張白紙,長成什麼樣取決於你怎麼畫。

優秀的父母總是懂得尊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優秀的父母總是學會體諒,會有更多的耐心撫平孩子不安的情緒;優秀的父母總是懂得引導,不管孩子遇到任何困難總是能給孩子更多指導和輔助。

每個父母都希望子女成龍成鳳,但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可是不可取的。面對孩子身上的問題,很多父母都始終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最大的製造者。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要為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努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給孩子一點空間,讓她不要有束縛感;多給孩子一些權力,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多給孩子一些支持,讓她能夠獨立自信的面對一切困難.....

小美說:

孩子的言行就如一面鏡子,反映著家庭和父母的精神和素養。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如果父母言行一致,對孩子的成長就會有較強的說服力。孩子的命運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育,讓孩子贏在跑線上最後拼得就是父母的功底。所以,想要家庭變得更好,孩子變得更優秀,父母就得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只有自己變得足夠優秀了,才能散發內在的能力激發孩子變得更優秀。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許小美super)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真正優秀的父母,從來不是一味付出,而是懂得不斷自我成長
    總是被自卑、無價值感環繞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在父母的否定、打壓教育之下成長起來的; ☞總在關係中受挫,成年後也無法擁有圓滿婚姻的孩子,很大一部分都是重複了家長們在關係中的相處模式......反觀那些自信開朗,勇於表達自我的孩子,往往也都是在潛移默化中承襲了父母的各種品質
  • 父母的自我成長,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不知你們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其實教育的本質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因為孩子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模仿過程。成功的教育有很多方面的因素,而有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父母通過自己努力可以做到的,那就是父母持續的自我成長。多年前的一個央視廣告讓我記憶猶新。暖暖的燈光下,媽媽在給孩子洗腳,一邊洗一邊哄著他說「小鴨子遊啊遊,遊上了岸······」。等孩子準備入睡,媽媽又拖著疲憊的身子給去外婆洗腳。
  • 家庭教育要先從父母的自我教育開始,家長試試這樣做
    也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父母會把孩子當成一種工具,他們想替孩子做所有的決定,這些決定並不是孩子的心所想,而是父母希望孩子變成怎樣的在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絕對不能夠抱有這樣功利性的目的,覺得自己把孩子生出來了就可以對孩子指手畫腳可以讓他們做任何的事情,可以替他們的人生就決定這樣的想法,這樣的作為我們會讓孩子逃離父母,越走越遠。
  • 不讓優秀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從變成優秀的父母開始
    總是聽到說誰家孩子有多優秀所優秀,其實想說的是每個孩子本質上都是很優秀的,但我們父母有沒有把孩子的優秀「激發」出來呢?現在就來看看那些優秀孩子的他們的父母都有哪些特質,好做到「查缺補漏」,也為自己的孩子保駕護航。
  • 父母的自我成長是孩子的第一榜樣
    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後的高考,十五年後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後的事業…而這個憂慮本身,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孩子有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問題,便關注得少。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得夠不夠,自己心裡也沒底。
  • 要想孩子改變,先從父母改變自己開始,父母自我改變的十大理由
    要想改變孩子,先從家長自己改變開始,家長改變1%, 孩子成長99%。父母的價值觀、行為習慣都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到孩子。家庭教育是深入骨髓的教育,是打好孩子人生底色的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父母的改變和提高,等於改善、優化了孩子成長的環境、提高了家庭的軟實力,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 孩子叛逆期是改善親子關係的契機,父母要懂得自我成長
    文/輕雲在孩子教育上,很多父母都是「新手」。即使孩子有幾歲了,父母也不太懂得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因為他們很少去成長自己。很多人做父母都沒有學習過太多育兒知識,可能都是憑藉著自己的經驗在教育孩子。這些經驗可能不足以讓父母教育出一個很好的孩子。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棄自我成長
    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後的高考,十五年後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後的事業……而這個憂慮本身,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孩子有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問題,便關注得少。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得夠不夠,自己心裡也沒底。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棄自我成長
    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得夠不夠,自己心裡也沒底。因此,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確信。不確信,就會慌張。那麼,為什麼許多父母沒有確信與篤定呢?打個比方,這很像「成長的斷崖」。很多父母自認為選擇了一條安逸的路,結果卻被動地陷入煩惱的泥沼。到頭來,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 聊聊父母如何成長自我 助力孩子那些事
    今晚的家長成長沙龍由我帶導,主題是:聊聊父母如何成長自我 助力孩子那些事首先我邀請大家一起做個「問卷小調查」!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感受到孩子的挑戰時想到了學習成長!是啊,當我們的成長跟不上孩子的腳步,教育就出了問題!隨後我們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什麼是自我成長?
  •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棄自我成長
    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後的高考,十五年後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後的事業...而這個憂慮本身,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得夠不夠,自己心裡也沒底。因此,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確信。不確信,就會慌張。那麼,為什麼許多父母沒有確信與篤定呢?
  • 父母優秀 孩子就必須優秀嗎?
    從小學到初二之前,孩子都在既定的軌道上,按父母期望的那樣在成長。就在初二下學期的一次考試,因為班裡有2個一直倒數的同學考到她前面去了,從此她對考試失去了信心,只要那次考試考不出前幾名的成績,就交白卷,甚至一度不想上學。在同學的陪伴、老師和家長多方努力下總算順利中考,進入高中學習。艱難地挨到高三,薇薇說,眼看著就要解放了,孩子又開始這樣不配合了。
  • 關於家庭教育我們要了解的事,優秀的家庭教育須由父母來開始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關於家庭教育,我們要了解的事,優秀的家庭教育必須有父母來開始。 其實在中國家庭教育很多父母雖然十分用心的教育孩子,但是卻沒有教育好孩子。從近年來漸漸出現的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可以發現,家庭教育中的問題不僅僅存在孩子自身,更多的是存在於父母身上,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根本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優秀的孩子更擅長自我管理,學會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
    我們也看到,優秀的孩子從小就擅長自我管理,尤其是在學習方面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基礎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讓孩子自己做,小寶一歲多就開始自己吃飯,三四歲就開始自己穿衣服,這些都是在小朋友的能力範圍之內的。有時候他也會幫我做做家務,擦擦桌子、掃掃地,每次很好完成了我都會給他一些鼓勵。
  • 孩子一生最大的幸運,就是能夠遇到一對懂得自我成長的卓越父母
    管好孩子,還要從父母做起,先把自己的素養提高,讓自己的點滴影響孩子。想讓孩子做什麼樣的事,父母要身體力行,用實踐證明父母是優秀的,用自己的綜合素養和行動,讓孩子感同身受,尊重父母,在父母的要求下做好自己的生活小事,成為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 做合格的父母從良好溝通開始
    調查研究表明,親子溝通的影響因素主要與性別、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環境系統有關。女生與父母的溝通優於男生,女孩通常是用更積極和放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母子的溝通情況優於父子的溝通情況,子女與母親溝通的動機和能力都強於父親。隨著子女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發展,會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心裡或與同伴傾訴。很多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對親子溝通具有重要影響。
  • 教育心語:孩子的優秀從父母的預備開始
    在這樣的聲音下,我產生了逆反的心理;我開始厭學;我想在除了父母以外的人身上找安慰;我有心裡話不再想與父母交流……。後來才知道傷害是可以伴隨一個人成長,好像給我造成的內傷至今都在。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正在這樣的被教育著。
  • 如何做成長型的父母
    不拖孩子後腿的家長都是最優秀的!孩子需要我們關注,需要被我們尊重是孩子深層次的渴望。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體會?我覺得有兩個方面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相尊重1.孩子剛開始形成自我意識的時候(包含物權意識),他需要歸屬感,他覺得父母是屬於他的,不是別人的,只能跟我玩或者說話陪著我,還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怪異行為提現自我意識。
  • 孩子走向優秀之路,家長需正視孩子自我教育,不妨這樣做
    我之所以把自我教育的萌芽期從兒童期開始定位,是因為孩子自打進入小學以後,便正式宣告進入兒童期。此時兒童在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教育引領之下,開始系統學習課本知識。而在應試教育的體系裡,孩子們的學業成績往往反覆被老師和家長提及,這就讓孩子們開始圍繞如何考出好成績而去努力。當孩子獲得好成績時,會被讚美、欣賞和鼓勵;當孩子考的不好時,會容易被家長或老師批評,繼而被冷落。
  • 孩子是一面鏡子,暴露了父母的自我成長狀態!
    觀察身邊的大多數家長,大家對孩子和教育都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迷迷糊糊養育著子女,出現問題時就猛然管一下,一旦不如意,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後的高考,十五年後的婚姻為什麼許多父母心中沒有確信與篤定呢?許多家長在結束讀書生涯,有了工作、家庭和孩子後,就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放棄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則」,看上去悠然自在,輕鬆灑脫,實際上,他們的很多人生議題還沒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