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你了」,父母隨意說出的話,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情感綁架

2020-12-01 亮劍西南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試問有幾個家長有跟孩子說過「我不要你了」,或者孩子的成績一下子退步很多,家長的自然反應就是對孩子一頓的數落,而不是對孩子關心和鼓勵孩子以後可以做得更好。

這些看似隨意的話,對於父母來說僅僅只是隨口說出,他們不認為自己說這樣的話有什麼問題,如果孩子會往心裡去,可能父母還會覺得孩子太矯情了。其實這樣的話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情感綁架,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著陰影似的存在,這樣的話其實是對孩子,形成一種威逼的作用。

案例:

牛女士對於孩子的教育上,一直都是以恐嚇的方式來教育,比如孩子不聽話總是搗蛋,就會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送人。」每一次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之後,內心形成一種恐懼而逼著自己要聽話,短期內會導致孩子很聽話,可是過後就會造成孩子更加叛逆。

其實牛女士並沒有想過,她一直的教育方式都是在情感綁架,認為孩子是自己所生,有權利對孩子實行怎樣的教育,都是理所當然的。對於孩子情感綁架,其實危害真的很大,或者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敏感。

父母應該怎樣擺脫對孩子的情感勒索?

1、放開管束讓孩子擁有自我‍

孩子的成長更多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家長不應該時刻去管束孩子,幫助孩子去決定這件事情,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決定,畢竟他們的人生好應該任由他們自己去做選擇,家長對孩子某一件事情的決策,往往都是比較主觀的。

然而對於孩子的內心,他們也許會變得簡單一點,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了,孩子的成長其實更多應該是在開心的氛圍中成長,而不是考慮太多,在時間的推移中,變化的事情太大了,孩子應該珍惜自己的年少時光,好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待在父母的情感勒索氛圍下成長,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2、跟孩子多一份交流和溝通‍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於嚴謹,孩子肯定會表現得不太快樂,家長應該及時發現並問及原因,找到原因跟孩子再進行溝通交流,家長只有在了解孩子內心才可以進行更深入地引導,從源頭上教育孩子,讓孩子在以後的路上可以走得更好。

孩子喜歡的事情,家長應該去鼓勵和支持孩子,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認為這件事對於成長沒有關聯,可是孩子快樂和喜歡就行了,家長真的不能干涉太多,只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永遠只是停留在父母身上,而不是為孩子,真正地愛孩子。

育兒寄語:‍

很多時候,父母都會打著愛孩子的名義去傷害孩子,相信這是很多父母都會犯的同一種錯誤,家長應該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找到一個更好的相處方式,而不是喜歡欺壓孩子,用威信來賦予的孩子服從效果。孩子是家長的延續,應該用正確的愛來教育還是,而不是用束縛來管教孩子,讓孩子活在一個不快樂的環境下成長。

相關焦點

  • 北大女學霸自殺,是情感綁架嗎?父母該如何提升孩子的情感教育?
    2 情感綁架是毒藥很多感情在局外人看來是不合適的,分手是最明智的選擇,但是對於戀愛中的男女很難做到,他們就像是被關在一間房門緊鎖的房間裡,想出去但是卻找不到鑰匙,深陷愛情陷阱中,無法自拔。一、情感綁架,你意識到了嗎?
  • 父母這樣帶孩子,是費力不討好,別用親情「綁架」孩子
    聽了這種話,我對此很驚訝,可並不是因為他不給父母打電話上,而是他字裡行間透露出的不耐煩和痛苦。「模範」室友怎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模樣呢?這是他父母情感「綁架」的鍋嗎?
  • 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的「情感綁架」,想起來真是可悲!
    有多少中國式父母,打著愛的名義,把情感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拿這些話來「綁架」孩子,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一位網友給我留言:我媽說,我不再結婚就是怕你心裡難受,我能再次接受你爸,是因為我想給你一個完整的家,媽媽做這些不都是為了你嗎?
  • 「我們不要你了」,父母看似玩笑話的背後,孩子卻受到了情感勒索
    父母的這句看似是玩笑話,但是可能讓孩子會覺得這是一種情感勒索,因為家長在強迫孩子做一些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於是採取了一種嚇唬孩子的方法,就比如說如果孩子不想做作業的話,小麗就會對孩子說,如果你不做作業的話,媽媽就不要你哦。
  • 你說的話對於孩子來說是「太陽」還是「小刀」?
    他們還是孩子,在父母面前,可愛的臉上不該是恐懼無助的眼神!為什麼我們大人,總能輕易地把自己的壞情緒變成帶刺的語言,毫不留情地傷害孩子?有人說:「孩子的行為確實讓我很生氣。」有人說:「因為愛孩子,才會用嚴厲的話要求孩子。」有人說:「知道大人吵架,不該遷怒於孩子,可是當時就是想發洩情緒,控制不住啊。」
  • 「為你好」這句話,是父母的情感綁架,是在對孩子「耍流氓」!
    「你長得這麼好,應該感謝我才是」簡而言之,媽媽覺得自己沒錯。一味塞給孩子所謂最好的,卻不願傾聽孩子的心,「我是為你好」,其實是家長的一種自我滿足。在心理學上,這種「單方面施與」被稱為「非愛行為」,指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掠奪: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不聽話就是沒良心。
  • 你在婚姻中老感覺不舒適,卻找不出其問題,你可能正在被情感綁架
    因為這種情感綁架存在一種隱性,你無法明確的看出弊端,所以你沒有找出理由去否定,即使你感覺到在這樣的環境中很不舒適。而現在我就去指出這一隱性弊端,讓我為你解綁情感。在指出這一隱性弊端前,我要先講一個故事。 虎爸貓媽的故事: 丈夫從小成績就不好,上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最後找了一個十分邋遢的工作。
  • 你的感恩教育有可能是情感綁架?
    周一孩子班裡舉行了一次班會,主題是感恩父母。老師發來了一些視頻,很多個孩子都發了言,我看到孩子們基本都在拿著紙巾擦眼淚,想必場面是很令人感動的。但是從我的角度來看,聽完了幾個發言的孩子說的話,心裡卻有些感想。
  • 家長的「情感綁架」對孩子傷害有多大?家長要知道
    我的媽媽雖然很愛我,但我總覺得她的愛像是一種「情感綁架」,讓我產生深深的無力感,所以我並不是很贊同她愛我的方式。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我一直跟著媽媽生活。我雖然能體會到媽媽的不容易,但母女之間難免會有小矛盾和爭執的時候,我喜歡就事論事,認為自己對的時候我犟得很,但知道自己錯的時候我都會很誠懇地道歉。
  • 「我不要當你兒子!「當孩子說出傷人的話,父母如何處理?
    無意中看到了肖戰的一段採訪視頻,他說他曾說過的最傷害媽媽的話,是:「我不要當你兒子。」不知道你們聽完這句話,心裡是什麼感受?反正,我感覺到平衡了,治癒了。一個現在被國內外幾千萬人捧在手心裡喜歡的少年,曾經也與媽媽有過這樣激烈的對話。即使如此,也沒有影響他和媽媽繼續保持和諧的親子關係,沒有影響他成為一個如此優秀的演員。
  • 「我是為你好」的情感綁架中,透露著三個人性的弱點
    網上流傳過一篇據說是著名作家畢淑敏寫的文章,題目叫《孩子,我為什麼打你》,文章對一個母親打孩子時內心情感的描寫及其細膩入微,文章的最後一句話是「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得?」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打你罵你,都是為你好」,殊不知這句話對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 孩子產生了內疚感,比挨打罵更長記性?但不宜用情感「綁架」孩子
    鄰居家的孩子東東就經常挨他爸爸的揍,所以東東最怕的一個人就是他的爸爸了。為什麼東東經常挨揍呢?這個問題東東爸爸自己就能回答,他說:「我兒子真的太調皮了,你別看我打他揍他,可是他還是不改,作業就是不寫,還經常跟別的同學打架。」聽了東東爸爸說的緣由之後,對於他打罵孩子的事情好像也可以理解。
  • 父母為啥愛說:「我生你養你,就得聽我的」?這算不算道德綁架
    這句話對於小孩子來說,或許奏效,因為他們還沒有能力與父母抗衡,離開了父母提供的衣食住行,便無法生活,但對於羅豔一個有著高學歷的成年人來說,這種恐嚇根本不奏效,還會適得其反,讓她與媽媽的關係瞬間降到冰點,事實也是如此,羅豔把銀行卡、錢全丟給了媽媽,與媽媽決裂,表示以後各走各的路,誰都不要管誰
  • 父母為啥愛說:「我生你養你,就得聽我的」?這算不算道德綁架
    這句話對於小孩子來說,或許奏效,因為他們還沒有能力與父母抗衡,離開了父母提供的衣食住行,便無法生活,但對於羅豔一個有著高學歷的成年人來說,這種恐嚇根本不奏效,還會適得其反,讓她與媽媽的關係瞬間降到冰點
  • 對於家有男孩的家庭來說,父母最好不要總對孩子說這幾句話
    對於家裡有兒子的家庭來說,父母這幾句話最好不要對孩子說,對孩子的影響會很大,即使是開玩笑也不可以現如今,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所以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如何教育好男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對於家有男孩的家庭來說,父母最好不要總對孩子說這幾句話,對孩子的影響會很大。
  • 被「情感綁架」的孩子,內心充滿了不安和焦慮
    最近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紛紛推遲開學,這下可「苦」了家長們,每天不但要照顧寶寶的一日三餐,還得為孩子的學習操心,同時對於孩子來說也不輕鬆,除了上網課,還得面對家長的「碎碎念」。「情感綁架」的背後,是不安和焦慮這不,這就有位寶寶終於無法忍受家長的「思想壓迫」選擇離家出走,原來寶寶平時成績不理想,家長原本打算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給孩子補補課,結果看到寶寶懶散的樣子,就順口說了幾句「自己每天辛苦工作,而你卻不學無術」,沒想到寶寶聽後當場摔門而出,幸虧家長尋找及時,孩子沒有出現意外
  • 你的情感綁架了誰?
    「我父母在我身上付出那麼多,我不敢有自己的私生活,如果哪一天我吃了一頓好吃的,我就覺得是一種罪過,我希望我有的父母都有,但事實上,根本不可能」「我能感覺到他還是在乎我的,如果不在乎,他幹嘛要管我,他怎麼不去管別人呢?
  • 「都是為你好」,被情感綁架、軟性控制的孩子有多苦?
    "父母辛苦養育你,就要好好聽話,我們也是為你好啊.....""媽媽為了陪你,沒有工作,你竟然考出這樣的成績,你太忘恩負義了..."父母一遍遍重複著自己對孩子的付出、愛。在它的後面,只有感情牌,要脅小孩照看好。有多少家庭,不斷上演著情感綁架、軟控制的故事。那也是與父母子女關係最親密,能夠傷害到別人的原因。
  • 「你不孝順我,我就算白養你了!」父母別用孝順來「綁架」孩子
    不管是80,還是90後,總會聽到這樣一句熟悉的話,「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你要是不孝順我,我就算白養你了。」很多父母在說這句話或者類似這句話的時候,或許沒有想太多,其實本意是好的,可實際上這是處於道德制高點上對孩子的綁架。
  • 用情感綁架孩子一生,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殘忍
    「我含辛茹苦養你成人,你對我就這態度?我一輩子白活了!」父母帶著濃濃的犧牲感教育孩子,要求孩子聽話,話裡話外似乎都在告訴孩子:你是爸爸媽媽所有的盼頭!你不好好努力,就是要爸媽的命!父母供他吃,供他穿,學習生活事無巨細,無微不至。他不想傷父母的心。後來,他也曾經試圖和父母溝通,結果話說到一半,迎來的就是劈頭蓋臉的怒罵。父母斥責他不孝:「我們是你的父母,你怎麼能說出這種話,一點都不體諒我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