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好」這句話,是父母的情感綁架,是在對孩子「耍流氓」!

2020-12-12 寶寶樹兒說

家長嘴裡的「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

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案例:

《小歡喜》,裡面的單親媽媽宋倩,用一句句的「為你好」牢牢地將孩子綁在了自己的身邊。

當英子站在橋墩上搖搖欲墜時,母親宋倩依然在令人窒息地追問「你為什麼非要去南大啊!」

英子才將那句憋了好久的話歇斯底裡喊了出來:「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家是牢籠,愛是枷鎖,血親成了劊子手。

《少年說》裡,有個小男孩在天台上放聲大喊:「我再也不想吃蘋果和雞蛋了!」

因為上小學時,媽媽讓他每天吃一個蘋果,到了初中改吃雞蛋。

而媽媽的回應是什麼呢?「你長得這麼好,應該感謝我才是」簡而言之,媽媽覺得自己沒錯。

一味塞給孩子所謂最好的,卻不願傾聽孩子的心,「我是為你好」,其實是家長的一種自我滿足。

在心理學上,這種「單方面施與」被稱為「非愛行為」,指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掠奪: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不聽話就是沒良心。

不可否認,當父母這麼做的時候,他們的出發點並不壞,可能只是簡單的希望孩子人生能順利一些,少走一些彎路。但在我看來,「為你好」這句話其實是在耍流氓。

為什麼說「為你好」這句話其實是在耍流氓?

在「為你好」的關係中,是沒有平等和尊重的,父母經常會用道德綁架或激發孩子愧疚感來約束孩子的行為,讓孩子乖乖聽從自己的話,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比如「我都是為你好,犧牲了自己這麼多時間來陪你,你居然不領情,真是一個不懂事的壞孩子。」

對孩子來說,他們內心會特別糾結,覺得自己沒被尊重,同時還有無法表達的憤怒。孩子會有特別強的負罪感,不能對父母表達憤怒,因為這樣做,孩子同樣會感覺到特別愧疚,似乎,只有自己聽話,父母才會滿意,而自己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

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情感的「綁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1、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興趣

當你賦予孩子選擇權的時候,卻又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怕孩子出錯,替孩子做決定,明面上給孩子了選擇的權利,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罷了。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不願意再去選擇,會什麼事情都聽家長的安排,從而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2、讓孩子有負罪感

比如當父母感情不和時,經常會聽到一方抱怨著對孩子說:「我們不離婚都是為孩子好」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離婚的念頭,有很多媽媽選擇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忍受著,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孩子心理上會有一種負罪感,孩子的內心也會很壓抑,覺得爸爸媽媽不幸福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3、喪失社交能力,害怕與人交流

有些父母過於強勢,只要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就會去幫助孩子選擇,理由很簡單,就是會告訴孩子「我們都是為你好」。如果孩子進行反抗,父母就會否定孩子,甚至會打擊孩子,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從而會導致不敢與人交流,或者是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旦自己的建議被否定就會備受打擊。

父母不要總是「我以為」,而是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做到與孩子相處時能夠尊重孩子,多與孩子溝通。真正的愛孩子便要適時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飛翔,接納他會成功,也接納他會在現實中碰得頭破血流。

相關焦點

  • 「我是為你好」的情感綁架中,透露著三個人性的弱點
    網上流傳過一篇據說是著名作家畢淑敏寫的文章,題目叫《孩子,我為什麼打你》,文章對一個母親打孩子時內心情感的描寫及其細膩入微,文章的最後一句話是「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得?」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打你罵你,都是為你好」,殊不知這句話對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 「都是為你好」傷害了多少孩子的心!父母的情感綁架毀了孩子未來
    都是為你好,你就報這個興趣班,將來肯定有用處。都是為你好,這專業一看就不好就業,不要選。都是為你好,工作離家近點,我們好幫你。都是為你好,你聽爸媽的話能少走好多彎路,爸媽能害你嗎。都是為你好還是都是為自己高興,不知道有多少娃娃受這句話束縛,父母用這句話輕輕鬆鬆遏制了娃的行為。只要娃反駁就是不孝,就是辜負父母,就是自私等一系列不好的「大帽子」扣下來,壓的娃娃不得不從。
  • 「我是為你好」,家長常對孩子說這種,其實是種另類的情感暴力
    :我這都是為你好。但是,家長說的這句話會給孩子非常大的壓力,也可以把它說成是一種情感暴力,以愛的名義來給孩子施壓。但是每當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一副很不耐煩的表情。終於有一天孩子爆發了一直說你在為我好,你為我好,卻讓我這麼的難受,我一點都不開心,我不要你這樣對我好。
  • 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的「情感綁架」,想起來真是可悲!
    因為這句話,五年了,我沒有做過一個好夢,喘過的每一口氣都壓抑的不行。畢淑敏曾說:真正的愛不說控制,而是成全。那些出於情感綁架的付出,或許早已偏離了愛的本質。她說,父母總是用「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父母砸鍋賣鐵為了你」這類話來綁架孩子。實際上孩子收到的不是感動,而是會覺得父母過得不好都是因為我,從而產生負罪感和愧疚感。孩子戴著鐐銬「享受」著父母的愛,卻失去了生命原本的色彩。
  • 父母說「為你好」,是道德綁架還是真的為你好?
    微博上這個話題「父母說為你好是道德綁架嗎」很熱,引來網友熱議。其實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並不少,很多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幟,替你做決定,從小到大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樣子,卻不是自己想要的。有個網友,就是因為父母總是以「為你好」的想法,給自己安排,從小到大都是如此,因為自己拒絕了父母這樣的安排,便遭到了全家人的橫眉冷眼,讓他非常壓抑又苦惱。
  • 《情感勒索》:全都是為你好,是父母對子女最大的傷害
    孩子沒有按照父母要求去選擇一個穩定的工作,父母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對子女施壓,哭訴,「你怎麼這麼不省心,我這還不都是為你好。」孩子談婚論嫁,父母們更是不顧兒女喜不喜歡,只要自己沒看好就會橫加阻攔,甚至以死相逼,還口口聲聲:「我這樣,還不全都是為你好。」「全都是為你好」。看上去是寄託了父母對孩子的殷切希望和無限的愛。
  • 「我是為你好」,是家庭暴力,也是道德綁架
    如果你在知乎上搜索"你最討厭家長說的哪句話?","我都是為了你好"絕對是高贊答案。由此可見,"我都是為了你好"看似是無私奉獻,實則是以愛之名綁架了孩子。這種讓孩子感到亞歷山大的說教方式,其實是一種家庭暴力,也是一種道德綁架。
  • 父母別用「我是為你好」來綁架孩子的情感與自由發展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經常聽到不少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說:「我這樣,是為你好。」這幾乎成了好多家長控制孩子的利器。家長對孩子好不好,孩子心裡最清楚。家長強制的做法,違背孩子意願,讓孩子去做不愛幹的事情,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 「都是為你好!」被「情感綁架」的孩子,內心充滿了不安和焦慮
    「情感綁架」的背後,是不安和焦慮這不,這就有位寶寶終於無法忍受家長的「思想壓迫」選擇離家出走,原來寶寶平時成績不理想,家長原本打算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給孩子補補課,結果看到寶寶懶散的樣子,就順口說了幾句「自己每天辛苦工作,而你卻不學無術」,沒想到寶寶聽後當場摔門而出,幸虧家長尋找及時,孩子沒有出現意外
  • 「我是為你好」,父母常對孩子說這話,本質是另一種「語言暴力」
    父母的口中還有一種話,雖然看似很理性,但它本質上只不過是另一種「語言暴力」。這種話,就是許多父母常對孩子說的「我是為你好」!大家還記不得記得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裡面一位名為宋倩的單親媽媽,簡直是這類父母的典型。因為是單親媽媽,所以宋倩對女兒英子很好,好到想要控制女兒對生活。她總是說著:「我是為你好」,然後強行幹涉英子的選擇。
  • 99%的家長都說過這句話:「我都是為你好」!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是愛,其實是父母對子女最大的控制。
  • 父母對孩子說的這三句話,是「最毒的藥」
    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有些家庭,一開口就是攻擊式的言語和鄙視的口氣。惡語相向的家庭中,無比重視權威,卻也湮滅了情感的流動。美國的心理諮詢專家帕雷夏·伊文斯,把這種情況稱為語言虐待。很多時候,父母以嘲諷貶低等方式,對孩子實施教育,初衷是為了能夠刺激孩子奮發向上。但脫口而出的這句話,卻最傷孩子。感受不到父母愛的孩子是痛苦的,他們就像飄零在水中的浮萍,沒有依靠,沒有希望。
  • 「都是為你好」,被情感綁架、軟性控制的孩子有多苦?
    "父母辛苦養育你,就要好好聽話,我們也是為你好啊.....""媽媽為了陪你,沒有工作,你竟然考出這樣的成績,你太忘恩負義了..."父母一遍遍重複著自己對孩子的付出、愛。在它的後面,只有感情牌,要脅小孩照看好。有多少家庭,不斷上演著情感綁架、軟控制的故事。那也是與父母子女關係最親密,能夠傷害到別人的原因。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毀掉了自主天性
    其實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豆豆的媽媽對於豆豆的管教,已經成為了一種情緒勒索的方式,很多家長都喜歡打著「我都是為你好」這樣的旗號,來要求孩子們無條件地滿足自己的要求,這無疑就是以愛的名義來行勒索之實。
  • 「我是為你好!」父母快說爛的這句話,為什麼孩子不相信?
    文|福林媽咪「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父母常常掛在嘴邊,卻被孩子們吐槽:這是世界上最自私的話,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當父母說「我是為你好」的時候,確實是從經驗出發、從內心深處認為「我是在為孩子好,可孩子為什麼不領情」。
  •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 我們也可以聽聽
    #「我都是為你好」,生活中我們應該都聽過這句話,來自父母的,來自親戚好友的,或者領導的。很多的文章也發表觀點,讓大家認知到這是一句綁架他人的話,「為你好」為理由是一種對他人意願的不尊重。而今天我想說,「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未必就是別人自以為是的對你指手畫腳,未必就是要企圖擺弄你幹擾你的生活,也未必就是對你意願的不尊重妨礙你做自己。
  • 有一種傷害,叫做「我這是為你好」
    《奇葩說》有一集的論題是「我這是為你好,是扯嗎?」想必這句話大家都深有感觸,可能被父母說過,可能被朋友說過,也有可能自己說過。在我看來,」我這是為你好「這句話的確是在扯淡。原因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三個。一、這只是你以為的為我好陳銘在《非正式會談》上提到過,「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是站在你的角度考量,但實際上主語還是『我』。」我們不能說「我這是為你好」就一定是虛偽的,但很多時候它的確站錯了角度。
  •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孩子:我不需要!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 心理學家:父母的這3句話,表面是為你好,實際上可能是想操縱你
    如果說世界上什麼關係最複雜,那麼我們與父母的關係肯定是其中之一了。父母與子女的感情,既有天生的一種「血脈親情」,也有長時間陪伴,而自然而然產生的「陪伴情感」,還有基於文化所產生的「道德感情」。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段關係,由於關係過於親密,所以雙方都會經常侵入對方的「個人邊界」。就像父母看孩子的日記不會覺得自己「侵犯隱私」,孩子詢問父母的收入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過於親密就一定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控制」與「被控制」。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平等往往是很難得,絕大多數都是一方強勢一點,一方弱勢一些。
  • 別再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你好」了,情感操控影響孩子終身
    最普遍的情感控制就是「我都是為你好」,潛臺詞就是因為我對你好,所以你就要聽我的。當父母說「我都是為你好」時,他們的目的是利用孩子對自己的愛,使孩子的人生處於自己的操控之下。 親子關係可說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父母在孩子沒有形成完整的自我認知時就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可以說父母對孩子進行情感操控的機會是最大的,影響也是最大的。 一旦父母對孩子成功地情感操控,這種操控很可能就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