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愛孩子,最好的父母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2020-10-17 機關兔

有人說,如果把管教當作是父母對孩子主要手段或目的,那麼在做父母的本質上,就註定要失敗了。做父母主要的工作其實是多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朋友,然後鼓勵他、幫助他、幫他出主意,做他的軍師,了解孩子在想什麼。(相關連結:作合格家長的必修課!21天正面管教訓練營)

我們經常說要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但是這句話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1、朋友之間是要平等,有商有量

你對孩子有要求,也要允許他要求你。對孩子的要求自己先做到,那才是平等;動不動就用「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作為理由,單方面要求孩子做到,不僅缺乏做朋友的誠意,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

而溝通是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相處時最頭痛的事情了。經常有家長形容自己跟孩子交流是「左耳進右耳出」。

其實造成家長與孩子無法溝通的主要原因有下面這幾點:

2、溝通時機不正確

孩子正在思考問題,或者是看電視看得正起勁的時候是不想與人交流的,但是很多家長卻偏要在這個時候和孩子聊聊。這樣做的結果肯定是孩子聽得不耐煩,家長也講得很累。

3、溝通的內容太複雜或者沒有重點

家長和孩子溝通時的內容太複雜或者是沒有重點,都會讓孩子聽不懂家長想要表達的意思,孩子只會嫌囉嗦,根本不知道家長在講什麼,當然會左耳進右耳出了。

4、溝通的方式不正確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還是保持一種高高在上的心態,也會對孩子說出類似於「我說的還會有錯?」「你應該聽我的」這種話,或者是直接嚴令孩子按照自己說的做。這樣的溝通根本就不叫溝通,叫下命令,這是最令人反感的一種交流方式。

5、家長沒有養成和孩子交流的習慣

在孩子小的時候,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而習慣性忽視與孩子的交流,導致孩子長大後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去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也會覺得沒有必要和家長溝通了。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還要注意這些問題:

1、不要隨意洩露孩子的秘密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的事情當做笑話講給朋友聽,這樣的做法會降低孩子心裡對你的信任度,慢慢就不會把自己的事情告訴你,因為他會擔心你再次把他的事情說出去。不管多大的事情都要在徵得孩子的同意後才能講給別人聽,這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包括孩子。

2、不要搞「獨斷主義」

遇到事情要多和孩子商量,讓孩子說出他的想法,並尊重他,這樣能夠讓孩子覺得他是受到尊重的,他在被尊重的同時也會更加尊重父母。

有一句話說,就連家長買菜的時候都不會買自己不喜歡吃的菜,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參與到家務的決策中。

3、要信任孩子,並且經常鼓勵他

不管孩子決定做什麼事情,或者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完成一件事情,家長都應該相信孩子的方法是可行的,並且鼓勵他去嘗試。即使是一些看起來偏離了常理的方法,說不定也能成功,一味地否決孩子的想法只會對孩子造成打擊。

4、控制談話的次數和內容

大多數時候反覆多次的談話容易使孩子反感,而且溝通的效果也不能與次數或時長成正比。所以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把握好程度,把重點講清楚了就行,留一點空間讓孩子自己去思考。

5、幫助孩子分析他面臨的問題

這樣的做法也可以避免孩子走一些彎路,而且還能在孩子心裡為自己塑造一個高大、睿智的形象。但是家長不能替孩子把所有問題分析好,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

6、適度的懲罰與批評

當孩子犯錯後要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他錯在哪裡,懲罰他的目的是什麼。不能言辭激烈地批評他做得不對,這樣你就又回到了那個高高在上的家長的形象。

與任何人溝通都應該站在雙方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和孩子也一樣,當你能夠以平等的思想和孩子交流溝通後,孩子自然而然就會信任你,向你吐露心聲。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伴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會一點一點地發生改變。

難怪都說,最好的父母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但在著名作家池莉的眼裡,女兒亦池的一生並沒有吃多少學習的苦,至於生活的苦,從她最近這本《和女兒一起長大》一書來看,想必也是不會的。畢竟女兒已經在英國的精英教育下成為頂尖大學的優秀碩士畢業生,前途一片光明,再加上作者為母則剛的有力後盾,生活的苦早就選擇了離亦池遠遠的。作者在書中深情而詳細地描述了她和女兒的生活日常,以及自己和女兒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
  • 父母如何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對說對父母說我愛你或者我喜歡你,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只是我們做父母的要勇敢的邁出這一步。但行為準則上,我希望,更多的父母能雷霆少一些,要多用雨露去關愛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心靈上的一個小幼苗,讓他健康的成長。比如孩子做對了件事情的時候,我們要不惜吝嗇的去誇讚他們。讓孩子以後能接著做正確的事情,提供不斷持續的動力和精神支持。
  •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父母相愛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在父母相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交到朋友,也總是自信樂觀,看到的世界全是陽光。而在父母不相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總覺得生活沒意思。由於長期感受不到溫暖,所以性格變得敏感多疑,感受不到活著的意義。」
  • 孩子成長中,所有的愛全是正確的嗎,要正確的愛孩子
    愛是偉大的,也是人與人之間或者是人與自然之間都必不可少的事情,可是應該怎樣把愛正確的應運呢?又該怎樣來表達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呢?如果愛對了對孩子的人生成長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不正確的愛,帶給孩子的就是身心的摧殘。到底如何來愛孩子呢?
  • 進化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是我們的老師
    1、作為父母,需要什麼建立一個什麼樣的狀態?父母是給孩子創造家庭場域的重要關鍵人物,所以需要最好的狀態,需要能保持一種平衡的狀態能力:核心穩定性,否則孩子的一點動靜都會讓我們搖擺、焦慮、憤怒、自責……,所以我們需要穩定我們的核心穩定性,需要從過往的生活中尋找自己靈動、放鬆、從容的狀態(相信自己的選擇和智慧),從哪裡找?
  • 父母如何正確地表揚孩子
    心理學研究表明,被表揚、被稱讚是人的一種重要心理需求,對人的心理成長和性格優勢的培養具有積極影響,能讓人產生良好的自我意識和積極的自我認同。尤其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思想和心智還不夠成熟,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表揚的需求更為強烈。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僅靠一句讚美的話,我就可以很好地活上兩個月。
  • 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認識性
    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認識性? 我家有一個上大學的娃娃,我站在一個父母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談論一下這個問題。 孩子的認識性應該從小開始引導。
  • 如何正確愛孩子?
    當父母煩在哪兒呢?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呀!每天和自己在一起的孩子,怎麼越來越看不懂了呢?我們這一代,我們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差距巨大。新中國成立七十年,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的生活體驗與我們過去完全不同了。兩代人,兩個世界,都是不一樣的世界,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不理解父母。
  • "親戚們罵我醜,父母跟著附和":父母最好的愛,是和孩子站一起
    ,反而還附和著,和大家一起攻擊他。「和孩子站到一起」,是父母的體恤,更是一種愛的表態,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就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守護溫暖和愛。,放下面子,和TA站在一起,以愛,以溫柔,幫助TA,引導TA。
  • 最好的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長
    心靈和思想的陪伴是最重要的,現實生活中太多父母只是為了陪伴而陪伴孩子,根本不懂的心靈感應和行動力的帶動。一個沒有見識和思想的父母肯定教不出多好的孩子,因為你的視野已經限制了孩子的前途。可見,有多少父母打著教育孩子的旗號,什麼都不幹,自認為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豈不知,不但毀了自己的人生,而且也斷送了孩子的未來。
  • 好的教育,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家長認真看,培養出色孩子
    陳總幡然醒悟,單方面要求孩子做一件事,顯然是不夠妥當的。於是,他倆便雙雙定下了目標,一起向著前方努力。不禁感慨,父母的水平越高,越重視榜樣的作用,越會選擇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相反,低水平的家長更喜歡單方面要求孩子學習各種知識,拒絕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
  • 用「愛」滋養孩子成長
    其實從古至今孩子的教育,都離不開家長和老師。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可見,父母的引導與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至關重要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成長只有一次,那麼,作為父母,如何使孩子在僅有的一次成長過程中變得更好,是需要我們去認真思考並且實實在在付出行動的。
  • 愛因斯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不是天生的,不是報一堆課外興趣班就能解決的,那麼父母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呢?父母可以不拘一格,給孩子創造條件去嘗試和了解各方面的事物,音樂、舞蹈、繪畫、書法、歌唱、編程、棋藝、寫作、旅行、社會實踐、主題活動等,可以通過參加線下體驗課和社會實踐去觀察孩子的表現,擇期喜好而從之。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三步教你如何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我們什麼時候也變得讓人面目可憎,對自家孩子這麼不滿意呢?我們都知道,父母的情緒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不快樂的父母,養不出快樂的孩子。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作者蘿拉·馬卡姆博士是一位盛行的「父母和孩子並重」理論的主要倡導者。這本書與其他育兒書籍的最大不同在於,作者將矛頭對準父母,只有父母的自我成長,修煉自我,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 童年不缺愛,才能讓孩子健康無壓力地成長|學習做父母,特別重要
    心心媽寫的新書《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為我們講述了養育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需要的基礎就是愛的付出和滋養。確實,身邊很多人並不懂得需要如何對那麼一個小孩子付出和養育,就已經成為了父母。對於孩子,手足無措的父母大有人在。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恰當地愛孩子,孩子很大可能也不會感知到自己是被愛的,那麼在未來的成長中,就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顯得比較膽怯懦弱。心心媽是二寶媽媽,有兩個女兒心心和媛媛,心心爸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副總裁、新東方在線執行長孫東旭。
  • 《當孩子遇見書》: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就是讓孩子愛上繪本
    每位父母也都想給孩子好的教育、好的引導,讓他善聽明目,讓他明辨是非,讓他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出好的習慣。每位父母也都想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做最好的引路人,為他們排除一切困難,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路。每位父母也都想從自己的人生裡把最好的部分給孩子,不管是實體的禮物,還是日積月累的生活經驗。
  • 推薦 | 「親子日記」,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一位沒有被孩子推薦的母親黯然地說:「通過這次活動,我才知道原來在兒子心中我還不是很合格、很稱職。其實我自己覺得已經進步了很多,不亂發脾氣、不揍孩子了,周圍很多人也感受到我的變化,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可能還不夠。我一定更加努力,做一個合格的媽媽,和孩子一起進步!」
  • 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叛逆?
    做為家長,在日常生活,總是會遇到一些孩子叛逆從而不知如何來引導正確方向,許多孩子在青春期叛逆期時候常常與父母對著幹,不聽父母的話2、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3、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願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 父母的愛,是給孩子一生最好的陪伴
    父母該怎樣對待他們的孩子?世上的愛有很多種,父母又該如何愛他們的孩子?這些都是我們要去學習和了解的。父母的愛就是孩子溫暖的港灣,永遠支持和鼓勵他們做更好的自己。,從兩個爸爸對待孩子的愛、一個兒子感受母親的愛、一個媽媽對待三個兒子的愛中體會父母的愛。
  •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父母需要知道這些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父母需要知道這些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未來, 是一個家族的延續,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具有幸福能力的完整的人。知名心理書籍《少有人走的路》中這樣說道:「孩子童年時能得到父母的愛和照顧,長大後內心就會擁有安全感。」作為父母,最希望的便是通過良好的家庭教育,促使孩子積極健康地長大成人。宋慶齡也曾說過:「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