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是給孩子一生最好的陪伴

2020-09-29 果媽閱讀

時間過得很快,9月份即將結束,我們也將講完9月學習方法主題的4本書籍。

而10月有中秋節、國慶節,是家人團圓的月份,我們果媽閱讀也將迎來新的主題:父母的愛。

之所以要講這個主題,是因為,在講過那麼多的工具書之後,我越發覺得,其實我們在學習了工具書的這些方法,並在生活中運用後,其實一切工具書方法的根源和基礎就是我們父母的愛。

父母該怎樣對待他們的孩子?世上的愛有很多種,父母又該如何愛他們的孩子?這些都是我們要去學習和了解的。

馬克思曾說: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


可以說,父母的愛就是孩子心中的一盞明燈,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照亮他們找到回家的路;

父母的愛就是孩子成長的力量,能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披荊斬棘,達到夢想的彼岸;

父母的愛就是孩子溫暖的港灣,永遠支持和鼓勵他們做更好的自己。

所以,就讓我們用這一個月的時間,用這三本書籍去深深體會父母的愛,從兩個爸爸對待孩子的愛、一個兒子感受母親的愛、一個媽媽對待三個兒子的愛中體會父母的愛。

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父母的愛會更加全面,從而讓我們有一個方向和目標,做一個對待孩子充滿愛的父母。

第1本書《陪一顆心長大》

還記得2016年果媽閱讀誕生的那天,我們開啟的就是《在愛裡相遇》,我帶著會員在蔡穎卿的文字中深深感受一個母親在充滿滋養與喜樂的親子之愛裡,與孩子同步前進。

而我們將在10月開啟的第一本書《陪一顆心長大》,它的作者是兩位充滿愛、願意陪伴孩子、拓展孩子內在空間的資深心理諮詢師爸爸,共同打造少見、從心理專業角度出發的親子教養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哈克和黃錦敦,這兩位專業諮商心理師做了父親之後,反而發現自己也有很多限制!

面對拗到不行、哭鬧不已的孩子,理智線照樣瞬間斷裂;碰到孩子只要媽媽、不肯找爸爸時,心裡還是會受挫。

儘管如此,他們受過的專業訓練,使他們能持續地、深刻地將自己心裡所重視的事情傳遞給孩子。

哈克能給愛、很溫柔,於是他的兩個女兒也一天一天有了溫柔、有了給愛的能力;黃錦敦愛自由、很勇敢,於是養出了兩個自由又勇敢做自己的小孩。

因此,他們決定結合為人父的心情和自己的專業,告訴你如何把心理諮詢上照顧「人」、照顧「心」的好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而這些方法都能讓你深切感受到一個爸爸對孩子滿滿的愛,就像這本書的名字一樣:陪一顆心長大,他們就是在用爸爸獨有的方式呵護著自己的寶貝,用他們的愛陪伴著孩子長大。

看了本書你會知道:

如何在自己也有情緒的狀況下面對孩子;如何管教而不會成傷;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愛、學會情緒管理、學會自主;如何養成孩子規律的生活作息;如何陪孩子找到天賦能力,成為他自己。

第2本書《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

第二本書是關於稻盛和夫對母親的溫暖的回憶。

說到這本書,就要先說一下作者稻盛和夫,他是影響世界的實業家、哲學家。兩大500強企業的創辦人,日本「經營之聖」。

曾經用3個月的時間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日航,創造了世界企業經營史上的奇蹟。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這句話,正可從稻盛和夫身上得到驗證。

小時候的稻盛是個害羞、膽小、愛哭的小孩,很喜歡黏著母親。常常一覺醒來看不到媽媽就大哭,據說一哭就可以哭上三個小時,在街頭巷尾非常出名。只要街坊鄰居一聽到稻盛的哭聲,就會說「那個哭三小時的和夫又開始了」。

母親對愛哭的稻盛不會因此特別溺愛,或是討厭。對家中的孩子總是打從心底的關愛,不管是否有時間跟孩子們相處,總是處處留心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們感受到她的愛,引導孩子們往好的方向前進。

而這也就是稻盛和夫深刻感受到,日後一直對外講述的「以心傳心」的觀念。

稻盛和夫過了60歲後愈常回想起跟母親生活的種種,以及母親的身教言教所帶給他的影響。

每每回想起母親,心裡總是滿滿的感謝。對稻盛和夫來說,一路走來,深受幼時母親教誨的感化,因此奠定的人生哲學,讓他在人生轉折點總能選擇正確的道路,而不至於迷失方向。

第3本書《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

第三本書的作者陳美齡是三個兒子的媽媽,她是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同時她又將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大學,書中介紹了50條教育大法:

身為家長的8個覺悟;教育的11個目標;培養好學孩子的9個方法;想要賦予孩子的15種力量;應對青春期孩子的6個提示。

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個善感和尊重孩子的母親,她全程陪伴孩子的成長,當她發現原來誤解了孩子的想法,錯過了孩子的需要時,會義無反顧地表示嘉許,甚至道歉!

本書是現代版的《愛的教育》,充滿歡笑、淚水、機智和愛。

對於為人父母者,尤具參考價值。


從2016年走到現在,果媽閱讀也已經走了將近有五個年頭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給會員們講了很多的書,講了很多的育兒育己的知識。

但是其實我想傳遞給大家的是那份愛和溫暖,我想用這樣的方式陪伴更多的父母,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給到他們更多的看見和懂得。

所以,在10月份,果媽閱讀的線下讀書會也會逐步開啟,我們會將線上的書籍「拿」到讀書會,與大家面對面的交流。

希望你多關注我們的公眾號,來參加我們有愛有溫度也有連結的讀書會吧。

臺灣親子作家蔡穎卿說:「做個好大人,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

這個10月,讓我們一 起「培養自己」、做個「好大人」,將內在的自省化為切身的實作,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

-作者-

果媽李璇:果媽閱讀創始人&CEO,知名育兒講書達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讀碩士研究生、正面管教家長認證講師、歐盟認證蒙臺梭利中級教師、平和式教養法課程認證講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認證高階講師、家長幫高效閱讀訓練營課程講師。還曾經受邀到中國太平,中國平安、索尼電子,還有各大高校學校、幼兒園、企事業單位開展講座,前後在50餘座城市舉辦了200多場講座。新浪微博@果媽李璇。

相關焦點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高質量的陪伴
    孩子小的時候,有些事根本搞不懂而且自己也說不明白,這時候就更需要父母長輩的關照陪伴和教導,有些事並不是要從小做起就可以,而是要從父母就開始做起,不過這樣家長壓力太大從網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出,我們都是希望可以一家人安安穩穩的在一起,但是為了生活父母不得不選擇背井離鄉
  •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常言道:給孩子最好的愛是陪伴。但其實陪伴還有另一層含義,陪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感情和關係。在父母更好的了解到孩子的喜好後,才能更好的投其所「好」,增進彼此的感情和距離,進而和孩子有更多共同的話題、有更多愛的互動、有更多的聽見和看見。
  • 愛與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他們「為孩子計深遠」是把他送回老家給奶奶養嗎?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頭肉,除非有什麼特殊的情況,沒有哪對父母希望和孩子分開,何況是有缺陷的孩子,孩子的不幸,當父母的怎麼能在傷口上再撒一把鹽。
  • 陪伴,不是時間的堆積:愛的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說:陪伴是一種教育。陪伴在身邊,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六一」兒童節,父母與孩子共同的節日。這節,該怎麼過?「父母早期的陪伴與愛,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十年後,你不會因為少玩一晚上手機而遺憾,你會因為沒能多陪孩子一小時而後悔。不要讓親情遲到,不要讓愛缺席。
  •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愛,最好的愛是陪伴
    因為他們打工的地方離家鄉太遠,他們很少回家,即便回來,也呆不了幾天,還沒和孩子混熟就又走了。父母在孩子眼裡,只是陌生人。外公外婆大概是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所以就十分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也就養成了他的壞脾氣。兒子今年十三歲了,小學剛畢業,她想讓兒子到城裡上學,就在城裡租了房子,把父母和兒子都接過來了。
  •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所以說不幸的童年需要用漫長的一生去治癒,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的風浪。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中最核心的關係,如果有其他的關係超越這個關係,則家庭裡會有成員出現病理問題,通常都是無辜的孩子。所以說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相愛!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會讓孩子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從而在外面尋找溫暖。
  • 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是愛的陪伴
    李玫瑾教授說:「陪伴是一種教育。陪伴在身邊,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01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六一」兒童節,父母與孩子共同的節日。這節,該怎麼過?」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父母早期的陪伴與愛,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十年後,你不會因為少玩一晚上手機而遺憾,你會因為沒能多陪孩子一小時而後悔。不要讓親情遲到,不要讓愛缺席。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愛和陪伴!最成功的父母都是這麼做的
    人的一生,最多不過一百年,換算下來,也就3萬多天,而你陪孩子的時間,從出生到離開你,也才十八年,除去你上班的時間,也才五年不到,這五年,你也不可能時時陪著孩子,就算一半的話,也只有兩年半兩年半,不到一千天,想想,你的孩子,這一輩子你就只能陪他一千天不到,而你卻還要忙著加班,忙著各種瑣事,那你陪孩子的真正時間,還剩下多少?有人說過,對孩子最好的禮物,是陪伴和愛。但回頭一想,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的做到。
  • 陪伴,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陪伴,人間最深的情,最暖的意。不管你需不需要,它都一直在。陪伴,給人依靠的力量,是一種欣慰的愜意芬芳。陪伴,讓歲月多了一份溫暖,多了一份感動,多了一份幸福。時間把陪伴熬成了最好的愛意。有一種陪伴,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陪伴父母,是兒女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題記
  •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說到家庭教育,可能更多人想的是我要怎麼給我的孩子報班,我要讓他上最好的學校,總之,對於孩子教育方面,我花錢眼睛都不眨一下,但其實我們忽略了最原始的教育-給孩子足夠的愛。隨著年歲的增長,看多了人間悲歡離合,才知道孩子從家庭學習來的東西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才越發覺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不要吝嗇你的時間,多拿出來陪陪孩子吧,他們真的很需要你的陪伴,這比你以後花再多錢都買不回的東西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教育。
  • 六一兒童節,送給孩子人生最好的禮物就是一生陪伴的承諾!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但是孩子在我們身邊的時間也著實很短!幸福生活對我來說就是:工作結束回到家買菜做飯,做辛辛最喜歡吃紅燒肉、西紅柿炒雞蛋、冬瓜湯,當看著辛辛狼吞虎咽的樣子的時候,那種感覺非常的奇妙!然後陪孩子讀書!陪孩子玩耍!陪孩子瘋狂!每個星期都會抽出一兩天時間開著車帶著孩子,去外面走走看看,享受生活!
  • 給父母最好的愛,就是陪伴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一切看著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但在生活中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看著大街上匆忙行走的人群,劉阿姨感嘆道現在的人什麼都不缺就是缺少陪伴,她說自己已經有兩年沒見到兒子了,兒子成家後,兩口子為了生活去了外地打拼,平日裡想兒子了就靠電話聯繫,每次通話都是報喜不報憂
  • 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陪伴是最好的早教。這一點,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很多父母並不了解。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陪伴」的話題。我有一個朋友,是公司部門經理,工作繁忙,同時她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很多父母雖然花了時間陪伴孩子,但是因為不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經常做出低效的陪伴。
  • 用一生的愛與陪伴,教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做事
    我們這一生中會與許多人擦肩而過,有的人會與我山盟海誓、有的人會與我歃血為盟,大多數人是一笑而過。唯有孩子,我會說:我愛你,不論任何時候、任何情況。當太爺爺、太奶奶把小格送回人間時對他說:我們愛你,沒有任何條件!我們當家長的都是凡人、俗人,要工作、要生活、要社交。一入江湖深似海,從此家人成路人。我們想愛孩子卻不知道怎麼愛。我想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愛他就放下手機,多陪陪他們吧。哪怕五分鐘,給孩子純粹的陪伴。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
    其中,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親子陪伴關乎孩子的一生,父母如何給孩子進行高質量的陪伴,影響孩子未來發展,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如何父母都不能缺位缺乏有效的陪伴,不利於孩子接納父母的教育親子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孩子生命的早期。通過父母的陪伴,孩子才逐漸構建起對自己的認知,判斷這個世界是安全還是冷漠的。首先,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
  • 陪伴,是你給孩子最好的假期教育
    連續劇你不看,我們可以補,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補不回的。1到20歲你不看了,就永遠都看不了了。」成長不可逆,父母的陪伴是有有效期的,陪伴孩子成長的那些美好時光,錯過了就是永遠。陪伴是孩子心理上獲得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幸運的人一生都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的治癒童年。
  • 六一兒童節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父母的陪伴和精神食糧
    六一是每個孩子盼望而喜歡的節日,也是讓成年人回味美好童年的日子!因此在這一天裡,家長們都會給孩子準備一些禮物,或者帶著去哪裡遊玩!反正是不亦樂乎!所以孩子的記憶中最多的就是禮物!和一些風景經歷!其它的就寥寥無幾了!這也是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造成的,也是普遍現象!經過疫情,看過許多社會現象後!小編深深的體會到,愛孩子,最好的表現和禮物不只是物質方面的!
  •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父母相愛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在父母相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交到朋友,也總是自信樂觀,看到的世界全是陽光。而在父母不相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總覺得生活沒意思。由於長期感受不到溫暖,所以性格變得敏感多疑,感受不到活著的意義。」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昂貴的玩具,而是陪伴
    等到她7歲的時候要上學了,政策也沒那麼嚴了,她才被父母接回家。可是回到家裡,哪裡都是陌生感,甚至連爸爸媽媽都叫不出口,她花了很長時間才適應。不過她總覺得自己是多餘的,和父母的感情也不是很好,凡事都自己來,很少依賴父母。直到現在,她自己當了媽媽,說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不想讓孩子像她那樣。同學的父母當時確實也是不得已,但從小就沒有父母的陪伴,也給同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給孩子最好的愛,莫過於陪伴!你做到了嗎?
    他們就像是一粒未知的種子,現在很多父母,不是給的雨露太多,就是陽光太暴烈,孩子無法健康的成長;同時,長期缺少陪伴造成了他們極度缺乏安全感。孩子缺少了父母的愛,就缺少了與外界交流的意願,他的生活環境告訴他,任何他不熟悉的環境都是不安全的,只有在父母身邊,他才會變得開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