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愛,最好的愛是陪伴

2020-09-05 懶懶的咖啡豆

一個學生家長來找我,她哭著說,她受不了啦,前一天晚上,差點走了絕路。

我趕緊遞給她一張紙巾,給她倒了一杯茶,然後坐在她對面,輕輕地說:「如果你方便說,我很願意聽。」

她說,起因是她兒子晚上打遊戲快十二點了還不睡覺,她去叫他睡覺。

不知道是兒子遊戲打輸了還是什麼原因,他心情很不好,摔掉她的手,氣衝衝地對著她吼道:「你現在想管我了?早幹嘛去了?」說完,「砰」地一聲,狠狠地把門摔過去關上了。留下她站在那裡,欲哭無淚。

原來,她兒子在生下來不久,她就和老公外出去打工,她把兒子丟給農村的外公外婆養。

因為他們打工的地方離家鄉太遠,他們很少回家,即便回來,也呆不了幾天,還沒和孩子混熟就又走了。父母在孩子眼裡,只是陌生人。

外公外婆大概是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所以就十分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也就養成了他的壞脾氣。

兒子今年十三歲了,小學剛畢業,她想讓兒子到城裡上學,就在城裡租了房子,把父母和兒子都接過來了。她也想著兒子大了,應該在身邊陪著他,就和老公辭了工作,回來了。

現在兒子的中學找好了,可是他的基礎太差,她就想著讓兒子在暑假好好補下課,這樣,秋季開學才可能跟得上。可兒子每天都沉迷於遊戲,她說的話,兒子根本聽不進去。

只要她批評教育兒子,她的父母就會出來護著兒子,還會罵她,說她只會生,不會養,現在還回來耍威風。

她覺得孩子不好教育,可能和父母的嬌慣有很大關係,就決定讓父母回農村老家去。

她只是委婉地提了下自己的想法,她的父母劈頭蓋臉就是一陣謾罵,說她是白眼狼,幫她把孩子養大了,就想把父母踢開了。罵得很難聽。

她的兒子和外公外婆很親,在這樣的謾罵裡,他恨她入骨。她不喜歡他做什麼,他就偏做什麼,他只想和她作對,每次看到她被氣哭,他就會有一種勝利的感覺。

她說:「我真的很絕望,現在,我老公因為這些事都不想回家,天天在外面打牌。」

「我覺得自己已經受不了啦,人人都指責我,現在連我的兒子,都那麼恨我嫌棄我,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說實話,她說的那個孩子,在我們面前,從來沒有看見他有什麼壞習慣,只是成績平平,不愛說話。

我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她,就說我試試找她兒子談下,但我也不知道有沒有效果,只能勸她想開點。

那天中午,我和學生談了一次話。

過了半個月,她給我電話,告訴我她兒子變了:

他放下了遊戲,開始用心學習。他讓他外公外婆不再幹涉她對他的教育,他也不再恨她,還開始學做家務,甚至主動和她聊天,說同學之間的瑣事。

總之,就是她的兒子就像變了一個人。

她在電話那頭感激涕零,問我到底用了什麼方法,讓他一下子改變了。

我說:我不過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就是那首《感恩的心》的來歷。我說完以後,他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使勁往下掉,但他當時什麼也沒說,我都不知道他有沒有聽進去。

其實你兒子很善良,他也很愛你,只是你們很少在一起,缺少溝通,找不到打開對方心門的鑰匙罷了。

孩子能改變,我也為她高興,但是,他們之間,要做到冰消雪融,還需要很多的時間。

我也相信,她知道該怎麼做。

咖啡豆心語:

1.有的人可能不知道這個故事,給大家分享一下。

《感恩的心》——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

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開始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

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

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睜著眼,卻沒有回答她。

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傷心哭泣。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那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她就這樣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

2.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最好不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缺席,否則,你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愛來彌補。即便如此,可能也會在孩子心裡留下傷痕,需要慢慢治癒。

3.最好的愛是陪伴,無論你多麼忙,都要花時間多陪陪孩子。因為對你來說,你的世界很大,你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你的朋友也很多,而對於孩子來說,你就是他的全世界。

相關焦點

  •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常言道:給孩子最好的愛是陪伴。但其實陪伴還有另一層含義,陪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感情和關係。、可與他人形成健康連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給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動、共情和持續的關注作為燃料。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珍惜當下的歲月,儘可能給孩子心靈的「補救」,讓孩子覺得你心裡有他,在意他,並不是完全忽視他;
  • 愛與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自閉症孩子本來就更加需要父母的親身教育幹預訓練,慢慢的引導。我的一個同事就做得很好,兩歲發現孩子有自閉症的症狀,丈夫馬上辭職,她請假,兩人帶著孩子全國尋找醫生。雖還是有遺憾,但至少沒有讓孩子更糟糕,以後康復的道路雖漫長,但家庭的愛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相信會有更多的驚喜等待這個溫馨的小家庭。心理學家李玫瑾說的一句話:在孩子未成年之前,父母就是孩子的天,陪伴是最長情的愛。
  • 陪伴,不是時間的堆積:愛的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說:陪伴是一種教育。陪伴在身邊,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六一」兒童節,父母與孩子共同的節日。這節,該怎麼過?有愛的陪伴,和孩子一起長大,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虛假的陪伴,孩子從父母那裡得不到愛和重視,在心裡留下永遠的缺口。自己再優秀,得不到父母的關注點讚,也會覺得生活索然無味。
  • 父母的愛,是給孩子一生最好的陪伴
    父母該怎樣對待他們的孩子?世上的愛有很多種,父母又該如何愛他們的孩子?這些都是我們要去學習和了解的。馬克思曾說: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
  • 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是愛的陪伴
    李玫瑾教授說:「陪伴是一種教育。陪伴在身邊,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01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六一」兒童節,父母與孩子共同的節日。這節,該怎麼過?有愛的陪伴,和孩子一起長大,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在他心裡,世界上最帥的那雙鞋,是價值35元、有鎧甲勇士圖案的那雙。樊登老師在講育兒經驗時曾說,要用共情關注教育孩子。陪伴,同樣需要共情關注。細緻入微地觀察孩子的變化,配合他,跟隨他,參與到他的世界裡,和他積極互動。
  • 三流父母給手機,二流父母給玩具,一流父母給最需要的愛和陪伴
    ,只要孩子哭鬧,父母就圖省事一個手機搞定;二流父母給玩具,他們覺得自己花了很多錢,買了很多玩具,已經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只有一流父母才最懂孩子,知道孩子最需要的並不是手機,也不是玩具,而是父母的愛和陪伴。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高質量的陪伴
    孩子小的時候,有些事根本搞不懂而且自己也說不明白,這時候就更需要父母長輩的關照陪伴和教導,有些事並不是要從小做起就可以,而是要從父母就開始做起,不過這樣家長壓力太大從網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出,我們都是希望可以一家人安安穩穩的在一起,但是為了生活父母不得不選擇背井離鄉
  • 給父母最好的愛,就是陪伴
    劉阿姨的兒子很孝順,經常往家裡捎東西,對她們老兩口很是關心,只是她們什麼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關心,而是精神上的陪伴,自己最怕的就是逢年過節了,大街上空落落的一個人都沒有,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就自己家顯得特別冷清,年底別人家都在忙著置辦年貨,她跟老伴就躲在家裡,不敢出門,老伴說就咱們兩個人怎麼過不是過,等娃娃們回來咱們在好好過,劉阿姨說自己是真懷念上次全家人一起過年的場景啊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愛和陪伴!最成功的父母都是這麼做的
    兩年半,不到一千天,想想,你的孩子,這一輩子你就只能陪他一千天不到,而你卻還要忙著加班,忙著各種瑣事,那你陪孩子的真正時間,還剩下多少?有人說過,對孩子最好的禮物,是陪伴和愛。但回頭一想,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的做到。
  • "愛了、愛了"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國慶小長假期間,在深圳市壹方城舉辦的"爆米花POP——愛的禮物嘉年華",累計近萬人、數以千計家庭參加,不少參與的家庭都表示: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在遊戲中體驗到:陪伴帶給家庭關係的溫暖和感動。"爆米花POP——愛的禮物嘉年華",以"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為核心價值,通過鮮明可愛的形象、有趣好玩的遊戲,傳達家庭之愛的深刻內涵,為深圳創建文明城市添磚加瓦。本次活動通過"退下、手機君"、"夢想夠得著"、"壞情緒,我們不約"等互動娛樂遊戲,增強父母與孩子愛的體驗,拋開手機和工作,拉近心與心的距離,特別在"愛要說出來"遊戲環節,鼓勵父母和孩子向對方說出"寶寶、我愛你!
  • 「愛我你就陪陪我」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寫給年輕的父母
    有些催生的父母也會主動地要求帶孩子,「 你們負責生,我們來帶孩子」,當爺爺奶奶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時,年輕的父母對小孩的陪伴就變少了。為人父母,當小孩降落到人間的那一刻,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陪伴和照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能感知到孩子帶給我們的天倫之樂,在孩子身上沒有投入時間精力,又怎麼會珍惜這份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呢?「父母」角色的缺失,看似是輕鬆了,其實是不負責任的。
  • 給孩子最好的愛,莫過於陪伴!你做到了嗎?
    他們就像是一粒未知的種子,現在很多父母,不是給的雨露太多,就是陽光太暴烈,孩子無法健康的成長;同時,長期缺少陪伴造成了他們極度缺乏安全感。孩子缺少了父母的愛,就缺少了與外界交流的意願,他的生活環境告訴他,任何他不熟悉的環境都是不安全的,只有在父母身邊,他才會變得開朗一些。
  • 對孩子最好的愛是陪伴
    有了小孩才深刻體會到做父母的不易和那種難以言語的幸福!由於我和老婆的工作地點不同,一到九個月大的時候都是在廣州我老婆和老媽幫忙帶,我在福建泉州,一個月去一次廣州看我女兒,每次去坐高鐵五個小時,去的路上內心都是興奮的,因為又可以看到女兒了,五天的陪伴後又回到福建!於是開始了一個月25天的思念!
  • 用孩子需要的方式愛他~陪伴
    兩個孩子很懂事,每天的作業很自覺,但遇到不會的地方也沒人詢問,更談不上父母輔導了,導致成績不是太好。時間久了,見面多了,閒聊中我能切身感受到孩子渴望父母的懷抱,小涵說,不想吃好穿好,只想每天摟著媽媽睡覺。其實,很多爸爸媽媽都是感覺自己太忙,沒時間陪伴孩子,只想多掙點錢,加班加點為孩子的將來奠定物質基礎,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但家長們問過自己孩子真正需要什麼嗎?自己掙錢是為了什麼嗎?
  • 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管教,是陪伴
    母親總是責怪我不管孩子,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對這個孩子有多看重,我不是不管她,我只是用我自己方式在管她,在陪伴她成長。我這個女兒特別的來之不易,可以說歷經了千難萬苦。我是婚後一年的時候聽父母的意見開始備孕的,主要是二人世界還沒過夠,又還在租房子,根本沒有生孩子的打算,可是父母老了,他們希望我早點生孩子,好讓他們能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幫我們帶帶孩子。
  • 陪伴,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陪伴,人間最深的情,最暖的意。不管你需不需要,它都一直在。陪伴,給人依靠的力量,是一種欣慰的愜意芬芳。陪伴,讓歲月多了一份溫暖,多了一份感動,多了一份幸福。時間把陪伴熬成了最好的愛意。有一種陪伴,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陪伴父母,是兒女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題記
  • 給孩子更多的陪伴與愛
    馬上就要六一兒童節了,最近在想著送一個什麼樣的禮物給四歲的女兒兒童節是每一個小朋友都盼望的節日回想起自己小的時候,家庭並不富裕,父母為了生計不辭辛苦的整日勞作每年的兒童節也未曾收到父母給的禮物也許那時候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母親給做一頓好吃的時光飛逝,自己也為人父母慢慢的理解了父母,家庭不同,面臨的壓力不同
  • 小白龍積高積木:讓愛陪伴孩子成長
    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想把最好的愛給孩子,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生活條件,努力工作,頻繁加班。為了彌補陪伴上的缺失,他們往往是通過物質給予孩子最大的滿足。但殊不知在孩子心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愛。
  • 孩子最需要的 就是愛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國門大開,各種思潮湧動,西方國家的育兒觀念就像他們的電子產品一樣新鮮時髦,衝擊和影響著新一代的年輕父母。我的女兒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生了。面對襁褓中的女兒,看著如此弱小的生命,我在想,什麼母親不要帶孩子睡覺、什麼母乳餵養要身材變形、什麼要定時餵奶、什麼哭鬧了不能抱等等,統統見鬼去吧!
  • 愛+愛 家庭公益慈善日——讓孩子學會思考,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2日——愛+愛  每月的22日是愛自然生命力體系慈善部推出的 愛+愛 家庭公益慈善日大型線上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讓孩子學會思考,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張梅玲老師說在當今的社會上,學會思考應該是每個孩子應該學會的本領。因為一個孩子認知水平的提升過程遠比結果來得更重要。那我們應該怎樣讓孩子學會思考呢?2.培養思維的能力(多問為什麼?多作比較,學會思考)4.多用啟發孩子的語句。如:「你是用什麼辦法做的?」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哪一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