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獨孤行
前段時間,火了一位小姑娘:在案板下上網課的柯恩雅。
因為小恩雅的父母不放心7歲的恩雅一個人在家,就把她帶到自家經營的滷菜店裡。無奈,店面太小,只能在案板下騰出空間給她上網課。
她的老師知道後,發了一條朋友圈:
「孩子上網課條件雖然艱苦,但進步卻明顯!只要家長堅持陪伴,孩子眼中的世界就是一片光明!」
小恩雅卻並不覺得苦:「我可以天天在這裡,陪著媽媽。」
忙的時候,恩雅會幫媽媽洗碗、捶背,不忙時,媽媽也會陪她上網課。
李玫瑾教授說:「陪伴是一種教育。陪伴在身邊,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六一」兒童節,父母與孩子共同的節日。這節,該怎麼過?
《維度》在2019年5月做了一個調查:怎麼給孩子過六一?
42.19%的家長給孩子買禮物;33.16%的家長帶孩子去遊樂場;26.56%的家長選擇去吃大餐;還有27.34%的家長會帶孩子參加親子活動。
而孩子們的過法,就簡單多了。
記者採訪了九所小學的600多個孩子,九成以上選擇和父母一起玩兒。
他們不在乎禮物大餐,只要能和父母在一起,就是他們最大的快樂。
何炅老師說過,有些陪伴是不能再生的,錯過就錯過了。
因為孩子會長大,和父母漸行漸遠。錯過孩子的成長,就再也回不去了。
最近,90後奶爸帶娃騎行的故事被人民日報、央視等媒體關注,迅速登上抖音熱搜榜首。
單親爸爸帶著4歲女兒,從東莞出發,耗時71天,一路騎行,玩兒到拉薩。
一路上,女兒有時和他聊天,有時在拖車裡畫畫,玩兒橡皮泥。
爸爸問她:「不無聊嗎?」
她說:「不無聊啊,我有爸爸陪著。」
他們賞花海農田,觀洱海雪山。曾經路遇大雨無處躲藏,也曾沒有旅店而借宿牧民家中。最終他們還是堅持了下來。
這種堅持精神,也融入到女兒的骨子裡。
回家後,女兒學會了主動幫助父親。
去超市,她主動幫爸爸拎東西。提不動了,不再像以前那樣丟給爸爸算了,而是往地上放一放,再走,再放。
就這樣走走停停地回了家。然後高興地對爸爸說:「你看,堅持再堅持,就成功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父母早期的陪伴與愛,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
十年後,你不會因為少玩一晚上手機而遺憾,你會因為沒能多陪孩子一小時而後悔。
不要讓親情遲到,不要讓愛缺席。
有愛的陪伴,和孩子一起長大,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陪伴,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在《少年說2》中,有一個小男孩「控訴」父母:
他每次抬起頭,看著他們的時候,他們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看。
每當爸爸媽媽不想讓他搗亂時,也是把手機扔給他,讓他自己玩。
「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
中國少年兒童快樂成長指數發布的數據顯示,三成的父母在與孩子聊天時玩兒手機,近兩成的父母說沒時間與孩子聊天,眼睛卻一直盯在手機上。
於是,孩子活成了有父母在身邊的「孤兒」。
其實,陪伴孩子,和時間長短沒關係,重要的是質量。
高質量的陪伴,打開方式應該是:放下手機,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了解他內心真正的感受與需求。
詩詞大會上,武亦姝豐富的詩詞儲備驚豔了眾人,憑藉實力奪得擂主。
可她小時候,也和普通孩子一樣,調皮,不喜歡讀書。武爸爸便在每天下午4點半,推掉所有工作,專心陪她讀書,改編故事,玩詩詞接龍。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即使在大選期間,也會抽空帶孩子到書店購書。他每天在睡前,擠出時間,陪女兒讀完了全套7本《哈利波特》。
他曾在公開場合說:「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一位好父親。」他最驕傲的一件事,就是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舉中,從未缺席過女兒的任何一次家長會。
董卿說:「陪伴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虛假的陪伴,孩子從父母那裡得不到愛和重視,在心裡留下永遠的缺口。
自己再優秀,得不到父母的關注點讚,也會覺得生活索然無味。
高質量的陪伴,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優質高效的陪伴,其實並不難
「你們根本就不愛我!」
多少孩子,一肚子委屈地抱怨父母,多少父母,同樣一肚子委屈。
「我們拼命掙錢,給你優越的生活條件,優質的教育資源,甚至放棄工作,專職陪你,照顧你,怎麼就不愛你了呢?」
再豐厚的物質條件,也彌補不了孩子內心的缺憾。
陪伴,從來不是父母犧牲自己。
做好這三點,把優質高效的陪伴送給孩子。
· 陪伴,要全心全意
在看《媽媽是超人》節目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霍思燕對兒子走心的陪伴。
霍思燕專心致志地陪兒子遊戲,聊天。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小到晚上做了什麼夢,大到長大後的理想,都及時認真地回答。
陪,就全心全意,陪他遊戲、閱讀、學習,因為,他是你的孩子。
要想給孩子更好的成長和支持,除了全身心的陪伴,沒有捷徑可走。
· 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
曾經,一位小學生在作文中寫道:「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一句話,道出多少父母的無奈與心酸。
等忙完這一陣,好好陪陪孩子;等再多掙點錢,就回家陪孩子。等你有了時間,有了錢,孩子也長大了。
為人父母,應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做飯,讓孩子做幫手,洗洗菜,收拾碗筷;收拾房間,和孩子一起做清潔工;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也可以通過視頻,和他聊聊天。
即使只有十幾分鐘時間,只要孩子滿足,快樂,就夠了。
高質量的陪伴,不在時間長短,在於陪伴的效果。
· 與孩子積極互動
傅首爾在《奇葩說》裡講了一件事:
她花兩千多塊錢給兒子買了一雙鞋,兒子竟嫌醜不喜歡。在他心裡,世界上最帥的那雙鞋,是價值35元、有鎧甲勇士圖案的那雙。
樊登老師在講育兒經驗時曾說,要用共情關注教育孩子。陪伴,同樣需要共情關注。
細緻入微地觀察孩子的變化,配合他,跟隨他,參與到他的世界裡,和他積極互動。
你所陪伴的,正是孩子需要的。
用高質量的陪伴,培養出孩子好的性格習慣,孩子才會不畏遠方,追逐夢想。
即使有一天,孩子遠走高飛,他也不會留下遺憾,父母也不會後悔。因為,父母早已把溫暖的愛,留在孩子心裡,陪他勇闖天涯。
責任編輯x圓滾滾 值班編輯x擰發條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