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的愛與陪伴,教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做事

2020-10-03 愛打籃球的匹克戴弟

有人問我:怎麼做個好家長?我回答:我不知道哎!第一次給人當親爹親媽,沒人教過我怎麼做。結婚還要領個證,當家長這麼重要的事,為什麼連持證上崗都不用?自從有了大寶,這七八年我摸著石頭過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上網搜了各種科學育兒指南,總結出五個字:自己看著辦!

前兩天我們幾個家長在群裡聊天,有個孩她媽發牢騷:我怎麼生了這麼個奇葩?每天早上上學跟上墳似的,哭哭涕涕,拖著去學校,到了門口還藉口這不舒服,那不舒服,想賴在家。

我說:淡定淡定!生氣的時候心裡默念:親生的!親生的!兩遍就能清熱降火,舒經通便。

她媽媽說:我跟孩子說,朱紫漪每天早上6點起床,有半小時讀課文,很優秀。然後孩子就問:朱紫漪的媽媽是後媽嗎?哈哈!

我在群裡跟了一句:親生的!但我們對待孩子要像「後媽一樣嚴格、乾爹一樣寵愛、損友一樣交流、牧羊狗一樣看護」。

我們這一生中會與許多人擦肩而過,有的人會與我山盟海誓、有的人會與我歃血為盟,大多數人是一笑而過。唯有孩子,我會說:我愛你,不論任何時候、任何情況。

國產片動畫片《哪吒》最感動我的是哪吒父親李靖偷改天書,願以自己的性命換哪吒活下去,而哪吒當時魔性入身,要與阻止自己作惡的父親拼命。如果是我,面對這麼頑劣的「熊孩子」,我願意以命換命嗎?李靖作為父親,不僅嚴厲,更有擔當,他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那句話:我愛你,孩子!無論你是魔是仙!

去年美國動畫片《尋夢環遊記》風靡全球。它不僅僅是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更是演繹了親情的真諦:故事裡的小格原以為自己的太爺爺是鼎鼎大名的歌神,能給自己帶來榮耀,沒想到真正的太爺爺卻是一個窮困潦倒的流浪漢。但是,小格並沒有因此感到沮喪,反而他為家人的正直感到驕傲。當太爺爺、太奶奶把小格送回人間時對他說:我們愛你,沒有任何條件!

我們當家長的都是凡人、俗人,要工作、要生活、要社交。一入江湖深似海,從此家人成路人。我們想愛孩子卻不知道怎麼愛。我想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愛他就放下手機,多陪陪他們吧。哪怕五分鐘,給孩子純粹的陪伴。

說了「愛與陪伴」,我還想說兩個我與孩子相處的原則:「像損友一樣交流」和「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先做到」。

像「損友一樣交流」,就是說你能和孩子玩到一起去,對你無障礙地說出心裡話。就像我們大人的「閨密」和「損友」一樣,無話不談,沒有顧慮。

平時我對大寶學習要求嚴格,並和她約好:要求你做到的,我們大人也要做到。做作業的時候,我們總評批她,而上了飯桌,她總批評我們:吃飯時候不要看手機,說過多少遍啦?還是記不住?!一臉嚴肅的樣子,正是我們訓斥她的模樣!

我們家就和孩子約定:爸爸媽媽要求你做到的,我們一定先做到,做得不好,孩子有監督的權力,大人做錯了,孩子說出來,也不許生氣。

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現實中,我們對孩子的付出是要求回報的,甚至是超預期回報。為什麼呢?我們為孩子付出一切,盼望孩子能懂事和自覺。但現實往往與期望差距甚遠。於是我們焦慮、我們一腔理想無處安放,看到孩子不爭氣就氣不打一處來!

我先問個問題,我們的工作、生活是不是這樣的:「我要在三十歲之前有車有房」,「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老闆經常說:我不管你怎麼做,我只要結果?」「我要求孩子不能撒謊,我卻經常對別人說一些善意的謊言?」

如果是,請自省!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沒有正確的方法教育,少了必要的過程,怎能妄想要一個超預期的結果呢?

我看到有的家長身價不菲、事業有成,卻疏於管教孩子。李雙江的混蛋兒子就是一例,還有一個叫「李剛」的爸爸,有權有勢,卻養了那麼一個沒人性的東西。你優秀了不算牛,讓你的兒子、女兒也優秀起來,才是真正的牛人!

前世界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雖然工作很忙,但他從未放鬆過對孩子的教育。他給兒子寫了38封家信,流傳至今。信裡他教育兒子正確看待成功、失敗,努力成為一個正直的人。用信仰的力量去對抗世界的不確定。

有的家長忙於掙錢,說要給孩子買房買車,卻無暇陪伴孩子。農村不少留守兒童,常年見不到父母,有的甚至被無賴性侵。不少人嘴上說:我在外辛苦掙錢,不就是為了孩子?但他們卻用行動證明:錢重要,孩子的安全不重要!這與哪吒他爹「願用我命換兒命」的境界真是有天壤之別。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去年剛去世。他的兒子,同樣做過美國總統的小布希在葬禮上回憶父親:他給我們最好的愛,現在他去陪伴母親和我們已經過世的妹妹了。美國總統老布希活著要給孩子最好的愛,死了就去陪伴另一個世界的家人。我們哪個家長比他還忙?

我認為:孩子是否優秀與你的期望無關,甚至與你的名望和金錢都無關,僅與正確的方法有關。錯誤的方法和過高的期望構成了我們教育孩子兩大誤區,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生活要求我們世故圓滑,但對於培養孩子的優秀品格,我固執己見;對於應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言傳身教。

因此,我總結:所謂家長,即用一生的愛與陪伴,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去做事。

相關焦點

  • 父母的愛,是給孩子一生最好的陪伴
    ,用這三本書籍去深深體會父母的愛,從兩個爸爸對待孩子的愛、一個兒子感受母親的愛、一個媽媽對待三個兒子的愛中體會父母的愛。因此,他們決定結合為人父的心情和自己的專業,告訴你如何把心理諮詢上照顧「人」、照顧「心」的好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 鼓勵孩子的方法,你用對了嗎?正確鼓勵孩子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是把孩子吹上天、捧上天,要麼就是過度的打擊孩子。其實這樣的做法都是不正確的,過度的誇讚孩子或者是過度的打壓孩子,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正確的鼓勵孩子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正確的鼓勵孩子。
  • 用愛的名義,帶給孩子一生的傷害,太可怕!教育孩子最欠缺的一課
    父母先處理好在工作與生活中遇到的不愉快,學會正確處理情緒的方法,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承擔你的負面情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用充滿陽光的內心來愛孩子,孩子才能成為一個充滿了正能量的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句話,都會成為他日後能成為什麼樣人的重要轉折點!能控制好情緒的人,聽到這樣的話,會選擇努力成為更出色的人。來自家庭的愛,來自父母的關懷,都會成為日後遇到負能量時,最強大的力量。用這樣幾種方法,讓孩子學會正確愛別人的表達方法!第一,體會對方的心情和感受。
  • 不要用擔心陪伴孩子,用這樣的方式愛孩子,省心又省力
    我都沒有教他識字」,發展心理學家凱西.赫胥—帕賽克(Kathy Hirsh-Pasek)在著作《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中坦承,當她帶四歲兒子去私立幼稚園入學面試時,心中緊張自責不已。用愛,不要用擔心陪伴孩子那麼,家長的早期教育中心在哪?
  • 孩子做事太慢真急人!教育專家提出,用這三個方法最管用
    同事胡姐最近總嘆氣,孩子做事可慢了,寫作業時也能拖上兩個小時才寫完!胡姐工作不忙時,還能耐心跟孩子講道理,工作忙起來心情很煩,再看到孩子還在磨蹭,就想發火!教育專家提出,可以用這三個方法,幫助孩子離開磨蹭的毛病!第一,教孩子學會使用計時器,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 孩子做事太慢真急人!教育專家提出,用這三個方法最管用
    同事胡姐最近總嘆氣,孩子做事可慢了,寫作業時也能拖上兩個小時才寫完!胡姐工作不忙時,還能耐心跟孩子講道理,工作忙起來心情很煩,再看到孩子還在磨蹭,就想發火!教育專家提出,可以用這三個方法,幫助孩子離開磨蹭的毛病!
  • 陪伴孩子的方法
    原本以為愛打鬧愛爬山愛玩奔跑遊戲的男孩們會不喜歡這樣的訓練。想不到的是,兩地的讀書會,每次原計劃半小時的描字課程,孩子們全部都會拖到一小時以後才放下毛筆,主動要求:老師讓我們再寫一會吧!對於這現象,我有三點感受:一、因為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心靈很乾淨,沒有太多胡思亂想,這樣的心,原本就有飽滿的智慧與快樂,所以對於孩子們來說,悠然地享受做事情的本身才是常態。
  • 爸爸的優質陪伴,孩子受益一生的財富
    每個父母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如果擅長的東西同時也有價值,這就是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情感紐帶。在一個家庭中,儘管媽媽給了孩子很多陪伴,但仍無法代替爸爸的陪伴。不管學語言還是旅行,都是感受不同文化的方式。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像我一樣,用開放和欣賞的心態去多聽、多讀不同的語言,去遊歷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欣賞到不同的美。
  •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您的方法用對了嗎?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類父母,他是顯性失賠,‍‍缺位,‍‍他為了‍‍經濟的壓力,‍‍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多的物質環境,‍‍而失去了對孩子心靈的陪伴,‍‍精神生命的成長是缺失的,‍‍這一種是我們顯而易見看得見的,‍‍那麼相比這一種類型的‍‍父母,‍‍有一種更嚴重,‍‍更不被覺察的就是‍‍隱性的失陪和缺位,如說,‍‍把‍‍看著孩子,‍‍陪著孩子,看成陪伴,‍‍其實不是的,‍‍比如說,‍‍以為陪著孩子的時間越長,孩子就會越幸福,‍‍最後發現孩子不但不領情,反而心生怨恨,‍‍不討好,‍‍這是第二種,‍‍ 第三種呢,‍‍就是‍‍一種控制似的,‍‍功利心的去陪伴孩子
  • 玩具——孩子一生的陪伴
    我愛刨根問底認為:玩具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生的陪伴。優質玩具的存在,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從開始走路很穩當時,到正式工作之前都是。 當孩子還是嬰兒(不能坐)時期,各種各樣玩具高質塑料既能鍛鍊孩子的聽覺發展,又幫助孩子的視覺發展。是這個時期孩子發育的重要工具。
  • 風採 | 張慧:用心做事 用愛育人
    用心做事,用愛育人,是我教育的理念。她被擬推薦為2020年全市優秀班主任。「老師好」,一聲問候,更是一份責任的賦予。做老師做班主任,我一直告訴自己:只要用心做事,用愛育人,就無愧於心。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用心做事教育是一份良心工作,不講奉獻沒有責任心,就沒有學生的健康成長。
  •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3個方法,幫助家長教出愛讀書的孩子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3個方法,幫助家長教育出愛讀書的孩子。我是一位有3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教過二十多年的語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發現,那些喜歡閱讀,閱讀面廣,有自主閱讀習慣的孩子,語感更佳,寫出來的作文,也更生動具體。
  • 孩子,我用愛來陪伴你
    我用星星媽媽的身份開始向他表達:媽媽愛你,即使媽媽在工作的時候,媽媽的愛也陪著你,很快地,他替小星星說:媽媽,你走吧。在第二天放學的時候,兒子的情緒比前兩天好了,他對我說:&34;聽著孩子這樣表達,我知道這樣的感覺已經進到孩子的心裡了,他開始用這樣的語言和感覺配對著。
  •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引深思:孩子童年傷口,要用一生治癒
    從這部公益短片《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引發了深思:孩子童年的傷口,要用一生去治癒他的成長過程中,少了父母的參與陪伴,這對父母來說是一種遺憾,但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遺憾,這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童年的幸福感。沒有父母陪伴和關愛的童年,這將成為孩子童年的傷口,孩子要用一生去治癒。
  • 用愛陪伴 用心成長——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
    讓我最為震撼的是王紅玉老師分享的《育心亦育人 教人且教己》。王老師從三方面闡述了她的教育觀點:一、愛與陪伴,用愛心陪伴學生,讓學生感受班集體的溫暖;二、專業引領,用文字打造班級特色,搭平臺助力學生成長;三、共同成長,教育需要師生彼此理解、尊重、接納和包容。作為一名資質尚淺的青年教師,王老師的分享讓我對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策略都有了更深的認識。
  • 濰坊市奎文區聖卓實驗學校王曉娟:用心做事,用愛育人
    在她的課堂上,你會看到合作學習的濃鬱氛圍,也會看到小老師們有模有樣地講課,她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質疑,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她堅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學好數學,愛學生就能教會學生。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附初中階段正確陪伴方法)
    第四個坑:說教太多,會使孩子產生厭惡。說教並非教育,只是一種發洩,一場不負責任的指責。父母總是說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當父母用權威武裝自己的時候,孩子就會用情緒保護自己。 第四種:平常心的陪伴。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邊鼓掌。成績並不意味著一切,孩子還有很多可能性。我們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找到最合適的成長道路。 第五種:共同成長的陪伴。
  • 讓音樂陪伴孩子一生
    你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但音樂可以。身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一生不遇風浪,安安穩穩,但世事無常,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生,除了物質,我們還能給孩子提供些什麼呢?圖片來源:百度圖片讓孩子掌握一門樂器,是我們能送給他們最好的人生禮物之一。有了它的陪伴,孩子無論是得意,還是失意,都可以隨時分享、傾訴,人生又多一摯友。
  • 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情
    讀《財富自由之路》15 活在未來的最樸素的方法是什麼?回答: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情。01 回答中有兩個要點:正確的方法、正確的事情。哪怕是正確的事情,如果沒有用對方法去做,也是做不成功的。正確的事情,這裡有個人的主觀判斷。那如何讓自己的主觀判斷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呢?靠邏輯。用邏輯「預測未來」。生活中,有很多簡單的正確邏輯,只要遵循它們,就能獲得好的結果。然而,即便是這些簡單的正確邏輯,也需要我們「耗費大量甚至看起來過分的力氣」才能真正搞明白,並真正有所體會。
  • 用孩子需要的方式愛他~陪伴
    小張是我在網上認識的一個三十歲小夥子,孩子今年上四年級,幾年前隻身去上海打拼,工作之餘時不時還會和女兒電話或視頻,但由於近來工作繁忙,最近電話少了,上天他告訴我,必須要回來陪女兒,感覺女兒和自己不親了,對他冷淡了。其實,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有專家研究發現,孩子12歲之前,父母主動進行的親子活動至關重要,會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