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但音樂可以。
身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一生不遇風浪,安安穩穩,但世事無常,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生,除了物質,我們還能給孩子提供些什麼呢?
讓孩子掌握一門樂器,是我們能送給他們最好的人生禮物之一。
有了它的陪伴,孩子無論是得意,還是失意,都可以隨時分享、傾訴,人生又多一摯友。
在應試教育環境下長大的我們,小時候很少有機會花時間深入的學習某種樂器。長大後想學,更難。
我一直羨慕身邊那些會樂器的人,他們演奏時不經意流露出的自信和優雅;在反覆練習中磨練出來的韌勁;在音樂中滋養出來的氣質和寬闊的視野,在我看來非常迷人。而這些寶貴的財富,很難在做其他事情時得到。
我們讓孩子們學習音樂,學習樂器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學一個特長的範疇,更像是一種精神的陪伴和性格的磨練。
我們讓孩子學習一門樂器,是希望他們享受美妙旋律的同時,能沉下心來,更專注、嚴謹的對待一件事情;在不斷的練習中,養成勤奮、腳踏實地、堅韌不拔的品格;為了幫孩子尋找抒發心情的渠道。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
音樂對人的影響永遠是潛移默化的,尤其是對人腦的有益影響,可以說讓人受用一生。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能使他們提高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而且對培養嚴謹而踏實的學習態度、自覺刻苦的學習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道德風尚、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培養協調性
孩子學習音樂時,聽覺等感官集中在音樂本身,能降低外界幹擾,提高他們的專注力,學習音樂的孩子,兩個大腦半球聯繫更緊密,協作更好,處理問題的效率也更高,並且更具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器樂的練習和演奏是一種生動的動態系統,始終要求聽覺的專注、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靈敏積極活動、雙手不同動作及其與全身肢體的協調配合。使大腦左右半球的技能獲得同等發展並增進互相協調能力。
鍛鍊耐心和信心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學習音樂的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需要熟練的技術、技巧,需要有規律的、科學的、恆久的訓練,需要認真的一點一滴的練習和積累。
孩子在堅持中不斷進步,進步所帶來的滿足感又進一步促進孩子繼續學習,形成良性循環。所以,樂器學習對於培養堅強的意志、頑強進取的品質,以及踏實、嚴謹、科學的作風,都有良好的作用。
高雅的氣質
學過音樂的人,思考和處理事情的角度、方法、視野和境界,都不同於一般人,音樂不會主動來滋潤你,但當孩子去感受音樂,在每一個音符中找尋到樂趣,並進一步的解讀音樂,整個人的氣質就會與眾不同,高雅脫俗,並更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有助於孩子學習
長時間學習音樂會讓孩子更加珍惜時間,會更加科學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提高做事的效率。凡能仔細讀譜、嚴密而準確的控制動作的學生,其數學成績一定會上升;凡表情能主動積極而發自內心的學生,其作文的想像力就會豐富起來;音樂感強的學生其外語成績一定不會差。因為音樂主要靠耳朵聽,這對學習外語的聽力提高大有裨益。
無數事例證實,從幼年開始學習樂器的孩子,入學後,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像力和創造性能力等方面,都顯著高於一般孩子。
調節心態排解壓力
接觸音樂時,大腦皮質醇水平會明顯降低,產生的壓力和焦慮就會減少,起到舒緩壓力和調節情緒的作用。因此,學習音樂的孩子,會變得更加放鬆、樂觀和主動。現實生活中總會有無數的煩惱、困擾與無奈。孤獨、寂寞、誤解、焦慮、恐懼、傷感…這些都會不可避免的傷害我們每個人。而每當這個時候,演奏起自己心愛的樂器,在美麗的音樂世界裡,無拘無束,自由徜徉。這樣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這樣的人生才能更幸福美滿。
提升審美能力
音樂是以審美為核心來表現藝術美的,孩子們在唱歌、舞蹈、器樂等豐富的音樂形式中,通過感受音樂的律動、和聲、節奏,逐漸形成對美的感知,寵溺耳朵的音樂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場美妙的聽覺享受,通過聽覺來感受音樂的美,慢慢的培養孩子的審美感知。
我沒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對音樂更沒有什麼多深刻的見解,但我依然能夠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好的音樂是靈魂的交流,它不屬於某個社會階級,它是全人類共同的語言,無論是街邊乞討的窮人,還是深夜痛哭的百萬富豪;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童,還是垂暮的老人;無論是正在經受人生的失意落魄還是享受成功後的志得意滿,都需要音樂的陪伴。
【檸檬媽媽建議】讓音樂陪伴我們孩子的一生,讓他們的人生無論起起伏伏,無論父母是否在身邊,無論高在雲端還是低在塵埃裡,都能一直具備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擁有仰望星空的能力。為我們的孩子播下一顆音樂的種子,經過多年的努力,終能成就一種瀟灑脫俗,一種怡然自得,一種氣度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