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您的方法用對了嗎?

2020-08-30 亦菲話教育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類父母,他是顯性失賠,‍‍缺位,‍‍他為了‍‍經濟的壓力,‍‍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多的物質環境,‍‍而失去了對孩子心靈的陪伴,‍‍精神生命的成長是缺失的,‍‍這一種是我們顯而易見看得見的,‍‍那麼相比這一種類型的‍‍父母,‍‍有一種更嚴重,‍‍更不被覺察的就是‍‍隱性的失陪和缺位,如說,‍‍把‍‍看著孩子,‍‍陪著孩子,看成陪伴,‍‍其實不是的,‍‍比如說,‍‍以為陪著孩子的時間越長,孩子就會越幸福,‍‍最後發現孩子不但不領情,反而心生怨恨,‍‍不討好,‍‍這是第二種,‍‍ 第三種呢,‍‍就是‍‍一種控制似的,‍‍功利心的去陪伴孩子,‍‍我在陪著你,但是我對你有期待,有要求,‍‍一旦這種期待沒有得到滿足,就會抱怨,生氣發火,‍‍說一些傷人又害己的話。

以上三種都是錯誤的陪伴方式,

那麼到底該怎麼辦,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育兒‍‍前提是先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前提是先育好自己這顆心啊,‍‍讓自己這顆心從自私自利,患得患失,焦慮不安,回歸到寧靜,平和,愉悅的狀態,‍‍那麼一切自然而然就會成功,‍

‍‍ 陪伴孩子的時候要情緒穩定,心平氣和的陪伴孩子,才是孩子所需要的,‍‍才是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所以我們經常說一個人脾氣有多好,內在有多少平和,他就有多少福氣呀!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擁有健康的身心和一切

所以,‍‍不管是陪孩子寫作業還是玩遊戲,‍‍還是做家務,‍‍外出旅行,最重要的是要以一顆平和愉悅的情緒‍‍靜下來,‍‍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刻,‍‍一顆更寬容的心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學會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獨一無二的魅力,‍‍獨一無二的優勢。要盯著那如意的、擁有的、已經得到的、已經做好的那一點,‍‍去強化,‍‍去念叨,去瞻仰,‍‍這樣孩子會越來越好

經典早就告訴我們:

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能夠感受對方的感受,你才能夠真正的幫助到對面的這個孩子。

正確的陪伴方法:

第1個,是心平氣和的陪伴

第2個,要放下期待,‍‍放下對孩子的控制和要求,我們只是陪伴,‍‍不是監控

第3個,‍‍好好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孩子,

如果你都取悅不了自己,你發現別人很難讓你高興,‍‍你有這種感覺嗎?‍‍認同的家長可以點讚,有不同觀點的家長可在評論區留言共同交流啊。

相關焦點

  • 高質量的陪伴_陪伴方法
    上篇文章我們學習了高質量的陪伴_陪伴類型,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學習陪伴的方法。在幫助孩子處理這些小問題的時候,孩子會對家長產生依賴,信任。值得注意的是四歲左右孩子會有獨立意識,單純的遊戲不可以支撐依賴,信任,孩子會明確表示拒絕,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平等交流,轉移注意力,尊重的方法。
  • 知愈心理:你知道孩子渴望的高質量陪伴,究竟是怎樣的嗎?
    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間也就是生命最初的那幾年,等孩子慢慢長大就開始獨立了。而如果沒有在他小的時候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那他的獨立就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與父母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那麼,即便抽時間做到了陪伴,就萬事大吉了嗎?爸爸媽媽為什麼一邊陪我,一邊盯著手機呢?
  • 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源自父母對於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源自父母對於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那麼,怎樣才算是高質量的陪伴呢?,今天,我想以孩子的視角,真實還原他們心中期盼父母陪伴自己的樣子。一、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和我在一起時,關心我這個人勝於關心我所做事的結果。
  • 育兒小課堂:高質量的陪伴—陪伴類型
    說道孩子,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關注一個問題: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了; 陪,陪伴什麼?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高質量陪伴孩子的相關內容。首先,我們先看看陪伴有那些類型。父母只有極少的時間陪伴孩子,甚至是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睡覺型陪伴的父母容易產生虧欠的心理狀態。這個心理狀態好嗎?當然不好,因為它會向兩個極端的方向發展。一種是陪伴時降低了對孩子的要求,一種是對孩子特別的苛刻。
  • 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陪伴是最好的早教。這一點,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很多父母並不了解。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陪伴」的話題。我有一個朋友,是公司部門經理,工作繁忙,同時她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前兩天,她和我聊天,說打算辭職,全職陪伴兩個孩子,原因是剛上小學的大寶在學校出了狀況:不認真聽講,無法跟老師交流,時常神遊物外……而她認為,這都是孩子從小缺乏陪伴造成的。「我以前要是多跟孩子交流,他也不至於這樣。想想都後悔,我們拼死拼活不都是為了孩子嗎?
  • 高質量的陪伴孩子,你做到幾點?
    怎樣的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高質量陪伴孩子做好這些事其實很簡單這樣陪伴,促進孩子智力發展0-3歲,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大腦發育將完成80%,性格養成和行為習慣將基本確立。和孩子說話注意共情關注。共情的意思是,&34;,所以跟孩子講差不多的話。用疊詞,比如&34;、&34;、&34;、等&34;跟孩子交流。
  • 家長課堂:《高質量親子陪伴,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鮁魚圈圖書館攜手貝樂尼國際嬰幼園給大家帶來一場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的父母講座,給各位家長提供科學育兒的途徑與實施方法,讓我們和您一起找到一把鑰匙,開啟孩子的心門,讓孩子在幸福與愛的世界裡歡樂成長!經常有家長煩惱的問:為什麼我的孩子不愛讀書?為什麼我的孩子膽小怕人不愛打招呼?為什麼我的孩子不喜歡與其他人分享?為什麼孩子會厭學,逃學?會討厭老師?為什麼孩子「不聽話」,反而跟父母對著幹?
  • 「高質量的陪伴」  真的是最好的陪伴方式嗎?
    「有的父母與孩子在一起的時,一邊玩著手機,一邊看著孩子。這種陪伴是低效的,我們需要高質量的陪伴」。你是不是常常在朋友圈、公眾號中看到這樣的育兒雞湯?確實,奇葩媽媽不否認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是這些打著所謂的「高質量的陪伴」旗號的親子互動模式真的有用嗎?真的是最好的陪伴方式嗎?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高質量的陪伴
    回想這些年和孩子的相處,平常上班很忙回家比較晚,孩子爸爸又經常出差,孩子自己在家估計是很孤單的……孩子爸爸經常出差,但只要回來總是會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上學接送、下棋、講故事、一起去散步……我就差遠了,除了管她學習還有生活,真的是少了很多陪伴,以後的日子裡多多陪在她身邊,哪怕是靜靜地坐著!
  • 自閉症家長如何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在康復訓練中心,每天會看到許多家長來送孩子上學,同一個孩子有時候會看到是爺爺、奶奶來送孩子,有時候是爸爸、媽媽來送孩子,甚至還有許多家長竟然為帶孩子還僱傭保姆,養孩子似乎成了大多數家庭最重的負擔,一個大人往往沒辦法帶好一個自閉症孩子,最常見的情況是,一個全職媽媽需要配備一個老人或者保姆,兩人或多人合作才有可能完成養娃這個艱巨的任務,更為可怕的是,甭管幾個人合作養娃,只要參與的人都會累得精疲力盡
  • 孩子需要的不是24小時的陪伴,高效陪伴法:高質量陪伴才是關鍵
    即便孩子每天除了上學外的大多時間,都在自己的眼皮子低下,但總是感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不願意主動地分享自己的感受。明明做家長的感覺已經給予足夠多的時間陪伴,但孩子卻抱怨說太孤單,這令自己感到好"冤枉"。付出了時間,卻得不到理想中的效果,這樣結果的出現,可能是家長沒有給予真正高質量的陪伴。
  • 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老師們這麼說→
    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又該注意什麼呢?
  • 你給孩子買玩具的方法用對了嗎,用對技巧,讓孩子受益終生
    你給孩子買玩具的方法用對了嗎,用對技巧,讓孩子受益終生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而且,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都會把孩子當寶貝,對於孩子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順,就算是孩子都父母比較睿智,看到了問題,會適當控制孩子的訴求。
  • 英語啟蒙需要高質量的陪伴
    拋開英語啟蒙到底有沒有必要不說,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想給孩子做英語啟蒙,那麼首先就要提高自己,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因為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你教了英語,自然就排擠掉學中文、學才藝、去探索自然等等的其他時間,你的時間是有限的,你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花太多的精力和時間陪伴孩子,肯定不如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容易有效果。
  • 陪伴是一種力量,沒有人一直是孤島,給孩子高質量「陪伴」很重要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陪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對於孩子來說,高質量的陪伴能夠給予孩子力量,在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問朋友:「你家孩子怎麼這麼乖,這麼獨立,不像我家孩子,遇到問題就選擇放棄。」朋友回答:「其實就是多陪孩子,他自然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陪伴其實對孩子成長意義很大。」「陪伴?我每天都陪孩子啊,可是為什麼孩子並沒有那麼獨立,還是會迎難而退啊?」我疑惑問朋友。「陪伴並不是陪著,你一定要找到高質量的陪伴才對孩子有利。」朋友說。
  • 陪著≠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統計數據指出,眾多小朋友離不開電子產品的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往往是極度缺乏高質量的陪伴。陪著≠陪伴只有走進孩子的世界,給予高質量的陪伴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孩子們跟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很少,或是孩子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把注意力轉移到遊戲中,而遊戲就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心理慰藉。
  • 從有地域特色的媽媽們陪伴孩子,再談怎麼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上述媽媽的做法印證,課後陪伴孩子是媽媽們認為提高孩子競爭力最有效的方法。在英文中,高質量陪伴這個詞指的是「Quality Time」。這裡之所以提到這個詞的英文,追根溯源,這本就是個發端於美國的概念。19世紀70年代左右,當時大洋彼岸的美國那些婚後長期在家操持家務、做飯陪孩子的寶媽們,大量回歸社會成為職場女性或職場媽媽,引發眾多反對聲音。在當時主流意見認為女性就應該回歸家庭。
  • 推薦閱讀|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聽聽老師們分享的妙招
    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又該注意什麼呢?一起聽聽老師們的妙招↓↓↓學會傾聽,讀懂孩子的需要「@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第一中學楊金燕高質量的陪伴取決於父母要懂孩子、懂教育。
  • 科學教養,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重慶託育幫
    科學教養,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重慶託育幫科學教養,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重慶託育幫科學教養,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重慶託育幫科學教養,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重慶託育幫科學教養,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 只有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父母為了生計在外拼命奔波,一不小心就會忽略掉需要陪伴的孩子。畢竟孩子除了物質需求,情感上的需求更加重要,而作為孩子最親密的家長更應該加強對孩子的陪伴。而陪伴也不僅僅是呆在孩子的身邊,如果家長不懂的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最後的結果是無法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使孩子把自己內心世界封閉起來,漸漸地,家長與孩子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