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有一類父母,他是顯性失賠,缺位,他為了經濟的壓力,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多的物質環境,而失去了對孩子心靈的陪伴,精神生命的成長是缺失的,這一種是我們顯而易見看得見的,那麼相比這一種類型的父母,有一種更嚴重,更不被覺察的就是隱性的失陪和缺位,如說,把看著孩子,陪著孩子,看成陪伴,其實不是的,比如說,以為陪著孩子的時間越長,孩子就會越幸福,最後發現孩子不但不領情,反而心生怨恨,不討好,這是第二種, 第三種呢,就是一種控制似的,功利心的去陪伴孩子,我在陪著你,但是我對你有期待,有要求,一旦這種期待沒有得到滿足,就會抱怨,生氣發火,說一些傷人又害己的話。
以上三種都是錯誤的陪伴方式,
那麼到底該怎麼辦,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育兒前提是先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前提是先育好自己這顆心啊,讓自己這顆心從自私自利,患得患失,焦慮不安,回歸到寧靜,平和,愉悅的狀態,那麼一切自然而然就會成功,
陪伴孩子的時候要情緒穩定,心平氣和的陪伴孩子,才是孩子所需要的,才是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所以我們經常說一個人脾氣有多好,內在有多少平和,他就有多少福氣呀!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擁有健康的身心和一切
所以,不管是陪孩子寫作業還是玩遊戲,還是做家務,外出旅行,最重要的是要以一顆平和愉悅的情緒靜下來,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刻,一顆更寬容的心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學會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獨一無二的魅力,獨一無二的優勢。要盯著那如意的、擁有的、已經得到的、已經做好的那一點,去強化,去念叨,去瞻仰,這樣孩子會越來越好
經典早就告訴我們:
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能夠感受對方的感受,你才能夠真正的幫助到對面的這個孩子。
正確的陪伴方法:
第1個,是心平氣和的陪伴
第2個,要放下期待,放下對孩子的控制和要求,我們只是陪伴,不是監控
第3個,好好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孩子,
如果你都取悅不了自己,你發現別人很難讓你高興,你有這種感覺嗎?認同的家長可以點讚,有不同觀點的家長可在評論區留言共同交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