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不是24小時的陪伴,高效陪伴法:高質量陪伴才是關鍵

2020-10-19 小鹿媽咪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為人父母后,我很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段時光,看著孩子邁著不太穩當,當時非常堅定的步伐,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探索這個奇妙的大千世界,我也感到濃濃的滿足感與幸福感。

但是說到陪伴孩子這件事,有一些家長在聊天的時候反映說,自己明明都已經為了陪伴孩子,把工作的場合轉移到了家中,但為什麼即便是形影不離,也感覺無法和孩子之間交心相融。

即便孩子每天除了上學外的大多時間,都在自己的眼皮子低下,但總是感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不願意主動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明明做家長的感覺已經給予足夠多的時間陪伴,但孩子卻抱怨說太孤單,這令自己感到好"冤枉"。

付出了時間,卻得不到理想中的效果,這樣結果的出現,可能是家長沒有給予真正高質量的陪伴。

一:陪著≠陪伴

就像家長們喊冤的那樣,說自己明明花時間去陪在孩子身邊了,為什麼孩子仍舊不滿足。

這就可能是家長們把陪著,誤以為是陪伴了。

在電子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這樣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不論同處在家中客廳沙發上,還是出門在外的飯桌上,大家都聚在一起,即便身體都離得很近,但卻都低著頭自顧自的看著手機,刷著感興趣的熱點新聞諮詢。

不知是從何時起,這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變成了——你我相距咫尺,卻都在低頭玩手機。

有的家長口中所謂的"陪伴"亦是如此,確實是和孩子同處在一個屋簷下,低頭不見抬頭見,卻自顧自的忙活著,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很少,互動次數更是寥寥。

當把陪著誤以為是陪伴,就無法到達高質量的陪伴,所以家長們也不要委屈的認為孩子過於"貪心"

二:高效陪伴法

要想讓時間不白白流失,想要通過相處來升溫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家長就要懂得花費更多精力,去實現高質量陪伴。

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介紹的——高效陪伴法。

高效陪伴也可以說是一種情感教育,3~12歲的我高效陪伴,或許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

缺少家長的陪伴和關愛,不僅會讓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進而出現安全感的缺失,就會發展為自卑內向的消極情緒,最後牽扯到孩子平日裡的為人處世態度。

所以家長要注重和了解高質量陪伴的關鍵因素,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需求。

三:如何實現高質量陪伴?

其實陪伴質量的標準就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狀態如何,只要雙方否感覺舒適平靜,這就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

關於高效陪伴法的幾個關鍵點,家長要重點關注:

1.互動交流的黃金時間段

陪伴也是需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在一天的時光中,就有這幾個黃金時間段,適合家長與孩子之間進行互動交流:

· 每天起床到出門這段時間。一天之計在於晨,這個時間段很適合與孩子分享一天的計劃。

· 下午放學後的歸來。結束了一天的校園生活,家長可以主動了解一下孩子一天的活動情況,督促孩子保質保量的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

· 每晚入睡前的談心。其實每天睡覺前,人的狀態和情緒都是最放鬆,這個時候就很適合同孩子一起談談心。

2.請多和孩子之間進行交流互動

低效率的陪伴就是無互動無交流的相處模式,要想實現高質量陪伴,孩子沒有這方面意識,家長就要主動一些,可以去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

這樣才能更貼近和了解孩子,才能找到機會孩子進行交流和談心,相處的時光才會更加有意義。

3.請保證情緒的穩定

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最排斥的就是家長不由自主的帶著一股威嚴,同孩子之間呈現出不平等的階級化。


如果孩子感受到壓迫感,總是被命令著做某事,自然會出現逆反心理,或者形成聽之任之的性格,缺少主見。

所以,首先家長要保證把自己與孩子放在同一水平地位上,在相處的過程中,情緒態度要溫柔和緩,多給孩子關愛和理解。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才會真正從家長的陪伴中,體會到幸福。

孩子的成長沒有後退鍵,時光荏苒一去不復返,所以請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讓這段時光成為未來最美好的回憶。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怎麼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具體做法可以是這些:1)培養孩子的獨立遊戲和獨立閱讀能力孩子在一兩歲的時候特別粘人, 「噬時」無比,基本上是24小時身邊都要人有看著,陪著。很多時候,我們不在家的情況,根本不知道我們的父母和我們的孩子是如何相處的。在家辦公的時候,可以真實地窺視到他們的日常。基於這段時間的觀察,我們發現,老人看孩子的時長其實多到嚇人(估計每天8小時是少不了的)。所以,老人(父母長輩)才是孩子身邊最大的「環境」。
  • 只有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父母為了生計在外拼命奔波,一不小心就會忽略掉需要陪伴的孩子。畢竟孩子除了物質需求,情感上的需求更加重要,而作為孩子最親密的家長更應該加強對孩子的陪伴。而陪伴也不僅僅是呆在孩子的身邊,如果家長不懂的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最後的結果是無法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使孩子把自己內心世界封閉起來,漸漸地,家長與孩子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陪伴是一種力量,沒有人一直是孤島,給孩子高質量「陪伴」很重要
    我問朋友:「你家孩子怎麼這麼乖,這麼獨立,不像我家孩子,遇到問題就選擇放棄。」朋友回答:「其實就是多陪孩子,他自然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陪伴其實對孩子成長意義很大。」「陪伴?我每天都陪孩子啊,可是為什麼孩子並沒有那麼獨立,還是會迎難而退啊?」我疑惑問朋友。「陪伴並不是陪著,你一定要找到高質量的陪伴才對孩子有利。」朋友說。
  • 陪伴,不是時間的堆積:愛的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愛的陪伴,和孩子一起長大,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高質量的陪伴,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努力,一起成長。優質高效的陪伴,其實並不難「你們根本就不愛我!」陪伴,從來不是父母犧牲自己。做好這三點,把優質高效的陪伴送給孩子。1.
  • 高效陪伴法:陪伴重在質量不在時間,父母別抱怨沒時間陪孩子了
    孩子是需要陪伴沒錯,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做到高效陪伴。只看時間的陪伴,對孩子就是"打擾"。原本孩子自己安安心心做作業,父母卻全程盯著,他們會覺得不自然。所以說,陪伴重在質量不在時間,父母別抱怨沒時間陪孩子了。
  • 讓育兒變得簡單,家長要學會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才能助力孩子成長
    從寶寶呱呱墜地開始,父母的陪伴就在起著作用。幫助孩子建立最初的安全感,教會孩子什麼是愛,讓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長。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作用不僅僅於此,無論是對於親子關係,還是每個家庭成員的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陪著和陪伴千差萬別,這一點才是高質量陪伴的關鍵
    家長們實在太容易分心了,陪著孩子心裡卻想著明早開會和領導討論的話題、今天晚飯做什麼、拍什麼照片發社交圈、埋頭看手機刷抖音……缺少關注和愛的孩子會發現當她哭鬧搗蛋時,爸爸媽媽才會真正全心全意開始陪伴,而不是陪著。用心陪伴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難,每日五個一心一意做起來吧!
  • 噠噠英語: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對孩子的愛
    噠噠英語: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對孩子的愛   • 2018-04-16 14:00:45 ,然後你和老公看手機,孩子在旁邊玩iPad,一晃幾個小時就過去了——這是許多年輕父母的日常生活寫照。
  • 高質量的陪伴_陪伴方法
    上篇文章我們學習了高質量的陪伴_陪伴類型,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學習陪伴的方法。剛開始玩樂高或雪花片時是兩塊拼在一起即可,慢慢的大人做一個圖形或指導孩子拼圖形,最後才是孩子自己獨立搭圖形 。有的家長會問,玩雪花片孩子興趣來了十分鐘不夠啊,怎麼辦?那裡就讓他自己搭自己玩了,家長該做家務做家務,該上班就去上班了,後期孩子搭好後分享作品時讚美就可以。也有家長可能會說孩子瞎搭,不依據大人圖形來。沒有關係,不要打擾他,瞎搭需要發揮想像力了,可以鍛鍊他想像力了。
  • 英語啟蒙需要高質量的陪伴
    拋開英語啟蒙到底有沒有必要不說,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想給孩子做英語啟蒙,那麼首先就要提高自己,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因為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你教了英語,自然就排擠掉學中文、學才藝、去探索自然等等的其他時間,你的時間是有限的,你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花太多的精力和時間陪伴孩子,肯定不如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容易有效果。
  • 如何高效地陪伴孩子?
    通過父母的陪伴,孩子才逐漸構建起對自己的認知,判斷這個世界是安全還是冷漠的。首先,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母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於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 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孩子最想要的打開假期的方式
    尤其當孩子漸漸長大後,不像小時候與父母的關係較為親密,父母也會忽視與孩子的交流溝通,以為與孩子天天在一起就是好的陪伴。陪伴固然重要,但是孩子更多需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也多次提到孩子們並不需要各種玩具或者電視節目,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父母!
  • 物質滿足不等於親子陪伴,做到這三點,才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陪伴也不等於高質量陪伴!大量的研究表明,親子陪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及自信,並有利於在與人互動中獲得良好的交往技能,獲得更有利的社會支持,減少負面情緒。也許你會說,我每天都陪著孩子,一起吃飯、一起做功課,幾乎空閒的時間都給了孩子,這難道不是陪伴嗎?是的,這只能算陪著,但陪著並不等於陪伴!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高質量的陪伴
    回想這些年和孩子的相處,平常上班很忙回家比較晚,孩子爸爸又經常出差,孩子自己在家估計是很孤單的……孩子爸爸經常出差,但只要回來總是會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上學接送、下棋、講故事、一起去散步……我就差遠了,除了管她學習還有生活,真的是少了很多陪伴,以後的日子裡多多陪在她身邊,哪怕是靜靜地坐著!
  • 小米公司副總裁易彥:揭開高效陪伴孩子的秘密
    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自6月起,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人物」專欄,通過對馳援武漢醫護人員、科技工作者、社區工作者等各領域有代表性的家庭進行專訪,講述親子陪伴故事,提煉和詮釋陪伴的多重內涵
  • 這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一般她就會同意,有時非要看時,就說超級飛俠今天給我打電話了,去英國給小朋友表演去了,下午才回來。當然,也有看的時候可能不願意停下來時,沒有訓斥她,而是說電視累壞了,需要休息了,休息好了才能繼續看。飲料的話就跟她講,喝多了不好,有時需要重複很多遍。但是她慢慢也能接受。冰激凌,雪糕都比較涼,她脾胃不好,我們就給她說,這是大孩子才可以吃的。什麼時候長成大孩子,什麼時候才可以吃。她說,那什麼時候才算大孩子,我就說,長媽媽這麼高就算是了。有時候她不吃飯,我就鼓勵她,你不是想化妝,穿高跟鞋,貼面膜嗎,不吃飯長得慢,吃飯長得快,早早可以化妝了。
  • 育兒小課堂:高質量的陪伴—陪伴類型
    說道孩子,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關注一個問題: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了; 陪,陪伴什麼?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高質量陪伴孩子的相關內容。首先,我們先看看陪伴有那些類型。一 學習型:學習的陪伴是父母陪伴時帶有目的,陪伴中孩子要學會某項技能知識,比如,背單詞,畫畫,練琴等,它的陪伴是不單純的。
  • 高質量的陪伴孩子,你做到幾點?
    怎樣的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高質量陪伴孩子做好這些事其實很簡單這樣陪伴,促進孩子智力發展0-3歲,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大腦發育將完成80%,性格養成和行為習慣將基本確立。在0—3歲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想要更好的開發孩子的智力和培養好性格,家長可以這樣做——多和孩子說話,共情關注《父母的語言》作者薩斯金德醫生,經調查研究和數據收集發現,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的決定性影響。也就是說,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並不能影響孩子學業的好壞,父母與孩子交談中使用的語言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
  • 在「父愛陪伴缺失」的今天,「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就非常有意義
    報告調研顯示,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親。父親陪伴較多或父母陪伴一樣多的家庭僅佔12.6%和16.5%。在孩子0-6歲的時間段,父親的每日平均陪伴時間為6小時,24.7%的父親每日陪孩子的時間少於2小時;
  • 告別喪偶式育兒,爸爸也可以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那麼在賺錢養家與陪伴家人之間,如何權衡才能保證家庭責任不缺失,帶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高質量陪伴」的重要性,也希望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但是,真正做到高質量陪伴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看似父母在陪著孩子,但實際上並不走心,這樣的陪伴實質屬於低質陪伴,效果甚至不如不陪伴。那麼什麼樣的陪伴才屬於高質量的陪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