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2020-09-04 林淺心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能言善辯,活潑好動,加上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都會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孩子的一些表現可能會讓家長們陷入困惑。比如,愛看手機,平板,電視;比如,希望孩子可以學習畫畫,拼積木,練習某項運動等等,但是孩子卻不感興趣。當然,還有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理想,怎麼說也說不通,孩子生氣,自己也氣得不行;自己想教育,但是不知道從哪兒下手。對於一些孩子的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首先樹立學習意識,並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育兒中去。

人民日報提出家長有五個層次。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第二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第三層次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第四層次,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進行系統的思考和學習。第五層次,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我對照了一下發現,自己哪個層次都不達標。我注意到我們之所以困惑很多,就是缺少這5 個層次的思考。尤其是第二層次說,要捨得為孩子花時間和第四層次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進行系統的思考和學習。

正是因為缺乏時間的付出和系統的思考和學習,所以面臨孩子出現的問題就缺少策略和技巧,無所適從。所以,加強自身的學習是育兒最重要的基礎。

月月自出生一直都是爺爺奶奶帶的,所以對於教育孩子我也是一頭霧水。為了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關注育兒公眾號,買育兒書籍,收藏音頻內容。班級家長會和群裡分享的內容我和她爸爸都會認真去聽和看,有好的內容就收藏好。

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是當自己有困惑的時候,其實很多父母也有相同的困惑,但將這個問題用一些辦法給化解了。所以,勤學習可以有效幫到自己的。

其次,在教育孩子時要講究技巧和策略。

月月喜歡看手機,電視,平板。所以,為了防止她看的時間太長,爺爺奶奶就說年齡大了,不會放智能電視,到了晚上我們讓她看一會兒。白天我們就是把她的注意力吸引到一起做遊戲,手工,畫畫,拼積木,玩等活動中。有時她正在看,不願意關電視時,我們沒有採用強制,呵斥等方式強制幹預,因為這樣孩子哭,父母氣,最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越來越暴躁。所以,就講一些道理給她聽。

我們一起來玩吧?電視都是看別人玩,我們自己玩多開心。你說呢?一般她就會同意,有時非要看時,就說超級飛俠今天給我打電話了,去英國給小朋友表演去了,下午才回來。當然,也有看的時候可能不願意停下來時,沒有訓斥她,而是說電視累壞了,需要休息了,休息好了才能繼續看。

長此以往,我說時間到了,要關電視啦,她就會一起跟著回房間。

還有一個就是她喜歡吃糖,喜歡喝飲料,想吃冰激凌,有時不愛吃飯,還嚮往穿高跟鞋,想化妝,貼面膜。

針對糖和飲料一般都買的很少,當然也會買。糖一次性買回來,放在那裡她一次性吃好幾顆。從那以後,買回來以後,桌子上只放一兩顆糖,其他的糖果就被爸爸藏起來。隔三差五通過變魔法的方式變一顆糖給她吃,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糖吃的過多的問題。

飲料的話就跟她講,喝多了不好,有時需要重複很多遍。但是她慢慢也能接受。冰激凌,雪糕都比較涼,她脾胃不好,我們就給她說,這是大孩子才可以吃的。什麼時候長成大孩子,什麼時候才可以吃。她說,那什麼時候才算大孩子,我就說,長媽媽這麼高就算是了。有時候她不吃飯,我就鼓勵她,你不是想化妝,穿高跟鞋,貼面膜嗎,不吃飯長得慢,吃飯長得快,早早可以化妝了。

第三,孩子雖然小,也要注意溝通方式。儘量避免極端訓斥,吼叫式教育。我覺得月月是那種自尊心強,喜歡爸爸媽媽用溫和的溝通方式來解決一些問題。用暴力的方式可能越變越糟。我想了想,我們大人也希望別人在要求我們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用比較好的態度更能樂於接受。那孩子也是這樣的一個特徵。

所以,我們一般就會和她好好溝通,她考慮一下也能接受。但是這個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就會很長,它不如採用強制的方式見效快,但是我個人認為讓孩子主動接受才是最好的方式。因為依賴吼、訓斥、強制,效果立竿見影。但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格可能也會逐漸暴力一些。以內在這個過程中她感受到的就是暴力管用。這樣對以後的成長是不利的。

第四,高質量的陪伴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參與其中,不是孩子玩,家長看電視玩手機,當然家裡有兩個孩子的話,相對好一些。我的父母經常會說,你們小的時候,都是自己玩,跑到哪兒都不知道,吃飯時就回家了。現在的孩子一刻也離不開人,還要陪著玩。那時的孩子所處的環境固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現在的孩子大部分只有一個,如果父母停留在過去的觀念裡,你玩你的,我幹我的事情,那孩子很快就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機電視上了。

如果父母此時沒有幹預,那看的時間越來越長,習以為常,孩子就形成了這樣一個不好的習慣。當父母有一天要去幹預的時候,孩子可能覺得很奇怪,反抗很激烈。因為從第一次開始,孩子已經認為看電視,玩手機被父母允許的,以前可以玩,這會兒不能玩了,就是一種限制。

那麼,孩子的時間怎麼支配呢?我們主要是看她自己想做什麼,就一起陪著她玩。我給她爸爸也約定好,一個人陪孩子玩,一個人幹家務,不能拿著手機看不管孩子。

月月最喜歡的是拼積木,拼圖,做手工,玩遊戲。所以,日常也是以這幾種形式陪伴。其中,我想講一下做遊戲的活動。我們三個人表演聽過和看過的故事為主。比如表演白雪公主的故事。月月當白雪公主,爸爸當王子,我當母后和魔鏡。這幾種角色就是在三個人中不停地換,一個晚上就要表演7 到8 次,她還想繼續扮演,我和她爸爸體力還是跟不上孩子的。

我們也會讓特意玩一些消防演練,地震演練,壞人拐騙小朋友,被壞人抓住後怎麼辦;如果陌生人向你求助怎麼辦;你的身體哪些部位是別人不能觸摸的等等偏向安全教育的遊戲。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她知道該怎麼應對。

還有就是在家裡爸爸當馬老師,月月當陳老師,我當林老師。一起給家裡的毛絨玩具上課。因為她的膽子小,所以通過讓她給小朋友上課,講故事,講規矩,她自己做的特別好,特別有自信。這個幼兒園上課,照顧小朋友的遊戲她可以玩一兩個小時。比如,她爸爸說小朋友都睡了,我們也休息一會兒。她說,馬老師看小朋友午休就不睡覺。她爸爸就說,那馬老師辛苦呀,她就說那當然了,所以我們也不能睡。

第五,掌握生活技能是她在初中之前的必修課。因為她現在的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可以學習生活技能。所以,我們包餃子,做蔥花餅,炸薯條,包包子,做饅頭,拖地,整理衣物她都可以參與。即使有時候弄的一團糟,我還是鼓勵她再做一個就會更好。

最後我分享一首紀伯倫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節選部分。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祝福小朋友們健康成長,爸爸媽媽們在育兒路上越來越得心應手。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只有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父母為了生計在外拼命奔波,一不小心就會忽略掉需要陪伴的孩子。畢竟孩子除了物質需求,情感上的需求更加重要,而作為孩子最親密的家長更應該加強對孩子的陪伴。而陪伴也不僅僅是呆在孩子的身邊,如果家長不懂的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最後的結果是無法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使孩子把自己內心世界封閉起來,漸漸地,家長與孩子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孩子需要的不是24小時的陪伴,高效陪伴法:高質量陪伴才是關鍵
    即便孩子每天除了上學外的大多時間,都在自己的眼皮子低下,但總是感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不願意主動地分享自己的感受。明明做家長的感覺已經給予足夠多的時間陪伴,但孩子卻抱怨說太孤單,這令自己感到好"冤枉"。付出了時間,卻得不到理想中的效果,這樣結果的出現,可能是家長沒有給予真正高質量的陪伴。
  • 怎麼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80後或者90後的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早早習慣了給孩子買買買的節奏,為了孩子,我們願意付出一切。尤其是在我們陪伴不足的情況下,大家更加願意通過「買」來補償自己的虧欠心理:「臣妾陪不到,但是可以買到你開心為止」。
  • 陪著≠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統計數據指出,眾多小朋友離不開電子產品的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往往是極度缺乏高質量的陪伴。陪著≠陪伴只有走進孩子的世界,給予高質量的陪伴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孩子們跟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很少,或是孩子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把注意力轉移到遊戲中,而遊戲就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心理慰藉。
  •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是很重要的,那麼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是很重要的,那麼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現在很多家長都明白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往往不知道怎樣陪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們在旁邊玩的時候,家長們認為一起玩手機是一樣的,但是這樣的同伴卻沒有從孩子那裡學到什麼,反而孩子們在父母的手機裡讓人感興趣,小小年紀就喜歡玩手機
  • 高質量的陪伴_陪伴方法
    上篇文章我們學習了高質量的陪伴_陪伴類型,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學習陪伴的方法。其次,應有陪伴計劃和陪伴目的,這裡和學習型陪伴是有區別的,學習型陪伴是要有學習成果的,記住這裡陪伴計劃和陪伴目的重點都是歡樂,是親子關係。最後,每周不要超過兩個遊戲項目;孩子掌握本領要有時間長度的,遊戲訓練是要潛移默化的,不能追求立竿見影。
  • 陪伴是一種力量,沒有人一直是孤島,給孩子高質量「陪伴」很重要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陪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對於孩子來說,高質量的陪伴能夠給予孩子力量,在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問朋友:「你家孩子怎麼這麼乖,這麼獨立,不像我家孩子,遇到問題就選擇放棄。」朋友回答:「其實就是多陪孩子,他自然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陪伴其實對孩子成長意義很大。」「陪伴?我每天都陪孩子啊,可是為什麼孩子並沒有那麼獨立,還是會迎難而退啊?」我疑惑問朋友。「陪伴並不是陪著,你一定要找到高質量的陪伴才對孩子有利。」朋友說。
  • 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孩子最想要的打開假期的方式
    尤其當孩子漸漸長大後,不像小時候與父母的關係較為親密,父母也會忽視與孩子的交流溝通,以為與孩子天天在一起就是好的陪伴。陪伴固然重要,但是孩子更多需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也多次提到孩子們並不需要各種玩具或者電視節目,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父母!
  • 高質量的陪伴孩子,你做到幾點?
    怎樣的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高質量陪伴孩子做好這些事其實很簡單這樣陪伴,促進孩子智力發展0-3歲,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大腦發育將完成80%,性格養成和行為習慣將基本確立。在0—3歲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想要更好的開發孩子的智力和培養好性格,家長可以這樣做——多和孩子說話,共情關注《父母的語言》作者薩斯金德醫生,經調查研究和數據收集發現,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的決定性影響。也就是說,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並不能影響孩子學業的好壞,父母與孩子交談中使用的語言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
  • 自閉症家長如何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在康復訓練中心,每天會看到許多家長來送孩子上學,同一個孩子有時候會看到是爺爺、奶奶來送孩子,有時候是爸爸、媽媽來送孩子,甚至還有許多家長竟然為帶孩子還僱傭保姆,養孩子似乎成了大多數家庭最重的負擔,一個大人往往沒辦法帶好一個自閉症孩子,最常見的情況是,一個全職媽媽需要配備一個老人或者保姆,兩人或多人合作才有可能完成養娃這個艱巨的任務,更為可怕的是,甭管幾個人合作養娃,只要參與的人都會累得精疲力盡
  • 噠噠英語: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對孩子的愛
    噠噠英語: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對孩子的愛   • 2018-04-16 14:00:45 很多人會認為,這是自己陪伴孩子的一種方式,並據此默認自己融入了孩子的成長。
  • 物質滿足不等於親子陪伴,做到這三點,才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陪伴也不等於高質量陪伴!大量的研究表明,親子陪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及自信,並有利於在與人互動中獲得良好的交往技能,獲得更有利的社會支持,減少負面情緒。也許你會說,我每天都陪著孩子,一起吃飯、一起做功課,幾乎空閒的時間都給了孩子,這難道不是陪伴嗎?是的,這只能算陪著,但陪著並不等於陪伴!
  • 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陪伴是最好的早教。這一點,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很多父母並不了解。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陪伴」的話題。我有一個朋友,是公司部門經理,工作繁忙,同時她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前兩天,她和我聊天,說打算辭職,全職陪伴兩個孩子,原因是剛上小學的大寶在學校出了狀況:不認真聽講,無法跟老師交流,時常神遊物外……而她認為,這都是孩子從小缺乏陪伴造成的。「我以前要是多跟孩子交流,他也不至於這樣。想想都後悔,我們拼死拼活不都是為了孩子嗎?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高質量的陪伴
    回想這些年和孩子的相處,平常上班很忙回家比較晚,孩子爸爸又經常出差,孩子自己在家估計是很孤單的……孩子爸爸經常出差,但只要回來總是會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上學接送、下棋、講故事、一起去散步……我就差遠了,除了管她學習還有生活,真的是少了很多陪伴,以後的日子裡多多陪在她身邊,哪怕是靜靜地坐著!
  • 從有地域特色的媽媽們陪伴孩子,再談怎麼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導語: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守護是最沉默的陪伴。如何有效陪伴孩子一直是父母們熱議的話題。小區的多多媽說:「最近身邊幾個要好的媽媽接連說到了有關陪伴的困惑,其中一個因為擔心陪伴不夠會給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沒心思工作,天天想要辭職。和她們一樣,至今我時不時也會有這樣焦慮的時刻。
  • 育兒小課堂:高質量的陪伴—陪伴類型
    說道孩子,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關注一個問題: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了; 陪,陪伴什麼?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高質量陪伴孩子的相關內容。首先,我們先看看陪伴有那些類型。一 學習型:學習的陪伴是父母陪伴時帶有目的,陪伴中孩子要學會某項技能知識,比如,背單詞,畫畫,練琴等,它的陪伴是不單純的。
  • 讓育兒變得簡單,家長要學會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才能助力孩子成長
    從寶寶呱呱墜地開始,父母的陪伴就在起著作用。幫助孩子建立最初的安全感,教會孩子什麼是愛,讓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長。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作用不僅僅於此,無論是對於親子關係,還是每個家庭成員的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親子閱讀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導語】親子閱讀,是父母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一種方式,近日,近20名孩子在父母、社工的陪伴下來到涪城區圖書館,開啟了繪本閱讀之旅。【同期聲】(現場) 這是北極熊 因為北極熊會保暖 才在很冷的地方 它為什麼不怕冷 因為它有厚厚的皮毛 【正文】在媽媽的陪伴下,四歲的孟艾林正認真閱讀繪本。 【同期聲】孟艾林 我喜歡看書 但是有一點 我不會讀書 但我拿到哪本書就想和媽媽一起讀 你跟媽媽在一起讀書開不開心 開心 最喜歡的書是什麼 就是孔雀開屏 【正文】孟艾林的媽媽劉芳說,她因為工作原因,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
  • 告別喪偶式育兒,爸爸也可以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高質量陪伴」的重要性,也希望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但是,真正做到高質量陪伴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看似父母在陪著孩子,但實際上並不走心,這樣的陪伴實質屬於低質陪伴,效果甚至不如不陪伴。那麼什麼樣的陪伴才屬於高質量的陪伴呢?
  • 《親愛的小課桌》,陪著不是陪伴,這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陪伴
    在9月9日的《親愛的小課桌》中現場有著30年教育經驗的教育專家道出了陪伴真正的意義,什麼樣的陪伴才是好的陪伴,才是真正讓孩子感同身受,真正覺得有意義,有價值的陪伴。 當你的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你陪在他的身旁,不是坐在那裡玩手機就可以了,這樣的陪伴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的陪伴,這僅僅是陪著,而且還是低質量的陪著,這樣只會降低孩子的專注度,讓孩子根本不能夠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作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