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引深思:孩子童年傷口,要用一生治癒

2020-11-03 福娃談育兒

近來有一部公益短片很有名,這部公益短片叫《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這在部短片中,有一個小女孩從小就生長在家庭暴力之中,她的爸爸常年酗酒,喝醉了之後,就會打罵媽媽。

有一次,媽媽給她買了一條漂亮的裙子,被爸爸發現後,媽媽被爸爸打得很慘,她想上前阻攔,卻也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頓,她只好哭著跑出了家門,她的爸爸在後面追趕著要打她。

她和弟弟從沒感受到爸媽對他們的關愛,後來她的媽媽忍受不了丈夫對她的家暴,報警將丈夫關進了牢獄,媽媽也失去了對孩子們的監護權,小女孩也因此被遺棄了。

後來她遇到了養母,在養母那裡,她感受到了母愛。養母把她當親生女兒一樣疼愛,有一天,養母給她買了一條很漂亮的裙子,但這條裙子讓她想起了她小時候,她的親媽因為給她買了一條漂亮的裙子被爸爸打的場景。

她頓時情緒失控,當場撕毀了裙子。雖然現在的她過得很幸福,但始終擺脫不了童年的陰影。

從這部公益短片《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引發了深思:孩子童年的傷口,要用一生去治癒。

也許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卻不知道這些行為已經深深刻在了孩子的心裡,成為了孩子一生的陰影。

一、 在這些家庭環境裡成長的孩子,童年是不幸福的

1、 父母不恩愛的家庭

有些父母感情已經產生了裂縫,但他們會為了孩子,會想給孩子一個健全的家庭而苦苦地支撐著,覺得這樣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孩子只要生長在一個父母健全的家庭裡,就能健康成長。

但孩子在父母不恩愛的家庭環境裡成長,孩子感受著父母之間的冷暴力,孩子的童年是不幸福的,也是痛苦的。

2、 有家庭暴力的家庭

公益短片《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中,小女孩儘管後來遇到了愛她的養母,但她從小生活在一個有家庭暴力的家庭裡,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甚至還會打孩子。

這樣的家庭環境是沒有愛的,這樣的家是不溫暖的,孩子在有家庭暴力的家庭成長是不幸福的,這樣的童年也是不幸的。

3、 父母很少陪伴孩子的家庭

現在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過更好的生活,會選擇外出打工,孩子則成了留守兒童。他的成長過程中,少了父母的參與陪伴,這對父母來說是一種遺憾,但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遺憾,這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童年的幸福感。

沒有父母陪伴和關愛的童年,這將成為孩子童年的傷口,孩子要用一生去治癒。

二、 孩子童年的傷口,要用一生去治癒

心理學費洛伊德分析道:一個人的性格在5歲的時候就定型了,我們在成年以後表現出不幸福、非理性的狀態,這都是受童年的陰影所影響,這些都是有跡可尋的。

1、 缺乏安全感

心理學有一項研究,最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一個人從小缺少什麼,長大以後,性格也容易變得偏執。他們小時候缺乏什麼,長大以後就會渴望得到什麼,甚至竭盡全力地想得到更多。

孩子擁有了一個不幸福的童年,這將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從小缺乏安全感與愛,長大後就會追求安全感與愛。

為了得到安全感與愛,他會不計一切代價去得到,甚至會為了得到安全感和愛,誤入歧途。

2、 容易產生心理陰影

幸福的童年治癒了孩子的一生,而不幸福的童年,孩子要用一生去治癒。孩子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孩子將容易產生心理陰影,童年的陰影將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

就算孩子長大了,在每個午夜夢回,這些陰影也會伴隨著他,讓他痛苦不堪,甚至會因此產生心理問題,需要在醫生的治療下,才能慢慢恢復。

3、 變得不自信

一個擁有不幸童年的孩子,他會因為不幸的童年而不自信。這種自卑感甚至會伴隨著他的一生,他學不會愛自己,也會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得到他人的愛。

不信任自己的個人能力,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這將會對他未來的事業帶來不利的影響,一個連自己的個人能力都不信任的人,未來將難有出息。

三、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還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1、 不在孩子面前爭吵

夫妻相處的時候,難免會因為生活上的一點小摩擦而產生糾紛,但夫妻之間要好好溝通,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更不能在孩子面前大打出手。這樣不但傷害夫妻感情,還會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父母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就算在生活中產生了糾紛,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更不要大打出手。

這些糾紛夫妻可以私底下好好溝通,彼此之間要心平氣和地溝通,才能將家庭更和諧,才能還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2、 給孩子一個有愛的家庭

著名作家冰心曾為大家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她曾問過她的媽媽:"媽媽,你為什麼愛我呀?"她的媽媽用臉頰抵住冰心的額頭,笑著對她說:"因為你是我女兒,我是你媽媽,所以我才這麼愛你。"

就是這樣一句話,溫暖了冰心的心,滋潤了她的心田,讓她擁有一個幸福有愛的童年。

每個孩子都希望被父母無條件地愛著,父母要給孩子一個有愛的家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無條件的愛。讓他的童年在有愛的家庭環境下度過,才能還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孩子長大以後,才會變得更加自信,也會變得優秀。

3、 多陪伴孩子

幸福的童年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童年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他們內心會很缺愛,長大以後,內心更會產生孤獨感,也會缺乏安全感。他們會因為缺乏孤獨感和安全感,在青春期的時候,會陷入早戀,甚至會誤入歧途。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儘可能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就算無法避免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也要多和孩子視頻通話。

多給孩子打電話,放假的時候儘量陪伴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父母的愛才會照亮他的心靈,讓他擁有一個幸福有愛的童年。

孩子童年的傷口,要用一生去治癒,父母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才能還孩子一個美好幸福的童年,讓孩子童年感受到父母對他無條件的愛,才會讓孩子過得幸福,擁有自信。

相關焦點

  • 用愛給孩子的童年上色,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童年之謎》是索蘭博士50多年心理治療經驗的凝練,揭示了嬰兒在口欲期(0-18個月)和肛欲期(12個月-3歲)的早期心理發展,及其對嬰兒正常或病理性發展過程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父母對孩子情緒發展的影響。索蘭博士在這本書中,向我們展示了童年是怎樣影響人的一生。曾奇峰老師評價此書:這是一本以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為基礎的真正的育兒百科全書。
  • 用愛給孩子的童年上色,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看著孩子熟睡的臉,我才意識到,孩子睡前鬧的這一出,無非就是求關注,求愛撫。很感謝這幾天正在看的這本書《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心理學指南》,讓我忍住自己的急脾氣,讀懂了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作者羅尼·索蘭博士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師從很多心理學大師,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心理學大師皮亞傑,就是索蘭博士的授業老師之一。
  • 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
    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燁子|親子心理學|燁子心學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奠基人他認為童年時期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展,如果在童年時形成了不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即使成年後,孩子可能依然會追求類似的不良好的親密關係。比如,孩子在家暴的環境中長大,那麼,孩子形成的關係模式是愛=暴力;成年後,孩子會進入一段充滿暴力的親密關係。可以這麼說,好的童年治癒一生,糟糕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
  • 有些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些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有些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些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因為父母工作原因,我從小跟他們在外省生活,在一個小村裡讀小學。外省這個身份,讓我長期被本地孩子們當做嗤笑對象,被排斥,被用侮辱性方言形容,學校老師也縱容他們的行為,甚至把班級裡幾個外省學生的座位全部安排在教室最後面,開學初課本也是本地人先分發完,有剩才給我們,一些活動比賽通通都是本地孩子優先,本地同學家長知道我是外省,跟他們孩子說我手腳不乾淨,不要來往......
  • 父母要給予孩子安全感,別讓他缺愛用一生治癒童年
    心心媽是兩個女孩的媽媽,她覺得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其實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沒有安全感的人,一生都在尋找「家」,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將治癒自己的童年。父母的愛與付出,是孩子童年的養分。那些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都是暖色調。個體的安全感是這樣產生的: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客體,如果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持續而穩定、前後一致的愛,孩子就能體驗到安全感。
  • 6歲女童遭親媽虐待,細節令人淚奔:有的孩子,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他們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現實生活及影視劇裡殘忍的虐待事件,告訴了我們: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愛孩子,他們可能只是披著人皮的禽獸。正是有這樣的父母存在,有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樣的孩子,患抑鬱症或自殺傾向會比其他兒童高很多。父母,本應是孩子的避風港,卻讓孩子遭受沉重的傷害。這會讓孩子感到不解,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個沒有價值的人,並把這種無價值感無限放大,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缺愛的松子,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 《隱秘的角落》:願孩子都能用童年治癒一生,而非用一生治癒童年
    早期育兒的原則是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先有情感上的依戀與滿足,而後才有人格上的自信與獨立;相比過度保護更應該警惕的是過度幹涉;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完整的母性之愛、父性之愛;等等。接下來就跟大家一起聊聊我看了這本書之後的感受。
  • 《火神被殺》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大概從童年時期就定下了,所以才有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吧。人的一生都在和那個本我進行著對抗,有的人經歷只是經歷,又或者因為經歷野蠻生長起來。
  • 別讓你的孩子,用一生治癒童年
    但我們至少應該記得,哪怕我們真的第一次做爸爸,第一次做媽媽,卻都曾經做過孩子。那等於有人告訴他:「這個家是我的,家裡的一切東西都是我的,一切都要我說了算。不僅他們會覺得很累,不快樂,孩子也會覺得很累,不快樂。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別讓你的孩子,用一生治癒童年!
    有個小姑娘去迪士尼樂園時玩,不小心搞丟了她最喜歡的小玩偶,從小到大,那個玩偶都陪著她,吃飯,睡覺,聽她說話。丟了之後,小姑娘的爸爸害怕她的童年自此完結。於是,他和太太買了個新的,再想辦法做舊,送去迪士尼失物招領請他們配合,結果迪士尼不僅很配合,還給了個新的。然後他們告訴小姑娘:你的玩偶去冒險啦,這是她帶回來的新朋友!
  • 童年創傷的代價是對愛一輩子的渴求,用童年治癒一生的心理指南
    文|顧子魚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阿德勒01.如果你正準備要做父母,或者是你初為人父人母,我覺得有必要讀一本書《童年之謎》,這本書教會你,從胎兒時期就開始學會如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怎樣陪伴孩子成長。
  •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來治癒。
    有人說​魏來是一個很狠的女生,她殺死了她的同學,連父母都覺得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乖乖女,可曾殺過人和社會上的一些人整天混在酒吧。直到警方到魏來家調查時,她的父母從未真正了解過他們的女兒,一致認為女兒不可能做出這殺人的事。然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父母從未真正的了解過孩子。
  • 2歲幼童被摔: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最近有一句話在網上很火: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而孩子幸運與不幸運的最關鍵因素,居然是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夫妻兩人吵了架,孩子往往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父母將憤怒和失控,都發洩到了無辜的孩子身上。
  • 缺愛的家庭造就怎樣的孩子?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篇文章,我想這就是對於缺愛孩子最好的回答,想被關注卻害怕被說矯情,想被認同卻又害怕失落,想被愛卻在心裡告訴自己我好像不配。作者說直到前幾年,坐公交司機到站沒停都不敢喊一聲「師傅,停一下」,一直以為是自己嫌麻煩。後來才明白,我是怕麻煩別人。
  •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人永遠走不出自己的童年,生命的底色總是在你不諳世事的時候就悄無聲息地打好了。不管孩子想做什麼,父母都不會抱以支持的態度,他們只會用懷疑和不信任,甚至直接否定你。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太精闢了
    有人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中國式父母」常披著「父母之愛」「都是為了你好」的情感綁架式教育。想起我們這一代,應該也有一部分人受過」棍棒教育「。
  •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她卻這樣和孩子溝通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煩惱,天涼了讓加衣服就是不加,剛運動了一身汗就是要去吹風衝涼,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飯弄得滿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遇到喜歡的玩具就是撒潑想要,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亂七八糟,到吃飯的點了可就是還要看電視,就是不願意做作業,就是不願意放下手機……等等,全是怎麼說都不聽。無數父母為此煩惱,家裡充滿呵斥和吵嚷聲,可是沒用,火藥味越發濃烈,問題卻解決不了。
  •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我從小是一個留守兒童,所以呢野蠻生長長到現在這個樣子我都不知道怎麼形容自己。有一位教育家是誰來著說過一句話「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童年時候的一切的確對後來的人生有著巨大的影響,我父母對我是典型的打擊教育,就感覺我無用至極的那種,所以在我小的時候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很自卑,一點也不自信,知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眼界及想法了,才慢慢好起來的。
  • 藏在隱秘角落裡的孩子,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不讓她吃飯,用打火機燒她,後背、頭全部都感染了,也不送她去醫院, 9天了才送去。 我見到孩子的時候,孩子胳膊都碎了,是他們直接掰碎的,全是骨頭渣子。 」除此,還有針刺大腿、火燒嘴唇、滾水澆頭、經常挨餓、跪洗衣板、餵吃貓糧……這一樁樁在小女孩身上的遭遇已不能用觸目驚心來形容,更令人咋舌的是,姥姥口中的「他們」竟然是童童的親生母親及其男友。
  • 缺愛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幸運的人從小就有一個良好的、有愛的生長背景和環境,家庭和諧父母關係和睦,那麼便能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這樣健全的人格在之後成長的過程中處理任何事物的能力、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都很強。 而不幸的人童年長期處於一個缺愛或壓抑、放縱的環境,很難培養出健全的人格。往後的一生便都會努力的去修復治癒和填補童年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