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孩子,用一生治癒童年!

2020-09-05 TOBE野草青年

早上刷微博,看到一個故事,差點給我看哭了!

有個小姑娘去迪士尼樂園時玩,不小心搞丟了她最喜歡的小玩偶,從小到大,那個玩偶都陪著她,吃飯,睡覺,聽她說話。

丟了之後,小姑娘的爸爸害怕她的童年自此完結。於是,他和太太買了個新的,再想辦法做舊,送去迪士尼失物招領請他們配合,結果迪士尼不僅很配合,還給了個新的。

然後他們告訴小姑娘:你的玩偶去冒險啦,這是她帶回來的新朋友!

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會像這對父母一樣,用心呵護孩子長大。但我相信,更多的孩子沒有這麼幸運,他們的童年,總是匆匆結束。

誰的童年沒有這樣的物件呢?可能是一個玩具,可能是一條毛毯,也可能是本書。

我的小姑姑的童年最愛是一條毛毯,沒什麼特別的,但她就是要每晚都蓋著入睡,小時候她最喜歡去她的表姐家住。

有一次忘記帶毛毯,我看著她站在那裡思考良久,真的很久,最終還是決定回家睡覺。直到她比那個毛毯都要高兩倍不止了,它還是靜靜躺在床上,守護著她,也守護著她的童年。


我小時候最喜歡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因為實在太喜歡了,我甚至模仿淘氣包馬小跳自己寫了一本小說,那時候我才三年級。

我心臟砰砰直跳地把我的著作交給語文老師,她一向對我很好,算是我的作文啟蒙老師。果不其然,她舉著那本小說,大肆地當著全班面表揚了我。

我一直期待著第一個讀者看完以後的感想,但她一直沒提,我也一直不好意思自己去問。越拖越久,就越不好意思去問,以致於後面連我自己都差不多忘記了。

五年級期末,我去幫老師收拾辦公室。她指著一堆本子和紙張,讓我幫忙扔到垃圾桶。我看著那堆本子,我的「著作」靜靜地躺在它們中間,忍不住問了句,這些本子都扔掉嗎。

得到肯定的答案以後,我抱著那摞東西走去垃圾桶,扔進去之前,我翻開又看了看,果然很幼稚,文筆很爛,嗯,該扔。


伴隨著一件件曾經心愛之物的或丟失,或遺棄,我們的童年也一去不復返。

但是倘若有人愛護我們的童年,那是不是可以結束得晚一些呢?跟成人世界的過渡平穩一些呢?

後來的有一天,鄰居小夥伴來我家玩,當他跪在墊子上努力去夠柜子上的一本書時,膝蓋壓碎了一個東西,咔擦一聲。

原來是小時候畫的石膏畫,幾隻駱駝迎著太陽在沙漠裡行進,當時用砂紙打磨了很久,用水粉認真地塗色,描畫,還拜託美術老師幫我塗了一層清漆,保護畫面。

我以為我會生氣或者難過,沒想到,我只是在心裡可惜地嘆了口氣。然後我們拿著碎成塊塊的石膏,去外面地上畫畫去了,跟粉筆一樣,還怪好用的。

可以毫不留情地看著童年心愛之物損毀,這估計是長大的標誌。

如果可以,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父母以及準父母,可以儘可能地珍惜小朋友的玩具和童年的作品,為他保留回憶,也為他延長童年。

因為,一個人童年若是被照亮一次,就不會在成年後對自己失去希望。

評論下面有很多人講了自己的故事,有的是被父母扔掉玩具,有的是溫暖的被守護著長大。童年真的會影響一生,但是大人總以為小孩不記事。

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童年的餘熱,過一個有溫度的熠熠生輝的人生。

公眾號:Gossip Lady

相關焦點

  • 別讓你的孩子,用一生治癒童年
    01你相信有人會因為一塊月餅,半夜把孩子趕出家門嗎?他看到這塊月餅,覺得質量不好,就對孩子說:「不要吃這塊月餅,我可以買更好的月餅給你。」孩子不同意。因為他們有一種優越感:「我孕育了你,供你吃穿住行,所以無論我對你做什麼,你都應該感恩戴德。」
  • 用愛給孩子的童年上色,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童年之謎》是索蘭博士50多年心理治療經驗的凝練,揭示了嬰兒在口欲期(0-18個月)和肛欲期(12個月-3歲)的早期心理發展,及其對嬰兒正常或病理性發展過程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父母對孩子情緒發展的影響。索蘭博士在這本書中,向我們展示了童年是怎樣影響人的一生。曾奇峰老師評價此書:這是一本以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為基礎的真正的育兒百科全書。
  • 用愛給孩子的童年上色,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童年之謎》是索蘭博士50多年心理治療經驗的凝練,揭示了嬰兒在口欲期(0-18個月)和肛欲期(12個月-3歲)的早期心理發展,及其對嬰兒正常或病理性發展過程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父母對孩子情緒發展的影響。索蘭博士在這本書中,向我們展示了童年是怎樣影響人的一生。曾奇峰老師評價此書:這是一本以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為基礎的真正的育兒百科全書。
  • 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
    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燁子|親子心理學|燁子心學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奠基人他認為童年時期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展,如果在童年時形成了不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即使成年後,孩子可能依然會追求類似的不良好的親密關係。比如,孩子在家暴的環境中長大,那麼,孩子形成的關係模式是愛=暴力;成年後,孩子會進入一段充滿暴力的親密關係。可以這麼說,好的童年治癒一生,糟糕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
  • 有些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些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有些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些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因為父母工作原因,我從小跟他們在外省生活,在一個小村裡讀小學。外省這個身份,讓我長期被本地孩子們當做嗤笑對象,被排斥,被用侮辱性方言形容,學校老師也縱容他們的行為,甚至把班級裡幾個外省學生的座位全部安排在教室最後面,開學初課本也是本地人先分發完,有剩才給我們,一些活動比賽通通都是本地孩子優先,本地同學家長知道我是外省,跟他們孩子說我手腳不乾淨,不要來往......
  •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來治癒。
    電影《少年的你》觀後感: 我們一直在談及青少年校園安全事件應通過法律的增強來保護,保護的根源不僅僅是法律的維護,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的保護。 有人說​魏來是一個很狠的女生,她殺死了她的同學,連父母都覺得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乖乖女,可曾殺過人和社會上的一些人整天混在酒吧。直到警方到魏來家調查時,她的父母從未真正了解過他們的女兒,一致認為女兒不可能做出這殺人的事。然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父母從未真正的了解過孩子。
  • 《火神被殺》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大概從童年時期就定下了,所以才有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吧。人的一生都在和那個本我進行著對抗,有的人經歷只是經歷,又或者因為經歷野蠻生長起來。
  •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太精闢了
    有人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中國式父母」常披著「父母之愛」「都是為了你好」的情感綁架式教育。想起我們這一代,應該也有一部分人受過」棍棒教育「。
  • 2歲幼童被摔: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最近有一句話在網上很火: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而孩子幸運與不幸運的最關鍵因素,居然是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夫妻兩人吵了架,孩子往往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父母將憤怒和失控,都發洩到了無辜的孩子身上。
  • 童年創傷的代價是對愛一輩子的渴求,用童年治癒一生的心理指南
    文|顧子魚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阿德勒01.如果你正準備要做父母,或者是你初為人父人母,我覺得有必要讀一本書《童年之謎》,這本書教會你,從胎兒時期就開始學會如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怎樣陪伴孩子成長。
  • 父母要給予孩子安全感,別讓他缺愛用一生治癒童年
    心心媽是兩個女孩的媽媽,她覺得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其實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沒有安全感的人,一生都在尋找「家」,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將治癒自己的童年。所謂安全感,是童年一次次溫暖經歷疊加後,孩子內心產生的安定感,而媽媽是最早給予孩子安全感的那個人。孩子會因為信任媽媽,而開始信任整個世界,擁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幸福,也更有底氣,內心堅定地對抗各種生活中的困難。那麼父母給如何給孩子安全感?
  •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有一位教育家是誰來著說過一句話「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童年時候的一切的確對後來的人生有著巨大的影響,我父母對我是典型的打擊教育,就感覺我無用至極的那種,所以在我小的時候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很自卑,一點也不自信,知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眼界及想法了,才慢慢好起來的。
  •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引深思:孩子童年傷口,要用一生治癒
    他的成長過程中,少了父母的參與陪伴,這對父母來說是一種遺憾,但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遺憾,這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童年的幸福感。沒有父母陪伴和關愛的童年,這將成為孩子童年的傷口,孩子要用一生去治癒。,要用一生去治癒心理學費洛伊德分析道:一個人的性格在5歲的時候就定型了,我們在成年以後表現出不幸福、非理性的狀態,這都是受童年的陰影所影響,這些都是有跡可尋的。
  • 別讓孩子拿一生去治癒童年
    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人的創傷經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從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學習好還是不好,沒關係」「人生發展好不好,沒關係」「孩子開不開心,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聽話」。情感勒索型家長常見的邏輯、言語和行為有:如果你不順從,你就是不孝子,是白眼狼。
  •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她卻這樣和孩子溝通
    不懂溝通的父母都覺得是要給孩子各種「規則」,孩子才會越變越好。實際總是在傷害孩子。孩子需要的只是言語上的肯定和安慰而已。孩子的世界其實很簡單,小時候,爸爸媽媽幾乎就是孩子的全世界了。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和信任更是與生俱來的無條件啊。所以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多一點耐心,多一份溫柔包容和理解,你認為難以忍受的事情,對他來說可能只是有趣的小事兒,溝通是指了解對方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不是用權利「指導」,用權威掌控全局,這樣或許有用,但不是最優解。
  • 《隱秘的角落》:願孩子都能用童年治癒一生,而非用一生治癒童年
    而如果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績,孩子就只會用「學校的成績」衡量自己的價值,如果成績考得不好,心理上就可能會受挫。看到這裡,就想起最近在網上大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劇中朱朝陽的媽媽周春紅就是只看重孩子的成績。
  • 別做孩子的「摧夢師」,被你輕易否定的童年,需要他用一生來治癒
    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高冷女神"王鷗,因為我發現在她精緻妝容修飾的高冷霸氣背後,有著一段波折的童年經歷,以至於年近四十的她依然對事業、愛情和婚姻抱著一種悲觀的態度。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就像那句話說的:"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安家:徐文昌一生被童年治癒,而房似錦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安家:徐文昌一生被童年治癒,而房似錦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羅晉和孫儷領銜主演的都市職場情感劇《安家》正在熱播,劇中除了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和羅晉飾演的徐文昌人物鮮活、形象豐滿之外,在安家天下靜宜門店的幾位家人更是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王子、小樓、老油條還有門店吉祥物朱閃閃4人都在訴說著生活的酸甜苦辣。
  • 美好的童年治癒一生
    你自己玩吧」「爸爸,這道題怎麼做呀?」「和你說了多少遍了,還不會,怎麼那麼笨!」你知道嗎?有時孩子只是想多一些和你獨處的時間。因為對孩子來說,你就是他或她的全部。有人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
    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著名心理學家,心理學界的開山鼻祖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習得的情緒經驗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就拿自卑這件事來說,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他總是會在不同場合莫名其妙的感到自卑,這可能就與他童年時期遭受的經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