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給予孩子安全感,別讓他缺愛用一生治癒童年

2020-08-19 夏與至

歡迎關注,每天更新,一起成長!

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都是暖色調

最近,秦昊、王景春等人主演的懸疑劇《隱秘的角落》很火爆,這部劇的悲劇無疑與主角朱朝陽糟糕的原生家庭有關,其實很多現實中的悲劇人物,也都有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這給人們很多思考。

心心媽是兩個女孩的媽媽,她覺得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很重要。

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其實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沒有安全感的人,一生都在尋找「家」,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將治癒自己的童年。

在心心媽看來,有安全感的孩子,都是經由父母愛上整個世界的,對此我很認同,因為孩子深受父母的影響,在他們還小的時候,不諳世事,單純得就像一張白紙,所有的顏色都是父母給的。

如果小時候過得不幸福、缺少父愛母愛的人,長大後往往缺乏安全感,他們會長期處於焦慮狀態,遇事會過度擔心,抱有悲觀的心態,疑心很重,孤僻內向,不願敞開心扉,與人溝通和交往……

安全感是一個人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它根植於每個人的童年。

父母的愛與付出,是孩子童年的養分。

那些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都是暖色調。

個體的安全感是這樣產生的: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客體,如果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持續而穩定、前後一致的愛,孩子就能體驗到安全感。

所謂安全感,是童年一次次溫暖經歷疊加後,孩子內心產生的安定感,而媽媽是最早給予孩子安全感的那個人。

孩子會因為信任媽媽,而開始信任整個世界,擁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幸福,也更有底氣,內心堅定地對抗各種生活中的困難。

那麼父母給如何給孩子安全感?

心心媽給出了很多具體的建議,比如,父母要學會「看見」孩子,正確地回應他們,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合理給愛,要關注聯結,滋養親子關係,學會有效地和孩子溝通,儘量做到情緒平和、內心堅定。

家庭和諧,父母有愛,孩子便會獲得安全感。

所謂「看見」孩子,是指我們清空大腦中的所有成見後,透過孩子,看到他獨特的性格特徵、年齡階段以及其深藏於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

當孩子真正被父母「看見」,被理解、被滿足時,他們的問題行為才會越來越少,才能形成真正的安全感。

作為孩子最重要的人,父母要學會接納自己的孩子,如果媽媽無法欣賞孩子、接納孩子,孩子就沒法認可自己,也沒法改掉那些毛病,父母需要接納不完美,並努力尋找孩子真正的閃光點。

父母其實並不好當,它雖然不是一個職業,卻比其他工作要難得多,正確地養育、教導孩子,才能讓孩子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擁有真正的安全感。

每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需要愛,在用孩子能感受到的方式「看見」他們,理解、支持、愛護他們,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學會如何去愛,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遠離痛苦、焦慮與不安,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夏與至,青年作者,堅持寫作,寫溫暖清醒的文字,新書《人生就是小歡喜》熱賣中,關注我,溫暖治癒你,每天更新,一起成長。

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引深思:孩子童年傷口,要用一生治癒
    他的成長過程中,少了父母的參與陪伴,這對父母來說是一種遺憾,但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遺憾,這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童年的幸福感。沒有父母陪伴和關愛的童年,這將成為孩子童年的傷口,孩子要用一生去治癒。,而不幸福的童年,孩子要用一生去治癒。
  • 《童年不缺愛》|如何才能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來讀讀這本書吧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讓孩子擁有一個可以治癒一生的童年,我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不會陷入懷疑、自責的漩渦中無法脫身,他會主動調節自己,去愛別人、去分享、去給予,也會有自信去追求探索自己熱愛的一切。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 缺愛的家庭造就怎樣的孩子?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給予我一點點關注,誰知道我爸橫我一眼,說「你這個表情,都不是你這個年齡該有的!」語氣強硬,絲毫不見之前的笑顏。我失落地說不出話。如果當時他問我一句,「怎麼了?怎麼這副表情呢?心裡有不開心嗎?」,我的人生可能會少出現很多很多彎路吧。
  • 用愛給孩子的童年上色,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哭,父母抱起哭鬧的孩子,這是母愛的本能。父母與孩子的身體接觸,比如擁抱、親吻、撫觸、及時的回應,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免疫功能,形成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情感紐帶,所有的這一切都形成了孩子最初的安全感。
  • 用愛給孩子的童年上色,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童年之謎》是索蘭博士50多年心理治療經驗的凝練,揭示了嬰兒在口欲期(0-18個月)和肛欲期(12個月-3歲)的早期心理發展,及其對嬰兒正常或病理性發展過程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父母對孩子情緒發展的影響。索蘭博士在這本書中,向我們展示了童年是怎樣影響人的一生。曾奇峰老師評價此書:這是一本以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為基礎的真正的育兒百科全書。
  • 《童年不缺愛》孩子問題行為不斷,父母如何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心心媽所著的《童年不缺愛》一書中, 慧慧發覺孩子的反常任性,或許是因為自己忙於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父母通常會認為是孩子無理取鬧,不懂事不聽話,但其實孩子內心是覺得委屈,很可能因為得不到自己要的,而認為父母不再愛他了。 再比如,有些小孩看到媽媽講電話時,就會去搶媽媽的電話,甚至不停的喊媽媽,直到媽媽的的通話被迫停止才消停。這個時候很可能因為,孩子覺得媽媽的愛被別人分走了,他很不安,不能允許這樣的情況,所以孩子會不停的搞破壞,來打斷媽媽講電話。
  • 孩子沒有安全感?懂愛的父母做好這三點,讓孩子的童年不缺愛
    :要想讓孩子將來擁有幸福的能力,一定要給他在童年時期建立足夠的安全感。但是具體到具體的養育過程當中應該怎麼做,很多父母其實很茫然:孩子的哪些行為證明她有安全感?哪些行為證明她沒有安全感?我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才能夠讓孩子建立起安全感?
  • 為什麼說讓孩子的童年充滿愛與安全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話是說明童年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但在童年裡,什麼是最重要呢?加拿大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克裡斯多福·孟在他寫的《親密關係》一書中提到,孩童的兩大需求是歸屬感、確認自己的重要性,這兩個需求以另一種形式來看,其實是愛與安全感。
  • 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就能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可是他們卻忽視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多少錢都買不來孩子的快樂,多少物質也遠不如父母的愛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隨著現代社會對育兒知識、心理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了在孩子生命最初幾年,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以下簡稱《童年不缺愛》)中,作者提煉了媽媽培養孩子安全感的六大關鍵。
  • 《童年不缺愛》:被愛的孩子是幸運,會愛的父母是奇蹟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身殘志堅的孩子多,但無條件愛孩子、包容孩子的父母少。說起愛孩子,大多數父母都應該聽過阿德勒的一句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幸運的人,童年得到了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支持,因為童年滿溢的愛,所以成年後依然可以用童年滿溢的愛來治癒自己失意的心。而那些童年沒有得到足夠愛的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愛來彌補遺憾的童年。但說起愛孩子,孩子與父母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
  • 《童年不缺愛》:影響孩子一生的「根源」,其實都在於母親
    都說「幸運的人用童年去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則用一生來治癒童年」,由此可見童年的時光,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力究竟有多麼的強大。特別是隨著現代社會對於育兒知識,心理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了在孩子生命最初的那幾年,對於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
  • 《童年不缺愛》:從小缺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很難「富」起來
    所以說,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很幸運能在此時讀到《童年不缺愛》這本書,我的寶寶3個月,每天醒來,那小眼神尋到我,會咧開還沒長牙的小嘴衝我笑。而我,除了滿足寶寶的吃喝拉撒,接下來,就該關注他的精神層面了。
  • 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
    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燁子|親子心理學|燁子心學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奠基人他認為童年時期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展,如果在童年時形成了不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即使成年後,孩子可能依然會追求類似的不良好的親密關係。比如,孩子在家暴的環境中長大,那麼,孩子形成的關係模式是愛=暴力;成年後,孩子會進入一段充滿暴力的親密關係。可以這麼說,好的童年治癒一生,糟糕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
  • 《童年不缺愛》:什麼對孩子最重要?除了愛,還有滿滿安全感
    其中,心心媽在她的新書《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中給我提供了新的思路,讓我茅塞頓開。就像有人說,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福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可以說,在孩子童年時期為其注入滿滿「安全感」,會讓我們的孩子受用終生。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她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在她小的時候經常不在家,只將她留給家裡的保姆照顧,好不容易有機會一家人聚在一起時,她的父母還總是因為意見不和而吵架。
  • 《隱秘的角落》:願孩子都能用童年治癒一生,而非用一生治癒童年
    ,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作為重中之重來闡述。1、不要把成績當唯一佐佐木正美認為,比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更為重要,如果父母無條件愛孩子,孩子就會有安全感,會有「雖然我不是完美的小孩,但我依然有爸媽對我完整的愛」這樣的自我肯定,內心也會陽光普照。
  • 孩子沒有安全感?這位媽媽花式向孩子表達愛的方法值得借鑑
    《童年不缺愛》一書中說:安全感指的是一個人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它植根於每個人的童年。從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個體的安全感是這樣產生的: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尤其是母親,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客體,如果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愛,孩子就會體驗到安全感。
  • 《童年不缺愛》:從小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很難「富」起來
    所以說,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很幸運能在此時讀到《童年不缺愛》這本書,我的寶寶3個月,每天醒來,那小眼神尋到我,會咧開還沒長牙的小嘴衝我笑。而我,除了滿足寶寶的吃喝拉撒,接下來,就該關注他的精神層面了。
  • 《童年不缺愛》:這三個字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魯迅先生說:童年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童年的經歷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命運。有句話說:幸福童年療愈一生。作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我們已經看過聽過太多令人傷心落淚的事件:前不久,一名初中生,因為被媽媽打了一巴掌,從教學樓縱身跳下,14的生命戛然而止。
  • 童年缺愛的孩子到底有多心酸?你真的無法想像
    從小缺愛的人,敏感又心酸,渴望愛又害怕愛,難以開展一段親密關係;一旦開展了親密關係,也容易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 如果一個人,從小有一對充滿愛,能及時回應Ta的感情需求的父母,則Ta的性格會多一些陽光的特質,充滿自信和安全感。反之,從小沒有得到足夠情感需求和安全感,那麼終其一生,Ta都會通過各種方式,彌補這份缺憾。
  • 《童年不缺愛》:我們內心的安定是孩子安全感的「源頭」
    這我想起一個名叫項目的作者,她在《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這本書中指出:一個情緒平和的父母會給孩子傳遞內心安定的信息,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如果我們在孩子突然變得黏人、大發脾氣、沒事也哭哭啼啼、總跟我們對著幹時,急於用指責、威脅、打罵等帶有負面情緒的懲罰方式對付他,會發現孩子的問題行為越來越不受控。因為這些方式都會加劇「聯結斷裂」,讓原本可能只是渴望獲得關注的孩子感覺父母不理解他,懷疑媽媽不愛自己了,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感被破壞,還學會了用粗暴的方式發洩情緒。